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茂密的非洲大丛林里,母猩猩卡娜偶然发现了一座奇怪的树屋。屋里传出的婴儿的哭声吸引了刚刚失去孩子的卡娜。她走进树屋,看到摇篮中有一个可爱的婴儿。卡娜慈爱地望着婴儿。突然,凶恶的花貌吼叫着扑了过来。卡娜毫不犹豫地救起了那个婴儿,机智地与花豹周旋,终于带着婴儿平安地回到了猩猩巢穴……
美国作家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虽然不高,但是他的《人猿泰山》长篇系列小说不仅在刚刚问世的时候风靡一时,就是现在,或者五十年、一百年之后,也还会在读者中间,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中间得到广泛的流传。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套系列小说,不仅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而且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已经成了青少年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安徒生、凡尔纳的作品一样。《人猿泰山》(全译本)是全译本!
《人猿泰山》(全译本)中在茂密的非洲大丛林里,母猩猩卡娜偶然发现了一座奇怪的树屋。屋里传出的婴儿的哭声吸引了刚刚失去孩子的卡娜。她走进树屋,看到摇篮中有一个可爱的婴儿。卡娜慈爱地望着婴儿。突然,凶恶的花貌吼叫着扑了过来。卡娜毫不犹豫地救起了那个婴儿,机智地与花豹周旋,终于带着婴儿平安地回到了猩猩巢穴……
埃德加·赖斯·巴勒斯 埃德加·赖斯·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1875-1950)美国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虽然不高,但是他的《人猿泰山》长篇系列小说却可称得上是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一直经久不衰,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巴勒斯开始写作是在上世纪的一十年代,除写《人猿泰山》系列之外,还着有《火星》等系列科幻小说。其文风观点介于乐观与悲观之间,作品兼有科幻、冒险成分,至今仍脍炙人口。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译林名著精选)》内容简介:欧·亨利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与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
《了不起的盖茨比》内容简介:菲茨杰拉德经典名作,全球畅销不衰;被四度改编为经典电影;亚马逊经典文学排行榜首位;本世纪百部*英
现代广告巨擘穷其一生的经验总结,影响大卫•奥格威人生的百年经典 龙之媒广告书店最畅销的广告图书之一。 大卫•奥格威将《
当代软件技术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中文版首次出版!《大教堂与集市》是开源运动的《圣经》,颠覆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思路,影响了整个
埃利亚斯是副牧师和一个农民之妻通奸生下的孩子,从小受家庭和社会的歧视,在愚昧、野蛮的环境下长期存在;可他听力极强,能听懂
《我想开了》内容简介:身处快节奏、内卷、焦虑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每日穿梭于钢筋水泥之间,许多人都活得艰辛与疲惫。更有许多人
红字-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本书特色 《红字》(全译本)(精装)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
《尤利西斯》内容简介:《尤利西斯》全书一共18个章节,讲述了1904年6月16日早上8点至次日凌晨2点发生的故事。每个章节讲述一天中一
《死魂灵》内容简介:本书的目标是“从一侧面来表现全俄罗斯”,它的出版“震撼了整个俄罗斯”,也使果戈理跻身于世界级经典作家之
《查第格》内容简介:《查第格》收录了伏尔泰写作哲理小说之初的几篇著作,幽默风趣,充满奇思妙想。《查第格》以古代的东方为背景
《我弥留之际》内容简介:本书是福克纳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农民安斯按照亡妻的遗愿,率全家扶送灵柩去杰弗逊镇妻族的墓地安
天方夜谭:全译本 本书特色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一部中世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产生年代约为九世纪,被口头流传的年代则在八世纪阿巴斯王朝的前期。《天方...
《请不要灰心呀!2:柴田老奶奶100岁时的诗集》内容简介:2003年,92岁的柴田老奶奶一个人住在宇都宫市,扭伤了腰,没法跳最喜欢的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内容简介:20世纪普通人的心灵之书!你经历过的每一个小愚蠢,总能被欧·亨利治愈! 全书精选了30篇欧·亨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是爱尔兰著名的现代派小说家,他历时七载完成了代表作《尤利西斯》(1922)。小说的主人公布卢姆是都柏
百年孤独 本书特色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
卡拉马佐夫兄弟-世界文学名著-(上下册)-(全译本) 本书特色《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全译本)》由陀思妥耶夫斯基编著。《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全译本)》所描述的卡拉...
《昆虫记 第四卷》内容简介:《蜂类的毒液》 法布尔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试验,为我们展示了长腹蜂、切叶蜂、采脂蜂、天牛等昆虫在本能
三个火枪手-(上下册) 本书特色 《三个火枪手》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的长篇小说,描写了17世纪骑士剑客的传奇生活。主人公少年勇士达达尼安,怀揣其父留给他的十五个...
《萤》是村上春树198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共五篇。其中1983年发表的《萤》是《挪威的森林》的前奏曲,四年后村上春树以此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