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OO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六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本丛书每册二十万字,另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乐观主义者的独白
来到这滨海小城已两天了,也就是说,我同海又相处了两个
昼夜。这里,窗下过了马路就是一片海滩。不知什么地方在大
兴土木,公社拖拉机成天往工地上运着石块。从远处开来时,柴
油机的转动像是什么飞蛾在扑扇着翅膀。拖拉机来到我们窗下
就该上陡坡了。这时,它发出尖细的呻吟,还夹杂着磨牙齿的声
音。随着夏云的浮动,一牙残月倒挂夜空,时隐时现,海面上闪
出微弱的青光。近处影影绰绰的泊了几条种植海带的作业船,
舱口依稀还透出点光亮。整个海湾像一只弯曲着的臂肘,潮涨
潮落,浪波有时斯文得像在悄悄叠着一巨匹软缎,忽灰忽绿,一
折一折地轻轻叠过;有时又势如千军万马,龇着凶恶的牙齿,大
声咆哮,真像是不依不饶地在追赶着什么。一排接一排,一排催
一排,*后都撞在褐色的峻岩上,溅成浪花,然后重新归人大海。
亘古以来一直重复着这过程,无止无休。每个波浪都各有它一
段历程,但每个波浪*终都归入大海。浪波——斯文的也好,汹
涌澎湃的也好——寿命再长,也是短暂的,包罗万象的大海却是
永恒的。它随时准备浪波回到它的怀抱。
我仿佛看见自己的一生也是小小的一道浪波,它在海上奔
驰了一段路程,如今眼看接近海滩,就要撞到那褐色的峻岩上
了。然而,也将像以前和以后的浪波一样,归人大海。
大海是永恒的,它将永远存在下去。
正因为这样,我希望自己病危时能把呻吟哼成心爱的曲调,
弥留之际。脸上将带着笑容向这个世界告别。
我曾诅咒过生命,也悔恨过。当黑色的世界笼罩着我那黑
色的心境时,我甚至一度把死亡看得比生命更美丽。但那仅仅
是一九六六年九月初的一刹那。归根结蒂,我是热爱生命的。
早年,在困苦中我爱过它。如今,我更爱它了。
我清醒地意识到“风烛”的短促,我和我那一辈人,将一浪接
一浪,走到尽头。越是热爱它,珍惜它,就越不肯撒开这枝秃笔,
我手中唯一的工具。几十年来我都是用它和同时代的人交流思
想感情,用它画出我的爱和恨、我的向往和我的噩梦。我知道这
是一枝拙笨的笔,一枝并不生花的笔,但它是我仅有的。
道路是曲折的,甚至是崎岖的,但它毕竟是越走越宽。
就以收在这四卷集里的东西来说,一九四九年一到北京,我
就颇有自知之明地把它们用旧报纸厚厚包起,用麻绳捆紧,高高
吊在屋角上,唯恐被人瞥见。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曾两次作为
自传的“附件”上交过。十年浩劫中,它们自然被抄走并作为毒
草编了号。如今,在八十年代,居然这么体体面面地同新一代的
读者见面了。这是它们的作者做梦也没敢想望过的事。这个微
不足道的例子也可以说明我们这个社会不是僵化的,静止的;革
命的圈子并不是铁打或水泥砌成的。人的命运,书的命运,一切
的命运都会有变化。因此,没有理由悲观。悲观者只会叹息,而
叹息是世上*无用的东西,它不能把世界朝前推动一寸一分。
相信我们这个社会将会不断地向着合理境界前进——这种信心
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一种动力。有时也许还会倒退一下,还会偏
离轨道,但总的来说,在历史长河中,它必然会顺着康庄大道向
前推进。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除了一九五六年当了几个月有名无实的(因为还身兼两职)
“专业作家”,我一直是个业余作者。我的小说全是我在上学及
编副刊时写的,散文和特写则大都是记者生涯的副产品。一点
评论不是编刊物时为了凑版面而写的,就是在大学教书时留下
的。我有时替自己开脱说,我还当过那么多年记者,编了那么些
年副刊,所以才写得少。其实,这只是辩解而已,还是应该怪自
己生性疏懒和才具的局限。
即便从《蚕》发表的年月算起,这一行当我也足足干了半个
世纪。我生长在黑暗的旧中国,脑袋里塞过乌七八糟的东西,一
生磕磕碰碰走了不少弯路,因而这四卷里的内容绝不是响当当
的。但既然毕生从事了这个行当,此时做个小结,对人对己也算
是有了个交代。我本可以用沉默代替序言,但想到大劫之后党
的温暖、社会的温暖、读书界对三十年代文学的念旧之情,我还
是鼓起了勇气,提笔同此书的读者推心置腹地谈上几句。
在我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小说仅仅占去五年(1933—
1938)时间。那以后,我曾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小说艺术——不
是泛泛地研究,而是认真地把福斯特、弗吉尼亚·吴尔芙等几位
英国大师的全部作品、日记以及当时关于他们的评论都看了。
但我自己却没再写小说。对这一点,我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有
时我想,研究工作和创作活动是相互排斥的。搜集资料,积累资
料,在资料中打转转,会使人陶醉,那同更艰苦的创作活动是两
码事。记得亡友陈梦家一回对我说,一搞起金石,就不大想写诗
了。然而世上也颇有一些学术和创作双丰收的能手,而我则两
方面都没什么建树可言,有时想起来不免为自己悲哀。
作者简介
萧乾(1910—1999),作家、记者、
翻译家。原名萧秉乾,北京人,蒙古族。
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42--
194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专攻“英国心理
派小说”。曾任职于《大公报》。复旦
大学教授。采访过欧洲战场、联合国成
立大会、波茨坦会议、纽伦堡战犯审判。
1986年获挪威王国政府授予的国家勋章。
出版有著译作品43部。其中主要作品有:
短篇小说集《篱下集》,长
《鬼谷子传》内容简介:鬼谷子,姓王,名诩,战国时期著名的兵法家、纵横家、阴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相传其额前有四颗肉痣,成
拜伦诗歌精选——名诗珍藏系列 内容简介 拜伦是伟大的诗人,又是伟大的革命家。他那些雷奔电激、波翻云涌的诗篇,在他生前便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他死后一百多年来仍在全...
三生三世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百感交集的作品。历史与生活,理智与情感,动荡与宁静,热烈与温柔,欢笑与泪水……在这部作品里熔于一炉。读《三生三世》,看一个一生漂泊的...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词故事》内容简介:新井一二三写文章,历来要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小故事去打开展望世界文明的视角。这本书收录
W-C3-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冯至·代表作-十四行集 本书特色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仿佛在**次的拥抱里过去的悲欢离合忽然在眼前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W-C3-...
矫庵集 内容简介 一、本叢書编入當今健在之老輩與中青年詩詞家別集,擇其質量上乘、經编委會審閱通過者。二、選取詩詞别集,以『情真、格高语美、律嚴』為標準,在思想性...
名家名作精华本:琦君作品精选 本书特色 这本作品精选,收录了以《橘子红了》为代表的经典小说,它将带你进入和乐敦厚的温情世界,体察生命的悲欢离合。收录了《故乡的婚...
李敖议坛哀思录 本书特色 说议坛,有四象,有八卦,乐而不滛,哀而不伤,读李敖,学调侃,学快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本书是李敖在三年“立委”任内经历的点点滴滴。有...
把每一个朴素的日子都过成良辰 本书特色 大山深处的南溪村,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至今保留着原始、纯朴的生活方式,耕牛犁田、手工插秧、农人健硕,七十岁还能爬树摘...
李浔诗选 本书特色 1.精选著名诗人李浔《在没有瑕疵的失眠里》《红窗纸》《草帽歌》等多首诗歌2.珞珈山——诗意盎然的现代诗山 为你探寻一座名山与当代诗歌之间的关...
《杜甫诗选》依据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精选杜诗代表作193首,依创作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详加题解、注释,对了解、研究杜诗均甚有裨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内容简介 一、本辞典共收录作品372篇,其中包括《诗经))305篇,《楚辞章句》所收楚辞65篇,又据《楚辞集注》补收贾谊作品2篇。 ...
团购:汪曾祺精选集3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汪曾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一位衔接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大师,在散文和短篇小说...
痛与痒 本书特色 此书所收篇章,多为作者对于以往人和事的回忆,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珍贵的史料价值,然而文字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其价值的核心是对历史的反省,对历...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本书特色 一代风华的绝世佳人,才华横溢倾倒众生 中国**文学沙龙女主人,聚集无数名流,人人流连忘返让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三大才子痴迷钟爱...
小雅歌 本书特色 《小雅歌》分为两部分:哀歌集和短歌集。哀歌集意象丰富、视野宽广,轻轻诉说着爱与永恒。长短不一的文字,如同一束束光芒,照亮人心。短歌集短小、精致...
季羡林卷-季羡林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素以学术造诣深厚而著称,且有大量散文随笔问世。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
野菜清香 本书特色 野菜在农业生产成为维系人类生存的主要方式之前,一直是人类重要的营养来源,后来成为饥馑年代的备援物资,当下又成为有闲人猎奇尝鲜的目标对象。写野...
赫尔加日记 本书特色1939年开始写日记时,赫尔加9岁,与父母和住在布拉格的45000名犹太人一起,经历了纳粹的进攻和统治:父亲失去了工作,她无法再上学,全家人...
永远的背影-朱自清读书与做人 本书特色 提及朱自清,大家都会想到《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朱自清一生著作20余种,约200万字,其文学创作成就主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