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史诗般巨著《古拉格群岛》就是以这样沉痛的题辞开篇。1973年,索尔仁尼琴决定将这本书秘密送往西方发表,这成了苏联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可以说,苏联当局决定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强行驱逐到欧洲,与这本书的出版关系极大。
这部长达140 万字的巨著,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精炼的描摹。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在苏联公开出版本书的1989年之前,本书一直作为地下出版物在苏联流传。
“古拉格”是由俄语中的ГУЛАГ音译而来的,而俄语的ГУЛАГ是一个缩写词,全称是“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исправительно-трудовых лагерей и колоний”,译成汉语意思是“劳动劳改营总管理局”,一些中国学者简单地将它称为“集中营”。这种集中营主要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的,让他们在这里接受“劳动改造与教养”。
追溯古拉格的历史,它产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 1923年,在索洛维茨基群岛上建立了第一个特别劳改营,用来关押那些反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苏维埃政权为敌的政治犯、不同政见者,其中包括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及宗教界人士。自此之后,这种古拉格的模式在全苏各地越建越多,1935年已有14所,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已达85所。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许多犯人带罪上了前线,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古拉格的数量减少了30所,只剩下58所。但到1947年又升到了70所。1953年斯大林逝世前夜,古拉格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全国共有170所,遍布各个地区和角落,织成了一张大网,罩在苏联的版图了。1954年,斯大林去世之后,极权统治结束,很多被平反,离开了集中营,古拉格的数量一下子减少了102所,只剩下68所。另外,在1948-1953年期间,苏联内务部还建立了12个残酷监狱制度的政治犯特别集中营。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2月,作者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因为他同一个老朋友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员。
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1963年,作者加入苏联作协。这以后,他又写了好些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批判。
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大会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当局指责。1968年,长篇小说《癌病房》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1969年11月,作家被苏联作协开除会籍。
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形势,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1971年,德、法两国同时出版他的长篇小说《1914年8月》。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披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苏联监狱与劳改营的内幕。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随后他移居美国。
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消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同时委托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的作家们向最高苏维埃提出撤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74年2月12日的命令。根据苏联作协的决定,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开始在苏联国内陆续出版。
怀念朴素,怀念简单:方方经典散文 本书特色 《怀念朴素,怀念简单——方方经典散文》是著名女作家方方全新修订版散文精选集,由方方精心编选2...
《跨境电商B2B询盘业务宝典》内容简介:本书以帮助跨境电商B2B业务员高效成交订单为主旨,依托全球主流的跨境电商B2B平台——阿里巴
这是一套从未出版过的全集;这是一位既让人感到陌生而又熟悉的文学大师。戴望舒――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突出创作个性和成就
跨世纪文丛精华本-顾城作品精选 本书特色 《顾城作品精选》:星月的来由我的幻想太阳照耀着无名的小花昨天,像黑色的蛇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小春天的谣曲跨世纪文丛精华本...
地震中的孩子 本书特色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以汶川为中心的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这是一场破坏力极强的地震,它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使整...
唐诗宋词(全四册) 内容简介 文化百科系列全书是有国内多名学者精心打造的一项宏大的文化巨作,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生活、医学、兵学等,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和...
南宋名家词讲录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晚唐、五代的温庭筠、韦庄一直讲到北宋后期的周邦彦,简单介绍了一下词在南宋之前的发展情况以及这一阶段的发展对后来南宋词的影响。...
花非花名媛诗词系列:闺中造物有花心--顾春诗词注评 内容简介 顾春是清代负有盛名的满族女词人,因与嘉道间著名诗人龚自珍恋爱的传说广为人知。在诗歌成就上,时人以清...
刘锡庆自选集-励耘文库 本书特色 这套丛书建构了一方精神守望者的家园。在这里,一群甘于寂寞的思想者,用执著与静思来面对飞逝的岁月和骤变的时代。他们身处喧哗...
魏爱莲(EllenWidmer)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美国汉学家。在康涅迭戈州卫斯里安大学(Wes-leyanUniversity)任教二十五年,现任麻省
辽金元诗选评 内容简介 本书共选诗人101家,作品185题217首。它属通代诗作选注本,内容分辽代、金代和元代三大块,每部分的诗作按作者的生年排列。生年失考者,...
陌上谁人依旧,固守流年 本书特色 梁实秋是民国时期*名文学家,其散文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笔调轻松欢快,读梁实秋先生的文章,我们不仅欣赏其文字的优美、语...
今生:吾谁与归 本书特色 《今生:吾谁与归》是何士光沉寂多年后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多年精研佛法和道义,对生命有了大彻大悟的理解,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厚积...
寂静空山远 本书特色 每年桃花开了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人,从遥远的东方来,可我一次也没有遇见过…从唐朝时曾创下丰功伟绩的外交家王玄策到南宋的恭宗赵灦...
《论语的逻辑》内容简介:《论语的逻辑》是《论语》解读的普及本,作者在《论语》执教过程中以中学生的认知特征为基础,结合教学实
本命年笔谈/副刊文丛 本书特色 《本命年笔谈》摘录的是《新民晚报》副刊中的专栏《本命年笔谈》里的优秀文章。因患头晕症已封笔多年的老作家陈白尘显示破例写作”、为等...
《极简之道:日本平面设计美学》内容简介:本书以时间为脉络,讲述了自1950起,历经两个重要时期——“战后四十年(1950-1989)”与
春季卷-2014年季度精选集-读者-原创版 本书特色 《读者 原创版》2014年季度精选集-春季卷内容全面,装帧精美,汇集了杂志2014年春季人气文章精华的篇章...
老梁批红楼-红消香断有谁怜 本书特色 本书系是梁宏达在《老梁看电视》、《老梁观世界》、《老梁说天下》、《老梁故事汇》等节目内容上的汇编。既保留了老梁睿智、犀利...
作品目录小说罗生门鼻子浪迹天涯的犹太人大石内藏助的一天黄粱梦戏作三昧掉头的故事英雄之器地狱图蜘蛛之丝基督徒之死圣?克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