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共有6万多个。其中,日常使用频率*高的规范汉字有3500个。汉字的字形由笔画和偏旁两种基本单元构成,书写时,讲究执笔、点画、结构和分布的有机组合。
隶书是楷书的先声,曾是汉代通行的主要字体。当时的汉隶带有比较浓重的篆意。发展至今,隶书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与楷书同属通行的标准字体,其结构已十分接近楷书,但仍然保持着隶书的某些特点,如形体扁阔、有波画等。
专家普遍认为,要提高汉字的书写技能,要练出一手好字,应以临摹为主。对初学者而言,选择一本好的规范字帖,对于提高书写的水准尤其重要。为此,作者本着一贯严谨的办刊宗旨,结合《写字》杂志10多年的多项研究和专业知识积累,以及为上海市教育部门编写中小学写字教材的实践经验,特意编写了这套规范字帖,使你步入规范书写的正确之路,帮助你尽快提高书写的水平,在传情达意之时,更好地展现你的优雅气度和风范。
1987年创办的《写字》杂志,是一份面向广大书法爱好者和学校师生的权威性专业杂志。由《写字》编辑部编写的系列写字类图书,已经累计发行2300多万册,并且每年还再版加印数百万册。其中,《3500常用字——钢笔正楷字帖》已经发行320多万册,《3500常用字——钢笔行
《油画基础教程:花卉篇》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案例丰富,技法多样,且讲解细致的花卉油画专著。通过本书,你可以跟着高飞老师深入学
刘曾复京剧文存 本书特色 刘曾复先生在生理学界和京剧界都是**人物。他兼顾科学研究与艺术爱好,并都做到了顶级。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一生爱戏,...
英國作曲家衛斯理(SamuelWesley)說:「風格是思想的外衣。」英國劇作家王爾德(OscarWilde)也說::「在重要的事情上,風格就
她把影評寫成韻味流長的短篇小說——膝關節題材的開拓,翻案的創舉,馬欣最先。文學的筆觸、哲學的深思、影評的專業,馬欣最好。
中国舞蹈大辞典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本辞典初版于1994年,并于1995年2月10日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首届辞书奖三等奖★ 含...
《北京四合院》全书从多维的视角对四合院进行了阐述。开篇对合院住宅的演变,到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的四合院,做了概述。四合院的
自然好物料,大地就是最偉大的組合。物料處理,其實是人類最古老的大積木,上面又有簡單且複雜的小積木(斗栱),讓我們明白每個
中国瓷器简明读本 本书特色 中国是著名的陶瓷古国,特别是瓷器的生产和使用,曾在世界上一枝独秀存在了2000多年。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人类物质...
昆曲与文人文化 本书特色 《昆曲与文人文化》在中国文化结构里,戏曲艺术的本质应该属于民间文化.有意思的是,在民间文化摇篮里诞生的昆曲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却逐渐演...
美术史家巫鸿最富争议的学术专著,被誉为“可以与福柯的《词与物》比肩”。作为重构中国古代美术宏观叙述的一种尝试,本书沿循两条线索对中国古代美术传统进行界定:一是文...
本书通过现代考古发掘、民族学研究成果等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与大量考古文物图片,从人类衣着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的衣装与饰
设计中的设计全本 本书特色 《设计中的设计(全本)》:特别呈现中文简体版独家特别收录:北京前门再造计划视觉系统提案新增内容:RE-DESIGN[建筑师的通心粉展...
中国电影十导演浪漫与忧患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中国电影导演研究文章的结集,研究对象有张艺谋、王家卫、吴子牛、黄建新、侯孝贤、黄健中、翟俊杰、吴天明、郑君里和费穆...
吴让之篆书庾信诗-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本书特色 本书收吴让之篆书庾信诗。此卷高四十九厘米,横三百二十七点五厘米,纸本。篆字二十七行,行三字,总计八十字。有专...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中国历代碑帖选字临本-(二)-第二辑 本书特色 欧阳询所书干字文见于著录的共有三本,但存世的仅此一本,可见弥足珍贵。唐张怀璀《书断》中说.『询...
延斯•森特根,1967年生于德国本斯贝格,哲学博士。他曾在德国多所高校教授修辞学。多次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访巴西。自2002年起,森特根担任德国奥格斯堡大学环境科...
简媜,生于宜兰县冬山河畔,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专事写作,为当代散文名家。她下笔一贯摇曳恣纵,言人之所不能言,自成风格,其血色旺盛过人,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
章草字典 内容简介 本字典所收章草为汉至近代名家的章划代表作品,或墨迹或原拓。历代名家草书代表作中,有的虽不全以章草写成,但其中符合章草特征的字,本字典也酌情收...
祝允明书前后赤壁赋 本书特色 在上海博物馆,珍藏一卷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墨迹。此件纵三十一点三厘米,横十余米。纸地为金粟山藏经纸,系国家一级文物。祝允明被称...
清.伊秉绶墨迹选 本书特色伊秉绶喜绘画、善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法,擅诸体,尤精隶书。其书风恬淡浑朴、静穆高古,与当时流行的馆阁体拉开了距离,开清代崇碑书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