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陈勤建
绪论
**节 20世纪中国俗文学研究回眸
第二节 以“活动”理念统摄俗文学研究的尝试
第三节 清代扬州俗文学研究综述及本书的写作目的
**章 清代扬州俗文学活动述略
**节 口承俗文学:动地惊天
第二节 笔传俗文学:至雅至俗
第三节 清代扬州俗文学的特殊地位
第二章 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的文化地理条件
**节 水之扬州——扬州地域文化个性之一
第二节 盐之扬州——扬州地域文化个性之二
第三节 柳之扬州——扬州地域文化个性之三
第三章 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的历史传承脉络
**节 诗文扬州——清代扬州俗文学的文学地基
第二节 歌吹扬州——清代扬州俗文学的表演技艺
第三节 俚俗扬州——清代扬州俗文学的市民热情
第四章 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与都市民俗风情
**节 方言俗语:扬州俗文学的语言秉赋
第二节 仪式祭祀:扬州俗文学的原初动力
第三节 茶肆书坊:扬州俗文学的活动中心
第四节 行规惯制:扬州俗文学的质量保证
第五章 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的生产消费特征
**节 实用性的俗文学活动
第二节 夸示性的俗文学活动
第三节 人格化的俗文学活动
第六章 清代尾声中的扬州俗文学活动
**节 相反相成一清末扬州俗文学活动中的几对关系
第二节 鸳鸯蝴蝶——清代扬州俗文学活动的精神延续
第三节 并非结语一都市俗文学蓬勃发展之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本书以特定的历史时段和地域环境为视角,紧密结合都市文化消费情结的论题,对清代扬州俗文学的生成和延续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深入的探究。作者着重从地域个性和都市消费机制两个方面作了探索: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盛行与扬州的地域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清代扬州的俗文学活动和当时扬州居民的生活的联系;清代扬州俗文学活动所显现的生产消费理念,以及清代扬州俗文学无法磨灭的影响等等。
本书剖析的是清代扬州俗文学活动的盛衰机制,着眼的是当下都市文化建设和都市个性特征的形成。作者认为都市俗文学活动中蕴涵着巨大的文学、民俗学、社会学研究价值,俗文学活动的消费主体永远是多数派,因为它是芸芸众生的文学。
**节 20世纪中国俗文学研究回眸 我国俗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远古的歌谣、神话,先秦的寓言,汉代的乐府民歌,晋代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变文,宋代的话本、南戏、诸官调,元代的杂剧,明清的章回小说、俗曲、笑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秧歌剧,以及我国少数民族的史诗等,都是俗文学“家族,,的成员。其中拥有众多的佳篇杰作,流传千古,至今仍然活在人民大众的心中,成为他们重要的精神食粮。 同历史悠久、蕴藏丰富的俗文学创作相比较,我国对于俗文学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俗文学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不为文人学士所重视。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大文学家如白居易、关汉卿、李贽、袁宏道、冯梦龙、金圣叹、李渔、李开先等都曾充分肯定过俗文学,并身体力行进行俗文学创作,以提高俗文学的品位。 中国俗文学研究发轫于19世纪末,经王国维、罗振玉、鲁迅、孙楷第、胡适、周作人、郑振铎、刘半农、杨荫深、吴晓铃、赵景深等前辈学者的提倡和梳理,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俗文学作为一种运动是较晚的事,它肇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自1918年初刘半农等倡议组成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起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 1922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创办了《歌谣周刊》。以后,不断有俗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爱好者和学者致力于搜集、整理和研究。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是一个活跃于20世纪3(年代到40年代末的流派。 1929年,郑振铎在《小说月报》第20卷第3期发表了《敦煌俗文学》一文,把敦煌所藏各种通俗文学作品统称之为“俗文学”,这是在中国首次出现的新术语。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确立于20世纪30年代,以郑著《中国俗文学史j的出版为标志。 从抗战胜利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学处在20世纪以来相对低潮的时段里,郑振铎的追随者们以他的文艺学术思想为旗帜的俗文学刊物,几乎在同时分别在香港、上海、北平三地创刊,即通常史家所说的“港字号”《俗文学》周刊(戴望舒在香港《星岛日报》)、 “沪字号”《俗文学》周刊(赵景深在上海《神州日报》、《大晚报》、《中央日报》)和“平字号”《俗文学》周刊(傅芸子、傅惜华在北平《华北日报》),遥相呼应,争奇斗艳。这一派的学术研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中国文坛和学坛的一时之盛。 P1-2
柯玲,江苏人,文艺学博士,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兼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民俗保护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文艺民俗学创新团队成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一直致力于地域文化与文艺及应用民俗学科的研究。出版有《(汪曾祺散论》、《水色朱家角》等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五十篇。
雪域灵魂:北极神话 内容简介 这套丛书就像是别具一格的世界神话百科。其中每一本书都技术了奇异的故事、神秘的仪式、愤怒的天神、充满幻想的探索,以及具有魔法力量的象...
趣味歇后语词典 内容简介 歇后语幽默风趣、想象丰富、寓意深刻,是我国人民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形式。无论是小学生还是成年人,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镇,无论是在创作还是...
1890-1907-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 本书特色 《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一 反“西方的冲击”这一研究模式存在的偏颇,强调了 中国文...
遨游于艺 本书特色 本书为“艺术经典”丛书之一种。郑培凯是著名的文化艺术研究学者,研究范畴包括艺术思维、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评论与文化思...
珍档里的上海-雅俗上海的格调与情怀 本书特色大光明、国际饭店、大世界、十六铺、国泰电影院、音乐厅、红房子、中山公园、四马路、金都戏院、医学院路……一长串有独特内...
孔子是个好老师 本书特色 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也是中国历史被捧上神坛的*著名的圣人,其实他*真实的面目是一位可亲可爱的老师...
作者簡介佐藤傳SATOH DEN「一人事業習慣的專家」在都心創立並主持學習研究所已屆30年。以習慣專家身份獲得NHK電視節目《早安日本》與雜誌《日經Busine...
入土为安:图说古代丧葬文化 内容简介 远古时期,人类处于蒙昧状态,并不懂得人死后要建造坟墓来安葬。这时的人们还没有鬼魂观念,对死者遗体的处理与对待野兽尸骨一样,...
细若游丝的传统 本书特色 《细若游丝的传统》是著名媒体人丁宗皓的一部作品集。本书收录随笔、访谈、文学评论等二十余篇,写作时间跨度三十年。本书脉络主要表达了作者对...
图说礼仪(全彩典藏图本) 本书特色 礼仪,即礼节与礼的仪式。《周礼》《仪礼》《礼记》确立并完善了五礼及其礼制,是中华礼仪的奠基之作,更是中国传统礼制的教科书。祝...
闲话之三:无关娱乐 目录 “燕大校花”赵萝蕤的才学人生/言文徐志摩与袁昌英的一段情/蔡登山吴宓:殉情殉道两手空/王开林1930年代的蓝苹/大漠“百科全书音乐家”...
文言尺牍入门-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本书为学习文言尺牍而写,取材以实用平浅为主,雅俗共赏。每篇尺牍后均附有注释和译文,可令读者无师自通。本书按性质分为四类:请求类...
伟大的主题:世界神话 内容简介 这套丛书就像是别具一格的世界神话百科。其中每一本书都技术了奇异的故事、神秘的仪式、愤怒的天神、充满幻想的探索,以及具有魔法力量的...
王明珂1952年出生於南台灣黃埔軍校旁的眷村。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1983),美國哈佛大學博士(1992)。任職於歷史語言研究所30年,目前為該所特聘研究員...
作品目录第七一折 三尸化旡,虚境断肠第七二折 长街血战,无可救亡第七三折 天姿恶剑,盈贯罪商第七四折 世间至恶,青梅绕床第七
社会语言学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从多方面讲述了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其主体(即概述部分)分为七章。**章论述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言语人种学和...
红楼男性 本书特色 “红楼人物百家言”是一套有关人物人物评论的资料汇编,共6种7册,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四位主要人物单独成册,其他人物列入“红楼...
读库-1005 本书特色 《读库》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
王摩诘 内容简介 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绘画家,被誉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本书作者以翔实之史料对王维之生平进行勾勒,并对其诗作和画作进行了细致精到的评述...
广州话一月通 内容简介 本教程采用情景对话式的双向交际交流方式,学唱粤语歌曲、粤剧学语言,比较方法学语言,演粤方言相声、小品学粤语等多种愉快学粤语的方法写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