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后,美国一片混乱:政治沙尘暴频降,美元不景气,石油问题棘手。亟待从地缘政治上进行建设性变革。但是,怎样整治,怎样变革,怎样发展,才能在21世纪继续称雄世界?…… 本书是一部涉及面很宽、读起来有滋有味的著作……喂,快醒醒吧。世界在前进,你要是死抱着昨天的思维方式,那就要跟不上了。本书既采用了迈克尔·摩尔高明的写作手法,又揉入了促膝聊天的特点——不时地扯开去,插进一些作者突然想到的奇闻妙语,使你忍俊不禁,从而在严肃的阅读、思考过程中得以打个岔,开开心。
“……彼得展现了美国的一些容易被人们忘却的真实情况。读起来引人入胜。”
——何志平
“彼得·德克拉塞尔简直是疯了,不过,确实有许多事情使他发疯。许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拿起枪,但彼得不会。他拿起了笔,写出了你或许持不同意意见的书。《美国的固局与出路》就是这样的著作。我在阅读时在书上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其中只有几处写的是‘阿门,老弟!’我对此书并非都赞同,它也没改变我的生活,但是,在我的思想深处——我又无法准确指出在哪些——有个声音说‘……有道理。’”
——大卫·欧瑞尔 香港总商会首席经济学家
“彼得·德克拉塞尔具有明显的经历优势,他的生活并未囿于美国的疆域;他在《美国的困局与出路》中讨论的对象也已稍微外延到白人之外:因而,本书是一部涉及面很宽、读起来有滋有味的著作……喂,快醒醒吧。世界在前进,你要是死抱着昨天的思维方式,那就要跟不上了。本书既采用了迈克尔·摩尔高明的写作手法,又揉入了促膝聊天的特点——不时地扯开去,插进一些作者突然想到的奇闻妙语,使你忍俊不禁,从而在严肃的阅读、思考过程中得以打个岔,开开心。”
——杰克·范德坎普《南华早报》专栏作家
“彼得·德克拉塞尔没有手下留情……美国已经烂透了。”
——卡尔·威尔逊 法新社记者
“彼得·德克拉塞尔或是人疯子,或是个预言家,或两者兼而有之。他在为我们这个世界——尤其是为美国——勾画蓝图方面做出了巨大而英勇的努力。他笃信美国的面貌可以改变。”
——斯图亚特·沃尔芬代尔 香港《虎报》的专栏作家
赤裸的美女
2002年,俱乐部的主吧厅进行了装修。在此之前,人们一走进来,就会
看到一幅亚瑟·哈克身着仿制的英国香港总督服装的大型照片。那是刊登在
当地一家杂志封面的照片的放大。这与分别挂在他两边的两幅大照片形成了
鲜明的对照。其中的一幅是胸脯全裸的新喀里多尼亚美女照,原本登在一家
时装杂志的封面上;另一幅是苏格兰黑人卫队的一个成员的侧面照,他的苏
格兰方格呢短裙被微风撩起,光屁股露了出来。他注视着亚洲新闻界的老前
辈、太平绅士、已故的理查德·迪克·休斯的半身像和一幅*近发现的毛泽
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当时的外国记者俱乐部勉强举杯致贺的黑白照片。后来,
在俱乐部委员会的动议下,由一位美国人主持,比较武断地作出了一个对主
吧厅进行装修的决定。这个决定引起了内部在政治上的争议,有些国际会员
表示不满,这些不满与小布什总统提出单边主义后在国际上招致的不满十分
相似。
亚瑟是当地的活大英百科全书,常常一个人坐在吧凳上。他很自傲,自
称是WANK(意为“白种英国诺曼凯尔特人”)和英国讽刺性杂志《私眼》的忠
实读者;他多次提醒新近派驻亚洲的记者在民主体制下讽刺性的报章杂志有
多么重要。“18世纪的报刊揭露罪恶、愚蠢和欺骗;我们遵循那个传统,笑
着说真话,质疑官方观点。在民主社会里有人说‘不’实在是太有益了。”
他引用《私眼》杂志的编辑伊恩·希斯洛普的话对那些新来的记者说,“干
嘛要既追求真实又跟着大人物跑呢?那样不是自寻烦恼吗?”亚瑟是个*典型
的行为古怪的英国单身汉,曾干过公务员,在政府里当过吹鼓手,现在是艺
术家、漫画家、地方史学家。他好像早就打定主意一辈子用假蝇钓鱼似的,
蓄着浓密的胡须,这使他的脸看上去像个老雪人似的。他声音浑厚、刺耳,
说起话来像个学校里的老师,不紧不慢,十分自信,两幢楼外都能听得见。
大多数人进入主吧厅后都会盯着墙上的裸女照看上一会儿,并和亚瑟聊
一聊。有一次,我跟亚瑟谈起**次世界大战中加利波利之战的事。土耳其
士兵在与澳新军团里的毛利人作战时因对方不穿上衣而难以瞄准射击。这是
因为穆斯林男人是不许看别人赤裸的身体的,除非是自己家里人。土耳其士
兵一看见光着上身的毛利人,便把眼睛斜到一边,当然就打不准了。亚瑟评
论英军的失败说:“要是英军的指挥官命令其部队脱去衣服冲锋就不至于吃
败仗了。”
当布什总统宣布他将继续大力追捕9.11那天袭击美国的恐怖分子时,我
和亚瑟聊起那些评论美国反恐之 ……
彼得·G·德克拉塞尔(中文名邝本德),美国人,一直以体现美、中两国大公司商业利益为己任,专门帮助他们在东西方文化间牵线搭桥。1989年以来,他一直常驻于香港、马尼拉和上海。他的第一位妻子是美国人,他们和子女一起在洛杉矶成住多年。后来他移居亚洲,娶一上海女子为妻,在香港生有一子。身为一家战略咨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游历极广,经常往返于亚洲、中东、欧洲和南北美洲。他创立了主要以有钱电视和卫星为传媒的商贸出版业,还就亚洲的传媒问题编发过大量文章。
德克拉塞尔先生1947年生于英格兰,父母系逃离布尔什维克革命的俄国人。父亲是白俄罗斯人,信奉基督教,在以色列独立战争时随英国部队在巴勒斯坦驻防,遇犹太女子里娃·科恩,两人步入爱河,得此爱果。
他跟随在英国广播公司当记者的父亲大卫·德克拉塞尔在国际上多个热点地区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他的正规教育主要是在瑞士、塞浦路斯和以色列接爱的。1964年乘“和平号”客轮到纽约后,他进入纽约城市学院就读并担任摄影师。后来,他转到西海岸学习政治学。1968年作为优等生从加州州立大学中东比较政府和中-苏共产生主义研究专业毕业后,即在芝加歌为当年召开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在会担任摄影师,遂开始攻读法律研究生,转到旧金山后继续攻读,197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学位。
复燃的冰川:印巴战争1965 本书特色 这是一场南亚次大陆你死我活的战争。为了克什米尔,印巴双方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较量。其中,*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965年第二次...
法治的修养: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本书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决策中,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深化改...
军史-军史知识 本书特色 由李庆山、孙翠玲编写的这部《军史知识》是国防教育丛书之一。全书分别介绍了我军在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井冈山会师、长征、...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本书特色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事珍闻全记录丛书:四野全战事 本书特色八年抗战的烽火将熄,*、蒋介石都将目光投向了东北这块战略 要地。林彪领衔出征:四战四平;四保临江;三下江南...
《王振声日记》内容简介:王振声(1842-1922),同治十三年进士,曾任会试同考官、监试官、徽州知府等。所著《心清室日记》起于光绪
以色列摩萨德档案 本书特色 摩萨德暗杀七宗“*” NO.1*大规模的复仇:从1972年到1981年,持续9年追杀制造“慕尼黑惨案”的恐怖组织“黑九月”。 NO....
德国诗人海涅说,不要低估观念的力量,教授的平静书斋里生长起来的哲学观念,能够摧毁一种文明。每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都是一座金矿,格劳秀斯、洛克、休谟、亚当·斯密、伯克...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 本书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xijinping同志围绕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
中国教育财政研究丛书地方治理实践:结构与效能 内容简介 基层治理是国家与社会发生直接互动的主要界面,是联系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的重要纽带,更是维系人民美好生活和社...
《女生呵护指南》内容简介:从“大姨妈”的初次拜访开始,女生就和这位“亲戚”有了扯不断的关系。从小女孩逐渐成长为魅力女性的过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之蓝色战略 本书特色 中国不仅要试水深,还要试水温一本书厘清南海局势、钓鱼岛争端、美国军事霸权格局、中国航母设想、中国国家安全新战略,把领...
明代乡试解额制度研究 目录 绪论一 科举制度的广泛影响二 明代乡试与乡试解额三 明代科举与乡试解额制度研究史四 本书的研究方法、意义和结构**章 乡试解额制度的...
战略与民族优越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主张从文化路径研究战略的经典之作,阐述了在军事战略领域中民族优越感的重要作用。作者对战略与民族优越感之间的关系作出广泛的研...
《工业设计考研宝典(卷一)》内容简介:书中内容介绍了作者开创的“考研试卷详尽分析方法——格物造型、格色渲染、借体推敲、DNA转
《通证经济》内容简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区块链飞速发展,与经济学理论、密码学算法相交叉后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通证经
毛泽东和他的顾问 内容简介 开国中将郭化若早在井冈山红军时期就曾担任红一方面军代参谋长,延安时期曾任抗大四分校校长,被毛泽东聘请为顾问,与毛泽东共事多年。本书主...
突出部战役-希特勒的最后疯狂 本书特色 《突出部战役:希特勒的*后疯狂》:战争史专家精心撰写,详尽描述了惊心动魄的战场画面,数百幅珍贵的历史图片生动再现人类复杂...
2015-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国务院研究室调研成果选 本书特色 国务院研究室作为国务院决策咨询服务机构,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
互利:政治的智慧 本书特色 1.这是一本颠覆你的政治理念,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立场的独特之作。2.在中华民族面临重大选择的历史关头,需要理论创新、制度设计和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