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提出的中心问题是:德意志文化如何形成?围绕这一问题,梅尼克从两个角度做出回答:一是作为世界民族文化个体的“德意志文化”如何从世界主义的迷梦中觉醒?二是普鲁士文化如何与德意志文化合同?这两个角度构成了本书,上编以“国家民族”与“文化民族”的概念界分为起点,梳理了世界主义观念与民族国家思想之间彼此交错的发展脉络。下编讨论的是普鲁士—德意志问题。这是一个德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难题之一。
nbsp; 序
自百余年前中国学术开始现代转型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历经几代学者不懈努力已取得了可观成就。学术翻译在其中功
不可没,严复的开创之功自不必多说,民国时期译介的西方学术著
作更大大促进了汉语学术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学人开眼看世界,知
外域除坚船利器外尚有学问典章可资引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学术界又开始了一轮至今势头不衰的引介国外学术著作之浪
潮,这对中国知识界学术思想的积累和发展乃至对中国社会进步
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可谓有目共睹。新一轮西学东渐的同时,中国
学者在某些领域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出版了不少重要的论著,发
表了不少有价值的论文。借此如株苗之嫁接,已生成糅合东西学
术精义的果实。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企盼着,既有着自身深厚的民
族传统为根基、呈现出鲜明的本土问题意识,又吸纳了国际学术界
多方面成果的学术研究,将会日益滋长繁荣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降,西方学术界自身的转型
也越来越改变了其传统的学术形态和研究方法,学术史、科学史、
考古史、宗教史、性别史、哲学史、艺术史、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
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日益繁荣。研究方法、手段、内容日新月异,
这些领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面貌,
也极大地影响了近年来中国学术界的学术取向。不同学科的学者
出于深化各自专业研究的需要,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
迫切,以求能开阔视野,进发出学术灵感、思想火花。近年来,我们
与国外学术界的交往日渐增强,合格的学术翻译队伍也日益扩大,
同时我们也深信,学术垃圾的泛滥只是当今学术生产面相之一隅,
高质量、原创作的学术著作也在当今的学术中坚和默坐书斋的读
书种子中不断产生。然囿于种种原因,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
展并不平衡,学术出版方面也有畸轻畸重的情形(比如国内还鲜有
把国人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论文系统地引介到学术界)。
有鉴于此,我们计划组织出版“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将从
译介西学成果、推出原创精品、整理已有典籍三方面展开。译介西
学成果拟从西方近现代经典(自文艺复兴以来,但以二战前后的西
学著作为主)、西方古代经典(文艺复兴前的西方原典)两方面着
手;原创精品取“汉语思想系列”为范畴,不断向学术界推出汉语世
界精品力作;整理已有典籍则以民国时期的翻译著作为主。现阶
段我们拟从历史、考古、宗教、哲学、艺术等领域着手,在上述三个
方面对学术宝库进行挖掘,从而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一些
贡献,以求为21世纪中国的学术大厦添一砖一瓦。
第八章 1 8 1 2—1 8 1 5年的施泰因、
格奈泽瑙与威廉·冯·洪堡
从两大源泉中产生——也是从至今为止的讨论中不由自主地
产生——的观点正是我们讨论的观念。以下两大原因促使我们必
须将这种观念理解为民族与普世、政治与非政治的特殊的综合产
物:一方面出自于精神生活的内在趋向,另一方面则出自于世界局
势的巨大压力与促动。德意志精神面临新的需求,它必须在现实
中重新发现这种观念的生机勃勃的个性,并根据这种观念来勾勒
现实,在高度普世性氛围中理解民族思想,*终将两者融合起来。
在《吕内微尔和约》与旧帝国崩溃之后,这一目标随着德意志的令
人震惊的命运而日益高涨,并借助由拿破仑的普世统治而创建的
新世界秩序,向民族和邦国提出了下列要求:在这一秩序中必须保
持独立性,并彼此结成紧密的联合体。它们彼此之间所缔结而成
的民族自治与普世联合,正如两个相互胶合的轮子一般紧密。正
因如此,人们可以理解的是,期间发生之事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促
使当代人的思想与情感进一步朝这一方向深入。不过——人们也
许会这样问道——执政的官员们又如何对待这些想法及其结论呢?
假如他们现在同时保卫民族利益与欧洲利益,那么他们也是在精
神理想与政治危机的双重压力下执政的吗?人们不能借助进一步
猜测来回答上述问题。相反,这些问题需要更严密的论证。对此,
有人也会反对说,观念史的研究能够更简单、更自然地解释人们带
有现实政治目的性而完成的那些事件吗?这里提出的方法论困境
也体现在下列
過去宋史學界研究文人士大夫家族蔚然成風,成果豐碩,惟對武將家族之研究卻方興未艾。本書作者何冠環以北宋前期著名的外戚將門潞
新政治学大纲 本书特色 邓初民编著的《新政治学大纲》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史上也有着特殊的学术地位。尤其是该书中关于阶级及阶级斗争的理论、关于政党问题的研究,在...
安东尼·吉登斯,英国社会学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以他的结构理论与对当代社会的本体论而闻名。他与布莱尔提倡的“第三条道路”政策影响了英国甚至其他国家的...
形势论-兼评多局部战争的酝酿.战略和前途 本书特色 刘伦德的《形势论(兼评多局部战争的酝酿战略和前途)》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为基本特色,探求形势问题的理...
城市回族社区权力研究-以天津市S社区为例 内容简介 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社会、经济、文化、思想、政治等层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城市化进程中的回族社区作为...
我与中国民主同盟-为团结抗敌和平建国而奔走 本书特色 梁漱溟是民盟的发起人之一,也是民盟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任民盟常务委员、民盟秘书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梁漱溟...
我与五七干校 本书特色 《我与五七干校》将散见于各报刊、书籍上的有关回忆“五七干校”的文章辑录在一起,供党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我与五七干校 目录 蹉跎岁月1....
《零基础学C++(第3版)》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6篇20章,介绍了Visual C++ 6开发环境的搭建,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表达式、函数
中国教育财政研究丛书地方治理实践:结构与效能 内容简介 基层治理是国家与社会发生直接互动的主要界面,是联系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的重要纽带,更是维系人民美好生活和社...
马克思世界历史性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书特色 本书以马克思世界历史性思想为主线,深刻总结了以往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事业建设的经验教训,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胡绳全书(第三卷上下) 内容简介 这本文集中间,除了附录的三篇以外,共有四辑。**辑可以说是政论文章。虽然这里有的是读书笔记或某本书的读后感,但都是直接讨论政治...
贞观政要 内容简介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书中主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和魏征、房玄龄等四十五位大臣之间就治国施政等问题的讨论和问答,内容涉及政治、...
中共党史资料(第81辑)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文献档案”、“回忆录”、“专题资料”、“人物介绍”、“会议介绍”、“小资料”、“译文选登”七个栏目。中共党史资料...
帝国统治世界的逻辑(从古罗马到美国) 目录 中文版前言德文版前言1什么是帝国对帝国特征的简要说明世界帝国与大帝国帝国干预压力、中立选项和修昔底德笔下的米洛斯人对...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书特色 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胡锦涛同志的《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广受各学派尊敬的政治思想家 才智与人文素质兼具的典范朱迪丝·N. 施克莱全部思想的凝练与精华乌托邦有什么用?是什么驱使着人们实施压迫与不公正?某些欲望可否变为美...
论科学技术 内容简介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必将发生新的...
第二次革命 全三卷 内容简介 30年前的**次思想解放运动,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中国从此离开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走上了改革开...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本书特色 贝尔在该书中集中探讨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结构的脱节与断裂的问题。他的基本论点是:资本主义历经200余年的发展和演变,已形成了在...
劳动社会主义 内容简介 本书对劳动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原则进行了阐述,提出理论、运动、制度在发展中的统一是其本质的体现,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劳动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