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是一组有关鲁迅的研究文章,包括探讨鲁迅致死的原因、近年来学术界研究鲁迅的述评、鲁迅著作整理出版中的问题,这些都属于鲁迅身后事的范围。此外,书中还有一组对鲁迅同时代作家例如胡适、朱自清、聂钳弩等人的研究文章。
书摘
邵燕祥与鲁迅文学传统
一九四五年秋天,抗日战争结束了。在沦陷了八年的北平,从天上飞来
了一些接收人员,从地下钻出了一些“地下工作人员”……这些人的作为给
了人们怎样的印象呢?
这时,在北平汇文中学,一个十二岁的初中学生,在他一个人办的壁报
《五十年代》上,发表了一个他写的小独幕剧。剧本前面的小引是:“伊人
天外飞来,此君地下钻出。”场景的布置是咸亨酒店门前,一开场,阿Q装
扮全然空军模样,扬长走上。剧中上场的还有王胡、孔乙己、酒店学徒、老
拱……这些《呐喊》中的人物。剧中的孔乙己说:“小弟也曾从事地下工作
,小弟之腿,便乃在敌宪兵队吊折的也。”
这个独幕剧的作者就是邵燕祥。那时,他从长他五岁的哥哥那里读到了
鲁迅的《野草》、《呐喊》和《彷徨》,也看到了田汉改编的剧本《阿Q正
传》。他的这个独幕剧,就是对田汉剧本的模仿。这想必是邵燕祥*初的文
学创作。他的起点,就同鲁迅有了这样一种渊源。(见邵燕祥著《热话冷说
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0~323页。)
五十年代初期,邵燕祥作为一颗文学新星受到公众注意的时候,是一位
抒情诗人。可是,他的文学活动,他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却是从杂文开始的
。据他自述,“我从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日在锦州一家报纸的副刊上发表了
杂文《由口舌说起》,开始通过报刊发言,算起来差一个月就满四十年。而
自一九四九年一解放,一度误以为‘杂文时代’真的结束,就少写杂文多写
诗歌了。”(见《邵燕祥文抄(三)·梦边说梦》,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第1
71页。)
这是很有意思的事。大家都知道,在鲁迅的文学遗产中,不论就数量还
是就意义说,杂文都居于*重要的地位。有志继承鲁迅文学事业的邵燕祥,
从写杂文起步,就是很自然的了。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轻的
邵燕祥以为,已经进入了不再需要杂文,只需要讴歌的崭新的时代。他就是
凭着这样一种建设新生活的激情,拿起他的诗笔:
收拾停当我的行装,
马上要登程去远方,
心爱的同志送我
告别天安门广场。
在我将去的铁路线上,
还没有铁路的影子。
在我将去的矿井,
还只是一片荒凉。
但是没有的都将会有,
美好的希望都不会落空。
在遥远的荒山僻壤,
将要涌起建设的喧声。(邵燕祥《到远方去》,1952年作)
这个年轻人,对于未来,就是这样充满希望,充满着信心。这种情绪,
确实也是更适宜于用抒情诗来表达。从此读者不时可以看到他清新的诗作。
鲁迅也写过几首新诗,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也算是参加对于这一
新的文学体裁的“尝试”吧。那时,像胡适,刘大白等人的新诗作品中,旧
体诗词的痕迹还时有流露。比较起来,邵燕祥更喜爱鲁迅那些竭力摆脱旧诗
词影响的作品。他说:“我认为建立在现代汉语基础上的新诗和建立在古代
汉语基础上的诗词,分属两个不同的审美体系。……‘五四’时期**批新
诗作者,如胡适、康白情、俞平伯、刘半农、周氏兄弟和郭沫若,都于古典
浸润很深,但他们在写新诗时都竭力避免诗词的腔调,在这方面鲁迅和周作
人表现得*为彻底,……他们努力建设的是以现代汉语(包括书面语和口语)
为基础的新诗,基本上是自由体,即使创为格律也是自由地创设的新格律;
为此他们力求摆脱古典诗歌体裁和格律的影响。”(邵燕祥《一样情思,两
副笔墨》,见《非神化》,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第83~84页。)这也是他
自己写新诗的态度吧。
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斗争,对于五十多万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是一道跨
不过去的门坎。邵燕祥也就从此在诗坛上消失了。二十二年之后,像一场噩
梦醒来,他重新出现在文学界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中年人,虽
然他依然怀着年轻时那样的信念和信心,可是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受难,对
于历史的曲折,已经作过许多深入的思考。他还在写诗,在北京鲁迅故居门
前,他写的是这样的诗句:
潮湿,阴冷。一九七六年的初春,
我又看见整整半个世纪前淡淡的血痕。
鲁迅先生那时候横眉怒斥屠杀者:
你们终久会知道——死尸有多么沉!
门前,逡巡……那永远微笑的温和的面影,
可不就是“自蹈死地”的“暴徒”刘和珍?
鲁迅先生!先生!我终于没有敲你的门。
我不愿再惊扰——您的怒犹未息的灵魂。(见《邵燕祥诗抄》,百花文
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67~68页。)
这时,他有许多思考,却是抒情诗所无法容纳,无法表现的。年轻时写
过杂文的邵燕祥,很自然的又拿起杂文的笔了。他在《绿灯小集》的“前记
”中说:“我多年来主要是兴之所至,写些抒情小诗。近来,特别是从一九
八四年初至今,转而多写杂文,——‘予岂好辨哉?予不得已也’,——一
方面是由于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一方面也是找到了一个能对社会生活
及时作出反应,能把我和群众的一些思考、情绪、意向直接加以表达的形式
。自然不是无病呻吟,而且即使是面对某些客观存在的弊病和精神领域的锢
疾,也是谋求疗救,而不出以呻吟的。”
P105-108
朱正,1931年生于湖南长沙。以编辑为职业,业余从事写作。在鲁迅研究方面出版的著作,先后有《鲁迅传略》、《鲁迅回忆录正误》、《鲁迅论集》、《周氏三兄弟》等。杂文集出版有《留一点谜语给你猜》、《思想的风景》、《辫子小脚及其它》、《字纸篓》等。近年来研究范畴扩及当代史方面,著作有《反右派斗争始末》(香港明报出版社出版)和《报人浦熙修》。曾参加1981年版和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编注工作。
HillaryRodhamClinton’sinsideaccountofthecrises,choices,andchallengesshefacedduri...
张大千艺术圈 内容简介 《张大艺术圈》以张大为圆心,从传主与他人的关系着眼,构成二十多个同心圆。由于以交往先后为序,因而它并各个平面的并列,而是一个不断向前滚动...
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内容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文学创作思想极为复杂的作家。擅长心理描写,细腻而深刻地揭示...
陈确评传 本书特色 陈确(1604-1677)是明清之际屈指可数的重要思想家之一。其著作绝大部分过去未曾刊刻,故其学久晦而不彰。1979年乾初集排印行世。此后。...
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 内容简介 至少在当下中国1109万大学生的心目中,大学校长尤其是知名大学的校长无疑是成功人士。可本书中39位中国知名大学校长却并不这样认...
《雅思周计划——听力(第四版)》内容简介:第一部分,基础段。本部分结合Cambridge IELTS 7至Cambridge IELTS 14中的题目精确剖析
《牛津女孩》内容简介:赛茜的学霸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不及格的差生到录取线两倍成绩考入牛津大学,再到牛津大学最高荣誉毕业;从
吴梅和他的世界 内容简介 吴梅(1884~1939) 近代文学家。字瞿安,一字灵□,号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孤,嗣于叔祖。他笃嗜词曲,尝与著名曲家俞粟庐...
顾准勤于读书、思考和写作。他是我国最早系统论证社会主义存在商品货币的必然性,并主张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学者。这在当时是
顾准的最后25年 内容简介 要有想像力……没有想像力,我们年轻时哪里会革命?还不是庸庸碌碌做一个小市民?不过当我们经历多一次,年纪大一点,诗意渐渐转为散文、说理...
★新加坡开国元老、“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最新亲笔自传★简体中文版首次正式授权★独家大量图片,完整呈现作者生平★整本回忆录作
寻访行家 内容简介 多年来,本书作者每月在德国的日报上发表关于值得瞩目的当代人物的写真文章,这些人物都以特殊的方式承担着一种理念或一个项目的实现,并对自己的所作...
《饥不择食》是一本与吃饭有关的书。《饥不择食》是一本与美食无关的书。《饥不择食》以作者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忍饥挨饿的岁月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之一。她的主要著作《人类境况》、《集权主义的起源》等已经进入西方政治哲
《小鸟》内容简介:这是一个外号“小鸟叔叔”的男人孤独而又充实的漫长一生。小鸟叔叔是个非常普通的老人,要说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赢在转折点》内容简介:人都期望自己能够成功,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当你的人生陷入低谷时,你最希望的莫过于有一次绝地
真理与历史(傅斯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民族认同)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两位独具特点的学者——陈寅恪、傅斯年的分析论述.进而...
《双元制本土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内容简介:本书根据当前中国职业教育特点和上海制造业对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
精忠岳飞 本书特色 岳飞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为杰出...
内容提要新凤霞,一代评剧皇后,是经历了新旧两个中国的世事沧桑,红极了近半个世纪的戏曲艺术大师。人到晚年,曾经沧海,无限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