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八八○——九五六)撰。王仁裕字备辇,天水人。少时以狗马弹射为乐,年二十五,始就学,后以文辞知名于秦陇间。自唐末为秦州节度判官,仕五代,曾任翰林学士,谏议大夫、兵部尚书等职。工诗文,晓音律,兴和凝等以文章知名于五代。据新五代史本传载,王仁裕尝集平生所作诗万余首为百卷,号西江集。而宋史艺文志除著录了开元天宝遗事之外,还着录了入洛记一卷,南行记一卷,见闻录三卷,唐末见闻录八卷,乘辂集五卷,紫阁集五卷,紫泥集十二卷,紫泥后集四十卷,诗集十卷。
开元天宝遗事多载宫中琐事以及宫内外的风情习俗,曾被南宋洪迈斥为浅旔之书,其理由有四:一为姚崇在武后时已任宰相,而是书言开元初作翰林学士;一为元振先天二年被贬卒于道中,开元八年张嘉贞方为宰相,而是书称元振少时,张嘉贞纳为婿;一为张九龄罢相十年,杨国忠始得官,是书云杨国忠盛时,张九龄不肯及其门;一为苏颋神龙初即为相,此时张九龄尚未逹,而是书言张九龄阅其为文阵雄帅。洪迈所驳诘皆为确当。其实开元天宝遗事的舛谬仅此四条,如花上金铃篇‘天宝初,宁王日侍,好声乐,风流蕴藉,诸王弗如也’。据旧唐书卷九五本传载,宁王李宪于开元二十九年冬十一月薨。此篇称‘天宝初’显然有误。但这也不足以证明此书讬名王仁裕,是为书当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曰:”蜀亡,仁裕至镐京,采摭民言,得开元天宝遗事一百五十九条,分为四卷。
中国历代社会研究 本书特色 由驹井和爱著的《中国历代社会研究/近代海外汉学名著丛刊》是中国古代社会史方面的论文集,作者为日本学者驹井和爱,研究领域涉及车马狩猎文...
本书有清易代之后,史无成书,谈故事者,乐数清代事实。又以清世禁网太密,乾隆间更假四库馆为名,术取威胁、焚毁、改窜,基于焚
《选择》内容简介:这本书讲述了如何创业、管理,讲述了如何拥有执行力,更讲述了如何做好人生选择。量化投资机构Two Sigma亚洲CEO
这些帝王有个性-细说宫廷 本书特色 封建社会号称“天之骄子”的帝王们,不乏勤于政事、心系万民的明主英君,也不乏“特立独行&r...
历史 本书特色 《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煤山自缢,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轰然倒塌……回溯历史,我们发现大明帝国其灭亡是有清晰
中国服饰史 本书特色 《中国服饰史》从原始社会讲起,历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和近代,汇中国各重要历史时段的典型服饰于数万言...
中国本身拥有力量(修订本) 本书特色 一个能够产生这样人物的国家,就能够做成伟大的事业。……中国本身拥有有力量,可以在真正完全摆脱迷信的重担和对过去的崇拜时,迅...
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 内容简介 《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考察了南宁政权在面临强大外患内乱的威胁下,为了生存不能不发展,在...
晚清的财政体制出现重大变动,鸦片税收成为中央和地方举办新政的重要财源。清末禁烟使得各类新政事业经费危机进一步加深,各种财
中东历史与现状十八讲 内容简介 中东上古史宗教、上古的文明交往、中古伊斯兰政教关系、近代的民族主义运动、现代犹太复国主义、阿富汗问题、巴勒斯坦问题、伊朗的伊斯兰...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本书特色 1、 作者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史学大师,众名人推崇。2、 作者研究视角独特,从“兵”入手研究中国文化,是中国首部侧重研究兵精神的著作。...
《哈尔科夫之战图集(1942-1943)》系引进加拿大JJF出版公司版权,书中所展示的650余幅图片系当时的随军记者所拍摄,战后被盟军作为
光绪之死大揭秘 本书特色 光绪之死,谁是真凶?背后包藏什么惊天阴谋?著名清史专家为您揭秘,再现宫廷内的血雨腥风。光绪之死百年悬疑今日破解,谁是害死光绪的真凶,请...
苗族文化史 本书特色 此系作者在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继《苗族史》、《中国苗族通史》等专著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本书试图对苗族的传统文化,从文学艺术、教育科技、思想...
《谁来决定我们是谁》精选了《上海书评》五年来涉及中国认同问题的访谈及文章,汇集了葛剑雄、葛兆光、姚大力等著名历史学者关于
赳赳民国 本书特色 挖掘以往被忽略被遮蔽、动人心魄的历史细节,剖露人性的卑鄙与高尚。耿氏的历史散文,感情丰沛,风格独特,读来淋漓中又见人性的悲悯。本书中的散文,...
历史问题论丛-(合编本) 内容简介 翦伯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校长等职。主要著作有...
《上下五千年》内容简介:《上下五千年》采用白话形式,叙述亦力求其具体,少作概括之辞,是当年使用面较广,发行量最大的一部高中
中国教育史学九十年 目录 前言**章 初创(1904—1910)**节 中国教育史学科产生的时代背景一、兴办新式学堂的需要二、“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三、探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