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个大掌故。历史的真实,往往呈现在边角料之中。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本书是挖掘晚清至民国的奇闻逸事,精心编排140余则小短章,呈现另一种历史真实。书中既有孙中山、黄兴、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汪精卫、戴季陶、陈布雷等政治名人,也有章太炎、梁启超、黄侃、马一浮、陈寅恪、胡适等国学大家,还有汉奸、刺客、走狗、军阀、囚徒、书生、烈士、报人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等,他们各自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令人掩卷长叹的活剧。
全书依《易经·革卦》编为虎变篇、豹变篇、革面篇,其下分列“风云、卮言、倡义、变数、检论、达名、索隐、趋时、訄语、任侠、出轨、讽咏”十二章。
本书按《易经?革卦》象辞(“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划分体例为三:虎变篇、豹变篇、革面篇。每篇下有四章,由短篇考证随笔组成。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指统治者变革,好像老虎更换花纹,文采斑斓,焕然一新。在本书指大革命来临,风起云涌,时代为之一变。故,虎变篇下有:风云、卮言、倡义、变数。
“风云”叙时代大变。孙中山、章太炎相会,倡言革命。
“卮言”指激进的理想主义的言论,故卮言一章列鼓吹革命者及其言论。
“倡义”一章叙有组织有影响的反清革命活动。
“变数”一章由“辛亥”转入“五四”,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登上舞台。内战开始,民国动荡。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在本书指革命活动辐射到知识分子或士大夫,在文化领域所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变化。故,豹变篇下有:检论、达名、索隐、趋时。
“检论”取自章太炎书名,即学术思想论衡,在本书主要指从文化著述里抉取革命思想。
“达名”列一时文化名流,并由其名号本事见出学者文人的风格、操守。
“索隐”考究一时非常话语、非常行为的深层动因。
“趋时”列西方文化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及各行业代表人物事迹。
“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在本书指被压迫的人自发的抗争,或受革命思想影响而行动,或变换不定、失足落水者。故,革面篇下有:訄语、任侠、出轨、讽咏。
“訄语”指被压迫下的抗争言语。取自章太炎的《訄书》。
“任侠”叙志士、义士事迹。
“出轨”列变换不定之人的行迹。
“讽咏”列被时人讽刺的可叹、可笑、可耻之事。
晚清-民国版“世说新语”
妙趣横生的历史边角料,呈现历史新鲜面
本书挖掘晚清至民国的奇闻逸事,精心编排140余则小短章,呈现另一种历史真实。书中既有孙中山、黄兴、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汪精卫、戴季陶、陈布雷等政治名人,也有章太炎、梁启超、黄侃、马一浮、陈寅恪、胡适等国学大家,还有汉奸、刺客、走狗、军阀、囚徒、书生、烈士、报人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等,他们各自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令人掩卷长叹的活剧。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群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晚近中国,卓行奇语考录。
历史是一个大掌故。历史的真实,往往呈现在边角料之中。
在戊戌政变前夕,慈禧到底打没打过珍妃,为何要打珍妃,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胡思敬在《国闻备乘》当中记载,慈禧曾就卖官一事责问珍妃:“他事犹可宥,汝宁不知祖宗家法而黩货若此。谁实教之?”珍妃反唇相讥道:“祖宗家法亦自有坏之在先者,妾何敢尔?此太后之教也。”一语戳中了慈禧的软肋,让慈禧气结于胸。于是下令对珍妃“袒而杖之,降贵人”。“袒而杖之”,就是脱了裤子赤身露体地挨板子。慈禧设禁牌两块,一块专为珍妃、瑾妃而设,谕曰:“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一,奉皇太后懿旨:瑾贵人、珍贵人着加恩准其上殿当差随侍,谨言慎行,改过自新。”
溥仪著《我的前半生》也记载慈禧曾打过珍妃。《清史稿》后妃传中记载:“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贵妃女弟。同选,为珍嫔。进珍妃。以忤太后,谕责其习尚奢华,屡有乞请,降贵人。逾年,仍封珍妃。二十六年,太后出巡,沉于井。”关键即在那“习尚奢华”,“屡有乞请”八字中。清制,皇后每年例银一千两,妃每年三百两,嫔二百两,分月例支。珍妃的祖父裕泰是陕甘总督,父亲长叙曾任户部右侍郎,伯父长善任广州将军达十二年之久,珍妃自幼即生长在伯父府中,享尽钟鸣鼎食之家的奢华。入宫之后每年区区二、三百两银子怎够她用度?亏空日巨,怎么办?解决之道是利用皇帝对她的宠幸,串通奏事处的太监,私卖官缺,而主谋则是其胞兄志。卖官所得,大部归太监和志,珍妃不过是他们的摇钱树。
有学人查阅故宫档案,找到当时太医的处方单据,给珍妃开的处方都是活血化淤的治外伤药物。身为贵妃,如果说是无意跌倒受伤几乎不可能。因此可以断定是受了慈禧的杖责。
珍妃喜欢照相,尤其喜欢女扮男装照相,有时还穿着光绪皇帝的衣服照相。慈禧命人到珍妃宫中搜出照相机和穿男装的相片,大怒,为此珍妃又受了“掌嘴”之罚。
马洪林先生的《康有为大传》记康从香港归来后,埋头研究经籍。“每天早上抱着一批书,向桌子上一放,右手拿着一把锋利的铁锥子,猛力向下一扎,锥穿两本书,今天就读两本书,锥穿三本书,今天就读三本书,每天不读完这‘一锥书’,决不休息。——时间久了,眼皮也闭不起来,臀部也起了核刺。”
这段刻苦自砺的轶事大概出于梁启勋的《“万木草堂”回忆》,“记得幼博世叔(即康广仁)同我们说:‘你们先生,从小就很用功读书,每天早上拿五、六本书放在桌上,右手拿着一把尖利的铁锥,用力向下一锥,锥穿两本书,今天就读两本书,锥穿三本书,今天就读三本书,每日必定要读一锥书。他有时要完成看一锥书的任务,看书看得眼皮闭不下来’。”
据《康南海自编年谱》记载,此时是光绪七年(1881年)康正读宋儒之书,“读书日以寸记”是可能的,但《康谱》中只有“核刺”一说,并无“锥书”的记载。此时的康广仁(幼博)的确伴康有为读书。康有为有诗记载:
延香老屋率幼博弟曝书
延香老屋为先曾祖通奉公云衢府君宅,自高祖荣禄公炳堂府君及先祖连州公、先考知县少农府君,四世藏书于是。先师朱九江先生代购全史、杜诗皆佳本,多遭蠹食。幼侍先君,每夏日检曝,后偕弟岁劳累日,阶前梅一树,为从父彝仲广文公手植。吾日摊书其下。
百年旧宅剩楹书,旧史曾伤付蠹鱼。一树梅花清影下,焚香晒帙午晴初。
于此可见,康有为深恐诸祖及老师朱次琦的藏书“伤付蠹鱼”,于是“焚香晒帙”,又如何能有较伤之蠹鱼更疯狂的“锥书”之举呢?再者,“一锥书”的故事康门其他人士都无记述,像这样有名的故事没有众口皆碑,真是怪事。锥者,非文房之备,太长易折,故一般皆较短粗,锥身不过寸许。如果实践一下,大家就会知道,其实一锥子下去扎不透几页纸。
康氏南海人,粤语“锥”与“堆”、“书”与“股”几无分别,莫非是读“一堆书”且效法苏秦“刺股”之意?古人读书有孙敬悬头法、丫环伴读法,追星逐月法等诸多怪法,但“锥书”之举则无可考稽。
康门素有好大言之暇,且“万木草堂”之时,正是“造神运动”大兴之际。这时康广仁搞出个“一锥书”的故事就难免有儒增之嫌了。
类似情形,董仲舒也干过。王充在《论衡•儒增篇》里存疑道:“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
……
说的是写不进课本里的历史边角料,却都是真实的存在。从晚清到民国,政治上的风起云涌赋予历史更充实的内容,时代更丰富的色彩。这本书不是为了祭奠民族耻辱,激发爱国情感;只是想让你了解一些人,上至政界大员,下至平民百姓,用故事展现他们的性情、操守、学识等。熟悉的人,鲜为人知的故事。——南方都市报
近代以来,剧变骤起,山河失色,中国传统与西方文明竞相激荡,人心汹涌,上至政界大员,下至平民百姓,均多卓行奇语。本书抉幽发微,精心考录晚近中国之历史片段,借奇闻逸事探询真实,彰显人物性情、操守、学识。事迹大多鲜为人知,其中有情趣、有见解、有寄托,实乃近世之“世说新语”。——燕赵都市报
跟《非常道》系列相比,《历史的棱角》更为棱角分明,也讲究章法和次序。同样是为多数人所不知的历史细节,后书不仅具备读来津津有味的特点,还能催人振奋、发人深省。体例方面,让人想起《世说新语》的传统。而从那时的风云突变、血雨腥风到今天的和谐社会、小康生活也不过仅是一百年时间,世界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不少在幸福中泡大的年轻人都会认为似乎开天辟地以来人类就是这样清平无事。而中国人的古训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惯于时尚和娱乐氛围的这代年轻人能否有铁肩担当起历史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的棱角》无疑是教育年轻人的一本好书,让他们知道天下之大,众生之艰,以及先烈在一百年前为中国做出的卓绝努力。 ——北京晨报
王政,1970年生,青岛人,现隐居京城。出身读书世家,幼聪慧好学,性豪侠,喜结交探丸走马之徒。1988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89年任北大拳击协会主席。1992年毕业后投身报业。1997年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攻读近代思想文化史。2000年硕士毕业后,回归出版传媒行业,浪迹于各大主流IT、产经、财经媒体。
广东先秦考古 本书特色 《广东先秦考古》内容是广东60多年来先秦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结晶。上启十四万年前的“马坝人”,中经一万年前后的“独石仔人”、“黄...
通史新义 本书特色 有鉴于中国传统史学之弊,为使史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何炳松极力倡导通史研究与著述。在《通史新义》中,作者(何炳松)借鉴西方史学的思想方法,总...
《逃往何方:刑侦大案笔记》内容简介:带你见识一线刑警超凡的破案手法和刑侦智慧!神秘断手、致命别墅、十年追凶…… 村庄惊现断手
近代新疆史事述论 本书特色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52年的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在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汇聚了中国大部分民族学与社会学的**人才,如中...
丝绸之路西域文明文化精粹:两汉时期的新疆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西汉时期的新疆历史。内容包括:西汉时期的西域、东汉时期的西域。丝绸之路西域文明文化精粹:两汉时期的...
《给智人的极简人类进化史》内容简介:我们为什么和其他类人猿不一样?我们为何能赢得进化比赛,成为唯一的幸存者?智人到底有多“
明长城通览 本书特色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这本《明长城通览》作者李少文、梁嵘历时三十多年,全面查找和...
庙堂之上与江湖之间 内容简介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宋代若干议题的透视》是作者游彪近年来有关宋代研究的部分文稿汇编,分为上、中、下三篇进行专题式的论述...
淮海战役史料汇编(全9册) 本书特色 ★ 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发行,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为本书作序★ 本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十二五”重点图书...
二十四史三表(共五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前身)2005年5月1版1印★ 全书收入《历代统纪表》《历代疆域表》《历代沿革表》...
英国史:Ⅲ:都铎王朝早期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亨利七世(一至三);亨利八世(一至七);爱德华六世(一至二);玛丽(一至二)。英国史:Ⅲ:都铎王朝早期 目...
历史的盛宴 本书特色 本作品以近代著名历史学家为线索,精选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历史学家讲历史的文章。这些大师包括蔡元培、胡适、辜鸿铭、傅斯年、蒋梦麟、...
戳蒋介石的底 本书特色 这是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用史实戳穿蒋介石的神话的研究论著。几十年来,台湾在蒋家的淫威下,人民被侮辱被作弄己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作者对此不...
太宗 真宗卷-如果这是宋史-2 本书特色 对一个官宦时代的全景式展示人人都是刀斧手,个个都是权谋家。解读历史政治运作与权力之道,记录无数无情的谋略与无比的忍耐。...
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册)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史新编》(三卷本)是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在此后世纪之交的二十几年里,中国近代史学园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犹如...
戊戌变法史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汤志钧,著名历史学家,致力于戊戌变法史研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近代经学与政冶》《经学史论集...
实证上海史-考古学视野下的古代上海 本书特色 《实证上海史:考古学视野下的古代上海》:一部中国历史背景下的上海文明史,一个考古学者视野中的六千年老上海。实证上海...
1887-1926-蒋介石年谱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九州出版社出版★ 毛思诚为给蒋介石编修《年谱》,收集整理了一批蒋介石家书、日记、来往函电、公文等文献,...
《蒋介石评传》一书以史料为经,严谨的考征为纬,有别于坊间野史式的传记小说,而以求真之著史精神,重塑蒋氏一生功能及其历史定
在线阅读本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入选美国“当代文库100”20世纪百大英文非小说“一项文学奖本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