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后的歌者 ——谭振山和他讲述的千则故事 江 帆 谭振山是辽宁省新民市罗家房乡太平庄村的农民,1925年生人,今年 82岁,是辽河岸畔深受民众喜爱的著名故事家。
谭振山讲故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掌握故事数量多——据粗略统计,可列出篇目的故事多达1040则。
讲述质量与技巧高——在他的家乡一带有口皆碑,颇受民众喜爱,中外学术界对他的故事进行调查采录后,对此均有认同。
讲故事的历史长——从14岁开始讲故事,至今已六十余年。
故事活动影响大——不仅在其家乡方圆百里驰名,从1989年起,他多次应邀到小学、中学以及大学里为学生们讲故事。中央电视台及一些省、市多家媒体对他的故事活动都作过专题报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有日本、美国以及我国台湾的学者慕名前往他家采录故事,国内学术界的目光更是被其所吸引,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追踪研究。
故事成就突出——1989年,谭振山被辽宁省命名为“优秀民间故事家 ”。1992年,他应日本方面邀请,赴日出席“世界民话博览会”,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唯一走出国门到海外讲故事的故事家。1998年,“民间故事家谭振山及其讲述作品之调查与研究”专题计划在台湾“国科会”通过立项。2006年,在我国公布的《**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谭振山的口头文学”作为唯一的个人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因为讲故事而成为“国宝”,看来,谭振山的故事确实讲出了名堂。
讲故事是谭振山的*爱,生活中的谭振山是一个质朴的农民,他的人生履历十分简单: 1925年农历十一月十日,他出生于太平庄一农家,少时勉强读了几年书,16岁辍学务农;20岁入营当了几个月的伪满洲国兵,“8.15”光复后又回乡务农;土改时任过村文书,合作化时当过队会计,后曾到公社农田办公室当过一段总务,20世纪70年代回家务农至今。
谭振山在生养他的辽河平原上耕作了大半辈子,娶妻生子,并将八个儿女抚育成人,又先后为五个儿子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如今,岁月抽尽了他的满头青丝,但却磨蚀不掉他那关东汉子的风采:八十多岁的人了,腰未塌,背不弓,依然人高马大,一副硬朗朗的好体格,赤红的脸膛上,岁月的雕刀刻下的道道皱纹,都在向人袒露着敦厚和质朴。冷眼看去,你会觉得,他不像那种善讲会说的故事家,倒像一个朴朴实实的本分庄稼人。
作为一个本分的庄稼人,谭振山不大关心政治,但唠起过日子来,却是满肚子治家的经。在衬里,他以喜行善、重人缘、讲义气出名。几十年来,衬里有红白喜事,他都帮忙,年轻时写礼账,岁数大了当知宾(司仪) ,红事代书喜对儿,白事兼写挽联儿。村里人家盖新房,他上梁画八卦;邻里纠纷、夫妻吵架,他主动上前排解;甚至还为信神求仙的人家画过神灵牌位。总之,在他家乡太平庄的民俗生活中,他始终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谭振山为乡邻办的*大一件好事,便是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旱改水(旱田改水田)时,上级没拨经费,他自告奋勇去乡里跑来了打井的经费,赢得了公众的威望。
谭振山一生不吸烟,少饮酒,更不赌博,用他的话说,“*烦耍钱的 ”。他唯一的嗜好就是听故事,讲故事。从记事起,他就缠磨着家族中的长辈和衬里能讲故事的人,直到把他们肚子里的故事全部缠磨出来。他从 14岁起开始讲故事,农忙时早晚讲, 闲时在门口或大街上讲,冬天在自家或别人家炕头讲。到30.岁出头,他已成为附近十里八村中*能讲故事的人。那些常听他讲故事的乡邻,包括他的八个儿女,谁也说不清他肚子里究竟装了多少故事。在他们眼中,他是一个好庄稼把式,更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讲的大能人。当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天地里人们的评价。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展开的全国范围内的民间文学普查,使谭振山一呜惊人,一下子成为地方上的文化名人。1986年,谭振山被辽宁省的基层普查人员——新民县罗家房乡的文化干部李会元发现,李会元对他讲述的部分故事进行了采录,并将这一线索报告给新民县(今新民市)的文化部门。至此,谭振山的故事开始引起所在的辽宁省、沈阳市有关部门及学术界的关注。人们发现,这个貌不惊人的庄稼把式,竟会讲那么多好听的故事!人们惊叹他那故事家的风范:无论怎样大的场面,不论何等重要的人物在座,他只要讲起故事,总是轻松自如,决无半点紧张拘束之态。他讲的故事,质朴、优美、清新,动听处,举座痴迷,行家叫绝,说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决不过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有采录者将他讲述的故事列出篇目,多达六百多则。当然,让他一举成名的并不仅仅是这个数字,更由于他那故事大家的风范以及故事活动的广泛影响。他被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并以故事家特有的殊荣当选为新民县(今新民市)人大代表、县政协委
谭振山——82岁的新民市农民,同时也是一位能讲述千余个故事的普通农民,一位农耕文化的“*后歌者”,一位“国宝”级的民间故事家。被列入国家**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唯一一个以个人名字进入国家名录的项目。辽宁大学江帆教授花22年时间跟踪调查和研究谭振山的讲故事活动,记录的谭振山的故事,连同一篇全面的调查报告式的论文,和谭振山讲述的1040个故事,都收录在这本《谭振山故事精选》里。
丽江与茶马古道 内容简介 《丽江与茶马古道》是笔者多年来收集茶马古道资料的成果,主要来源于《丽江文史资料》和《丽江日报》,另有雷波和李光品的文章摘录于《云南日报...
新编百家姓(增订本)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便更好地为海内外华人寻根谒祖服务。新编百家姓(增订本) 目录 前言论中...
《瑜伽师地论》梵文 Yogācāra-bhūmi-śāstra佛教论书。简称《瑜伽论》。瑜伽师地,意即瑜伽师修行所要经历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称《十七地论》。相...
田边刚,1975年生于东京。2001年凭借《砂吉》获得Afternoon四季奖评委特别奖,2002年改编自马克西姆·高尔基作品的《二十六个男人与一个少女》获得E...
应用文写作 本书特色 王宏艳主编的《应用文写作》根据新颁布实施的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 号)文件要求,遵循应用文写作科学规律和各...
西方的没落 本书特色 《西方的没落》是德国史学大师斯宾格勒的代表作,被誉为“西方文化的历史博物馆”。在该书中,斯宾格勒认为,当西方世界以物质文明为主的世...
中华美德智慧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先秦诸子经典的国学著作中圣贤智慧的总结,书中重新解读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管子、韩非子和荀子的文化智慧。通过阅读本书,希望...
苗族文化的变迁图像-广西融水雨卜村调查研究 本书特色 苗族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迁徙比较多的民族之一,本书以苗族典型村寨——广西融水雨卜村为代...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 内容简介 这部专著将我国特定历史夏、商、周三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进程同国家建立紧密联系起来,并围绕王权为核心全面展开论述。书中对我国古...
连阔如评书秘本-三十六英雄(上下) 本书特色 《三十六英雄》,又名《隋唐》、《响马传》,是已故评书名宿连阔如先生的代表作。《三十六英雄(上下连阔如评书秘本)》根...
死雅 本书特色 鲍延毅教授以一己之力耗时26年编撰的辞典《死雅》,是一本汉语“死亡”的同义、近义词语专门辞典,收录了古今汉语典籍及近代以来中文报刊中有关“死亡”...
读民谚 长智慧 本书特色 充满智慧、风趣淋漓的俚语俗谚,令人忘倦,令人沉思,令人顿悟。本书精选了流传在民间的俚语俗谚二百余条,涉及时令环保、待人接物、养生审美等...
唐五代文化论稿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四川省教育厅2003年度重点研究项目的结题成果。本书稿的部分论文,如《独具特色的李峤》、《杜甫边塞诗及其价值评判》、《杜诗的西...
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必读书目 本书特色 《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必读书目(精华版)》是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必读书目 内容简介 中国每年人均...
常用成语词典-第四版 本书特色 《常用成语词典(第4版)》:收录常用成语4100条——量多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音准串讲成语的本义及引申义、比喻义——义切每条成...
民俗解析 本书特色 在当代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界,邓迪斯大概是对理论和方法论述*多也颇有创新的一位学者。他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把描述民俗学推向了解释民俗学的新阶须...
暴力之后的正义与和解 本书特色 《暴力之后的正义与和解》是一本精心设计和文学优美的上乘之作。在以国家的名义实施暴力和犯罪行动的时代过去以后,南美、欧洲和南非一直...
秦亚青,男,1953年10月出生于山东淄博市,汉族。政治学博士,外交学院副院长,院学位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专家,中国国际关系...
精彩摘录第005所谓“奠基时代”,全称应该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奠基时代”。大家知道,跨越文明门槛就开始进入文明生活,但是进入文明生活,不等于已经精神自立。我们不妨...
原始分类 本书特色 《原始分类》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原始分类》,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