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抗El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国抗战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在四个多月里迅速沦丧。1933年初,
日军开始将侵略魔爪伸人关内,侵吞了热河省。1935年,日本又采用所谓
“谋略”手段,以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的方式开始对华北进行渗透,迫
使国民党政府签订《秦土协定》、《何梅协定》等屈辱条约,攫取了中国华北
大部主权,这就是日本企图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的华北事变。
日本侵华战争引起的中日民族矛盾的严重激化,由华北事变而上升为中国
国内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国内政治格局
也因此而开始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
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这是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
崭新纲领,又称《八一宣言》。《八~宣言》果断放弃了中共自九一八事变以
来一直执行的“左”倾关门主义的“反帝下层统一战线”策略,首次提出了
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张。同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
议,正式将“反帝下层统一战线”策略发展为反日反蒋、上层与下层双管齐
下的统一战线策略。基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1936年9月,中共
中央又发布《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毅然放弃反蒋方针,确立了“逼蒋
抗日”的新方针。
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咄咄逼人的、无止境的侵略扩张,中国共产党
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力倡导,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日益高涨,以及国
民党内部抗日派力量的不断增长,迫使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逐步由妥协向抗
日方向转化。尤其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持续多年的内战局面,大大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程。1937年2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虽
然重弹了反共的老调,但在实际上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政
治主张。这标志着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中国政局的变化,使日本侵略者感到,单凭“谋略”手段难以达到征服
中国的目的,于是将对华政策由以“谋略”为主转变为武力征服为主。日军
参谋本部制定的1937年度对华作战大纲计划以14个师团的兵力,占领中国华
北、华中、华南地区,一举灭亡中国。1937年1月,日军参谋本部又提出建
议:不再以“谋略”手段进行华北“分治”工作,“真的到了不得已时,经过
*大的忍耐后,准备给予致命的痛击”。为此,日本加紧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准
备。一方面大量增加军事工业投资,加速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另一方面,
大幅度增加直接军费拨款,使日军总兵力和武器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和战争准备的加强,预示着一场规模空前的全面侵华
战争已不可避免。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的日军,
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宛平城搜查。在其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日军即向
驻守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第29军发动进攻,这便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又称卢沟桥事变)。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第29军官兵奋起抗击。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成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中国军队的七七卢沟桥抗战,则标志着中国全国性
抗日战争的开始。
在这场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的如意算盘是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
量,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为此,日军于7月底攻占北平、天津后,又以
平津为出发地,调集30万大军,沿津浦、平汉、平绥三大铁路线向华北腹地
展开战略进攻。8月13日又制造“八一三”事变,在上海燃起战火,矛头直
指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企图迫使中国屈服。
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危险。在这个生死
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迅速作出了反应。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
央就发表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
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
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
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①紧接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
蒋介石,要求全国总动员,并代表全体红军将士请缨杀敌,表示愿“为国效
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①。7月14日,又派在西安的叶剑英代
表中共中央向南京政府表示:“愿在蒋指挥下努力抗敌,红军主力准备随时出
动抗日,已令各军十天内准备完毕,待令出动,同意担任平绥线国防。”②15
日,中共代表周恩来在庐山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递交蒋介石。
《宣言》强调:“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
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宣言》还郑重声明,愿为彻底实现孙中山先
生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取消苏维埃政府,改称特区政府;取消红军番号,改编
为国民革命军,准备随时奔赴抗日前线;在特区内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和停止
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林伯渠继续
同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张冲、邵力子举行谈判。中共方面提议以《中共中央
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并商定宣言由国民党
中央通讯社发表。
在全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内抗战派的积极推动下,蒋介石于7月
17日发表“庐山谈话”,指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
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但此时
蒋介石并未完全放弃对日媾和的幻想,表示仍“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
得卢事的解决”,把中共的提议搁置起来。
八一三事变的爆发给国民党当局以极大震动,这表明不仅卢沟桥事变失去
了和平解决的希望,就连国民党自己统治的心脏地带也变得岌岌可危了。国民
党当局遂于8月14日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的
侵略所逼迫,兹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这表明,国民政府决心实行全
国抗战。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终于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
言》。次日,蒋介石又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申明了国共合作、
团结御侮的必要性,并指出:“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
过一切之例证”,事实上承认了中共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共产党《宣言》和蒋
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
成。
国是论衡——海洋中国·文明重心东移与国家利益空间(上中下) 本书特色 《国是论衡》是由北京泛亚太经济研究所策划编写的一套丛书。本次团购包括其中的《国家地理》《海...
美利坚刀锋:首度揭开无人机与世界尽头的战争 本书特色 后冷战时代,看美国“尖刀式摧毁计划”如何高效价廉地维续其全球霸权!首次详解美国官方至今未承认的无人机秘密战...
中国东北与近代大国关系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一个具体的案例——即“与中国东北有关的近代国际关系史”—&...
高山仰止——邓小平与现代中国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薛庆超,中共中央研究部门研究员,中央组织部延安干部学院,主要著作《中国现代史论》共10...
“巴巴罗萨”行动 本书特色 《“巴巴罗萨”行动》详细讲述了德国侵苏战争**周的历史:开篇首先对于(那次)国防军自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1941年的胜利作了全面回顾,...
晚清官场规则研究 本书特色 书中作者明里暗里,再三再四提醒的是“人才之盛衰,关系到朝廷之存亡”。这浅显的道理,难道*高统治当局不明白?非也,无可奈何也。何也?国...
本書在日本自上市以來,已熱賣14刷,造成極大轟動,從軍服、單兵基本訓練介紹起,詳載各種戰鬥技巧、求生法則、武器解說、射擊技
自由主义诸问题-中国思潮评论-第四辑 本书特色 《中国思潮评论》是以推动和展示对于近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学术研究为宗旨。本辑的主题为《自由主义诸问...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 内容简介 本书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头作品,是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的回忆和研究力作。要了解30年前拨乱反正的起步,了解改革开放的发端,都...
当代日韩关系研究1945-1965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利用日、韩、美新近公布的大量**手资料,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韩两国为解决历史悬案、建立...
第二野战军征战纪实 本书特色 刘伯承是中国战争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军事家,他的雄才传略和坚定勇毅,使之成为世界级名帅;而邓小平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并*终成为影响...
长征记 本书特色 曲爱国、张从田的《长征记(精)》以恢弘的气魄 和生动的笔触,高屋建瓴地全面观照了举世闻名的长 征的整体过程。从宏观到微观,从全景到特写,作者 ...
共产党执政与社会主义建设-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历史经验 目录 **篇原苏东共产党探索执政方式的历史**章列宁对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探索**节十月革命后列宁对...
1912-1938-扛龙旗的美国大兵-美国第十五步兵团在中国 内容简介 ★美军第十五步兵团从1912年至1938年驻扎在中国天津。本书近距离描述和精确评论了两次...
反腐败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从腐败的基础理论、反腐败的基本理论、反腐败的基本途径以及反腐败的国际经验等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理...
强军兴军正能量50讲 本书特色 党增龙等著的《强军梦·我的梦丛书:强军兴军正能量50讲》紧密联系青年官兵日常工作生活实际,从中概括提炼出困扰其成长进步的50个现...
民进党研究 本书特色 李敖是世界上*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他写过一百多本书,其中九十六本被查禁。自人类有史以来,写禁写之多,被查禁之广,居世界**。李敖一手包办...
不和谐的世界-国际问题研究文萃 本书特色 《不和谐的世界:国际问题研究文萃》: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系列丛书不和谐的世界-国际问题研究文萃 目录 逆水行舟三十载...
《机器学习》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具体的编程实践案例,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机器学习涉及的核心内容。首先介绍新特性以及安装OpenCV 4构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本书特色 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是关于经验取向的政治理论的长期规划中的第三部著作。这部著作的任务,将是提出所运用的那些概念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