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支英勇善战、叱咤风云并演绎了一幕幕动人心魄的历史事件的军队。这支军队,它名叫十九路军。
十九路军,因福建事变而名垂史册。十九路军,也因福建事变而成为历史。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福建事变,史称“闽变”,又称“十九路军事变”。是九一八事变后日益高涨的反蒋抗日运动和国共“两个政权尖锐的对立”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局部抗战阶段一起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之一。它虽然仅历时50多天,便在悲壮的旋律声中落下帷幕,但是历史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闽变作为反蒋抗日运动的里程碑和西安事变的序曲而载入史册。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走上正道的。这是因为,正道不是笔直又笔直的,而是要经过艰难困苦的探索和奋斗才能取得的,甚至是要付出流血牺牲代价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十九路军和福建人民政府领导人陈铭枢、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人的艰辛革命历程表明,尽管各人的信仰和身份地位不同,立身立言立德的方式也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也是共同的:拥有一颗博大而又真诚的爱国爱民之心,是走上“顺乎历史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正道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之一。
人常言:研究历史,可以有三种眼光,一种是维持历史当时人的眼光,一种是研究者所处时代的眼光,再就是对这两种眼光的超越,寻求一种立足于历史真实之上,又不囿于时代习见的立场。三种眼光显示三层历史研究境界。无疑,第三种眼光是*难的,但又是每个历史研究者所应该追求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不被历史或时代的偏见所遮蔽,对历史进行深刻的思索。
作为一名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史学工作者,长期以来,就一直力图用第三种眼光审视历史,追求第三种研究境界。自知天资愚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本书便是所作的一个努力尝试,即立足于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试图把纪实性与学术性二者相融合,叙述十九路军与福建事变的历史概貌与特点。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卡莱尔说:“记述历史的才能,可以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它是我们的主要禀赋;在某种意义上,人人都是历史学家。”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每个读者都是一名历史学家。如果有幸把您带入20世纪初叶那革命风云激荡、大浪淘沙的峥嵘岁月,领略和品味十九路军跌宕起伏的历史、福建事变慷慨悲歌的一幕,你从中若可得到享受,获得些许感悟,并能得到您的评判和指正,则心愿足矣!
**章 十九路军的由来 20世纪初叶的中国,是一个国难深重、革命风云激荡的国度。在救国救民的呼唤下,许多有志青年抛家舍业,奋勇入伍,投身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洪流中去。在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中,涌现了一大批驰骋20世纪中国历史舞台的风云人物。陈铭枢、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便是这批历史风云人物群体中较有代表性的成员之一。他们在国民革命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代名将。他们率领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长为粤军“模范师”主力之一;在北伐战争中打出军威,成为“铁军?”第四军主力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一度参加著名的南昌起义;拥蒋投宁后,积极参加南北新军阀混乱,屡建奇功,赢得十九路军番号。 一、孙中山麾下的一支粤军劲旅 提起福建事变,人们谈论*多的是十九路军。的确,可以说没有十九路军,就没有福建事变的发生。这是因为:一是福建事变的主要领导者和策划者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是十九路军的重要领导人;二是福建事变的精神领袖李济深是十九路军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三是参加福建事变的黄琪翔、陈友仁等一干人物都与十九路军有或多或少的历史渊源关系。因而,我们就从十九路军的发展历史和番号由来谈起。 追根溯源,十九路军的前身是粤军**师第四团之一部。该部是陈铭枢在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中逐渐培植发展起来的。 陈铭枢,字真如,1889年生,广东会浦县(现已划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家境殷实,6岁入学堂,开始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会浦县虽小,但人杰地灵,历史上出过一些地方军事首领。教书先生经常用这些人物作范例教育学生,在陈铭枢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1900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革命党人在广东惠州三州田发动武装起义。惠州起义尽管失败了,但革命声势传播四方,振奋人心,令不少有志青少年心向往之,立志从事军事活动,干一番大事业。1905年,年仅16岁的陈铭枢邀集几位同乡同窗前往革命的中心广州,并于1906年秋被选人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二期。黄埔陆军小学,是革命党人进行宣传革命、发展组织的一个场所。在革命思想的教育和影响下,陈铭枢不久便步入革命行列,加入同盟会。 当时,和陈铭枢一起应试被录取进入黄埔陆军小学的还有蒋光鼐、邓演达、李章达等民主革命积极分子。 蒋光鼐,1988年出生在广东省东莞县新基村(今名三蒋村)一个衰败的书香世家。祖父蒋理祥,清咸丰年间进士,被钦点为翰林,家道曾盛极一时,村前为其立了功名大石牌坊。父亲蒋子敏,清光绪年间举人,以教书为业。至蒋光鼐出生时,家道已趋破落。1903年,目睹家道沧桑的母亲郑氏病危。临终时,她把蒋光鼐叫到床前,语重心长地说:“你爸爸读了一世书,也教了一世书,虽然满腹经纶,却无所作为。将来的世界是军人的世界。你还年轻,既然文字不足以救国,你就弃文从武,发奋做人吧!”不久,蒋光鼐的父亲由于郑氏的早逝和自己的不得志,加上生活的窘迫,也在郁闷中随妻而去,时年仅48岁。父母双亡后,年仅15岁的蒋光鼐不得不为今后的生计和出路打算。幸好,他自幼耳濡目染,文章书法皆颇具功底,翌年他就以一份获得“贴堂”荣誉的试卷,进入免费的东莞师范学堂读书,并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 在黄埔陆军小学就读期间,陈铭枢、蒋光鼐这两位意气风发的革命“小卒”,自此结识,开始了他们不平凡的革命生涯。P1-2
中国历史地图人文版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地图——手绘中国?人文版 》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人文知识类手绘图画书。全书主要介绍了从原始部...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地图集》(1~~8)出版后在国内外均受到关注和好评,其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中国...
《民国的忧伤》是著名作家祝勇的一部散文力作。本书以无比同情的心情回望民初宪政那段历史,回望那些在民初的混乱局面中为实现宪
《罗马的遗产》内容简介:政治源于希腊,戏剧模仿希腊,连哲学都是拾希腊人的牙慧?罗马只是文化上的二道贩子?“希腊罗马”并称,
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五辑 本书特色 由张兆裕主编的《明史研究论丛(**5辑)》为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辑,作者张金奎、胡凡、陈时龙、赵献海等为历史所研究人员,朱鸿...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新全球史-(第五版)-公元1000年之前 本书特色 在数十年的发展后,有赖于《全球通史》等一代名著的推动,“全球通史”不仅突破了以国家为单元的...
《马丁·盖尔归来》内容简介:1548年,在法国比利牛斯山区的一个小村庄,一个富裕的农民马丁·盖尔抛妻别子,舍下家业,一去多年,
杭州地名故事 本书特色 地名是人们赋予自然地理实体和经济地理实体的名称,是人类社会出现后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时刻在接触地名,使用地名。韩兢编...
本书是一部别开生面的鸿篇巨制(原著近1100页,约150万字),这是一次高瞻远瞩的放眼看世界,这是一部无所不包的关于我们的星球、
大清后宫秘史 目录 一 后妃嫔贵秘史全曝光 1.姑侄同嫁侍一夫秘史2.宸妃殒命揭秘 3.孝庄下嫁秘史 4.顺治三皇后秘史 5.那拉氏皇后被废揭秘 6.那拉氏皇后...
共和-历史深处的民国-贰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关于1840~1945百年正史的彪悍史书。是中国历史上**套全面解读晚清、共和、抗战的长篇历史力作。作者在精研民国史...
史上關於原爆故事最感人至深的作品《鐵達尼號》、《阿凡達》導演卡麥隆特別推薦!這世上不該再有藍色螢火蟲的墳墓,這世上不該再
古史考(全9卷) 本书特色 《古史考》九卷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民族学院专家历时三年编纂而成的专题论文集,海南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它汇集国内外经典力作...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全2册) 本书特色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全景再现资本主义发达史。《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
日军细菌部队罪行录 本书特色 日本图谋侵华七十多年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八年3500万中国人伤亡!中国人民和军队英勇抗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诗篇!让前...
河海昆仑录 本书特色本书我国近代史地研究中备受瞩目的一部杰作,是作者远赴戍所——新疆途中的记录。临行前,他做了两只布口袋,随身携带,凡“道途之所经历,耳目之所遭...
1933-1945-盖世太保-希特勒的秘密警察史 本书特色 《盖世太保:希特勒的秘密警察史(1933-1945)》介绍了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和海因里希·缪勒等几个...
晚清民初南洋华人社群的文化建构-一种文化空间的发现 本书特色 书稿涉及跨地域(中国与南洋)、跨学科(如历史与文学)、跨文化(中、西、南洋本土),以及很...
《藏在水里的世界史》内容简介:世界史由两半组成,一半出现在陆地,另一半藏在水里。人类从海洋中诞生,虽然我们总会遗忘。这本书
摩登中华:从帝国到民国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为上海书评、腾讯大家、网易历史撰写的一系列历史随笔的合集,讨论清末民初到1949年之前的中国转型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