本书将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理论资源融为一体,厘清了当今传媒化生存之下的传媒与文化共生共盟的关系,并对当今文化的传媒化特性及传媒文化呈现出的权力化、技术化、娱乐化、市场化、商业化、全球化作了深刻的论证。该书对传媒文化的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填补了中国当下文化及传媒研究的空白,是从事文化传媒业研究和教学的必读之书,对文化产业和传媒产业的广大从业者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在**章和第二章,重点阐述了“传媒文化”概念的提出、内涵和外延。
**章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传媒化生存”的概念,用以阐述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我们今天生活方式的重大意义。
第二章对传媒文化进行了辨析。广义的传媒文化是基于一切传媒的文化,这里的传媒是泛传媒的概念。
第三章阐述传媒文化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流派,这些理论事实上也是研究传媒文化的方法和视角。
第四章至第八章,分别从权力化、技术化、市场化、娱乐化、全球化等五个方面对传媒文化的特征进行阐述。
本书是作为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使用,同时也适合新闻传播学和文化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和传媒文化业界工作者阅读。
《传媒与文化:文化视角下的传媒研究》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传媒与文化:文化视角下的传媒研究》将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理论资源融为一体,厘清了当今传媒化生存之下的传媒与文化共生共盟的关系,并对当今文化的传媒化特性及传媒文化呈现出的权力化、技术化、娱乐化、市场化、商业化、全球化作了深刻的论证。该书对传媒文化的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填补了中国当下文化及传媒研究的空白,是从事文化传媒业研究和教学的必读之书,对文化产业和传媒产业的广大从业者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传媒化生存当今社会是一个“传媒化生存”的社会。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介关注着我们的生存,维系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剧,从中观望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赴宴般隆重地走进日益豪华的电影院,感受“梦工厂”的神奇与震撼;我们一本正经地阅读报刊新闻,了解大千世界动态百事;我们饶有兴致地品味多彩杂志,探讨穿衣打扮、吃喝玩乐的奥妙与技巧;我们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中,上网、游戏、聊天、下载,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无怨无悔地煲着电话粥,不分黑夜与白天——总之,传媒如同空气,浸透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孔不入,如同一根根信息流通管道,每时每刻维系着个体与世界的联系与交流。难以想象,没有传媒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无序和无味!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的《数字化生存》曾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而,数字化的信息是通过什么流动的呢?无疑是大众传媒。有人说上帝创造了第一个世界,大众传媒创造了第二个世界。还有人断言:今后只有一种文化,即大众传媒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信号传播到今天以电脑和互联网为标志的大众传播,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媒介发展史。每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既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加拿大著名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发出了“媒介即讯息”的感慨。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论断。
蒋晓丽,女,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美国康奈尔大学亚洲研究系访问学者。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委员会专家,长期从事新闻编辑、传媒与文化、文化产业等方向学术研究。
出版有《现代新闻传媒标题艺术》《现代新闻编辑学》《网络新闻传播学》《网络新闻编辑学》《传媒文化与媒介研究》等专著12部。发表论文60余篇。
近代华北区域社会史研究 内容简介 历经数载,本书终得付梓,也算是了却一件心事。从征稿到出版的三年中,本书经历了诸多变故。*初设想编辑系列的《华北区域厂史研究年刊...
中国妇女 本书特色 本书对两千年来笼罩在中西方文明之间的神秘面纱作了某种原创性地揭晓。全书以中国家庭为横坐标,以中国历史为纵坐标,从政治、宗教和文学等各个方面作...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1949年以前就业的群体 本书特色 都市文化研究论丛是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先生主编的该中心近期研究成果汇编。丛书作者集合了...
贾小军,1979年生,男,甘肃秦安人。历史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河西史地、丝绸之路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甘肃省社科规...
思想与文献 内容简介 《思想与文献》一书收录了作者李若晖近年来发表的论文、札记二十余篇,内容涉及思想、文献、语言文字等诸多领域,征引翔实,论证谨严,在前贤时人的...
信息论基础 本书特色 本书重点介绍由香农理论发展而来的信息论的基本理论以及编码理论,联系实际通信系统,用较多的例题和图示展示基本概念的运用方法,尽量减少...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
《人类需要什么样的未来》内容简介:1.人类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全球文明?人类在工业文明之后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文明?在技术爆炸式发展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内容简介:“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这是马克思多次引征的一句古罗马名言,指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弱点和痛苦。
文明论概略 本书特色 福泽谕吉编著的《文明论概略》是探讨人类精神发展的理论。其目的不在于讨论个人的精神发展,而是讨论广大群众的总的精神发展。“文明论概略”一书共...
《大学英语教改转型时期的政策研究》内容简介:本书是对我国大学外语教育政策实施的一项实证研究。作者对《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
数字未来:媒介融合与报业发展 本书特色 郜书锴编著的《数字未来(媒介融合与报业发展)》命名为《数字未来:媒介融合与报业发展》,是继《媒介融合时代的国际传媒业》(...
《喧哗与骚动》内容简介:美国现代小说巅峰巨著,无删节版! 博尔赫斯、萨特、加缪、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库切等大师的偶像。诺贝
[德]阿梅龙(Iwo Amelung)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文化与语言系汉学教授,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明清以降的中国文化史和科技史。著有Der Ge...
书目与书评 内容简介 信息大量电子化后,传统的图书受到挑战,现代生活方式的大量开掘,也令传统的文化接受形式有些黯然。图书,曾雄霸天下的文化产品,如今也在现代商品...
猞猁的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的一种,依据法国Plon出版社1991年版译出。本书同文集中的另外两本书《面具之道》、《嫉妒的制陶女》一起,可...
李希圣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李希圣《雁影斋诗》、《庚子国变记》、《光绪会计录》三种,根据存世版本加以校点。其中《雁影斋诗》为其诗集,内容充实,功力深湛。另两种是近...
与俄罗斯人的对话-两个世纪社会进化的系统论观点-(全二册) 本书特色 a.拉波波特对四门学问都有开创之功或做出过重要贡献,他的名字被十种百科全书收为词条。本书是...
《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覆盖延长的16世纪,讲述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以及它的一些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创立的历史。在新增的2011年版序言中,沃勒斯坦梳理了《现代世界...
中国贵州·黔西北彝族美术:那史·彝文古籍插图 本书特色 ★ 大16开精装,印质上佳,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那史”是彝族传统文化中原始的有代表性的绘画艺术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