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与创作自述
感受·理解·表达
挖掘生活中的新意
难题的探讨
——给王安忆同志的信
“难”的境界
——复周介人同志的信
生活与小说
关于《小鲍庄》的对话
生活的形式
我是女性主义者吗?
自述
好的故事本身就是好的形式
——王安忆访谈录
研究资料
“心理剧本”中善与恶的研究
——论王安忆近作对人性丰富内涵的探索
面对“自己”的角逐
——评王安忆的“三恋”
性文化蜕变中一次新的躁动
——评王安忆《岗上的世纪》
王安忆十年创作批判
王安忆的“转型”
“悲剧的诞生”与“谎言的衰朽”
——王安忆《叔叔的故事》及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问题
王安忆的新神话
——一个理论探讨
坚硬的河岸流动的水
——《纪实与虚构》与王安忆写作的理想
从小城之恋到都市之恋
——王安忆小说中的一个技术问题
重大的心灵情节
——王安忆散文创作论
城市的肖像
——读王安忆的《长恨歌》
营造精神之塔
——论王安忆九十年代初的小说创作
孤独城堡的构建与冲突
——论王安忆小说的孤独主题
论王安忆
王安忆:历史与个人之间的“众生话语”
生长的状态
——论王安忆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解读《富萍》,解读王安忆
构筑城市日常生活的审美形式
——论王安忆的城市小说
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空间
——论王安忆创作中的女性空间建构
上海/香港:女作家眼中的“双城记”
——从王安忆到张爱玲
从“淮海路”到“梅家桥”
——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变谈起
被复制的文化消费品
——论《长恨歌》的文学史意义
不冒险的旅程
——论王安忆的写作困境
都市的迁徙
——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中的都市时空比较
由欲到义:情爱的升华
——评王安忆九十年代小说中的爱情书写
个人历史性维度的书写
——王安忆近期小说中的“个人”
与时间对峙
——论王安忆的小说哲学
沉人常态叙述与呈现诗性情怀
——论九十年代中后期王安忆小说叙事策略
论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误区
东方命运观与悲剧意识
——论佛教对王安忆悲剧意识的影响
附 录
作品年表
研究资料索引
《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依据,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
本套丛书分为甲、乙两种:甲种是关于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汇编,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女性文学、文学史、文艺思潮、戏剧九种;乙种是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汇编,包括陈忠实、路遥、贾平凹、莫言、张炜、王安忆、韩少功、余华、苏童九位作家。本套丛书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并重,既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又能以*快捷的方式读到中国新时期文学*优秀的研究文章。每卷除精选各个领域*优秀成果外,还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的整体索引。
挖掘生活中的新意 王安忆 王蒙老师: 您好!在《文汇报》上看到了您的文章《王安忆的“这一站”和“下一站”》,很高兴,有很多话要和您说。正巧要去北京开领奖会,心想,一定要去找您,好好聊聊。可是您去了山西,很失望,只能给您写这封信了。 您对我提出了“下一站”的要求,这正是我在考虑并有些茫然的。每写作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往往是一整年),我总会无可奈何地停下笔,似乎有一种写空、写尽、写不出来了的感觉。这时,我常常很忧虑,很焦灼,怀疑自己到顶了,到此为止了。尤其是当我**次经历这种停滞的时候,心中的恐慌是无法形容的。那是一九八。年和一九八一年之间,那时候,我的作品几乎全是在写一个名叫雯雯的女孩子,表现她的欢乐、痛苦和希冀,也带有我自身的一些东西。我写起来很顺手,也很亲切,就好像在自我抒发。可是,一个年纪轻轻的雯雯是经不起这么左写右写的。不用别人说,我自己也觉得单调,不耐烦了。老路不愿走,新路呢?一时又看不到,真是苦恼万状。有时去农副产品市场买菜,见很多年轻的小贩,站在寒风中,辛苦而狡黠地推销自己的货物。这些人与雯雯是多么不同啊!可是他们既然存在了,就有他们的合理性,就不应该轻视他们的存在,为什么不能表现他们呢?我顿时冲动起来,写了小说《野菊花,野菊花》,我竭力呼吁:人和人应该平等,应该相通。后来据晓立阿姨说,您谈起过这篇小说,认为比较“浅”。当时,我可是很不服气呢。当然,不管怎么样,这个难点就是这么闯过了,我决心写一些和雯雯不大一样的人物,比较低层的人物。目前又停滞了。因为有了前一次的经验,我不那么着慌,可仍然是苦恼。回头看看这群“小人物”,又不满足了,我感到确有点“浅”。也许我并没有真正地认识他们。这些意识很朦胧,可是您一下子把它挑明了,您说:“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根据要求她比小方或者陈信站得高一些,有更高的境界。”是的,仅仅同情是不够的,是不能真正认识他们的。我想到了阿Q,如果鲁迅仅仅是“哀其不幸” ,就不会有阿Q了。我想到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契诃夫的小公务员,高晓声的陈奂生……仅仅用同情是写不好这些叫人难忘的人物的。我确实应该站得高一些,看得更深、更远一点。 我想起,一九八一年初,当我把我要以那种“博爱之心”来写小人物的想法告诉晓立阿姨时,她就说:“这样恐怕很有限。’’可我当时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么一条出路,固执得要命,没有把这话听进去,今天想想,真是有点好笑。如果当时认真考虑这个意见,也许这一群“小人物’’会有一些深度。然而,事情却往往是这样,不走完这段路,就懂不了这段话。走一段,明白一点;再走一段,再明白一点。只要不懈地走下去,总会明白很多的。这么一想,也就不遗憾了。 “下一站”,已不那么朦胧,心里有了一种充实感。奇怪得很,明明还是这么点年纪、阅历和生活,有时感到写空写尽了,有时却感到想写的东西直往外涌。我想:也许是因为对生活的认识有了变化和加深,于是,生活又奉献出全新的内容。 细想想,写作也有说不尽的幸福,它逼着我们去挖掘生活中的新意,使日常生活变得丰富美好。这足够抵消所受的辛苦和委屈了。 不多说了,就这些。祝我顺风吧! (原载1982年4月22日《文汇报》) P10-11
保险营销 内容简介 本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实用性、可操作性很强。书中选用了大量各保险公司营销员成功的营销案例,结合实际讲解保险营销理论,在每一营销环节都配以实例,通...
赵小春就算自己不去惹麻烦,麻烦也会主动找上他!在和雲傾高高興興回「娘家」神仙谷的路上,卻不小心救了被烏衣魔教追殺的可愛「
小说课堂 本书特色 崔道怡,1934年生于辽宁省铁岭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的《人民文学》杂志从事编辑工作,1998年在常务副主...
《现实一种(上下中篇)(小说卷)》内容简介:现实一种:中篇小说卷(上下)尽数收入《北京文学》55年来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
许是人间多情恼-[纳兰容若的词与情] 本书特色 纳兰容若,一个让人爱又不敢爱的男人。 他生于富贵,却悲戚一生;他风流倜傥,却为情所困;他风华正茂,却英年早逝……...
縱然坐擁無數美人,多年來青龍主仍執意尋覓心上人──豈料心上人的掌門師父張茗陽也真是太不識相了,竟壞了他的好事不說,還奪走
气功标准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气功概述、气功发展简史、气功理论基础、气功基本方法和练功要领、导引养生功健身及防治疾病总机理、气功教学和气功的科研方法等。气...
中国文学精神:近代卷 内容简介 本书对在西方文化撞击和中西文化交汇大背景下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近代文学进行研究,论述其启蒙精神、忧患意识与爱国精神、文学革新等。中...
明清之际词坛中兴史论 本书特色 明清之际在时间上,是指明万历后期至清康熙二十年前后80余年。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政治上虽然发生了“甲申之变&rd...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内容简介 这本集子把“文学精神”作为主题,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曲折多变,流派纷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至今还在演进,未有...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经验 困局与出路 本书特色 本书着眼于近代中国政治与文学的复杂关系,对中国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某些节点、人物和问题做...
常沙娜花卉写生选 内容简介 常沙娜教授,著名的艺术设计家,艺术教育家,国家授邓是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第七、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
战国策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在先秦历史和文化的广阔背景下,主要从政治思想、用人主张、人生哲学、处世方针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战国策》“畔经离道”的思想倾向,揭示其...
古代汉语-上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八章节,内容包括古汉语知识通论,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诂几部分内容,计35万字。本...
书里人书外人 内容简介 许多作家都曾宣称,说他们作品中的主人公完全是虚构出来的,如果有人由此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那完全是一种巧合。但这纯属“外交辞令”,为...
新文学评论:2012/1 本书特色 《新文学评论(2012VOL.1)》(作者黄永林、阎志、张永健)收录了《“中国问题”的深切触摸与思考——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
辞职,去旅行。两件最大快人心的事情都叫她一个人干了。一个曾经自诩劳模的姑娘,毅然放弃了高薪厚禄的工作,离开“奔向成功”的
2666 本书特色 21世纪*伟大的作品超越《百年孤独》的惊世之作从伦敦到纽约,人人都爱波拉尼奥★一部伟大但并不完美、如激流般气势磅礴、把读者引向未知之处的小说...
地球上五十亿分之一的生命。如果就只是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前两天看完了1999上海夜未眠。一直在找的一部作品。对水城雪可奈
夏志清,1921年生于上海浦东,原籍江苏吴县。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抗战胜利后任教北京大学英文系。1948年考取北大文科留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