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丛书第4辑《以生命的名义》在坊间问世了,其风格自然仍秉承前边三辑的精神,惟一的不同,就是头题文章的主题不再是令人沉郁的死亡。在前边几辑《良友》出版后,我们不断接到读者朋友的来信,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疑问我们为何总是以沉重的死亡为开篇,尽管在《良友》第3辑的编辑札记里曾解释过这是因为源于《良友》丛书的宗旨:对人的生存的关注,对坚强而脆弱的生命的关怀。并不是特意展现悲壮的死亡,而是因这悲哀的死亡令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艰难和精神的重负。但是,读者的意见必然也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因此在本辑《良友》的开篇便换成了《文坛里的那些事儿》(1),以期给读者在阅读上有一个相对“轻松”的开始。
该文作者周昌义是《当代》杂志的小说编辑,作为一位推出了许多小说名家名作的著名编辑,因身居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这样的国中文学“重镇”,他的经历可以说见证甚至是参与了八十年代以来当代文学或说小说主流的演变过程,因此他讲述的“文坛那些事儿”也就有了亲历者的档案解密性,况且,他当年曾以一部《作家忏悔录》剖析了当代某些作家的卑劣心灵和人生扭曲,也可以说“畅所欲言”是他的个性标志,这在他的这篇回忆里也得到了体现。因为他的回忆篇幅过长,我们拟分辑刊载,收在本辑里的是**部分,主要涉及陕西几位著名作家,即陕西文坛当年的“三巨头”和“陕军东征”。
用周昌义的话说,当时陕西文坛有贾平凹和路遥两杆旗帜。贾平凹鬼才横溢,无人能学。路遥才气平平,但有生活,能吃苦,肯用功。那些年,陕西文坛面对新知识爆炸,新信息爆炸,新思想爆炸的整个文坛,都感到自卑。在陕西文学*自卑的年代,在路遥*自卑脆弱的刚完稿时候,周昌义退掉了他苦心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就是《平凡的世界》……周昌义所谈就是他亲历或见证的关于《平凡的世界》、《废都》和陈忠实的《白鹿原》等长篇小说及给作家们带来的不同的命运故事。此文虽然读起来“轻松”,但内容并不轻松,尤其是,“三巨头”之一的路遥更是在《平凡的世界》之后,英年早逝。
相比于陕西文坛“三巨头”的壮怀激烈和长歌当哭,刘春的长文《北岛之后:事件与印象》则描绘了朦胧诗之后二十多年来中国诗人们的种种怪现象:杀妻自杀,卧轨自杀,杀人伏法,帮派打架,抄袭与“赞助”,性丑闻与裸体朗诵……是生活逼迫诗人走向了边缘?还是诗人自己“创造”了边缘的生活?
知识分子的生存和精神是一个话题,而本辑中的关于萌萌教授的两篇记忆则给出了思想与思想者的重量。作为一位中年因病去世的女教授,诗人气质的萌萌在她所属的哲学“群落”里无疑是一位中心人物:“萌萌告诉我,大家所有的信件与图书资料都由她保管。我逐渐看清了一件事:这是一个精神团体,萌萌是团体的灵魂。所涉及的人与事都被融合进这个无形的精神团体。”(尤西林:《萌萌教授的精神遗产》)。《那个夏天,那个女生》让我们看到了萌萌从青春少女走向成熟中年的过程。
本辑中《城里的姨妈》讲述的是正常情景下的生老病死,“我”的二姨妈安静地走过了人生的晚年,但是,在作者摩罗的记忆里,二姨妈的一生又是怎样的非正常啊:死去的二姨妈“已经不再住在那个四面不通风也不见光的小笼子里,也不再在那个棚屋里楼上楼下地忙活。二姨妈现在正睡在某一片很小很小的泥土里,那是我所不知道的地方。我遥想二姨妈的时候,依然只能想那个棚屋。对于我来说,那个棚屋是我了解中国城市、尤其是城市贫民的起点。正是那个棚屋里所展示出的艰难生活和屈辱人生,使我的底层体验完整起来──我不但懂得了乡下的底层,而且懂得了城里的底层。由于我的二姨妈像我们乡下所有父老乡亲一样卑屈苦难,我终于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底层中国。”
记忆往往是沉重的,而忏悔与剖析往往是为了心灵的平静和灵魂的安稳。这也就是本辑中《以生命的名义》一文的意义所在。人在时代中的遭遇往往不能自我决定,但人在时代里的行为却往往由自我来选择。“满床厚厚的报纸,随着胖儿的每个动作咔嚓咔嚓地响着,因胎盘的脱落而再次涌出的血都没有浸透它们。等胖儿把所有的报纸卷成一团儿扔到床下,露出干干净净的床单,一点儿生孩子的迹象都没有留下时,留给我的便只剩下了沉默。”这是在特殊年代和特殊环境下的情景:一个不该出生的孩子猝然出生了,在场的“我”沉默着,尤其是对她面临的死亡保持沉默。多年之后,“我”知道了——作为一个目击者,这样的沉默就是对杀婴的默许,也就是——很长时间使“我”内疚而又害怕承认的——杀婴的帮凶。这样的记忆和反省给作者德方的生活打下了抹不掉的烙印。与“知青”的往事记忆不同,逍遥的《被遗忘的“知青”部落》则描绘了“知青”当下的生活:曾扎根新疆的老于是以退休人员的身份把户口落于北京的。刚开始,退休金每月只有三百多,根本养不活他和上学的儿子。因为从小喜好艺术,老于对照相蛮在行。他向亲戚借钱,买了个照相机,到天安门广场去给游客照相……
本辑中有一篇独特的书信,即蔡蕾的《本命年向世界首富求助》,作者的态度是坦率的,譬如:“父母是穷光蛋,我自己这么多年又没本事挣个新房子的卫生间。要我拿什么去讨老婆去生活呢?这工作吧,一提这工作我就要头痛就要哭……”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人与人之间在生活和思想上的差异在类同中必然有着差异,但每个人的思想都有他存在的意义,也许,这也是这封书信的价值所在。
《从北京图书馆出发》(李幼蒸)和《一个人的街道》(高瘦人)分别呈现了两种人生的自我努力的轨迹,在他们的记忆中,有忧伤,有苦闷,但在今天的回忆里,即便是痛苦,也带着淡淡的微笑,譬如高瘦人回忆他曾住过的老屋:前后曾有三个姑娘推开这扇门进屋去了,又拉开这扇门走出家门。她们是找我的,但*后都离我而去,与别的男人一起过上了别样的生活……对作者来说,初恋的甜蜜和失恋的失魂落魄都让曾生活过的老街老屋给吸吮干净了。
另外,本辑给读者端上的“私房菜”主要与女人相关,譬如作家韩石山的《但愿人间花不败》:“或许是因为品质,或许是因为经历,我一直喜爱女人,年轻漂亮的女人。这是个特殊的种群。山川因她们而秀丽,日月因她们而光辉。”因为喜爱,自然就有所谈。作为女人,阿琪的“私房菜”必然有了更直接的感受:出逃,私奔,失踪,其所谈也就增添了更多的理解:“曾经一起私奔的那几个月,阳光明媚,鲜花盛开,日以做爱的记忆,对她来说,历历在目,恍如昨日。她说,一个人一生中有过这么几天,几个月,也就够了。”而对于失踪的女友阿萝,她今天再仔细想想,觉得阿萝真酷。
那些年,陕西文坛面对新知识爆炸,新信息爆炸,新思想爆炸的整个文坛,都感到自卑。在路遥*自卑脆弱刚完稿的时候。我那一退稿,的确很残忍。
——周昌义
萌萌告诉我。大家所有的信件与图书资料都由她保管。我逐渐看清了一件事:这是一个精神团体,萌萌是团体的灵魂。
——尤西林
对她猝然的出生保持沉默。对她面临的死亡保持沉默。这样的沉默就是对杀婴的默许,也就是——很长时间使我内疚而又害怕承认的——杀婴的帮凶。
——德方
老于是以退休人员的身份落户北京的。退休金每月只有三百多。因为从小喜好艺术。老于对照相蛮在行。买了个照相机。到天安门广场去给游客照相。
——逍遥
父母是穷光蛋,我自己这么多年又没本事挣个新房子的卫生间。要我拿什么去讨老婆去生活呢?这工作吧,一提这工作我就要头痛就要哭。
——蔡蕾
遥想二姨妈,依然只能想那个棚屋。那个棚屋是我了解中国城市、尤其是城市贫民的起点。那个棚屋里所展示出的艰难生活和屈辱人生。使我的底层体验完整起来。
——摩罗
我与北京图书馆.当然并无任何关系。但从1959到1966期间。它曾成为我“反右”后逃离大学和逃离社会的“避风港”;成为我当时惟一的精神寄托之所;也成为我从封闭中国眺望世界的一扇窗口。
——李幼蒸
夜听潮集 本书特色 这是林贤治先生*新出版的一部随笔、评论集。本书沿着作者一贯的路向,笔涉历史、政治、文化、艺术诸领域。其中有重大事件的记述,有珍稀史料的钩沉;...
《小说的现状与未来》内容简介:著名作家、清华大学教授格非主编,汇聚12位优秀青年作家(弋舟、张楚、阿乙、糖匪、默音、王威廉、
《游戏UI设计项目实战》内容简介:当下正是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相较于端游、页游只能在PC上操作的固定模式,手机游戏已经无处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诗选 本书特色 本书是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盟主勃留索夫的诗歌精选,译者按年代从勃留索夫的诗集(含未出版诗集)中选译(共141首),分为十辑...
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 本书特色 陈启文著的《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是一部以报告文学的方式对黄河进行全景式描述的史诗巨献,是一部以赤子之心对黄河和她所承载的中华...
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就够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
动物农庄 本书特色 马诺尔农庄一只名叫老梅杰的猪在提出了“人类剥削动物,动物须革命”的理论之后死去,几个月后,农庄里掀起了一场由猪领导的...
朝花夕拾 呐喊 本书特色 他的一生都在践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志向,他的文字唤醒了一代麻木愚昧的国人!想要更深刻地理解他作品背后蕴藏的深沉内涵吗...
《培根铸魂》内容简介:党建工作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的本质特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建工作,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改革,发挥企业
幽梦影 本书特色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的国学根底与翻译水准堪称双绝。《林语堂中英对照丛书》各篇均为林语堂所选与林语堂所译。以中文名篇与英文名译两...
精短美文-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节选 释1不的赵宦光 一个学富五车、名策上庠、但不曾一官一仕的人;一个为山水而生、为山水而死、操守卓然、名动当时...
守望的距离 内容简介 迄今为止,作者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
影子之歌 本书特色 2012年度“天问诗人奖”授奖词(由唐晓渡先生宣读,星云大师颁奖):小海的诗,朴素,亲切,温厚,深沉。这位乡下长大的早慧的诗人,他的生命扎根...
爱眉小札 本书特色 徐志摩是多情的诗人,他与陆小曼相爱后,给她写了许多书信和日记。这些情意缠绵的文字,抒发了徐志摩作为诗人浪漫而热烈的爱情,它是现代散文史上*纯...
2004 中国杂文年选 内容简介 杂文是一种笔法,还是一种精神?提出这个问题,也许有助于更本质地理解杂文未来的命运。杂文所以往往曲折,只是因为它更多地拥有内在的...
湘行书简-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本书特色 1934年初,沈从文,因母病还乡。行前,向大人张兆和许约,每天写信报告沿途见闻。这些信件及信中所附插图,沈从文生前末公开发...
闪闪的红星 本书特色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李心田的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李心田颇具代表性的两部中篇小说《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记述了革命年代里,爱国少年与敌...
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 本书特色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是西班牙著名诗人、作家希梅内斯的一本文集。希梅内斯将它称为“抒情漫画”,书中勾绘...
古希腊散文选-水建馥译文集 本书特色 《古希腊散文选》是《水建馥译文集》中分量极重的一本,共27.1万字。 《古希腊散文选》收录了柏拉图的《对话录》四篇、泰奥弗...
吴世昌全集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吴世昌是著名红学家,他的《红楼梦探源》《红楼梦探源外编》等巨著为红学研究另辟新蹊★ 由吴世昌先生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