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序言
《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是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辑的一套丛书,共60
卷,选取了西方哲学 、文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及一些自然科学的皇皇巨著,涵盖
的时代自荷马起 至萨缪尔·贝克特止。这套丛书的前两卷,syntopicon(论题集),我们
称之为“西方大观念”。它包括了代表西方文化*主要特征的102个观念,如存在、民
主、艺术等等,其意在为后面各卷的伟大著作提供一个总论性的概述题索引。每
一章对应一个大 观念。其文字并不是对该观念的详尽分析,而是勾勒出该观念的基本
轮廓,引导读者去阅读支撑着该观念的一批西方伟大著作。 《西方大观念》也可以看作
一部问题 集,我们所关心的“哲学问题”,差不多都包括在这里了。在本书的总论后面,
都隐藏着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而本书恰可以供我们作为探 讨的起点,因为本书对
这些基本观念的基本阐论执中稳靠。爱好思索的朋友,在深入 思考之前和之际,了解
前人的基本思想,助莫大焉。任何人的思想都是在传统中生长 起来的,今天,我们的论
理词汇多数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不深入西方的思想传统,我们就无法认真论理。
2005年春,华夏出版社的朋友和我商量,由我充作中译 本的主编,请相关专家学者
把这部大书翻译出来,贡献给中文读者。我自知能力低,又 怕麻烦,主编之类一向不敢
接。但这部书的确让人动心。我在外国读书工作时,时不时 会用到《西方世界的伟大
著作》丛书的前两卷,即摆在眼前的《西方大观念》,是必 要的索引;单独阅读也很有益,
能够对这些大观念获得粗线条的整体理解。把它译介给中文 读者,对学术发展定能起
到促进作用。三说两说,竟不自量力把这事接下来了。
接下这个活计,从自己动手翻译其中数章和找译者开始,平添了不少辛劳,这自不
必说。所有译稿我都审读过,有一半以上认真改了,还有不少因时间不够只能略作修
正。起初,版权方答应提供一套电子版,我希望把它发在一个网站上,译者们也把自己
的译文发上去,供同好批评指正,这样可以把本书的翻译过程变成一个同好切磋的过
程。可惜,版权方后来说电子版因损毁无法提供。这让我原初的设想落了空。类似的
不顺利还有一些。不过,两年多的辛劳,*终换来了眼前这一百多万字的成果,自然也
让人快慰。此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数十名译者。所邀请的译者,看看译者名单就知
道,颇多著名的翻译家,如邓正来、童世骏、孙周兴、倪梁康等。我尤其要感谢陆丁、周
濂、张卜天等年轻译者,要么他们的中英文胜过我们,要么他们的工作态度更认真;出
自这些年轻译者的译稿,我觉得总体水准并不低于前辈,有些还译得更好些。华夏出
版社的陈希米、褚朔维、李静韬、李玉璞、王霄翎等人,为这部书注入了大量心血,从译
者到文稿到版面式样到与版权方的无数交涉。我与这些出版人朋友的合作始终互信
互谅。做这件事情,让我明白,学术的进益,一半在学术人的工作,一半在出版人的默
默努力。
愿我们的工作为推进中国学术深入发展有所贡献。
陈嘉映
2007.7.9.于上海外环庐
宪 法 Consitution
总论
下述三个问题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
关系,所以我们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加
以讨论:**,将宪法视作建立和组织一
个政治共同体的观点;第二,视宪政原则
为确定各种政体之一般形式的努力;以
及第三,立宪政府的性质。在本章中,我
们用“宪法”一词来表达一种根本的观
念,而本章所考虑的所有其他问题都由
此一观念衍生而来。
试图准确地阐明什么是这样一种
“宪法”(也就是既符合古希腊城邦、古罗
马共和国以及它向帝国之转型的政治现
实,也符合中世纪诸王国的政治现实,甚
或符合它们向现代各种有限君主政体和
各种共和政体之逐渐转型的政治现实的
那种宪法),实是不可能的。任何一种定
义都不可能完全包括有关政治理论和政
治历史的巨著中所阐发的所有有关“宪
法”的不尽相同的含义。但是,在“宪法”
所具有的各种不尽相同的含义中却存在
着诸多连接点,它们为我们理解那些拥
有不同宪政观点的思想家标示出了他们
的共同点:这些思想家包括柏拉图和洛
克、亚里士多德和卢梭、康德和穆勒、孟
德斯鸠和黑格尔、阿奎那、霍布斯、托克
维尔和美国的联邦党人。
长期以来,论者们一直认为,宪法乃
是国体。这可以被解释成政治的(与家
庭的相对)共同体为了存续而需要一部
宪法,正如一件艺术品有着其自身存在
的原则一般——当然,这种原则乃是以
艺术家赋予内容之上的那种形式而存在
的。从亚里士多德有关政治联合体的一
般理论来看,他有关“**个创建国家的
人乃是捐助人中*伟大者”的说法有可
能意味着:宪法观念乃是人们国家*初
形成(或至少区别于部落和家族)时所依
凭的那种创造性原则。
康德明确表述了这样一个观念,即
宪法的发明乃是与国家的形成相伴而生
的。他指出:“把一个民族描述成把自己
组成一个国家所依凭的法案,被称为‘原
初契约…;而这反过来又表明“宪法形成
过程的正当性”。
在上述意义上,宪法似乎与国家的
组建是同一的。人们似乎可以据此得出
结论认为,每一个国家在性质上都是立
宪的,而不论其政体为何。但是,这种观
点却会使立宪政体与非立宪政体(或通
常所谓的“独裁政体”、“君主政体”、“专
制政体”)之间的根本区别失去根基。
各种政体问所存在的这种根本的区
别,早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便已
经存在了。柏拉图在《政治家篇》中讨论
法律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时*先论及了
这种区别。在《政治学》一书开始时,亚
里士多德通过坚持强调国王与政治家之
间以及君主政体和政治政体之间的区别
而阐明了这种根本区别。但是,当洛克
说“君主专制制度乃是与市民社会不相
一致的,因而根本就不可能成为市民政
体”时,他似乎走得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
德更远了。
除了强调立宪政体与非立宪政体间
这种根本区别的重要性以外,洛克似乎
还认为,非立宪政体绝不可能成为一个
真正的市民社会(与家族社会或原始部
落家长制相对)的形式。然而,他却显然
不否认这样一种历史事实,即人类社会
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些共同体,它们的
性质或形式虽说是由专制政体决定的,
但它们的其他方面则貌似国家。因此,
洛克的要点似乎在于,在各种类型的政
体中,君主专制制度并不符合市民社会
的性质。
如果“宪法”一词仅被当作“形式”或
“类型”的同义词使用,那么即使是一个
君主专制制度的国家或专制政体的国
家,它也可以被说成是拥有一部宪法。
由于每一个国家都具有某种类型,所以
我们可以说,每一个国家都拥有一部特
定的宪法,或每一个国家都是以一种特
定的形式被型构的。但是,如果我们使
“宪法”一词与立宪政体和非立宪政体之
间的区别相符合,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指
出,有些国家是没有宪法的。
当我们牢记立宪政体与非立宪政体
间的这一区别时,我们便会发现,“宪法
乃是国体”的说法实际上呈现出了一种
不同的且更为激进的含义。它意味着,
存在着一些比家族和部落更大而且不同
于家族和部落的共同体,但是这些共同
体却不能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国家”,
因为它们不具备宪法。例如,黑格尔就
指出:“把家长制的情形称为一种‘宪
法’、或把家长式政体下的民族称为一个
‘国家’、或把它的独立称为‘主权’,甚至
都是与常识性观念相悖的。”在这种情形
中,黑格尔指出,所缺乏的乃是“这样一
种客观现实,即在这个民族自身看来并
在其他民族看来,它拥有着一个普遍的
和普遍有效的法律化身”。如果没有这
样一种“客观的法律和一部明确创构的
理性宪法,它的自治就不是…主权”。
据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专制统治
的共同体(如古代的波斯),乃是一种政
治异常现象。它位居于家族与国家之
间,因为它在其疆域上以及在其人口的
数量和性质上很像一个国家,但从其政
治形式上看,它又不是一个国家。真正
的政治共同体都是按照宪法加以组织和
治理的。在这一意义上,“政治的”和“立
宪的”这两个英文语词几乎是可以交互
使用的,而且我们也可以理解这两个英
文语词究竟是如何解释希腊政治话语中
那个单一语词的。
作为国体,宪法是国家的组织原则。
无论是成文宪法还是不成文宪法,亦即
无论是习惯的产物还是明确制定的产
物,亚里士多德指出,一部宪法都是“对
一个国家中各种公职的组织,并且决定
何者应当成为统治主体以及什么是每个
社会的目的”。
政治职务的观念——即关于政府官
员及其职务地位的观念——乃是与宪法
观念分不开的。这正是为什么公民身份
观念也是与宪法观念不可分的原因之所
在。正如本书公民一章中所指出的,公
民身份乃是一部宪法所确立的首要的或
不确定的职务。公民身份始终是担任立
宪政体中任何其他更为确定的职务(从
陪审员到总统)的先决条件。在对公民
身份资格的规定中,宪法还为所有其他
的职务都做出了*低资格的规定,这些
规定通常(尽管并非总是)都要求任职的
人员不仅只具有公民身份。
一项政治职务代表了一种政治权力
和政治权威。亚里士多德解释说:“这些
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就是所谓的职务,
而这些职务被赋予了商讨特定措施的职
责以及裁判和命令的职责——尤其是后
者;因为命令是一个官员所特有的职
责。”作为一种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的代
表,一项政治职务可以被称作是主权的
一个构成部分。然而,对于那些主张“主
权不可分割”的论者(如卢梭)来说,上述
说法似乎是无法成立的。但是,卢梭也
承认:“每个官员几乎都具有某种政治上
的职能”,并且履行着“一种主权的功
能”。
既然宪法是对公职的一种安排,那
么它也是对整个政体主权——或至少是
对主权的实施——的一种分割或划分,
它将之划分为各种单元,而这些单元都
有着特定的功能需要履行并且必须被赋
予必要的权力和权威来履行这些功能。
这些单元就是政治职务;它们是根据其
功能而加以界定的,并且是根据它们在
整个结构中的地位和目的而被赋予了一
种特定权力和权威。
汉密尔顿有关“每一项权力都应当
与它的目标相对应”的箴言提出了这样
一种平衡,据此一项公职的功能或者这
项公职的职责决定了它的权利和权力,
亦即特权和豁免权。而且除了早期罗马
宪法中有关暂时专政的规定或现代宪法
中有关紧急状况时授予权力的类似规定
之外,立宪政体下的政治职务始终代表
着数量有限的权力和权威——而它们之
所以是有限的,实是因为每项权力和权
威永远都只是整个权力和权威的一部
分。
一部宪法界定并描述了各种政治职
务。它决定了任职者的资格,但是它却
并没有从所有的合格人选中指定谁应当
被选出来担当某项公职。正因为宪法的
条款具有这样一种一般性,宪法才具有
了法律的特性。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
法,亦即习惯所形成的宪法和制宪国民
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宪法,都是如此。
与所有其他的人定法不同,一部宪
法乃是创制和规制政府本身的法律,而
不是政府创制的那种法律,也不是政府
据以调整人们行为(即人们彼此之间的
关系以及人们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之根
据的那种法律。这也许就是宪法与国家
法律之间的根本区别。霍布斯指出:“每
个国家的基本法都是一种与国家法律相
区别的东西,而且还被完全分解了。”孟
德斯鸠对他所谓的组成国家的“政治法”
与普通的立法做了区分;而卢梭也同样
把法律划分为“政治法”或“基本法”与
“市民法”——亦即那些确定政体的法律
与那些由业已确立的政府制定并执行的
法律。
宪法除了是一国所有其他实在法的
渊源(因为是宪法设立了立法机构)以
外,它还是基本法,因为它确立了合法性
标准,而且此后所有的法律都要根据这
一标准加以衡量。亚里士多德指出:“法
律的正义与否,必定会因宪法的不同而
不同。”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宪法,一个
国家中为正义的法律,有可能会在另一
个国家中成为不正义的法律。
按照美国的惯例以及以它为模式的
那种惯例,一部违背了宪法字面含义或
宪法精神的法律将被判定为违宪,并因
此而被剥夺掉法律的权威。汉密尔顿在
《联邦党人文集》中写道:“某一被授权的
权力机构所颁发的任何一项法案,只要
与授权的要旨相悖,就都是无效的。因
此,与宪法相悖的任何立法法案,也绝不
可能是有效的。对上述观点的否定,意
味着对如下观点的肯定,即代理人比委
托人重要;雇员高于雇主;人民的代表优
位于人民本身;依权力行事的人们不仅
可以做他们的权力并没有授权的事情,
还可以做他们的权力所禁止的事情。”
《少儿美术教程——创意线描画》内容简介:本书引进了国外优秀少儿绘画教育理念,并结合中国孩子的自身特点,引导孩子们在临摹的基
关键时刻-中国改革何处去 本书特色 改革是一个长久不衰并且在近年来一直被热议的话题,围绕这个主题,作者经过调查和研究,形成了这本内容各有侧重但主题明确的文章合集...
《写给青少年的人工智能(Python版)》内容简介: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采用案例的形式讲解,方便
《一页纸唤醒学习力》内容简介:本书以大脑的可视化学习特点和思维模型为基础,以思维导图作为工具,让学习者借助笔记和思维导图,
欧洲自由主义史 内容简介 意大利学者拉吉罗的此书,是深入梳理欧陆特别是19世纪自由主义思想及运动的历史、意义及趋向的名著,亦是我国学界心仪已久的著作。该书出版于...
远征印缅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本书特色 八年抗战中,中国远征军以充沛的爱国主义热情,为正义而战,始终保持着旺盛士气和坚强斗志。他们常常处于泥泞崎岖的...
战争论-(全二册) 内容简介 《战争论》共8篇125章,全书系统总结战争经验,在战争的性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要素的作用、武装力量、进攻与防御等许多方面有精...
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全纪录-全三册 本书特色 全景式纪录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多视角图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中国人民将要在伟...
作者简介卡尔·邓尼茨(Karl Dönitz,1891年9月16日-1980年10月24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事将领。曾任第三帝国总统,总
谢雪红与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内容简介 《中国各民主党派主要创始人传记丛书》一套八本,包括《李济深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张澜与中国民主同盟》、《黄炎培与中国民...
《苏联解体亲历记(全2册)》内容简介: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方悄然降下,俄罗斯三色旗取而代之,苏联从地图上消
《关内团体与民众呈文》内容简介:本册文件集编纂收录的资料均来自于日内瓦的“国联和联合国档案馆”(League of Nations and Unit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13年6月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后的*新版团章。团十七大一致同意在团章中对共青团的奋斗目标进行...
现代俄罗斯战机-深度.战机手册-1 本书特色 《现代俄罗斯战机(1深度战机手册)》(作者保罗·艾登)收录了安东诺夫设计局an-12“幼狐”运输机;伊留申设...
自由守望-胡适派文人引论 内容简介 作为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胡适派文人被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政党所反对;作为文化上的自由主义,他们被文化激进主义者和文化保守主义者所...
国家治理与政策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从1978年至2008年这30年间,一个从事政治学和公共政策学教学和研究的普通学者和他的博士生们,对发生于中国大地上的社...
大国尊严:朝鲜停战60周年大国尊严版 本书特色 一、毛新宇(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作序推荐、徐焰(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军事史专家)题词推荐二...
《Canon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攻略》内容简介:《Canon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攻略》面向为数众多的佳能数码单反用户,内容由易到难,语言简洁
中国农民工的未来-民生中国 本书特色 王道勇编著的《中国农民工的未来》是一本既通俗易懂又有学术意味的书,很值得一读。作者对农民工的解读以学理性研究为基础,结合现...
国殇:第九部:抗战时期的外交风云 本书特色 1995年,一部《燃烧的太阳》石破天惊,让读者首次看到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用血肉和生命昭示出的一个大义凛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