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徐艺乙, 生于1956年9月,江苏省南通
市人,汉族。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国家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曾任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民艺研究室主
任、《(中国民间工艺》编辑部主任、南京
博物院民膜民俗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南
京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工艺
美术、民俗艺术、’民间物质文化研究,出版
编著、专著、译著三十余部。其中,《中国
民间美术全集·用品卷》、《c中国民间美
术全集-王具卷)》获1993年度全国“五个’
一工程”优秀图书奖、中国艺术研究院第
三届科研成果特别奖、首届国家社会科学
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 《c中国清魂官
章 民俗文物的分类问题
分类,也叫做“归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依据
某些原则,根据事物的异同划分类别,并阐明各类事物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在自然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
中,各类事物虽然可以视为“同出于一”,却“所为各
异”①。通过科学的分类,人们可以正确地认识事物发
展的规律性,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某项事物以
及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科学和相关学科进一步发展的
趋势。对事物进行分类,是所有事物在科学研究进程
中的基础工作,民俗文物暨民间物质文化的研究也不
能例外。
**节一般分类的历史与分类的方法
人类对自然界的知识,是在人类自身的进化过程
中积累起来的。早期的人类由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
原因,活动的半径受到很大限制,但所接触到的各种新
鲜的事物已足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多样性。在长时间
的为了生存而进行劳作的过程中,人们依据对自然界
物种的识别,对与他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密切联系的各
种事物给予名称,由此逐步建立起一个以生活环境中
的植物、动物等的整套词汇为中心的极为实用的知识
体系,并且通过口头的方式广为传播。这些以能否食用的植物
和动物以及其他生活资料为主要内容的词汇,虽然有着很大的
局限性,却非常实用,能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
利,同时,也构建了*初的富有地域特色的、体现着生产方式和
生活方式的文明传统。一般看来,在农耕民族的词汇中,以植物
栽培和动物驯养等方面的内容较为多见;游牧民族的词汇则反
映出对野生动物和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有着更多的了解;居住
在海边的部族很可能对潮汐带来的海洋生物有着相当专业的知
识;而生活在丛林中的土著有可能对林间的鸟类习性了如指掌。
这样的文明传统所体现着的多样性特征,一直延续到今天。
人类在自然界中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通过自然来营造生
活的能力逐步增强的同时,人类也逐渐地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事
物千变万化,各不相同。若是不能列出名目,便无从认识,也难
以利用。“凡事有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也。分理一失,乱由之
生②。”于是,在人们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分类的学问和分
类的方法。在中国,分类学的传统主要体现在知识、文献等领域
中;而在西方,分类学的知识则在博物学、生物学等领域内得到
充分应用。
华夏民族的先民们为寻找生活资料而形成了对自然物进行
“选择”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使得中国人对自然物理的性质
有着深切的认识,从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知识的谱系。
“方以类别,物以群分”③的朴素观念,便是古代中国人对分类的
基本认识,这也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在处置各
类事件、事物以及编纂图书的过程中广为应用。春秋战国时期
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通常被看作是哲学范畴的知识,但也不妨
将其看作是*早的自然物分类体系,因为“天有五行,水、火、
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④。相传在西周时期就已缀辑
成篇、汉代初年又经多人增补的《尔雅》一书,是中国人*早采
用分门别类的方式编成的训解词义的书。书中分列释诂、释言、
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
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19个门类,对当时人们
的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的名称及其字或词的含义,进行了不同
程度的解释。其中,释虫、释鱼、释鸟、释兽与动物的类别有关,
释虫包括了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释鱼包括各种海水鱼和淡水鱼、
两栖动物、低级脊椎爬行动物及鲸、虾、蟹、贝等;释鸟涵盖了各
种飞禽;释兽专指哺乳动物。这样的编排方式也可以视为中国
古代*早的动物分类,与瑞典博物学家卡洛鲁斯·林耐⑤在
1750年代确立的六纲系统相比较,这样的分类只是少列了两栖
纲和蠕虫纲两种。在汉代初年编辑的《诗(经)》是中国*早的
诗歌总集,共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
歌305篇,成书时将其分成风、赋、比、兴、雅、颂⑥6类编排,大概
是*早的诗歌艺术的分类了。
贡举志五种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国科举文化通志》之一种,共包含《历代贡举志》一卷、《皇明贡举志》九卷附《贡举纪略》《皇明三元考》十四卷、《增补贡举考略》六卷、《...
世界通史:中国文库第一辑(6卷本)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一版一印★ 包含古代卷、中世纪卷、近代卷(上下册)、现代卷、当代卷共6册,...
图说中国通史秦汉卷 目录 张良刺秦始皇帝定帛颁法修建长城焚书坑儒留功罪秘不发丧赵高借机改遗诏揭竿而起陈胜吴广撼秦室心高气傲项羽领兵露锋芒大度识人沛公刘邦斩巨蛇章...
清稗类钞(全十三册) 本书特色 《清稗类钞(套装全13册)》是清末民初徐珂编撰。汇辑野史和当时新闻报刊中关于有清一代的朝野遗闻、以及社会经济、学术、文化的事迹,...
蒙古纪行 本书特色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际欧亚学的经典名著,涉及区内众多民族、多种...
《史诗大陆:欧洲历史的血与火》内容简介:《奥德赛》《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贝奥武甫》《尼亚尔萨迦》 探寻五部经典史诗,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记-考古中国 本书特色 中国首部考古纪实文学力作,以实物考察历史,以科学发掘真相,探寻民族之根,追溯文明之源。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某村民在...
《雅思阅读机经词汇》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话题场景核心词汇”编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逻辑。除了在大范围上按照话题进
《企业长青之道》内容简介:创业容易守业难。商海沉浮,有小企业蒸蒸日上,也有“500强”企业轰然倒塌,企业如何在时代浪潮中基业长
《反暴君论》主要阐述的是西方近代早期的政治思想中有关反暴君派的相关理论见解。“反暴君派”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谱系复杂、
《写在文学史边上》内容简介: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门积累、考订史料的学问吗?眼下的文学史著作层出不穷,但以我私心而论,比较
契丹帝国 本书特色 契丹,一个剽悍的民族,在《魏书》中**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公元12世纪远走他乡,在伊朗高原建立*后一...
《血缘》内容简介:《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读中国历史,不可不读《史记》。本书以幽默的文风和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了《
夏娃:母亲走过的历史 本书特色 看过《夏娃:母亲走过的历史》的人这样说:“书中的有些历史细节能让你会心微笑,有些则令你默然泪下。”“每一个做母亲的女人都会被这《...
史记考索 目录 《史记》终于太初考《史记》纪表书世家传说例史赞质疑《史记》序传质疑楚人建置考读《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书后汉初匈奴大事年表《史记》徐广本异文考证裴驷...
走向社会的历史学-社会史理论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走向社会的历史学:社会史理论问题研究》是一套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案丛书。传统学案体史书在于研究不同学派的学*源流、...
履园丛话-(全二册) 本书特色 《履园丛话(套装上下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举凡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文物典籍、金石书画、诗文词章、人...
帝制往事 本书特色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1年,中华帝制历两千余年。欲了解泱泱中华帝国之历史,绕不开的是帝制,说不尽的是往事。本书从帝制的形成、皇权与相权的...
廿二史箚记 本书特色 《廿二史劄记》与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廿二史箚记 目录 卷一 史记 汉书卷二 史记 汉书卷三 ...
国民党中央训练团与军事干部训练团 本书特色 《国民党中央训练团与军事干部训练团》是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国民党中央训练团与军事干部训练团 内容简介 国民党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