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史诗般巨著《古拉格群岛》就是以这样沉痛的题辞开篇。1973年,索尔仁尼琴决定将这本书秘密送往西方发表,这成了苏联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可以说,苏联当局决定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强行驱逐到欧洲,与这本书的出版关系极大。
这部长达140 万字的巨著,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精炼的描摹。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在苏联公开出版本书的1989年之前,本书一直作为地下出版物在苏联流传。
“古拉格”是由俄语中的ГУЛАГ音译而来的,而俄语的ГУЛАГ是一个缩写词,全称是“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исправительно-трудовых лагерей и колоний”,译成汉语意思是“劳动劳改营总管理局”,一些中国学者简单地将它称为“集中营”。这种集中营主要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的,让他们在这里接受“劳动改造与教养”。
追溯古拉格的历史,它产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 1923年,在索洛维茨基群岛上建立了第一个特别劳改营,用来关押那些反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苏维埃政权为敌的政治犯、不同政见者,其中包括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及宗教界人士。自此之后,这种古拉格的模式在全苏各地越建越多,1935年已有14所,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已达85所。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许多犯人带罪上了前线,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古拉格的数量减少了30所,只剩下58所。但到1947年又升到了70所。1953年斯大林逝世前夜,古拉格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全国共有170所,遍布各个地区和角落,织成了一张大网,罩在苏联的版图了。1954年,斯大林去世之后,极权统治结束,很多被平反,离开了集中营,古拉格的数量一下子减少了102所,只剩下68所。另外,在1948-1953年期间,苏联内务部还建立了12个残酷监狱制度的政治犯特别集中营。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2月,作者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因为他同一个老朋友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员。
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1963年,作者加入苏联作协。这以后,他又写了好些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批判。
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大会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当局指责。1968年,长篇小说《癌病房》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1969年11月,作家被苏联作协开除会籍。
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形势,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1971年,德、法两国同时出版他的长篇小说《1914年8月》。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披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苏联监狱与劳改营的内幕。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随后他移居美国。
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消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同时委托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的作家们向最高苏维埃提出撤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74年2月12日的命令。根据苏联作协的决定,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开始在苏联国内陆续出版。
野草 本书特色 《野草》各篇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力量的热烈呼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评,和对自我严格的解...
祝勇,作家、纪录片导演、艺术学博士。现任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驻校艺术家,第十届全国青联委...
精彩摘录16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过路的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引自第496页你微微笑着,不同我说什
彩绘全注全译全解古文观止(超值全彩珍藏版) 本书特色 《彩绘全注全译全解古文观止》所选《左传》《国语》《战国策》至《史记》以及两汉三国魏晋文、唐宋八大家、明代名...
《长期价值投资》内容简介:本书从分析国内散户投资者的特点和状态入手,指出价值投资的原则和方法是散户规避风险、弥补劣势、稳定
莎士比亚植物志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你养的植物,是莎翁剧里的zui佳配角,49种莎翁植物×59幅1597年英国原版全彩插画,牛津大学...
从璀璨文学人物群像,洞见百年女性成长史献给所有需要和一位密友长谈的你我她文学经典中的女性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不曾看见的自己✨编辑推荐:◎跨越时空的交友指南,来自虚...
今生-经受与寻找 本书特色 何士光,1942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曾出版过《青砖的楼房》、《草青青》、《雨霖霖》、《如是我...
日常生活 内容简介 二十三位散文家对乡村的表达。巫韵飘荡的大地/谢宗玉毗邻而居/葛芳沉寂与沉思/周闻道太湖以西/黑陶夏昼/麦阁回首就是遗迹/江少宾死与生/周佩红...
《串接的叙事》内容简介:大教授的“小文章”结集。作者所说的自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自由”的落实依赖于“秩序”,同时“
周作人卷-雨天的书-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周作人的文章属于*耐看的一类,声名远远高于同代的作家。他将思想家的意绪和艺术家的灵感汇于一身,以小品...
给思想一个高度-精装典藏新善本 本书特色 林语堂能够博采中西文化,作得宇宙文章,成为蜚声国际的文学、文化大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想高度。本书围绕“思想”二...
青崎有吾,1991年生,作家。2012年,凭借《体育馆之谜》获得第22届鮎川哲也奖。2014年,《水族馆之谜》获得本格推理大奖第二名。以超缜密的思维方式被誉为“...
如水成湖-散文中国-玖 本书特色 于静梅编著的《散文中国(9如水成湖)》坚持所选散文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
《神木》是著名作家刘庆邦的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刘庆邦创作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名作,包括《神木》《到城里去》等。根据《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木电...
此刻 本书特色 《此刻》由北岛先生主编,本书风格鲜明,聚焦于当代的艺术、文学、科技、哲学,从多个角度对先锋文化进行了深入思考。既具有思辨色彩,又具有人文情怀。该...
客有可人 本书特色宗璞出身名门,见识广博,她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优美的感情世界,体现出高雅的格调。宗璞散文表现出丰富优美的感情:有对祖国、对祖国的名山...
其实很美-捕捉印刷旅程沿途的风景 本书特色 作为行业的参与者、实践者和观察者,我们对身边的事物都会有深切的体验、理解和感受,只不过表达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喜欢挂...
内心的报告 本书特色 内心的报告(保罗·奥斯特作品系列) 《冬日笔记》续篇保罗?奥斯特用独特方式编织的心灵之书重构一个孩子眼中的宇宙回溯自我的知识之旅、政治和道...
郁达夫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了郁达夫五十篇经典的散文而成。 本书拟分为五个章节,收录郁达夫的散文、游记、自传、书信日记、悼文忆旧五类文章,向读者展现一个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