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OO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六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本丛书每册二十万字,另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乐观主义者的独白
来到这滨海小城已两天了,也就是说,我同海又相处了两个
昼夜。这里,窗下过了马路就是一片海滩。不知什么地方在大
兴土木,公社拖拉机成天往工地上运着石块。从远处开来时,柴
油机的转动像是什么飞蛾在扑扇着翅膀。拖拉机来到我们窗下
就该上陡坡了。这时,它发出尖细的呻吟,还夹杂着磨牙齿的声
音。随着夏云的浮动,一牙残月倒挂夜空,时隐时现,海面上闪
出微弱的青光。近处影影绰绰的泊了几条种植海带的作业船,
舱口依稀还透出点光亮。整个海湾像一只弯曲着的臂肘,潮涨
潮落,浪波有时斯文得像在悄悄叠着一巨匹软缎,忽灰忽绿,一
折一折地轻轻叠过;有时又势如千军万马,龇着凶恶的牙齿,大
声咆哮,真像是不依不饶地在追赶着什么。一排接一排,一排催
一排,*后都撞在褐色的峻岩上,溅成浪花,然后重新归人大海。
亘古以来一直重复着这过程,无止无休。每个波浪都各有它一
段历程,但每个波浪*终都归入大海。浪波——斯文的也好,汹
涌澎湃的也好——寿命再长,也是短暂的,包罗万象的大海却是
永恒的。它随时准备浪波回到它的怀抱。
我仿佛看见自己的一生也是小小的一道浪波,它在海上奔
驰了一段路程,如今眼看接近海滩,就要撞到那褐色的峻岩上
了。然而,也将像以前和以后的浪波一样,归人大海。
大海是永恒的,它将永远存在下去。
正因为这样,我希望自己病危时能把呻吟哼成心爱的曲调,
弥留之际。脸上将带着笑容向这个世界告别。
我曾诅咒过生命,也悔恨过。当黑色的世界笼罩着我那黑
色的心境时,我甚至一度把死亡看得比生命更美丽。但那仅仅
是一九六六年九月初的一刹那。归根结蒂,我是热爱生命的。
早年,在困苦中我爱过它。如今,我更爱它了。
我清醒地意识到“风烛”的短促,我和我那一辈人,将一浪接
一浪,走到尽头。越是热爱它,珍惜它,就越不肯撒开这枝秃笔,
我手中唯一的工具。几十年来我都是用它和同时代的人交流思
想感情,用它画出我的爱和恨、我的向往和我的噩梦。我知道这
是一枝拙笨的笔,一枝并不生花的笔,但它是我仅有的。
道路是曲折的,甚至是崎岖的,但它毕竟是越走越宽。
就以收在这四卷集里的东西来说,一九四九年一到北京,我
就颇有自知之明地把它们用旧报纸厚厚包起,用麻绳捆紧,高高
吊在屋角上,唯恐被人瞥见。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曾两次作为
自传的“附件”上交过。十年浩劫中,它们自然被抄走并作为毒
草编了号。如今,在八十年代,居然这么体体面面地同新一代的
读者见面了。这是它们的作者做梦也没敢想望过的事。这个微
不足道的例子也可以说明我们这个社会不是僵化的,静止的;革
命的圈子并不是铁打或水泥砌成的。人的命运,书的命运,一切
的命运都会有变化。因此,没有理由悲观。悲观者只会叹息,而
叹息是世上*无用的东西,它不能把世界朝前推动一寸一分。
相信我们这个社会将会不断地向着合理境界前进——这种信心
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一种动力。有时也许还会倒退一下,还会偏
离轨道,但总的来说,在历史长河中,它必然会顺着康庄大道向
前推进。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除了一九五六年当了几个月有名无实的(因为还身兼两职)
“专业作家”,我一直是个业余作者。我的小说全是我在上学及
编副刊时写的,散文和特写则大都是记者生涯的副产品。一点
评论不是编刊物时为了凑版面而写的,就是在大学教书时留下
的。我有时替自己开脱说,我还当过那么多年记者,编了那么些
年副刊,所以才写得少。其实,这只是辩解而已,还是应该怪自
己生性疏懒和才具的局限。
即便从《蚕》发表的年月算起,这一行当我也足足干了半个
世纪。我生长在黑暗的旧中国,脑袋里塞过乌七八糟的东西,一
生磕磕碰碰走了不少弯路,因而这四卷里的内容绝不是响当当
的。但既然毕生从事了这个行当,此时做个小结,对人对己也算
是有了个交代。我本可以用沉默代替序言,但想到大劫之后党
的温暖、社会的温暖、读书界对三十年代文学的念旧之情,我还
是鼓起了勇气,提笔同此书的读者推心置腹地谈上几句。
在我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小说仅仅占去五年(1933—
1938)时间。那以后,我曾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小说艺术——不
是泛泛地研究,而是认真地把福斯特、弗吉尼亚·吴尔芙等几位
英国大师的全部作品、日记以及当时关于他们的评论都看了。
但我自己却没再写小说。对这一点,我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有
时我想,研究工作和创作活动是相互排斥的。搜集资料,积累资
料,在资料中打转转,会使人陶醉,那同更艰苦的创作活动是两
码事。记得亡友陈梦家一回对我说,一搞起金石,就不大想写诗
了。然而世上也颇有一些学术和创作双丰收的能手,而我则两
方面都没什么建树可言,有时想起来不免为自己悲哀。
作者简介
萧乾(1910—1999),作家、记者、
翻译家。原名萧秉乾,北京人,蒙古族。
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42--
194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专攻“英国心理
派小说”。曾任职于《大公报》。复旦
大学教授。采访过欧洲战场、联合国成
立大会、波茨坦会议、纽伦堡战犯审判。
1986年获挪威王国政府授予的国家勋章。
出版有著译作品43部。其中主要作品有:
短篇小说集《篱下集》,长
发现唐诗之美 本书特色 作者通读全唐诗后,对唐朝诗人和诗作进行了整体的评价,并根据其艺术成就进行了排行和解析。本书对唐诗的艺术特点、写作方法,诸如格律、气韵、气...
半岛手记 本书特色 《半岛手记》由盛文强所著,“半岛”这个模糊的名词赫然出现,逃离了地理学及行政区划上的既定序列,只因半岛是这样一种存在:它溢出了常识与教条的钵...
《小克日记》内容简介:本书反映上世纪30年代的南京百姓生活。平民形象的“小克”,长着一对大耳朵,戴顶圆礼帽,天真可爱、憨态可
《伟大的虚构(纯文字精华版)》内容简介:【该电子版本无图片,为纯文字版。】 让你更懂马尔克斯、村上春树等96位大师的幻想世界!
巴金选集 内容简介 本集收入巴金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13篇,散文21篇。书后附有多篇研究巴金及其作品的论文和《巴金年表》,是了解巴金文学活动和人生历程的宝...
第30届青春诗会诗丛:喧嚣与孤独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精神追求、一个人走过冬天、你好,世界、数星星、悲惨世界、女光棍、一个家族的灭亡、看人间、从前,天真...
本书四册,分作“政论篇”,“哲学篇”,“文化篇”以及“书信与随笔篇”。书前有张斌峰所作长篇《〈殷海光文集〉编序》,对殷海光的生平行状、思想脉路、启蒙意义与晚年的...
水流云在.对话卷 本书特色 文章内容与时俱进契合时代发展脉搏,建议出版。一道丰富而又与众不同的文化艺术饕餮水流云在.对话卷 内容简介 《水流云在/文艺报文丛》精...
我的人生笔记:你要光荣还是梦想/石钟山著 目录 我的人生笔记(代序)一话说石光荣“石光荣”们“石光荣”们的晚年生活“石光荣”一家背后的故事二军旅生涯从草原来到天...
阅微草堂笔记-百部国学.精装版 本书特色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留下的唯一作品,与《聊斋志异》共同被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壁”。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
作品目录第一辑 政治学和法学政治思想中的语言混淆自由主义向何处去?自由社会秩序的若干原则自由国家的构造问题什么是“社会的”
★汉语世界首部《里尔克诗全集》★首次依据德语国家研究者通行的底本译出★收录里尔克毕生创作的全部诗歌★译文精准,注释翔实,
孙绍振解读经典散文 本书特色 《孙绍振解读经典散文》是作者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结晶,从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精选散文百余篇,分“中国古代散文”“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
《阿拉伯古代诗选》内容简介:阿拉伯是一个诗歌的民族,诗歌是古代阿拉伯人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各个时代都涌现出了杰出的诗
草堂:2017年第02月 总第6卷 本书特色 《草堂》诗刊以“传承大唐风骨,繁荣当代诗歌”为宗旨,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
大书库鲁迅经典文集(4卷) 本书特色 《鲁迅经典文集》(全4册),将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以及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等经典作品结集编...
板桥杂记-续板桥杂记-板桥杂记补 内容简介 《板桥杂记续板桥杂记板桥杂记补/南京稀见文献丛刊》为记载南京青楼文化的专著。《板桥杂记》系明清之际的余怀所著,《板桥...
《神曲》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盖利(Dante Alighieri,c.1265–1321)创作的长诗。写于1307年至1321年,这部作
元散曲百首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了元散曲百首,包括:骤雨打新荷、后庭花破子、干荷叶、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醉中天·咏大蝴蝶等。元散曲百首 目录 元好问(一首)...
伯尔作品精粹——世界文学博览 本书特色 世界文学博览 (共20册), 这套丛书还有《杰克·伦敦作品精粹》,《卡夫卡作品精粹》,《普希金精作品精粹》,《世界文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