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后的歌者 ——谭振山和他讲述的千则故事 江 帆 谭振山是辽宁省新民市罗家房乡太平庄村的农民,1925年生人,今年 82岁,是辽河岸畔深受民众喜爱的著名故事家。
谭振山讲故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掌握故事数量多——据粗略统计,可列出篇目的故事多达1040则。
讲述质量与技巧高——在他的家乡一带有口皆碑,颇受民众喜爱,中外学术界对他的故事进行调查采录后,对此均有认同。
讲故事的历史长——从14岁开始讲故事,至今已六十余年。
故事活动影响大——不仅在其家乡方圆百里驰名,从1989年起,他多次应邀到小学、中学以及大学里为学生们讲故事。中央电视台及一些省、市多家媒体对他的故事活动都作过专题报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有日本、美国以及我国台湾的学者慕名前往他家采录故事,国内学术界的目光更是被其所吸引,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追踪研究。
故事成就突出——1989年,谭振山被辽宁省命名为“优秀民间故事家 ”。1992年,他应日本方面邀请,赴日出席“世界民话博览会”,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唯一走出国门到海外讲故事的故事家。1998年,“民间故事家谭振山及其讲述作品之调查与研究”专题计划在台湾“国科会”通过立项。2006年,在我国公布的《**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谭振山的口头文学”作为唯一的个人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因为讲故事而成为“国宝”,看来,谭振山的故事确实讲出了名堂。
讲故事是谭振山的*爱,生活中的谭振山是一个质朴的农民,他的人生履历十分简单: 1925年农历十一月十日,他出生于太平庄一农家,少时勉强读了几年书,16岁辍学务农;20岁入营当了几个月的伪满洲国兵,“8.15”光复后又回乡务农;土改时任过村文书,合作化时当过队会计,后曾到公社农田办公室当过一段总务,20世纪70年代回家务农至今。
谭振山在生养他的辽河平原上耕作了大半辈子,娶妻生子,并将八个儿女抚育成人,又先后为五个儿子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如今,岁月抽尽了他的满头青丝,但却磨蚀不掉他那关东汉子的风采:八十多岁的人了,腰未塌,背不弓,依然人高马大,一副硬朗朗的好体格,赤红的脸膛上,岁月的雕刀刻下的道道皱纹,都在向人袒露着敦厚和质朴。冷眼看去,你会觉得,他不像那种善讲会说的故事家,倒像一个朴朴实实的本分庄稼人。
作为一个本分的庄稼人,谭振山不大关心政治,但唠起过日子来,却是满肚子治家的经。在衬里,他以喜行善、重人缘、讲义气出名。几十年来,衬里有红白喜事,他都帮忙,年轻时写礼账,岁数大了当知宾(司仪) ,红事代书喜对儿,白事兼写挽联儿。村里人家盖新房,他上梁画八卦;邻里纠纷、夫妻吵架,他主动上前排解;甚至还为信神求仙的人家画过神灵牌位。总之,在他家乡太平庄的民俗生活中,他始终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谭振山为乡邻办的*大一件好事,便是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旱改水(旱田改水田)时,上级没拨经费,他自告奋勇去乡里跑来了打井的经费,赢得了公众的威望。
谭振山一生不吸烟,少饮酒,更不赌博,用他的话说,“*烦耍钱的 ”。他唯一的嗜好就是听故事,讲故事。从记事起,他就缠磨着家族中的长辈和衬里能讲故事的人,直到把他们肚子里的故事全部缠磨出来。他从 14岁起开始讲故事,农忙时早晚讲, 闲时在门口或大街上讲,冬天在自家或别人家炕头讲。到30.岁出头,他已成为附近十里八村中*能讲故事的人。那些常听他讲故事的乡邻,包括他的八个儿女,谁也说不清他肚子里究竟装了多少故事。在他们眼中,他是一个好庄稼把式,更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讲的大能人。当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天地里人们的评价。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展开的全国范围内的民间文学普查,使谭振山一呜惊人,一下子成为地方上的文化名人。1986年,谭振山被辽宁省的基层普查人员——新民县罗家房乡的文化干部李会元发现,李会元对他讲述的部分故事进行了采录,并将这一线索报告给新民县(今新民市)的文化部门。至此,谭振山的故事开始引起所在的辽宁省、沈阳市有关部门及学术界的关注。人们发现,这个貌不惊人的庄稼把式,竟会讲那么多好听的故事!人们惊叹他那故事家的风范:无论怎样大的场面,不论何等重要的人物在座,他只要讲起故事,总是轻松自如,决无半点紧张拘束之态。他讲的故事,质朴、优美、清新,动听处,举座痴迷,行家叫绝,说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决不过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有采录者将他讲述的故事列出篇目,多达六百多则。当然,让他一举成名的并不仅仅是这个数字,更由于他那故事大家的风范以及故事活动的广泛影响。他被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并以故事家特有的殊荣当选为新民县(今新民市)人大代表、县政协委
谭振山——82岁的新民市农民,同时也是一位能讲述千余个故事的普通农民,一位农耕文化的“*后歌者”,一位“国宝”级的民间故事家。被列入国家**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唯一一个以个人名字进入国家名录的项目。辽宁大学江帆教授花22年时间跟踪调查和研究谭振山的讲故事活动,记录的谭振山的故事,连同一篇全面的调查报告式的论文,和谭振山讲述的1040个故事,都收录在这本《谭振山故事精选》里。
中国民族:一 本书特色 《*国民族(1)》由孙运来主编: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
民间的一种记忆-今天的中国人如何编修家谱 本书特色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传统家谱例析》,主要分析传统家谱是怎么编修的,存在哪些问题,下篇为《新编家谱例析》,...
梅利莎·麦柯丽(Melissa Macauley),美国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涉及明清时期及近现代中国史、社会史与法律文化等。1998年出版《社会权力与法...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06 内容简介 李岚清序言徐沛东 如何欣赏音乐邵大箴 浅论意大利人文主义艺术田青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盛宴文怀沙 中国风骚传统与现代商...
独立书店,你好!书店之美(2014年台历) 本书特色 唯一一本以独立书店为主题的台历,融阅读、文化和实用于一体。记录城市中美好而安静的所在,记录城市中的文化地标...
经典与解释-第二代智术师:罗马帝国的文化现象 本书特色 《第二代智术师——罗马帝国的文化现象》是西方学界研究第二代智术师的**部专著,作者安德森首先致力于钩沉一...
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功能派的形成过程、基本思想和作者本人提出的翻译的忠诚原则。书中还谈到了该理论在译者培养、文学翻译、口...
吴绣绣。一只爱折腾的吃货,有“凡事要自己动手”的强迫症。最喜欢的地方是厨房,收集好看的锅碗瓢盆是兴趣。平时是穿着小西装蹬着锃亮皮鞋的小OL,周末只想呆在家里鼓捣...
人造天书-民俗文化中的神秘符号 本书特色 《人造天书——民俗文化中的神秘符号》由舒惠芳著。什么是道符呢?道符是天师们将神力符号化的形式,神力附着在规定的“文字”...
《一片叶子下生活》内容简介:《一片叶子下生活》精选了著名散文大家刘亮程30年散文创作中的36篇精品美文。刘亮程以赤子情怀和独特
新华谚语词典 本书特色 一部中型谚语词典,收录常用谚语约5000条。☆条目分正条、副条,反映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释义准确、简明,充分揭示深层意义。例句丰富...
维多利亚时代的奥林匹斯山 内容简介 阿尔马一泰德玛创作的那些古埃及和其他古代题材的绘画,出现在一个人们纷纷渴望去古代遗址旅行的年代。英国人到欧洲大陆旅游的历史很...
旧家燕子 本书特色 人老了,书心犹未老。在小书店里看到有趣味的书,忍不住还会买回家。但更多的,则如福眠先生所说,是“在家里淘书”了。将书房里一人高的书堆拆开来,...
绛珠还泪:《红楼梦》与民俗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对《红楼梦》进行文化研究,内容涉及贾府男人的穿戴,贾府女人的穿戴,贾府里的饮食,贾府过年风俗,贾府的礼仪,大观园的...
过年 本书特色 民间传统节日,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原名《百姓过年老风情》,重点描述了除夕、春节的礼仪风情,兼及其左右的大小节日,力图向...
字母的诞生 本书特色 王明嘉编著的这本《字母的诞生》是设计界**部引用大量图片范例,深入探索西洋字母源流的中文专著;从字形设计教育到实务工作,*具参考价值的独到...
《金瓶梅》与欲 内容简介 本书评述了《金瓶梅》中各色人物的人性,有褒有贬,有分析有论说,对其所涉及的官员任用、科举制度、文化现象,市井百态多作批判。《金瓶梅》与...
章太炎国学讲义 本书特色 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公开讲学记录,较系统地展示章氏深厚的国学素养,诚为国学爱好者厦研究者必读之书。《国学概论》本书...
月亮的传说 本书特色 月亮啊!你心里有什么,竟能这样有力地打动我的心?——济慈,《恩底弥翁》《月亮的传说》一书通过叙述各地的月神传说,把古往今来无数与月亮有关的...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二辑 本书特色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12辑)》为巴蜀书社出版。语言学·汉语类CSSCI来源集刊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二辑 内容简介 简介《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