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作者1934年1月至11月间所作杂文六十一篇,1936年6月由上海联华书局出版。同年8月再版。作者生前共印行二版次。
鲁迅常常写些短评,确是从投稿于《申报》的《自由谈》上开头的,集一九三三年之所作,就有了《伪自由书》和《淮风月谈》两本。后来编辑者黎烈文先生真被挤轧得苦,到第二年,终于被挤出了,鲁迅便改些作法,换些笔名,托人抄写了去投稿,新任者不能细辨,依然常常登了出来。一面又扩大了范围,给《中华日报》的副刊《动向》,小品文半月刊《太白》之类,也间或写几篇同样的文字,聚起一九三四年所写的这些东西来,就是这一本《花边文学》。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七岁入私塾“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但他更喜欢野史、杂记,同时又喜欢美术和民间文艺。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被捕入狱,父亲又患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坠入困顿。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他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1906年6月,鲁迅回到东京,积极参加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翻译与介绍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国小说。1907年,他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猛烈的批判,提出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
1909年夏,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支持这一革命。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部迁往北京,先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他亲眼看到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丑剧,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他在寂寞和苦闷的心情中抄写碑帖,整理古籍;同时考察中国的历史,思索中国的前途。《唐宋传奇集》和《嵇康集》等大多是这个时期辑录整理的。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从1918年起,鲁迅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这一年四月,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这个社会的号召。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鲁迅“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优秀短篇小说和大量匕首投枪式的杂文,以彻底反封建的思想和犀利冷峻的艺术风格,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
1920年秋天开始,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中国古典文学,并坚持文学创作。《中国小说史略》就是根据教课讲义整理成的文学史专著。1921年12月鲁迅写成著名小说《阿Q正传》。作品通过雇农阿Q这个典型,鞭挞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1923年和1926年相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展示了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阔的生活画面。散文诗集《野草》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25年,围绕“女师大风潮”,鲁迅同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自由派进行尖锐的斗争。1926年1月,在大革命高潮声中发表著名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出“打落水狗”彻底革命的口号。在“三·一八”惨案中,面对反动军阀的血腥暴行,鲁迅愤慨地指出:“血债必须用同物来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同年八月,因受反动军阀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执教,著有《汉文学史纲要》和优秀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篇。这些散文笔调优美、含蓄,感情深沉、激宕,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发表了著名文章《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热烈赞颂革命,发出“永远进击”的号召。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鲁迅因营救中山大学学生无效,愤而辞去该校一切职务。血的事实使鲁迅“轰毁”了进化论思想,认识到“青年必胜于老人”的偏颇,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飞跃。
1927年9月底,鲁迅到上海定居。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运动。在1928年文学论争中,鲁迅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地进行自我解剖,确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长期阶级斗争的磨炼和艰苦的自我教育,使鲁迅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鲁迅最后的十年,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文学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他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并先后参加了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他还主编和与人合编过《语丝》、《奔流》、《前哨》等革命刊物,倡导过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新兴木刻运动,培养了不少革命作家。他以杂文为武器,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人进行英勇、坚决的斗争,揭露他们充当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走狗的丑恶嘴脸。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鲁迅怀着极大的喜悦,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发了贺电,表达了对党和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
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但谢绝到国外就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坚持在中国战斗到最后一息。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五十六岁。鲁迅的“治丧委员会”由毛泽东、蔡元培、宋庆龄、茅盾等人组成。上海各界敬献的“民族魂”旗帜,覆盖着他的遗体。中共中央从延安发来唁电,谨表哀悼。当鲁迅遗体在虹桥公墓安葬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赶来送殡。解放后,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主席亲书“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大字,出版了《鲁迅全集》二十卷,《鲁迅书信集》和《鲁迅日记》各两卷。鲁迅著作已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为传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热爱。
倾听大自然 林中水滴 本书特色 徜徉在山林小溪间,谱写大自然日历,观赏**朵花开的是俄罗斯杰出的散文大师米·普里什文。来听他讲述的猎狗安恰尔,美丽的叶芹草,林间...
陶渊明全集-汇编汇校汇评 本书特色 《陶渊明全集(汇编汇校汇评)》以宋绍熙壬子曾集刻两册本(简称曾本)、淳祐元年汤汉注陶诗四卷本(简称汤本)、元李公焕《笺注陶渊...
罗念生全集.第10卷.书信.自撰档案摘录及附录 本书特色 今年是我国著名古希腊文学学者、翻译家罗念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位将毕生精力献给翻译古希腊文学的翻译...
《文学之用》内容简介:★易读的思辨小书,直击文艺太文艺背后的思想谜团 ★古根海姆奖得主芮塔·菲尔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文学研究学
《乡土中国(高中部分)》内容简介:该书是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名著,根据其19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
密茨凯维奇诗选 本书特色 本书是波兰19世纪伟大诗人密茨凯维奇的诗歌选集,是目前国内仅有的完备汉译诗选本。诗选收入了密氏各时期创作的短诗及两首精彩长诗,长诗短诗...
杨朔散文-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杨朔散文-插图珍藏版 内容简介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
时文选粹大全集 本书特色 《时文选粹大全集(超值典藏版大全集)》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万千气象,云集其中。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信集 内容简介 “人*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
唐诗美学精读 本书特色 《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1):唐诗美学精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侧重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对唐诗艺术美进行现代诠释,分别就...
烟雨三国 本书特色 60堂课穿越三国,30分钟爱上历史!英雄、枭雄、奸雄,是非成败,性格与命运全解析。兴衰成败,脉络清楚;点评犀利,借古鉴今。烟雨三国 内容简介...
红唇与领带 本书特色 本书系台湾当代知名作家、东海大学教授周芬伶的散文自选集。作者的作品以女性书写闻名,文字间既有感性的流动,亦有精细的修饰,诗一般的语言令人读...
人间草木/汪曾祺散文集 本书特色 他的文章,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沈从文北京作协有两个人文章写得好,其中一个就是汪曾祺。——老舍像曾祺...
作品目录诗歌在古老的房屋在老城赫拉钦宫城十一月的日子当我进了大学尽管如此卡耶坦·退尔民谣我怀念我们一起坐着我希望,人们为
呼唤雪人 本书特色 本书经作者授权,由波兰文学专学林洪亮翻译,介绍了作者全部九本诗集两百余首诗作中的绝大部分,全面地反映了女诗人的创作成果。此外,还收入了她的短...
走不出的门 本书特色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文化学者孙郁用他的思索和感悟,在当代青年心中点起一盏灯。凭着这盏灯,不甘于麻木与浮躁时代的青年,足以超脱世俗,使思...
枕草子 本书特色 插图精装版《枕草子》七大珍藏理由—— 1、日本随笔文学开山之作,日本三大随笔之一。 2、与《源氏物语》并称日本古典文学双壁,与《方丈记》《徒然...
外省书 本书特色 张炜呕心沥血,精雕细琢打磨出了这部令人一读而醉的长篇力作。小说围绕主人公\"多余人\"史珂和\"情豪\"鲈鱼的曲折情感经历和悲剧命运,展示了两...
人间词话 本书特色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著名学者王国维以新观念、新方法对中国古典文学所作的评论,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文学、美学...
长篇小说:红与黑 本书特色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