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抗El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国抗战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在四个多月里迅速沦丧。1933年初,
日军开始将侵略魔爪伸人关内,侵吞了热河省。1935年,日本又采用所谓
“谋略”手段,以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的方式开始对华北进行渗透,迫
使国民党政府签订《秦土协定》、《何梅协定》等屈辱条约,攫取了中国华北
大部主权,这就是日本企图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的华北事变。
日本侵华战争引起的中日民族矛盾的严重激化,由华北事变而上升为中国
国内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国内政治格局
也因此而开始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
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这是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
崭新纲领,又称《八一宣言》。《八~宣言》果断放弃了中共自九一八事变以
来一直执行的“左”倾关门主义的“反帝下层统一战线”策略,首次提出了
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张。同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
议,正式将“反帝下层统一战线”策略发展为反日反蒋、上层与下层双管齐
下的统一战线策略。基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1936年9月,中共
中央又发布《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毅然放弃反蒋方针,确立了“逼蒋
抗日”的新方针。
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咄咄逼人的、无止境的侵略扩张,中国共产党
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力倡导,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日益高涨,以及国
民党内部抗日派力量的不断增长,迫使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逐步由妥协向抗
日方向转化。尤其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持续多年的内战局面,大大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程。1937年2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虽
然重弹了反共的老调,但在实际上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政
治主张。这标志着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中国政局的变化,使日本侵略者感到,单凭“谋略”手段难以达到征服
中国的目的,于是将对华政策由以“谋略”为主转变为武力征服为主。日军
参谋本部制定的1937年度对华作战大纲计划以14个师团的兵力,占领中国华
北、华中、华南地区,一举灭亡中国。1937年1月,日军参谋本部又提出建
议:不再以“谋略”手段进行华北“分治”工作,“真的到了不得已时,经过
*大的忍耐后,准备给予致命的痛击”。为此,日本加紧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准
备。一方面大量增加军事工业投资,加速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另一方面,
大幅度增加直接军费拨款,使日军总兵力和武器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和战争准备的加强,预示着一场规模空前的全面侵华
战争已不可避免。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的日军,
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宛平城搜查。在其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日军即向
驻守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第29军发动进攻,这便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又称卢沟桥事变)。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第29军官兵奋起抗击。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成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中国军队的七七卢沟桥抗战,则标志着中国全国性
抗日战争的开始。
在这场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的如意算盘是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
量,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为此,日军于7月底攻占北平、天津后,又以
平津为出发地,调集30万大军,沿津浦、平汉、平绥三大铁路线向华北腹地
展开战略进攻。8月13日又制造“八一三”事变,在上海燃起战火,矛头直
指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企图迫使中国屈服。
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危险。在这个生死
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迅速作出了反应。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
央就发表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
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
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
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①紧接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
蒋介石,要求全国总动员,并代表全体红军将士请缨杀敌,表示愿“为国效
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①。7月14日,又派在西安的叶剑英代
表中共中央向南京政府表示:“愿在蒋指挥下努力抗敌,红军主力准备随时出
动抗日,已令各军十天内准备完毕,待令出动,同意担任平绥线国防。”②15
日,中共代表周恩来在庐山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递交蒋介石。
《宣言》强调:“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
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宣言》还郑重声明,愿为彻底实现孙中山先
生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取消苏维埃政府,改称特区政府;取消红军番号,改编
为国民革命军,准备随时奔赴抗日前线;在特区内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和停止
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林伯渠继续
同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张冲、邵力子举行谈判。中共方面提议以《中共中央
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并商定宣言由国民党
中央通讯社发表。
在全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内抗战派的积极推动下,蒋介石于7月
17日发表“庐山谈话”,指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
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但此时
蒋介石并未完全放弃对日媾和的幻想,表示仍“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
得卢事的解决”,把中共的提议搁置起来。
八一三事变的爆发给国民党当局以极大震动,这表明不仅卢沟桥事变失去
了和平解决的希望,就连国民党自己统治的心脏地带也变得岌岌可危了。国民
党当局遂于8月14日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的
侵略所逼迫,兹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这表明,国民政府决心实行全
国抗战。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终于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
言》。次日,蒋介石又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申明了国共合作、
团结御侮的必要性,并指出:“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
过一切之例证”,事实上承认了中共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共产党《宣言》和蒋
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
成。
德国为什么要二战:来自德国人的反思档案 本书特色 德国人对“二战”罪恶的反思,为世界敬仰。作者自30年前旅德伊始,一直收集德国人关于“二战”反思的档案。本书以德...
古代军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目录 夏、商、周军制春秋战国军制秦朝军制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军制隋、唐、五代军制宋、辽、金军制元朝军制明朝军制清朝军制古代军制-中...
明代状元奇谈·明代状元谱 内容简介 本书分明代状元奇谈和明代状元谱两编。上编包括夺魁百怪,早年传说,官场风云诗联佳话,生活琐语等;下编介绍了明代科举制度等。明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真正的全球大会战,人类的历史进程因此而改变。到大战结束的时候,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
勋章-共和国不会忘记 本书特色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涌现出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
中国共产党通史5 为新中国而奋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共产党通史》的第五卷,主要叙述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章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政治形势和中...
国殇:第三部:国民党正面战场空军抗战纪实 本书特色 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中国空军博击蓝天,血染长空,捍卫了国家与民族尊严。国殇:第三部:国民党正面战场空军抗战...
第一部分 冷兵器时代第01章 矛、弓、弩、剑、盾和古代战车(公元前2000-前500年)第02章 方阵和长矛(公元前500-前200年)第03章 短剑、重标枪和...
2011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 内容简介 全书所选27个案例,涵盖理论,新闻,出版,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工作和文化体制改革,舆情信息,精神文明创建等宣传...
基层社会与国家权力丛书·明代省镇营兵制与地方秩序 本书特色 肖立军编著的《明代省镇营兵制与地方秩序》介绍了:履行镇戍职能,实行于明代省、镇地区,以营制为核心的明...
社会主义通史-第四卷 内容简介 本选题2001年8月3日选题论证会通过,当时名为《科学社会主义史》,选题为我们自己提出并做出初步方案,约请中央党校组织专家撰写,...
解放西藏史 本书特色 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一曲深含百位老人智慧与心血的英雄赞歌。本书讲述了解放西藏的全过程,包括政治上的解放、广大农奴的人身解放、西藏生产关...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谢建社编著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1BSH01...
改革潮头鼓呼集-(上.下卷) 本书特色 本书集纳了施芝鸿同志以个人名义撰写的同改革开放有关的各类体裁文章约200篇,绝大部分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调研报告、演讲报告...
《心灵侦探城塚翡翠》内容简介:在能够通灵的女子——城塚翡翠的帮助下,推理小说作家香月史郎协助警察破获了一起又一起杀人案。城
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 本书特色 理查德·内德·勒博所著《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明确地宣告了一种具有替代性的知识框架的出现,可称之为‘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勒博...
国会与美国外交政策 内容简介 “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一共收集了46篇论文,反映了当前国内美国经济与中美经济关系研究的*新成果。同时...
孙中山文选 本书特色 国内**本集中收录孙中山遗嘱所论四大著作,《孙中山文选》尽现总理政治思想遗教。孙中山文选 内容简介 《孙中山文选》主要由孙中山先生遗嘱所论...
《说剑丛稿》是文、武交叉的结晶。所收论文的内容,涉及到中外兵器、武艺的交流,但集中在对古代兵器、武艺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上,
《选择:中国与全球治理》内容简介:关于本书《选择:中国与全球治理》是一部深入分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战略格局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