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追述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被以往的史学家所忽略的社会群体——自由职业者群体——在二十世纪初期上海的诞生和发展。通过探讨律师,医生,会计师,新闻记者,和大学教授这样的自由职业群体及其组织和他们得以发生其职业和社会功能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本书揭示了民国时期社会阶级形成的新的模式,和职业化作为现代化之产物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本书对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主义这些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解,并对当今中国社会里的相似现象提供了一个历史参照。
本书追述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被以往的史学家所忽略的社会群体——自由职业者群体——在二十世纪初期上海的诞生和发展。通过探讨律师,医生,会计师,新闻记者,和大学教授这样的自由职业群体及其组织和他们得以发生其职业和社会功能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本书揭示了民国时期社会阶级形成的新的模式,和职业化作为现代化之产物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本书对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主义这些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解,并对当今中国社会里的相似现象提供了一个历史参照。
章 民国政府与律师业
第三章阐明了从北洋政府时期到南京政府十年间,民国政府对自
愿团体一直持有的怀疑态度。在此背景下,我们将探讨民国时期政府
对于自由职业界和自由职业团体的政策。因为所有的社会团体中,自
由职业社团显得*具有合法性,因为它们的公共性被他们自身所宣
扬,并且为政府和一般大众所承认。为了建成一个现代国家,北洋政
府对司法改革给予相当重视,开始了司法系统基础结构的建设。与此
同时,政府鼓励律师业的发展,并承认律师公会为合法性团体。[1]
本章将详细考察民国政府倡导、规范和管理律师业的方式。
一、北洋政府时期的律师群体
1.律师法规
清末开始的司法改革为现代司法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准备了基
础。1910年颁布的刑法草案,为律师代表原告和被告利益的实践
提供了法律依据。当中华民国建立之时,一些律师已经存在于上
海和其他地区。在1912年1月各地律师发起建立了几个律师公
会,包括在上海的中华民国律师公会。
1912年3月上任的袁世凯政府可以选择忽视那些自发组成的
律师公会,或采取行动来管理和控制这类团体。它选择了管理和
控制的政策。1912年春有些律师请求司法部承认在全国各地已
经建立的律师公会,司法部回答说,有关律师的一系列法规还没有
准备好,等司法部制定法规以后将会审查批准此类律师公会。[1]
果然,到1912年9月,司法部颁布了《律师暂行章程》,由此正式确
立了律师业的存在。
仿效日本的有关法规,《律师暂行章程》规定了律师的资格,注
册程序,义务和惩戒程序。按照章程,男性公民具有下列三项资格
之一者能够成为律师:(1)从本国或外国的大学或专科学校学习
法律或法政三年以上而毕业者;(2)担任法官或检察官或者在大
学或专门学校教授法政三年以上者;(3)在外国专门学校学习法
政十八个月得有证书,并充任法官,或检察官,或巡警官,或在大学
和专科学校教授法律,满一年者。有下列五项资格之一者,可以申
请参加考试获取律师资格:(1)在法政学校学习三年毕业者;
(2)在本国或外国专门学校学习法政二年者;(3)在本国或外国专
门学校学习法政十八个月者;(4)在大学或专门学校教授法政十
八个月者;(5)充任过法官或检察官者。该章程规定,每个地方审
判厅管辖区域须设立一个律师公会。章程第30条禁止律师公会
参与在司法或有关律师共同利益之外的其他事务。[2]
到1913年8月,司法部已经给全国1520名律师颁发了执
照。[1]1913年3月,江苏省已有124名律师在江苏高等审判厅
注册执业。他们都因毕业于国内外大学法学院或法学系而取得资
格。[2]这些律师当中,22名是新建立的上海律师公会的成
员。[3]虽然有些未经过专业训练的法律从业者对《律师暂行章
程》不满,但其他符合政府颁布的资格的律师都欢迎这项政府法
规,因为它通过排除没有资格的从业人员和建立具有资格的律师
的合法性,使得律师业走上职业化之路。这些律师对政府法规的
支持可以解释中华民国律师总会迅速而平稳地改组为上海律师
公会。
在这里,政府的作为和律师的反应都是值得注意的。袁世凯
政府关于律师业的法规,是清末新政就开始的司法改革的继
续。[4]在美国和英国,律师公会是律师们努力保护自身作为一
种自由职业的结果;律师公会推进了这些国家的律师业的职业标
准。与此相对照,北洋政府仿效了德国和日本的范例,主动着手对
律师业加以规范和管理,包括主持律师资格考试。它把对律师业
的管理看作建立现代国家所必需的司法改革之一部分。
就政府法规要求律师建立和加入当地律师公会而言,上海律
师公会不是一个自愿社团。不过,在政府制定章程以前,中华民国
律师总会和其他律师社团已经建立。这一事实表明,律师们强烈
希望建立自觉和自律的团体来标志他们是一个专门职业。同时,
即使必须受到政府控制,律师们也愿意寻求中央政府的正式认可,
以获得他们职业的合法性。他们充分认识并接受这一交换条件。
在晚清,地方精英越来越从他们在当地公共场域的活动,
徐小群 198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
本科。1985年取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
同年秋赴美国留学。1993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中国
近现代史专业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弗吉尼
亚州克利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除了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外,他的专著《中国自由职业者与民国政府》
《伊戈尔出征记》内容简介:这部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成书于1185—1187年,著者不详。全诗由序诗、中心部分和结尾组成,以12世纪罗斯
习近平-之江新语 本书特色 当前,按照中宣部、中组部的要求,全党正在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热潮。《之江新语》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必...
亚洲的病理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近十年《读书》上有关亚洲问题的代表性的篇目,涉及亚洲近现代历史、亚洲的主体性、底层民众、中日关系、华人问题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亚洲国...
中国民政通史(上下卷)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民政专业史。成书篇幅较大, 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上起原始社会,下迄建国初期各个时期中国民政的实践。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
热点话题谈心录2018 内容简介 《热点话题谈心录(2018)》遴选了“理论宣传”“改革开放”“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开放...
清代民间妇女生活史料的发掘与运用 本书特色 本书以清代以来民间妇女生活为研究对象,探讨两方面的主题:一是妇女生活史料的发掘;二是探究身处于不同地域社会的妇女,她...
大趋势-中国下一步 本书特色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中国期待再次进入一个“改革高潮期”。与此同时,当前的国际环境也呈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如何...
文化大革命简史(增订新版) 本书特色 那场在神州大地上摧梁折柱的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名的政治大风暴,已经过去20年了。但史无前例的大内乱留下的创伤至深且钜...
《浪漫水彩课:温情时光手绘技法》内容简介: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可以是一幅幅充满故事的画卷,不同于常见的水彩绘本,《浪漫水彩课:
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 本书特色 1.有关中国*热政治问题的思考:中国模式,全球化,民主,治理,合法性。2.本书作者俞可平教授2011年被英国《外交...
泰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民族整合进程 本书特色 庞海红编写的《泰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民族整合进程》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学研究方法,从民族史和民族关系...
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 本书特色 不是政治,却具有政治的震撼力;不是历史,却具有历史的穿透力;针砭世情时弊,让普通人的悲欢成为众目所瞩。继《交...
民主 本书特色 民主和自由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20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向着民主和自由的方向迈进,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也引发了许多有关民主和自由...
新中国外交辉煌60年文集 本书特色 《新中国外交辉煌60年文集》是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外交辉煌60年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试论毛泽东外交思想、...
三十六计古今谈 本书特色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
激战时刻-改变世界的二十场战争 本书特色 “有些战役对我们有着持久而实际的吸引力……借助这些战役,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我;同时,我们也会揣度,如果这些战役出现了不...
万里文选 内容简介 《万里文选》收入的是万里同志在一九四四年十二月至一九九四年十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文章、讲话、谈话共一百一十五篇,其中主要是八十年代以来的论著。...
第一部分 冷兵器时代第01章 矛、弓、弩、剑、盾和古代战车(公元前2000-前500年)第02章 方阵和长矛(公元前500-前200年)第03章 短剑、重标枪和...
法西斯主义 本书特色 本套丛书立足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虽名日基本知识,却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学术普及,每本小册子的著者皆是该研究领域的专业权威人士。以往这类书...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制沿袭 本书特色 《中国封建帝制下的官制沿袭》:朝代更迭,王旗变幻,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改是皇权世袭家天下那锅老汤。官制沿革,君臣佐使,监察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