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是一组有关鲁迅的研究文章,包括探讨鲁迅致死的原因、近年来学术界研究鲁迅的述评、鲁迅著作整理出版中的问题,这些都属于鲁迅身后事的范围。此外,书中还有一组对鲁迅同时代作家例如胡适、朱自清、聂钳弩等人的研究文章。
书摘
邵燕祥与鲁迅文学传统
一九四五年秋天,抗日战争结束了。在沦陷了八年的北平,从天上飞来
了一些接收人员,从地下钻出了一些“地下工作人员”……这些人的作为给
了人们怎样的印象呢?
这时,在北平汇文中学,一个十二岁的初中学生,在他一个人办的壁报
《五十年代》上,发表了一个他写的小独幕剧。剧本前面的小引是:“伊人
天外飞来,此君地下钻出。”场景的布置是咸亨酒店门前,一开场,阿Q装
扮全然空军模样,扬长走上。剧中上场的还有王胡、孔乙己、酒店学徒、老
拱……这些《呐喊》中的人物。剧中的孔乙己说:“小弟也曾从事地下工作
,小弟之腿,便乃在敌宪兵队吊折的也。”
这个独幕剧的作者就是邵燕祥。那时,他从长他五岁的哥哥那里读到了
鲁迅的《野草》、《呐喊》和《彷徨》,也看到了田汉改编的剧本《阿Q正
传》。他的这个独幕剧,就是对田汉剧本的模仿。这想必是邵燕祥*初的文
学创作。他的起点,就同鲁迅有了这样一种渊源。(见邵燕祥著《热话冷说
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0~323页。)
五十年代初期,邵燕祥作为一颗文学新星受到公众注意的时候,是一位
抒情诗人。可是,他的文学活动,他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却是从杂文开始的
。据他自述,“我从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日在锦州一家报纸的副刊上发表了
杂文《由口舌说起》,开始通过报刊发言,算起来差一个月就满四十年。而
自一九四九年一解放,一度误以为‘杂文时代’真的结束,就少写杂文多写
诗歌了。”(见《邵燕祥文抄(三)·梦边说梦》,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第1
71页。)
这是很有意思的事。大家都知道,在鲁迅的文学遗产中,不论就数量还
是就意义说,杂文都居于*重要的地位。有志继承鲁迅文学事业的邵燕祥,
从写杂文起步,就是很自然的了。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轻的
邵燕祥以为,已经进入了不再需要杂文,只需要讴歌的崭新的时代。他就是
凭着这样一种建设新生活的激情,拿起他的诗笔:
收拾停当我的行装,
马上要登程去远方,
心爱的同志送我
告别天安门广场。
在我将去的铁路线上,
还没有铁路的影子。
在我将去的矿井,
还只是一片荒凉。
但是没有的都将会有,
美好的希望都不会落空。
在遥远的荒山僻壤,
将要涌起建设的喧声。(邵燕祥《到远方去》,1952年作)
这个年轻人,对于未来,就是这样充满希望,充满着信心。这种情绪,
确实也是更适宜于用抒情诗来表达。从此读者不时可以看到他清新的诗作。
鲁迅也写过几首新诗,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也算是参加对于这一
新的文学体裁的“尝试”吧。那时,像胡适,刘大白等人的新诗作品中,旧
体诗词的痕迹还时有流露。比较起来,邵燕祥更喜爱鲁迅那些竭力摆脱旧诗
词影响的作品。他说:“我认为建立在现代汉语基础上的新诗和建立在古代
汉语基础上的诗词,分属两个不同的审美体系。……‘五四’时期**批新
诗作者,如胡适、康白情、俞平伯、刘半农、周氏兄弟和郭沫若,都于古典
浸润很深,但他们在写新诗时都竭力避免诗词的腔调,在这方面鲁迅和周作
人表现得*为彻底,……他们努力建设的是以现代汉语(包括书面语和口语)
为基础的新诗,基本上是自由体,即使创为格律也是自由地创设的新格律;
为此他们力求摆脱古典诗歌体裁和格律的影响。”(邵燕祥《一样情思,两
副笔墨》,见《非神化》,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第83~84页。)这也是他
自己写新诗的态度吧。
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斗争,对于五十多万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是一道跨
不过去的门坎。邵燕祥也就从此在诗坛上消失了。二十二年之后,像一场噩
梦醒来,他重新出现在文学界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中年人,虽
然他依然怀着年轻时那样的信念和信心,可是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受难,对
于历史的曲折,已经作过许多深入的思考。他还在写诗,在北京鲁迅故居门
前,他写的是这样的诗句:
潮湿,阴冷。一九七六年的初春,
我又看见整整半个世纪前淡淡的血痕。
鲁迅先生那时候横眉怒斥屠杀者:
你们终久会知道——死尸有多么沉!
门前,逡巡……那永远微笑的温和的面影,
可不就是“自蹈死地”的“暴徒”刘和珍?
鲁迅先生!先生!我终于没有敲你的门。
我不愿再惊扰——您的怒犹未息的灵魂。(见《邵燕祥诗抄》,百花文
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67~68页。)
这时,他有许多思考,却是抒情诗所无法容纳,无法表现的。年轻时写
过杂文的邵燕祥,很自然的又拿起杂文的笔了。他在《绿灯小集》的“前记
”中说:“我多年来主要是兴之所至,写些抒情小诗。近来,特别是从一九
八四年初至今,转而多写杂文,——‘予岂好辨哉?予不得已也’,——一
方面是由于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一方面也是找到了一个能对社会生活
及时作出反应,能把我和群众的一些思考、情绪、意向直接加以表达的形式
。自然不是无病呻吟,而且即使是面对某些客观存在的弊病和精神领域的锢
疾,也是谋求疗救,而不出以呻吟的。”
P105-108
朱正,1931年生于湖南长沙。以编辑为职业,业余从事写作。在鲁迅研究方面出版的著作,先后有《鲁迅传略》、《鲁迅回忆录正误》、《鲁迅论集》、《周氏三兄弟》等。杂文集出版有《留一点谜语给你猜》、《思想的风景》、《辫子小脚及其它》、《字纸篓》等。近年来研究范畴扩及当代史方面,著作有《反右派斗争始末》(香港明报出版社出版)和《报人浦熙修》。曾参加1981年版和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编注工作。
遇见·撒哈拉:三毛传 本书特色 三毛,一个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偶像,一个探寻生命终极价值的灵魂旅者。她用永无止尽的漂泊,完成了生命对爱与自由的渴望;她用落拓不...
马相伯 内容简介 剖析一个家族——一个蕴含和传承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具活力的基层组织,从一侧面,可以窥见近代中国社会百年变迁的历史风云。在近代百年家族中,江苏丹徒...
隋文帝传 本书特色 隋文帝杨坚(541-604),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建立初期,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隋文帝一登上...
桥.巴拉克.奥巴马的人生及其崛起-下 本书特色 普利策奖获得者、《纽约客》总编辑亲自执笔《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
一轮圆月耀天心-弘一李叔同的诗文人生 本书特色 300多年前,有一位情痴不愿做佛陀,为一人而负世人。 他成了世间*美的...
有些独裁者自己手不释卷,老从书里取灵感,干下了杀人无算的大业,偏偏又不让老百姓自由自在地读书,还要焚书坑儒,毁千古文明于
FollowinghisblockbusterbiographyofSteveJobs,TheInnovatorsisWalterIsaacson’srevea...
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红楼梦宝藏六讲 本书特色 《美国民主的未来:一个设立公众部门的方案》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对中国读者来说,阅读《美国民主的未来:一个...
大块文章-王蒙自传-第二部 本书特色 《王蒙自传第二部:大块文章》真实地表现了王蒙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的生活。王蒙复出不久,即进入文化界高级领导层。先是...
空谷足音-格特鲁德.斯泰因 目录 我听“足音”——代序及跋序幕**章 晨星 身家 密友第二章 青春 破格进哈佛 考入霍普金斯 苦恼 弃医第三章 新的视界 花园街...
世界十大文学家---托尔斯泰传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以作家的人格为中心的传记丛书,作家的人格,既表现在创作中,也表现在他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作家的理想追求、精...
克里斯汀·迪奥自传 本书特色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裁缝成长为世界时尚大师的崛起之路 ◆这本书揭开了顶级时尚企业的成功秘密◆大陆地区独家授权出版◆他创立的品牌,首...
难忘的二十年-在习仲勋身边工作的日子里 本书特色 作者一生中先后两次担任习仲勋同志秘书,前后加起来正好20年。回顾习书记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经历了...
呀!弘一 本书特色 弘一大师一生不收徒众、不主寺刹,唯以写字与人结缘,随心、随喜、随缘的生命情境,为浊世涓聚成一瀑清泉,亮懿德行永照人寰。本书附:大方广佛华严经...
德川家康和他的氏族-他和他的氏族深远地影响了日本 内容简介 德川氏以江户为政治根据地,开幕府以统制天下,故亦称江户幕府。自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受任征夷大...
完全杰作-周杰伦原唱原创歌曲全记录 目录 JAY是这个样子的杰作无与伦比!——JAY专辑全记录1.千山万水2.秘密花园3.周大侠4.牛仔很忙5.彩虹6.青花瓷7...
《老梁说天下》系列火爆热销,第三季重磅来袭!坚定的民生立场,深度的人文关怀。著名主持人梁宏达迄今最满意的评论集,以独到观
战士品行 学者风范-山东大学校长华岗 本书特色 《战士品行学者风范--山东大学校长华岗(精)》由徐畅所著,本书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并给以阐析评论,不仅仅是为了继...
毛泽东人际关系(上下) 本书特色 在毛泽东同志110周年诞辰即将来临之际,一部全面反映毛泽东同志伟大光辉一生事迹的丛书《伟人毛泽东》正式出版。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林徽因110周年唯美精装纪念版 本书特色 她是徐志摩终生热恋着的女人,然而,她*终成了维新派首领梁启超大公子梁思成的夫人。青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