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1933年10月一1935年4月为苏维埃参加红军
1900年,八国联军(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入侵中国.
1901年,首届诺贝尔和平奖诞生,诺贝尔委员会授予世界**个国际和平组织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创始人之一的瑞士人帕西,表彰他在创建这两个为世界和平而斗争的组织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他个人为和平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我于农历1917年腊月14日(公历1918年1月26日)出生在四川省阆中县二龙场王家湾一个农民的家庭.父亲王维赢,母亲王席氏.我大名叫王扶春,有两个弟弟,大弟王扶宣,小弟王扶兴.
人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出生的年代,这是命.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个世界缺失秩序,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战争与革命不断的年代.他不知道在他出生的前两个月,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各地相继建立;他也不知道在他3岁的时候,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他也无法想像自己——一个四川农民的儿子会和千千万万人的命运一样,同这个政党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沈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31年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合编为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407页1932年6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亲自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26个师及5个旅,约30万人,对红军豫鄂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444页1932年10月10日,张国焘(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在黄柴畈主持召开会议,提出红军主力"暂时离开苏区"向外线作战,伺机打回苏区的主张.会后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余人越过平汉路向西转移.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浴血奋战,翻越秦岭,渡过汉水,历时两个多月,行程3000多里,进入四川北部地区,开辟川陕边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445页红四方面军的这次转移使我的父亲,一个四川农民儿子的命运,随着红军的到来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多种,多次选择,也可能只有一次,你选择了一个你再也改变不了的命运.也许在那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好的选择就是革命,社会需要变革现状,人需要改变命运.
1933年5、6月,麦子都收了,外面有好多人"逃难",跑到我们二龙场.到处传说红军来了,在老观场、鸡山梁一带,仗打得很厉害.当时国民党污蔑宣传说:"红军是‘乌棒老二’(四川的俗称,土匪的意思)","红军来了,要共产共妻,老配小,小配老"."朱毛要八个人抬,每天要吃两个娃娃……".
红军快打到我们那儿时,村里好多人害怕得很,都跑了.我们家人当时没跑,往哪跑呢?又没有钱,往哪跑也不行,干脆听天由命,也就不跑了.
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九师在取得四川省阆中县鸡山梁战斗的胜利之后,乘胜占据二龙场.
——<红军在阆中>,中共阆中县委党史工委办公室10N红军来了以后,对老百姓挺好,他们讲红军的好处,穷苦人分好田地,不当"发财人"的牛马,子子孙孙不出款子,就是不缴税,那多好,大家也就不怕了.
红军很快在我们那里成立了苏维埃,组织起了童子团、赤卫队,维护地方的治安.我当时就参加了童子团,就是儿童团.童子团都是10岁以上,16岁以下的娃娃,穷苦人家的孩子都让参加童子团,"发财人"的儿子不让参加童子团,那时说"发财人"的儿子就是反革命,所以"发财人"的儿子不让参加童子团.我们童子团每人都有杆红缨枪,负责站岗放哨,查路条、查坏人.路条上有苏维埃负责人签名才管用.我先是童子团的组长,参加的人多了以后,又让我当了童子团团长.当时我们主要是在九店子山上站岗,几个人一班,四班倒换.
我们童子团放哨有戒严穷人分田地富人不心甘派些反动派进来当侦探企图探消息破坏我政权时时要注意岗哨要加严就是亲父母盘问也要严五里一哨棚联系要取好三人一分班四班轮流换岗哨站得严反动跑不掉敌人消灭完大家都逍遥——<阆中红军录>,重庆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55页,摘录自少共川陕省委宣传部编印的《童子团站岗读本》后来要组织游击队,就从我们童子团中抽了一些人,我就参加了游击队.那时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地主、富农家的粮食,我们整天跟着苏维埃的头头出去,把富农、地主家的粮封了,做公粮.给穷人分田地,我跟着跑腿、量地.我家当时也分了地,全家人高兴得很.你想,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当然感谢红军,感谢共产党,我当时参加童子团、游击队,家人都支持得很.
当时苏维埃组织"扩红"运动,讲参加红军的好处,子子孙孙不出款子(税),分好田地;家属受优待;穷人坐天下;吃穿不发愁.还给红军的家属发了《优待证》,在当时有不少用,可以在红军合作社买东西,是半价;可以分好地,有人代耕土地,有好些优待.解放后政府还给我们这些老红军发了《优待证》,这是老传统,红军说话算数.
我的面前有三个《优待证》:一是1934年腊月17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给参加红军三十军八十九师王保安的家属《参加红军家属优待证》的照片,现存于四川阆中县文化馆:二是1964年元月18日西安市民政局、商业局发给父亲的《西安市退休军官退伍老红军二等以上残废军人优待商品购买证》:三是1979年3月27日西安市新城区革命委员会民政局发给父亲的《西安市退休老红军二等以上残废人员优待商品购买证》.
父亲说,红军时期的《优待证》没有了,解放后政府发给他的《优待证》,如今留着,是个纪念.记得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当时商品紧缺.
可依然对老红军、二等以上残废人员实行优待商品购买的办法.我们兄弟常拿着父亲的《残废军人优待商品购买证》,到市场上排队买肉.因为持有《优待证》的人也多,有《优待证》也得半夜起来穿着大衣去排队,每次苦苦挨到早上八点,等到肉店开门时,眼巴巴地盯着肉店木架子上今天挂了几片肉.因为一人一次只允许买两斤,而且总是先卖两个没有《优待证》的,再卖一个有优待证的,做到基本公平,所以有《优待证》的人也常常买不到肉.同学为了能买到肉,就来借《优待证》.那时父亲知道儿子把《优待证》借给别人用,就说:"谁都想吃肉,也是没得办法.啥时候,人人都有《优待证》就好喽."当时大搞"扩红"运动,就是扩大红军队伍,唱歌、贴标语、唱大戏,动员老百姓自愿参加红军,热闹得很.一天下午,我们游击队的三四个娃娃一商议,都想当红军,就一起跑到二龙场街上红军的驻地,报名参加了红军.当时我们谁都没跟父母说,害怕告诉了父母,不让我们去当兵.你想,当兵不是参加儿童团、游击队,当兵就要打仗,打仗就要死人.我们几个虽然都是十四五岁的娃娃,可当兵打仗,谁也不知道个怕,人这一辈子就得闯一下,所以我们都是偷跑去的,就是想参加红军,也不懂那么多的道理,都觉得红军好,老百姓的军队,"打土豪,分田地".那是1933年的9、10月间,这个时间忘不了.
……
我虽然只是一个兵,把自己的经历记下来,也是我的愿望.这些经历还是要说一说,如果不说说,对不起死去的战友,他们讲不了话喽,不要忘了那些永远不会再说话的战友.
一个从15岁当兵打仗,经历了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浴血生涯的老兵.这位老兵成长在一个特殊的军队之中,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军队,它不仅是能征善战的军队,有着一批勇敢无畏的战士;又是宣传队,有着一批自觉自愿接受并传播理想的战士;它更是一所大学校,它把许许多多没有文化的农民,培育成能文能武的革命者.我要记述的是一个一辈子用兵的眼光看世界,用兵的思维想世界的老兵.
**章
1933年10月一1935年4月为苏维埃参加红军
1900年,八国联军(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入侵中国.
1901年,首届诺贝尔和平奖诞生,诺贝尔委员会授予世界**个国际和平组织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创始人之一的瑞士人帕西,表彰他在创建这两个为世界和平而斗争的组织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他个人为和平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我于农历1917年腊月14日(公历1918年1月26日)出生在四川省阆中县二龙场王家湾一个农民的家庭.父亲王维赢,母亲王席氏.我大名叫王扶春,有两个弟弟,大弟王扶宣,小弟王扶兴.
人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出生的年代,这是命.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个世界缺失秩序,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战争与革命不断的年代.他不知道在他出生的前两个月,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各地相继建立;他也不知道在他3岁的时候,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他也无法想像自己——一个四川农民的儿子会和千千万万人的命运一样,同这个政党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沈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31年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合编为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407页1932年6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亲自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26个师及5个旅,约30万人,对红军豫鄂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444页1932年10月10日,张国焘(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在黄柴畈主持召开会议,提出红军主力"暂时离开苏区"向外线作战,伺机打回苏区的主张.会后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余人越过平汉路向西转移.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浴血奋战,翻越秦岭,渡过汉水,历时两个多月,行程3000多里,进入四川北部地区,开辟川陕边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445页红四方面军的这次转移使我的父亲,一个四川农民儿子的命运,随着红军的到来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多种,多次选择,也可能只有一次,你选择了一个你再也改变不了的命运.也许在那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好的选择就是革命,社会需要变革现状,人需要改变命运.
1933年5、6月,麦子都收了,外面有好多人"逃难",跑到我们二龙场.到处传说红军来了,在老观场、鸡山梁一带,仗打得很厉害.当时国民党污蔑宣传说:"红军是‘乌棒老二’(四川的俗称,土匪的意思)","红军来了,要共产共妻,老配小,小配老"."朱毛要八个人抬,每天要吃两个娃娃……".
红军快打到我们那儿时,村里好多人害怕得很,都跑了.我们家人当时没跑,往哪跑呢?又没有钱,往哪跑也不行,干脆听天由命,也就不跑了.
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九师在取得四川省阆中县鸡山梁战斗的胜利之后,乘胜占据二龙场.
——<红军在阆中>,中共阆中县委党史工委办公室10N红军来了以后,对老百姓挺好,他们讲红军的好处,穷苦人分好田地,不当"发财人"的牛马,子子孙孙不出款子,就是不缴税,那多好,大家也就不怕了.
红军很快在我们那里成立了苏维埃,组织起了童子团、赤卫队,维护地方的治安.我当时就参加了童子团,就是儿童团.童子团都是10岁以上,16岁以下的娃娃,穷苦人家的孩子都让参加童子团,"发财人"的儿子不让参加童子团,那时说"发财人"的儿子就是反革命,所以"发财人"的儿子不让参加童子团.我们童子团每人都有杆红缨枪,负责站岗放哨,查路条、查坏人.路条上有苏维埃负责人签名才管用.我先是童子团的组长,参加的人多了以后,又让我当了童子团团长.当时我们主要是在九店子山上站岗,几个人一班,四班倒换.
我们童子团放哨有戒严穷人分田地富人不心甘派些反动派进来当侦探企图探消息破坏我政权时时要注意岗哨要加严就是亲父母盘问也要严五里一哨棚联系要取好三人一分班四班轮流换岗哨站得严反动跑不掉敌人消灭完大家都逍遥——<阆中红军录>,重庆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55页,摘录自少共川陕省委宣传部编印的《童子团站岗读本》后来要组织游击队,就从我们童子团中抽了一些人,我就参加了游击队.那时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地主、富农家的粮食,我们整天跟着苏维埃的头头出去,把富农、地主家的粮封了,做公粮.给穷人分田地,我跟着跑腿、量地.我家当时也分了地,全家人高兴得很.你想,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当然感谢红军,感谢共产党,我当时参加童子团、游击队,家人都支持得很.
当时苏维埃组织"扩红"运动,讲参加红军的好处,子子孙孙不出款子(税),分好田地;家属受优待;穷人坐天下;吃穿不发愁.还给红军的家属发了《优待证》,在当时有不少用,可以在红军合作社买东西,是半价;可以分好地,有人代耕土地,有好些优待.解放后政府还给我们这些老红军发了《优待证》,这是老传统,红军说话算数.
我的面前有三个《优待证》:一是1934年腊月17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给参加红军三十军八十九师王保安的家属《参加红军家属优待证》的照片,现存于四川阆中县文化馆:二是1964年元月18日西安市民政局、商业局发给父亲的《西安市退休军官退伍老红军二等以上残废军人优待商品购买证》:三是1979年3月27日西安市新城区革命委员会民政局发给父亲的《西安市退休老红军二等以上残废人员优待商品购买证》.
父亲说,红军时期的《优待证》没有了,解放后政府发给他的《优待证》,如今留着,是个纪念.记得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当时商品紧缺.
可依然对老红军、二等以上残废人员实行优待商品购买的办法.我们兄弟常拿着父亲的《残废军人优待商品购买证》,到市场上排队买肉.因为持有《优待证》的人也多,有《优待证》也得半夜起来穿着大衣去排队,每次苦苦挨到早上八点,等到肉店开门时,眼巴巴地盯着肉店木架子上今天挂了几片肉.因为一人一次只允许买两斤,而且总是先卖两个没有《优待证》的,再卖一个有优待证的,做到基本公平,所以有《优待证》的人也常常买不到肉.同学为了能买到肉,就来借《优待证》.那时父亲知道儿子把《优待证》借给别人用,就说:"谁都想吃肉,也是没得办法.啥时候,人人都有《优待证》就好喽."当时大搞"扩红"运动,就是扩大红军队伍,唱歌、贴标语、唱大戏,动员老百姓自愿参加红军,热闹得很.一天下午,我们游击队的三四个娃娃一商议,都想当红军,就一起跑到二龙场街上红军的驻地,报名参加了红军.当时我们谁都没跟父母说,害怕告诉了父母,不让我们去当兵.你想,当兵不是参加儿童团、游击队,当兵就要打仗,打仗就要死人.我们几个虽然都是十四五岁的娃娃,可当兵打仗,谁也不知道个怕,人这一辈子就得闯一下,所以我们都是偷跑去的,就是想参加红军,也不懂那么多的道理,都觉得红军好,老百姓的军队,"打土豪,分田地".那是1933年的9、10月间,这个时间忘不了.
……
东坡乐府笺 内容简介 简介苏东坡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历来深受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东坡乐府笺》由清代著名学者朱孝臧编年校注,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作笺,是...
八十一梦-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 本书特色 《八十一梦》是张恨水先生在抗战期闻影响*大、*受欢迎,也是大后方*畅销的长篇小说。文学界盛赞该书是一部“奇书...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7年诗歌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是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的一册,由当代权威人士遴选2007年度发表的诗歌作品之佳作,共收入阿斐、阿华、阿翔...
读史杂说 本书特色《读史杂说》是作者毛佩琦通俗解读历史的文章合集,分为三个部分:“轻松读历史”“明史拾片” “书生碎语”。作者以其深厚的历史功底,深入浅出地解析...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内容简介:本书集作者近40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之成果,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
蛇腰集 牵肠集-倚梦闲话-柏杨杂文精选-4 本书特色 《倚梦闲话4:蛇腰集、牵肠集》:柏杨杂文精选·倚梦闲话系列蛇腰集 牵肠集-倚梦闲话-柏杨杂文精选-4 内容...
全民阅读经典书系--古文观止(全8册) 本书特色 ★ 《古文观止》所选名篇,有的出自历史传记,有的出自名家文集或选集,有的属于骈体文,有的属于散体文,有的是赠序...
牧斋有学集-(全三册) 目录 **卷 秋槐诗集起乙酉年,戊予年咏同心兰四绝句短歌题管夫人书画南还别冬哥四绝句七夕有怀燕市别惠房二老题海客钓鳖图四首别惠老二绝句和...
睎睋集 本书特色 这本《睎睋集》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作品67篇, 包括《土地之神的中西差异》、《美国的少儿教育》 、《经典著作,温故知新》、《家园协奏曲...
《吃茶知味》内容简介: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出发点都是不同的,所以同样的一杯茶,在不同人的眼中就有了不同的样子。有人
两个男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沉寂多年的马原再次复出后的**本散文集。马原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出色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如《虚构》《旧死》《死亡的诗意》一出即振聋发聩,很...
我们欢喜异常-奥威尔散文选 本书特色 他贫窘的一生在*后一年得到一劳永逸的改观,他却来不及享受,那享受或许是无法抵抗的沉迷,唯有在痛苦中能保持清醒。他用优雅的句...
南京-桨声灯影里的金陵旧梦 本书特色 本书为“城市映像”系列之一,以南京为主题城市。主要收录现当代著名作家,如朱自清、俞平伯、张恨水、叶...
改变思想(精装) 本书特色 为什么卡夫卡总是喜欢在凌晨3点写作?英国杰出女作家乔治艾洛特的人生经历,如何影响她后来的写作风格?其中剖析的角色包含:奥巴马、凯瑟琳...
其实很美-捕捉印刷旅程沿途的风景 本书特色 作为行业的参与者、实践者和观察者,我们对身边的事物都会有深切的体验、理解和感受,只不过表达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喜欢挂...
了不起的盖茨比 本书特色 ★村上春树一生的挚爱和目标★《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美国梦与其崩溃的故事。——村上春树★名家译者苏福忠万字精彩导读,深度解密《了不起的...
玩儿 本书特色 1、于谦独一公开出版作品,郭德纲亲笔作序推荐。收入2018年全新创作、从未公开发表的两万字新内容,更有2000册亲笔签名本随机发送。 在原版基础...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经典小说。作品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伊丽莎白...
《杨绛——永远的女先生》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杨绛纪念文集”,全书选收文章46篇,近30万字。这当中既有社科院前两任院长李铁映和陈奎元的文章,也有文化界名人、...
√ “尽管我伤痕累累,我仍会与生活抗争到底!我不会‘出走’,绝对不会错过人生这出戏!”——尤金·奥尼尔√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一位美国剧作家、“现代美国戏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