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提出的中心问题是:德意志文化如何形成?围绕这一问题,梅尼克从两个角度做出回答:一是作为世界民族文化个体的“德意志文化”如何从世界主义的迷梦中觉醒?二是普鲁士文化如何与德意志文化合同?这两个角度构成了本书,上编以“国家民族”与“文化民族”的概念界分为起点,梳理了世界主义观念与民族国家思想之间彼此交错的发展脉络。下编讨论的是普鲁士—德意志问题。这是一个德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难题之一。
nbsp; 序
自百余年前中国学术开始现代转型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历经几代学者不懈努力已取得了可观成就。学术翻译在其中功
不可没,严复的开创之功自不必多说,民国时期译介的西方学术著
作更大大促进了汉语学术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学人开眼看世界,知
外域除坚船利器外尚有学问典章可资引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学术界又开始了一轮至今势头不衰的引介国外学术著作之浪
潮,这对中国知识界学术思想的积累和发展乃至对中国社会进步
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可谓有目共睹。新一轮西学东渐的同时,中国
学者在某些领域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出版了不少重要的论著,发
表了不少有价值的论文。借此如株苗之嫁接,已生成糅合东西学
术精义的果实。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企盼着,既有着自身深厚的民
族传统为根基、呈现出鲜明的本土问题意识,又吸纳了国际学术界
多方面成果的学术研究,将会日益滋长繁荣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降,西方学术界自身的转型
也越来越改变了其传统的学术形态和研究方法,学术史、科学史、
考古史、宗教史、性别史、哲学史、艺术史、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
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日益繁荣。研究方法、手段、内容日新月异,
这些领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面貌,
也极大地影响了近年来中国学术界的学术取向。不同学科的学者
出于深化各自专业研究的需要,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
迫切,以求能开阔视野,进发出学术灵感、思想火花。近年来,我们
与国外学术界的交往日渐增强,合格的学术翻译队伍也日益扩大,
同时我们也深信,学术垃圾的泛滥只是当今学术生产面相之一隅,
高质量、原创作的学术著作也在当今的学术中坚和默坐书斋的读
书种子中不断产生。然囿于种种原因,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
展并不平衡,学术出版方面也有畸轻畸重的情形(比如国内还鲜有
把国人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论文系统地引介到学术界)。
有鉴于此,我们计划组织出版“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将从
译介西学成果、推出原创精品、整理已有典籍三方面展开。译介西
学成果拟从西方近现代经典(自文艺复兴以来,但以二战前后的西
学著作为主)、西方古代经典(文艺复兴前的西方原典)两方面着
手;原创精品取“汉语思想系列”为范畴,不断向学术界推出汉语世
界精品力作;整理已有典籍则以民国时期的翻译著作为主。现阶
段我们拟从历史、考古、宗教、哲学、艺术等领域着手,在上述三个
方面对学术宝库进行挖掘,从而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一些
贡献,以求为21世纪中国的学术大厦添一砖一瓦。
第八章 1 8 1 2—1 8 1 5年的施泰因、
格奈泽瑙与威廉·冯·洪堡
从两大源泉中产生——也是从至今为止的讨论中不由自主地
产生——的观点正是我们讨论的观念。以下两大原因促使我们必
须将这种观念理解为民族与普世、政治与非政治的特殊的综合产
物:一方面出自于精神生活的内在趋向,另一方面则出自于世界局
势的巨大压力与促动。德意志精神面临新的需求,它必须在现实
中重新发现这种观念的生机勃勃的个性,并根据这种观念来勾勒
现实,在高度普世性氛围中理解民族思想,*终将两者融合起来。
在《吕内微尔和约》与旧帝国崩溃之后,这一目标随着德意志的令
人震惊的命运而日益高涨,并借助由拿破仑的普世统治而创建的
新世界秩序,向民族和邦国提出了下列要求:在这一秩序中必须保
持独立性,并彼此结成紧密的联合体。它们彼此之间所缔结而成
的民族自治与普世联合,正如两个相互胶合的轮子一般紧密。正
因如此,人们可以理解的是,期间发生之事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促
使当代人的思想与情感进一步朝这一方向深入。不过——人们也
许会这样问道——执政的官员们又如何对待这些想法及其结论呢?
假如他们现在同时保卫民族利益与欧洲利益,那么他们也是在精
神理想与政治危机的双重压力下执政的吗?人们不能借助进一步
猜测来回答上述问题。相反,这些问题需要更严密的论证。对此,
有人也会反对说,观念史的研究能够更简单、更自然地解释人们带
有现实政治目的性而完成的那些事件吗?这里提出的方法论困境
也体现在下列
政党政治学 内容简介 在人类社会已经度过21世纪**个十年的当今世界,政党作为一种政治主体存在并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内政外交,几乎是各国普遍的政治现象。据统...
现代性能够幸存吗? 内容简介 阿格妮丝·赫勒和她的丈夫费伦茨·费赫尔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一直关注并讨论着现代性的各个方面,为此赫勒写了《现代性的...
近代日本外交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辛亥革命时期的中日外交史论——史观·方法·理论、二十世纪孙中山对日关系的外交、黄兴与日本关系中的外交等内容。近代日本外交研究...
「金三角」中的「三角」本來是指緬甸、泰國、寮國三國的交界之處,但因為盛產於緬北高山地區的罌粟,製造成高價的鴉片、海洛因等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本书特色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聚焦...
政治发展理论 本书特色 传统政治学只注意政治与法制,只会做死板的静态叙述,那样的学问,是跟不上时代的。现代政治学注意政治发展理论,这样才是活生生的动的学问。政治...
中国民权哲学 本书特色 此书为作者近十年来研究权利问题的主要成果。与作者早期的权利研究不同,该书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中国文化场境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权利理论和实践问...
政府部门管理 本书特色 《政府部门管理》:公共管理文库·公共管理实务丛书政府部门管理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部以政府部门管理为视角的研究著作。本书在对政府部门...
美国纪事 本书特色 中国百姓既熟悉又陌生的美国,它怎么了?从次贷危机到雷曼兄弟破产,美国人把全世界都“玩”进来了!当我们还津津乐道地回味更“黑”的奥巴马战胜了更...
大墙内的忏悔 本书特色 收入中国法制经济研究中心主编的《大墙内的忏悔》的六十多篇痛彻骨髓的文章,尽管认识水平有高下之分,表达能力有强弱之别,但无不充斥着一个“悔...
冰冷的启动-从国民经济视角看德国统一 本书特色 关于*蛊惑人心的经济经验之一——前共产主义经济整合为市场经济的一份报告; 统一与转型的艰难道路,如何孕育出“德国...
《如临大敌第一季》讲述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陆军特种部队为了应对反恐怖行动和局部战争的严峻考验,加强狙击手专业训练。
对话:中国模式 本书特色 中国公共外交力推者赵启正与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首度思想碰撞。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很显然,中国已经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要让不同历史、不...
剑吼西风:中央特科纪事 本书特色 1.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中央特科创立94年。 2.首部中央特科全景纪实作品,揭开尘封九十四年历史传奇,还原情报保...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海校学生口述历史2》讲述了口述历史资料,其重要性不亚于文献档案。民国以还,内乱外患交相迭
中国开发区治理与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政治与公共治理研究文库系列丛书,内容主要涉及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服务型政府研究。对这些重大课题的研究...
中国反贪史-(上.中.下) 本书特色 《中国反贪史(上中下)》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从各个朝代的贪污状况、监察制度、法律监督机制、廉政措施、诏令与奏议及反贪成...
《观念的历险》内容简介:本书是对文明概念的研究,试图理解文明的存在物是如何起始的。全书始终强调一点,即人类为促进和保持文明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4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特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4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
战场决胜者:统帅、战士和罪魁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台海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根据真实人物经历改编的通俗历史小册子★ 本书以世界历史上九个人生比较具有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