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陈勤建
绪论
**节 20世纪中国俗文学研究回眸
第二节 以“活动”理念统摄俗文学研究的尝试
第三节 清代扬州俗文学研究综述及本书的写作目的
**章 清代扬州俗文学活动述略
**节 口承俗文学:动地惊天
第二节 笔传俗文学:至雅至俗
第三节 清代扬州俗文学的特殊地位
第二章 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的文化地理条件
**节 水之扬州——扬州地域文化个性之一
第二节 盐之扬州——扬州地域文化个性之二
第三节 柳之扬州——扬州地域文化个性之三
第三章 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的历史传承脉络
**节 诗文扬州——清代扬州俗文学的文学地基
第二节 歌吹扬州——清代扬州俗文学的表演技艺
第三节 俚俗扬州——清代扬州俗文学的市民热情
第四章 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与都市民俗风情
**节 方言俗语:扬州俗文学的语言秉赋
第二节 仪式祭祀:扬州俗文学的原初动力
第三节 茶肆书坊:扬州俗文学的活动中心
第四节 行规惯制:扬州俗文学的质量保证
第五章 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的生产消费特征
**节 实用性的俗文学活动
第二节 夸示性的俗文学活动
第三节 人格化的俗文学活动
第六章 清代尾声中的扬州俗文学活动
**节 相反相成一清末扬州俗文学活动中的几对关系
第二节 鸳鸯蝴蝶——清代扬州俗文学活动的精神延续
第三节 并非结语一都市俗文学蓬勃发展之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本书以特定的历史时段和地域环境为视角,紧密结合都市文化消费情结的论题,对清代扬州俗文学的生成和延续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深入的探究。作者着重从地域个性和都市消费机制两个方面作了探索:清代扬州俗文学生成、盛行与扬州的地域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清代扬州的俗文学活动和当时扬州居民的生活的联系;清代扬州俗文学活动所显现的生产消费理念,以及清代扬州俗文学无法磨灭的影响等等。
本书剖析的是清代扬州俗文学活动的盛衰机制,着眼的是当下都市文化建设和都市个性特征的形成。作者认为都市俗文学活动中蕴涵着巨大的文学、民俗学、社会学研究价值,俗文学活动的消费主体永远是多数派,因为它是芸芸众生的文学。
**节 20世纪中国俗文学研究回眸 我国俗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远古的歌谣、神话,先秦的寓言,汉代的乐府民歌,晋代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变文,宋代的话本、南戏、诸官调,元代的杂剧,明清的章回小说、俗曲、笑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秧歌剧,以及我国少数民族的史诗等,都是俗文学“家族,,的成员。其中拥有众多的佳篇杰作,流传千古,至今仍然活在人民大众的心中,成为他们重要的精神食粮。 同历史悠久、蕴藏丰富的俗文学创作相比较,我国对于俗文学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俗文学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不为文人学士所重视。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大文学家如白居易、关汉卿、李贽、袁宏道、冯梦龙、金圣叹、李渔、李开先等都曾充分肯定过俗文学,并身体力行进行俗文学创作,以提高俗文学的品位。 中国俗文学研究发轫于19世纪末,经王国维、罗振玉、鲁迅、孙楷第、胡适、周作人、郑振铎、刘半农、杨荫深、吴晓铃、赵景深等前辈学者的提倡和梳理,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俗文学作为一种运动是较晚的事,它肇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自1918年初刘半农等倡议组成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起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 1922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创办了《歌谣周刊》。以后,不断有俗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爱好者和学者致力于搜集、整理和研究。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是一个活跃于20世纪3(年代到40年代末的流派。 1929年,郑振铎在《小说月报》第20卷第3期发表了《敦煌俗文学》一文,把敦煌所藏各种通俗文学作品统称之为“俗文学”,这是在中国首次出现的新术语。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确立于20世纪30年代,以郑著《中国俗文学史j的出版为标志。 从抗战胜利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学处在20世纪以来相对低潮的时段里,郑振铎的追随者们以他的文艺学术思想为旗帜的俗文学刊物,几乎在同时分别在香港、上海、北平三地创刊,即通常史家所说的“港字号”《俗文学》周刊(戴望舒在香港《星岛日报》)、 “沪字号”《俗文学》周刊(赵景深在上海《神州日报》、《大晚报》、《中央日报》)和“平字号”《俗文学》周刊(傅芸子、傅惜华在北平《华北日报》),遥相呼应,争奇斗艳。这一派的学术研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中国文坛和学坛的一时之盛。 P1-2
柯玲,江苏人,文艺学博士,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兼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民俗保护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文艺民俗学创新团队成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一直致力于地域文化与文艺及应用民俗学科的研究。出版有《(汪曾祺散论》、《水色朱家角》等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五十篇。
勇闖三關,墨紫順利打響紅萸船場的第一炮!這不,有了名氣,不僅財源滾滾來,連船幫大會都邀請她光榮出席,原本只是湊個熱鬧,但墨紫就是有把配角演成主角的能耐,台上,刀...
上帝死了。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思想家面对上帝之死引发的危机,为他寻找了各种替代者。从启蒙运动的“理性”到唯心主义的“精神”,从浪漫主义的“艺术”到其他各种形式的...
读库 0901 本书特色 《读库0901》是2009年1月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可供广大读者参考。读库 0901 内容简介 《读库0804》曾刊发《电影编剧的秘密》...
图说中国文化饮食卷 内容简介 许多的发明,虽然没有像四大发明那样让历史感受到巨大的冲击力,但它们却悄悄地改变了历史的细节,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烹饪就是这样,虽...
锡山先哲丛刊 内容简介 民国11年至20年,侯鸿鉴等编刻《锡山先哲丛刊》四辑19册,收入《无锡县志》、《愚公谷乘》、《秋水文集》、《竹炉图咏》、《浦舍人诗集》、...
世界未解之谜(全4册) 内容简介 文化百科系列全书是有国内多名学者精心打造的一项宏大的文化巨作,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生活、医学、兵学等,是中华民族精神财...
世界名著之旅-希腊神话 本书特色 古代希腊民族,是怎样看待世界的创立、自然现象,对人类的各种问题又是怎样认识和对待的,这些都反映在希腊神话里。另外,一说到希腊,...
百年中国女性形象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珠海出版社2002年1版1印★ 百年中国女性形象变迁的过程,也是她们作为一个群体在时代发展中由传统而现代的过程,是中...
1 论汉语的诗性 本书特色 《论汉语的诗性》的意图就在于将这一论断学术化,通过梳理、检讨与之有关的概念和观念,通过小范围的文本调查,将汉语诗性问题置于文学理论的...
調味順序,應該先加糖?還是先加鹽?菜炒得太鹹了,怎麼辦?留在鍋子上的魚腥味,要如何去除呢?受潮的茶葉,還有救嗎?葡萄上有一層白白的粉,會新鮮嗎?削芋頭時手會癢,...
梁漱溟全集-第二卷 本书特色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深为人们所关注。梁...
汉字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本书特色 《汉字故事》由徐剑、张欣、喻英贤编著,本书按照不同类别精心选取了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常用汉字,涉及汉字的起源,衣、食、住、行...
皓首学术随笔任继愈卷 本书特色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皓首学术随笔》系列丛书称为“学术随笔”。所收各篇,门类繁多。这套书叙事谨严有据,文笔条畅清新,给人以大量的知识...
丹‧艾瑞利 Dan Ariely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杜克大學進階後見之明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Hindsight)創辦人,論...
山川龙脉-中华龙脉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龙脉文化作为一种中国独特的文化其蜿蜒于中华大地,穿行于五千年的历史时空,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历经万载沧桑。宋乃秋编著的《山...
《中国众筹行业发展研究》内容简介: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本书系统概述了众筹的涵义、演变
古人的文化-彩色插图本 本书特色 《古人的文化》为沈从文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随笔集,以“古代文化”为主题,涵盖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艺美...
得书记 本书特色 对藏书家韦力而言,"书如老婆,是别人的好",又说,"藏书不可不贪,得不到的都是*好的",端的是切肤之爱.看书、爱书和藏书,都是令人愉快的事.其...
钟书国学精粹 呻吟语 本书特色 洪镇涛主编的《呻吟语》共分六卷,即礼集、乐集、射集、御集、书集、数集,其下又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
通用惯用语词典 内容简介 本书是遵循国家颁布的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而编写的,是“通用语言文字系列工具书中”语汇类辞书的一种,选收现代汉语中通用的惯用语近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