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是一组有关鲁迅的研究文章,包括探讨鲁迅致死的原因、近年来学术界研究鲁迅的述评、鲁迅著作整理出版中的问题,这些都属于鲁迅身后事的范围。此外,书中还有一组对鲁迅同时代作家例如胡适、朱自清、聂钳弩等人的研究文章。
书摘
邵燕祥与鲁迅文学传统
一九四五年秋天,抗日战争结束了。在沦陷了八年的北平,从天上飞来
了一些接收人员,从地下钻出了一些“地下工作人员”……这些人的作为给
了人们怎样的印象呢?
这时,在北平汇文中学,一个十二岁的初中学生,在他一个人办的壁报
《五十年代》上,发表了一个他写的小独幕剧。剧本前面的小引是:“伊人
天外飞来,此君地下钻出。”场景的布置是咸亨酒店门前,一开场,阿Q装
扮全然空军模样,扬长走上。剧中上场的还有王胡、孔乙己、酒店学徒、老
拱……这些《呐喊》中的人物。剧中的孔乙己说:“小弟也曾从事地下工作
,小弟之腿,便乃在敌宪兵队吊折的也。”
这个独幕剧的作者就是邵燕祥。那时,他从长他五岁的哥哥那里读到了
鲁迅的《野草》、《呐喊》和《彷徨》,也看到了田汉改编的剧本《阿Q正
传》。他的这个独幕剧,就是对田汉剧本的模仿。这想必是邵燕祥*初的文
学创作。他的起点,就同鲁迅有了这样一种渊源。(见邵燕祥著《热话冷说
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0~323页。)
五十年代初期,邵燕祥作为一颗文学新星受到公众注意的时候,是一位
抒情诗人。可是,他的文学活动,他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却是从杂文开始的
。据他自述,“我从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日在锦州一家报纸的副刊上发表了
杂文《由口舌说起》,开始通过报刊发言,算起来差一个月就满四十年。而
自一九四九年一解放,一度误以为‘杂文时代’真的结束,就少写杂文多写
诗歌了。”(见《邵燕祥文抄(三)·梦边说梦》,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第1
71页。)
这是很有意思的事。大家都知道,在鲁迅的文学遗产中,不论就数量还
是就意义说,杂文都居于*重要的地位。有志继承鲁迅文学事业的邵燕祥,
从写杂文起步,就是很自然的了。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轻的
邵燕祥以为,已经进入了不再需要杂文,只需要讴歌的崭新的时代。他就是
凭着这样一种建设新生活的激情,拿起他的诗笔:
收拾停当我的行装,
马上要登程去远方,
心爱的同志送我
告别天安门广场。
在我将去的铁路线上,
还没有铁路的影子。
在我将去的矿井,
还只是一片荒凉。
但是没有的都将会有,
美好的希望都不会落空。
在遥远的荒山僻壤,
将要涌起建设的喧声。(邵燕祥《到远方去》,1952年作)
这个年轻人,对于未来,就是这样充满希望,充满着信心。这种情绪,
确实也是更适宜于用抒情诗来表达。从此读者不时可以看到他清新的诗作。
鲁迅也写过几首新诗,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也算是参加对于这一
新的文学体裁的“尝试”吧。那时,像胡适,刘大白等人的新诗作品中,旧
体诗词的痕迹还时有流露。比较起来,邵燕祥更喜爱鲁迅那些竭力摆脱旧诗
词影响的作品。他说:“我认为建立在现代汉语基础上的新诗和建立在古代
汉语基础上的诗词,分属两个不同的审美体系。……‘五四’时期**批新
诗作者,如胡适、康白情、俞平伯、刘半农、周氏兄弟和郭沫若,都于古典
浸润很深,但他们在写新诗时都竭力避免诗词的腔调,在这方面鲁迅和周作
人表现得*为彻底,……他们努力建设的是以现代汉语(包括书面语和口语)
为基础的新诗,基本上是自由体,即使创为格律也是自由地创设的新格律;
为此他们力求摆脱古典诗歌体裁和格律的影响。”(邵燕祥《一样情思,两
副笔墨》,见《非神化》,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第83~84页。)这也是他
自己写新诗的态度吧。
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斗争,对于五十多万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是一道跨
不过去的门坎。邵燕祥也就从此在诗坛上消失了。二十二年之后,像一场噩
梦醒来,他重新出现在文学界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中年人,虽
然他依然怀着年轻时那样的信念和信心,可是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受难,对
于历史的曲折,已经作过许多深入的思考。他还在写诗,在北京鲁迅故居门
前,他写的是这样的诗句:
潮湿,阴冷。一九七六年的初春,
我又看见整整半个世纪前淡淡的血痕。
鲁迅先生那时候横眉怒斥屠杀者:
你们终久会知道——死尸有多么沉!
门前,逡巡……那永远微笑的温和的面影,
可不就是“自蹈死地”的“暴徒”刘和珍?
鲁迅先生!先生!我终于没有敲你的门。
我不愿再惊扰——您的怒犹未息的灵魂。(见《邵燕祥诗抄》,百花文
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67~68页。)
这时,他有许多思考,却是抒情诗所无法容纳,无法表现的。年轻时写
过杂文的邵燕祥,很自然的又拿起杂文的笔了。他在《绿灯小集》的“前记
”中说:“我多年来主要是兴之所至,写些抒情小诗。近来,特别是从一九
八四年初至今,转而多写杂文,——‘予岂好辨哉?予不得已也’,——一
方面是由于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一方面也是找到了一个能对社会生活
及时作出反应,能把我和群众的一些思考、情绪、意向直接加以表达的形式
。自然不是无病呻吟,而且即使是面对某些客观存在的弊病和精神领域的锢
疾,也是谋求疗救,而不出以呻吟的。”
P105-108
朱正,1931年生于湖南长沙。以编辑为职业,业余从事写作。在鲁迅研究方面出版的著作,先后有《鲁迅传略》、《鲁迅回忆录正误》、《鲁迅论集》、《周氏三兄弟》等。杂文集出版有《留一点谜语给你猜》、《思想的风景》、《辫子小脚及其它》、《字纸篓》等。近年来研究范畴扩及当代史方面,著作有《反右派斗争始末》(香港明报出版社出版)和《报人浦熙修》。曾参加1981年版和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编注工作。
徐悲鸿传 本书特色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
贾平凹评传 本书特色 在生活里胆怯,卑微,伏低伏小,在作品里却放肆,自在,爬高涉险, 是个矛盾人。 因为爱得太深,我神经似的敏感,容不得眼里有一粒沙子,见不得生...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内容简介:广告界经典作品,可能是广告史上对广告人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如果一个广告人只知道一个人,那个人应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内容简介:一九四九年两岸分治,此后蒋介石的历史评价始终摆脱不掉“丢掉中国的人”。其专制性格,加上白色恐
海盗共和国 本书特色 《海盗共和国:骷髅旗飘扬、民主之火燃起的海盗黄金年代》以四位海盗人物的生平为主轴,生动再现了被称为海盗黄金十年(1715~1725)的历史...
《DIV+CSS网页布局实用教程》内容简介:本书全面展现了Div+CSS进行网页设计布局的方法,主要包括CSS的基本语法和概念,通过CSS样式
二十世纪风云人物丛书·希特勒(上下册) 本书特色 以一个落魄的街头流浪汉混到德车有名的工人党党员,并且还爬到了德意志*高元首的宝座,*后成为欧洲霸主和摧残世界的...
超越自我:我的黑白世界 本书特色 《超越自我:我的黑白世界》一书是刚刚退位的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先生的自传。哪里仅仅是棋呢?庄子在砍木头、屠宰牛、捉知了等活计里悟...
睁眼看慈禧-在强权与柔媚中挣扎的理性经典 内容简介 当我们拂去覆盖在岁月之上的厚厚尘埃时,一个真实的历史将再现在我们面前。在清一代,在慈禧太后这个人物的身上聚集...
《放下心中的尺子》内容简介:庄子在思维上很通透,在情感上很洒脱,在生活中很有趣,他解构了世间所有的尺子,生成了一种独立自由
文起八代之衰:韩愈传 内容简介 “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三岁而孤,靠史嫂鞠育成人。怀瑾握瑜,满腹经纶却功名蹭蹬,历尽艰辛方...
祖父陆宗达及其师友 本书特色 当个人的历史成为社会史的一部分,私人记忆与公众记忆重合的时候,个人史的抒写、私人回忆的辑录,就显示出重大的意义和无法取代的...
十年乔木锁寒枝:乔冠华与章含之的情爱世界 本书特色 大红门内,十年春梦一觉醒;梦魇年月,并蒂难挽梨花落。乔冠华,江苏盐城人;曾用笔名乔木、于怀。中国外交家,清华...
政治强人慈禧 本书特色 1.古典版的《寻路中国》,西方学者、记者笔下的中国晚清社会写实作品。2.在中国,关心体制、关心文化,不如关心政治强人!3.政治传统从未中...
李振华学术评传大字版 本书特色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
◎两位大师级作家、犹太人、流亡者的对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自传式生平回顾◎以色列国家图书馆“文学与图像:耶路撒冷
总统画家徐世昌 本书特色 他是一位总统,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政界人物,他是一位画家,是近代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后以中老板”。彩图版《总统画家徐世昌》,给您展开...
文华世家-吴祖光和他背后的五百年吴氏家族-(全两册) 本书特色 吴氏家族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家族之一。《文华世家——吴祖光和他背后的五百年吴氏家族》全面展示了戏剧大...
守望麦田-塞林格传 本书特色 塞林格,一代文坛隐十,因《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举成名。塞林格性格内向,加上对个人隐私的极度保护,在他身上有太多的谜无法解开。《守望麦...
海豚启蒙丛书:民初名人的爱情 本书特色 《民初名人的爱情》以"民国名人的爱情"专栏连载,结集改为此书名。收罗王闿运、林琴南、辜鸿铭、易顺鼎、章太炎、蔡元培、梁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