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人生漫笔》包括七个方面的文章:回忆恩师、友人的“人物篇”,记述某一时期的一段不平常经历的“自述篇”,还有优美的散文、随笔及杂感或诗词的“议论篇”、“随笔篇”、“读书篇”、“文化篇”和“杂感篇”。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出一代国学大师的思想历程、学术经历以及他们立身处世的人生态度和曲折的人生轨迹。我们从这些文章中能够看到他的思想、智慧和他对国家、民族、社会的思考和责任。
金克木人生漫笔包括七个方面的文章:回忆恩师、友人的“人物篇”,记述某一时期的一段不平常经历的“自述篇”,还有优美的散文、随笔及杂感或诗词的“议论篇”、“随笔篇”、“读书篇”、“文化篇”和“杂感篇”。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出一代国学大师的思想历程、学术经历以及他们立身处世的人生态度和曲折的人生轨迹。我们从这些文章中能够看到他的思想、智慧和他对国家、民族、社会的思考和责任。
悼子冈
我认识彭子冈很早,但她认识我很晚。
子冈的成名是作为女记者,但她的出色在于她有一支文笔。至于她的更出色处则是她的为人。不过,若就她对现代中国的贡献而言,还应当说她是**批中的,甚至是**个,当成了新闻记者而且一直当到底的女孩子,一个从向往革命到投身革命而对革命却充满热情而理解不足的天真的女性。
30年代初期,我在申报《自由谈》看到署名子冈的一篇小文,文中提到她住在北平西城一家女子宿舍,捎带了一笔那个宿舍的房主。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学生》杂志征文中**名的那个子冈,而这宿舍无疑是我的朋友曹未风新开的秋城女子寄宿舍。于是我去看这位决心花20年时间译莎士比亚的朋友曹未风。他告诉我,子冈本名彭雪珍,是中国大学英文系的一年级学生。我立刻想到那是《中学生》上发表作文的苏州振华女中的学生,大概是叶圣陶先生的弟子。恰在我们谈话时,一位推着自行车的女孩子陪着另一位进了院子。同子冈在那篇文中说的一样,她把自行车向墙上一靠,便和她的朋友站在对面廊下谈起话来。曹未风说这就是子冈。隔着窗帘我认识了她。随后我知道她进大公报当了记者。当时有女作家、女编辑,还没有女记者,至少没有能长期正式当大报记者的女孩子。现在的年轻人恐怕不会想象得出50年前当记者多么不容易,女性对这种职业更是多么难于适应。有勇气的未必有能力,有文笔的又不见得能过忙忙碌碌在各种各样场合会见各种各样人物的记者生涯,受不了几乎天天会碰上的,从报馆内到报馆外,从政治界到文化界,种种方面射过来的责难和闲气。无本领的人,老板不愿用;有本领的人,老板不敢用。可是子冈居然闯开了这一关口,她仗的本身的条件还不是那支笔。会写文章的女孩子有的是。她所仗的是她的天真。我至今也难明白,她怎么能那么相信人,她仿佛想不到世界上居然会有坏人。她不会伤害人,受到伤害时也只是迷惑不解。好人相信她,坏人不防备她,也伤害不了她,因为她不懂人为什么要伤害。她受了气也不会去恼恨别人。她的文并不能完全表现她的人。当然左翼新闻界是另一种情形。抗战初年我在长沙和桂林认识了年纪很轻的高灏和高汾姊妹。她们进了夏衍主办的救亡日报当记者。那时范长江办的国际新闻社和陈农菲主持的青年记者协会都在桂林。高灏很快成为真正的女记者。可是皖南事变发生,救亡日报关门,她又当不成记者了。终于英年早逝,深可惋惜。女记者的人才到处有,可是能用又敢用而不会被封闭的报馆难找啊。高汾后来到重庆,也成为大公报的女记者。这时子冈已经闯开门路,女记者不稀罕了,但也还不是愉快的职业。太平洋战争时,我在印度认识了在赴美途中的杨刚。我知道她曾用杨缤的名字翻译《傲慢与偏见》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她是作为大公报驻美记者出国的,我在大公报驻印记者郭史翼的办事处见到她。那真是一见如故。我实在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看得起我。我后来才觉得真有点对不起她的好意,我对她说:“你改名为刚,可并不是真刚强。你的傲慢与偏见太多了。你真能忘记自己是女性吗?还是不要那么刚强吧。”坦率的谈话,从世界大势到生活小事。真不知两人怎么会谈得来的。后来我和子冈见面后,立刻发现她和杨刚大不相同。她天真得不知有险,所以能“履险如夷”;而杨刚不行,过不去悬崖峭壁。在郑振铎先生追悼会上我见到杨刚,她说是遇了车祸,神态黯然。我也不知说什么好。我隐隐感到,像郑先生那样正直豪爽的人会在空中遇难,杨刚这样的强者也在平地上撞车,恐怕她会去追随郑先生。果然不久她便向世界告别了。子冈却像是个大孩子,一直到去世前几年还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她的天真究竟是幸呢,还是不幸呢?
直到1948年,我在北平先认识了徐盈,那是由于我的老朋友郑伯彬,也就是杨刚的被日本飞机炸死的丈夫的弟弟。我们在一起谈的是战时和战后的华北经济。我还没有去见和徐在一起的子冈。我随即结婚,才被带到大公报办事处去拜望我的伴侣的振华老同学子冈。大家谈起《中学生》、《自由谈》、大公报,我才发现文实不如其人。子冈和杨刚不同。杨是文学家、诗人,同时是政治人物;而子冈虽是革命者,却不是政治人物。她和我认识或见过的所有女性几乎都不相同。这样的人怎么能在波涛汹涌的政治和文化界当那么多年记者呢?也许是我错了。唯有她这样的人才能以一叶扁舟踏过风浪而感觉不到什么惊险。
杨刚向我提到过陈蕴珍,即巴金夫人萧珊。我在桂林见到她时,她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打毛衣。到昆明见到时,她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在上海又见时,她成为一个婴儿的母亲。从此没有再见,但她给我的印象却不可磨灭。她有子冈的天真,又有杨刚的自信。这是难得的“二难并”,可惜并不是好事。她虽过了杨刚过不去的**关,却过不了更高大的第二关。反而子冈都能过去,可以说是生于天真,没于天真,给她的友人留下一个无法描述也无可描述的印象。这没有她留给国家社会的文字永久,却更深刻也更生动。
对我来说,这世界是有点奇特的。有一些人见面很少,谈话不多;有的人几十年的交情不过是通信,对面谈话微乎其微;有的人仅仅是一般朋友的见面,甚至还不大见面;可是这些人却都留给我淡化不下去的影像。子冈属于*后这一种。这个名字和这个人,尽管在宇宙中仅仅是一闪而过,然而这道闪光是永存的。
1988年
金克木(1912—2000),祖籍安徽寿县。历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系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梵语文学和印度文化的研究,为中国著名梵语学家,印度文化研究大家。通晓多国语言,学贯中西,与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并称“未名四老”。著有诗集、小说集,为著名的诗文学者。译、著已达三十种之多。举其要者,有《梵语文学史》、《天竺诗文》、《梵佛探》、《无文探隐》、《文化猎疑))、《比较文化论集》等。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原名艾立克•阿瑟•布莱尔,出生于英国殖民地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
痛与痒 本书特色 此书所收篇章,多为作者对于以往人和事的回忆,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珍贵的史料价值,然而文字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其价值的核心是对历史的反省,对历...
二心集 本书特色 《二心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0年至1931年间所写的杂文三十七篇。 包括《习惯与改革》《张资平氏的“小说学”》《柔石小传》...
男女有别 本书特色这是一部散文集。作品共分三辑,收录了《民以食为天》《江天辽阔》《山里的孩子》《同桌的你》《往事知多少》等一百零八篇散文。作品中无论是对城市生活...
2000-2011-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 内容简介 纪实文学是文学的“轻骑兵”,强调对现实的参与和对生活的干预,是经世致用的活文学。何建明的《根本利益》以文...
2011年中国打工诗歌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安子·第二届中国打工诗歌奖专栏、2011年中国打工诗歌精选、2011年有关中国打工(诗歌)声音精选。2011年...
中国最美古诗词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极为珍贵的一部分。令人陶醉的优美古诗词...
2015年-读诗.生于七十年代-第一卷 本书特色 70后作为一个完整的诗群被学术界接受并迅速地在诗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书汇编了包括黄礼孩、孙磊、江非、胡续冬...
《臧克家诗选》内容简介:本书收入《难民》《老马》《烙印》《祝酒歌》《罪恶的黑手》《壮士心》《自白》《三代》《有的人》《海滨
高兰集 内容简介 《抗战时期黑土作家丛书:高兰集》主要内容包括:是时候了,我的同胞!、起来吧!中华民族的儿女!、放下你那支笔、我们的祭礼、吊“天照应”、缝衣曲、...
《全唐诗(套装共25册)》共收录整个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是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多、影响最大的
普希金抒情诗选 本书特色 普希金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罗斯文学之父”。他在其并不太长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
睡人 本书特色 《睡人》系欧美畅销天王萨克斯医生*经典作品 21世纪*震撼心灵的纪实文学一本另类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疾病和畸形都属于这个世界,他们如同...
英汉对照西方元典:西方经典演讲辞(最伟大的演讲,经典的声声震撼) 内容简介 有人永远在台上,习惯了掌声,有人却永远在台下,习惯了鼓掌;鲜花与飞吻属于前者,买花与...
我的禅 本书特色 卫慧,七十年代以后创作潮流的代表作家,坦率、大胆、无所顾忌地表达着自己的所思所想:“我们的生活哲学由此而得以体现,那就是简简单单的物质消费,无...
《鲁迅自编文集:准风月谈》内容简介:本书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3年所写的杂文六十四篇。包括《夜颂》,《“吃白相
生命之树-心灵甘泉 本书特色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也是英语世界中*伟大的现代诗人之一,歌德堡诗歌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一生创作丰...
吴师道集 内容简介 吴师道是元代婺州地区的着名学者,在表彰北山朱学和重视史学与乡邦文献两方面继承了金华学术的优秀传统。《吴师道集》汇集吴氏一生创作的诗文,是其人...
《知行合一》内容简介:中国历史上取得“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成就者几希,明代大儒王阳明便是其中之一。他少年丧母,青年染疾
考工记 本书特色 王安忆以一贯的细腻节制的笔触、熨帖人心的语言,审视这些人物、老宅与城市的命运关系。人物沉浮与老建筑的存亡紧密相连,时代的起落更迭促使陈书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