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的代表作,其中小说18篇,散文随笔24篇,诗歌5首。王蒙的小说,其初期的热情、纯真,后来的清醒、冷峻,在艺术上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表现出作家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富于激情的思考。王蒙的散文随笔,感情真挚,富于哲理,以强烈的现实参照,凌厉铺陈的文风,睿智的人生洞察见长。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一
三月,天空中纷洒着的似雨似雪。三轮车在区委会门口停住,一个年轻人跳下来。车夫看了看门口挂着的大牌子,客气地对乘客说:“您到这儿来,我不收钱。”
传达室的工人、复员荣军老吕微跛着脚走出,问明了那年轻人的来历后,连忙帮他搬下微湿的行李,又去把组织部的秘书赵慧文叫出来。赵慧文紧握着年轻人的两只手说:“我们等你好久了。”这个叫林震的年轻人,在小学教师支部的时候就与赵慧文认识。她的苍白而美丽的脸上,两只大眼睛闪着友善亲切的光亮,只是下眼皮上有着因疲倦而现出来的青色。她带林震到男宿舍,把行李放好、解开,把湿了的毡子晾上,再铺被褥。在她料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常常撩一撩自己的头发,正像那些能干而漂亮的女同志们一样。
她说:“我们等了你好久!半年前就要调你来,区人民委员会文教科死也不同意,后来区委书记直接找区长要人,又和教育局人事室吵了一回,这才把你调了来。”
“可我前天才知道,”林震说:“听说调我到区委会,真不知怎么好。咱们区委会尽干什么呀?”
“什么都干。”
“组织部呢?”
“组织部就作组织工作。”
“工作忙不忙?”
“有时候忙,有时候不忙。”
赵慧文端详着林震的床铺,摇摇头,大姐姐似的不以为然地说:“小伙子,真不讲卫生;瞧那枕头布,已经由白变黑;被头呢,吸饱了你脖子上的油;还有床单,那么多折子,简直成了泡泡纱……”
林震觉得,他一走进区委会的门,他的新的生活刚一开始,就碰到了一个很亲切的人。
他带着一种节日的兴奋心情跑着到组织部**副部长的办公室去报到。副部长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刘世吾。在林震心跳着敲门的时候,他正仰着脸衔着烟考虑组织部的工作规划。他热情而得体地接待林震,让林震坐在沙发上,自己坐在办公桌边,推一推玻璃板上叠得高高的文件,从容地问:
“怎么样?”他的左眼微皱,右手弹着烟灰。
“支部书记通知我后天搬来,我在学校已经没事,今天就来了,叫我到组织部工作,我怕干不了,我是个新党员,过去作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工作与党的组织工作有些不同……”
林震说着他早已准备好的话,说得很不自然,正像小学生**次见老师一样。于是他感到这间屋子很热。三月中旬,冬天就要过去,屋里还生着火,玻璃上的霜花融解成一条条的污道子。他的额头沁出了汗珠,他想掏出手绢擦擦,在衣袋里摸索了半天没有找到。
刘世吾机械地点着头,看也不看地从那一大叠文件中抽出一个牛皮纸袋,打开纸袋,拿出林震的党员登记表,锐利的眼光迅速掠过,宽阔的前额下出现了密密的皱纹,闭了一下眼,手扶着椅子背站起来,披着的棉袄从肩头滑落了,然后用熟练的毫不费力的声调说:
“好,好,好极了,组织部正缺干部,你来得好。不,我们的工作并不难作,学习学习就会作的,就那么回事。而且你原来在下边工作的……相当不错嘛,是不是不错?”
林震觉得这种称赞似乎有某种嘲笑意味,他惶恐地摇头:
“我工作作得并不好……”
刘世吾的不太整洁的脸上现出隐约的笑容,他的眼光聪敏地闪动着,继续说:“当然也可能有困难,可能。这是个了不起的工作。中央的一位同志说过,组织工作是给党管家的,如果家管不好,党就没有力量。”然后他不等问就加以解释:“管什么家呢?发展党和巩固党,壮大党的组织和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把党的生活建立在集体领导、批评和自我批评与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上。这样作好了,党组织就是坚强的、活泼的、有战斗力的,就足以团结和指引群众,完成和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各项任务……”
他每说一句话,都干咳一下,但说到那些惯用语的时候,快得像说一个字。譬如他说“把党的生活建立在……上,”听起来就像“把生活建在登登登上”,他纯熟地驾驭那些林震觉得是相当深奥的概念,像拨弄算盘子一样地灵活。林震集中*大的注意力,仍然不能把他讲的话全部把握住。
接着,刘世吾给他分配了工作。
当林震推门要走的时候。刘世吾又叫住他,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随意神情问;
“怎么样,小林,有对象了没有?”
“没……”林震的脸刷地红了。
“大小伙子还红脸?”刘世吾大笑了,“才22岁,不忙。”
他又问:“口袋里装着什么书?”
林震拿出书,说出书名:“《拖拉机站站长与总农艺师》。”
刘世吾拿过书去,从中间打开看了几行,问:“这是他们团中央推荐给你们青年看的吧?”
林震点头。
“借我看看。”
“您有时间看小说吗?”林震看着副部长桌上的大叠材料,惊异了。
刘世吾用手托了托书,试了试分量,微皱着左眼说:“怎么样?这么一薄本有半个夜车就开完啦。四本《静静的顿河》我只看了一个星期,就那么回事。”
当林震走向组织部大办公室的时候,天已经放晴,残留的几片云现出了亮晶晶的边缘。太阳照亮了区委会的大院子。人们都在忙碌:一个穿军服的同志夹着皮包匆匆走过,传达室的老吕提着两个大铁壶给会议室送茶水,可以听见一个女同志顽强地对着电话机子说:“不行,*迟明天早上!不行……”还可以听见忽快忽慢的哐哧哐哧声——是一只生疏的手使用着打字机,“她也和我一样,是新调来的吧?”林震不知凭什么理由,猜打字员一定是个女的。他在走廊上站了一站,望着耀眼的区委会的院子,高兴自己新生活的开始。
二
组织部的干部算上林震一共二十四个人,其中三个人临时调到肃反办公室去了,一个人半日工作准备考大学,一个人请产假。能按时工作的只剩下19个人。四个人作干部工作,15个人按工厂、机关、学校分工管理建党工作,林震被分配与工厂支部联系组织发展工作。
组织部部长由区委副书记李宗秦兼任,他并不常过问组织部的事,实际工作是由**副部长刘世吾掌握。另一个副部长负责干部工作。具体指导林震工作的是工厂建党组的组长韩常新。
韩常新的风度与刘世吾迥然不同。他27岁,穿蓝色海军呢制服,干净得抖都抖不下土。他有高大的身材,配着英武的只因为粉刺太多而略有瑕疵的脸。他拍着林震的肩膀,用嘹亮的嗓音讲解工作,不时发出豪放的笑声,使林震想:“他比领导干部还像领导干部。”特别是第二天韩常新与一个支部的组织委员的谈话,加强了他给林震的这种印象。
“为什么你们只谈了半小时?我在电话里告诉你,至少要用两小时讨论发展计划!”
那个组织委员说:“这个月生产任务太忙……”
韩常新打断了他的话,富有教训意味地说:“生产任务忙就不认真研究发展工作了?这是把中心工作与经常工作对立起来,也是党不管党的一种表现……”
林震弄不明白什么叫“中心工作与经常工作对立起来”和“党不管党”,他熟悉的是另外一类名词:“课堂五环节”与“直观教具”。他很钦佩韩常新的这种气魄与能力——迅速地提高到原则上分析问题和指示别人。
他转过头,看见正伏在桌上复写材料的赵慧文,她皱着眉怀疑地看一看韩常新,然后扶正头上的假琥珀发卡,用微带忧郁的目光看向窗外。
晚上,有的干部去参加基层支部的组织生活,有的休息了,赵慧文仍然赶着复写“税务分局培养、提拔干部的经验”,累了一天,手腕酸痛,不时在写的中间撂下笔,摇摇手,往手上吹口气。林震自告奋勇来帮忙,她拒绝了,说:“你抄,我不放心。”于是林震帮她把抄过的美浓纸叠整齐,站在她身旁,起一点精神支援作用。她一边抄,一边时时抬头看林震,林震问:“干吗老看我?”赵慧文咬了一下复写笔,笑了笑。
三
林震是1953年秋天由师范学校毕业的,当时是候补党员,被分配到这个区的中心小学当教员。作了教师的他,仍然保持中学生的生活习惯:清晨练哑铃,夜晚记日记,每个大节日——五一、七一——之前到处征求人们对他的意见。曾经有人预言,过不了三个月他就会被那些生活不规律的成年人“同化”。但,不久以后,许多教师夸奖他也羡慕他了,说:“这孩子无忧无虑,无牵无持,除了工作,就是工作……”
他也没有辜负这种羡慕,一九五四年寒假,由于教学上的成绩,他受到了教育局的奖励。
人们也许以为,这位年轻的教师就会这样平稳地、满足而快乐地度过自己的青年时代。但是不,孩子般单纯的林震,也有自己的心事。
一年以后,他经常焦灼地鞭策自己。是因为社会主义高潮的推动,全国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会议的召开,还是因为年龄的增长?
他已经22岁了,记得在初中一年级时作过一篇文,题目是“当我××岁的时候”,他写成“当我22岁的时候,我要……”现在22岁,他的生命史上好像还是白纸,没有功勋,没有创造,没有冒险,也没有爱情——连给某个姑娘写一封信的事都没做过。他努力工作,但是他作的少、慢、差。和青年积极分子们比较,和生活的飞奔比较,难道能安慰自己吗?他订规划,学这学那,作这作那,他要一日千里!
这时,接到调动工作的通知,“当我22岁的时候,我成了党工作者……”也许真正的生活在这里开始了?他抑制住对小学教育工作和孩子们的依恋,燃烧起对新的工作的渴望。
支部书记和他谈话的那个晚上,他想了一夜。
就这样,林震口袋里装着《拖拉机站站长与总农艺师》,兴高采烈地登上区委会的石阶,对于党工作者(他是根据电影里全能的党委书记的形象来猜测他们的)的生活,充满了神圣的憧憬。但是,等他接触到那些忙碌而自信的领导同志,看到来往的文件和同时举行的会议,听到那些尖锐争吵与高深的分析,他眨眨那有些特别的淡褐色眼珠的眼睛,心里有点怯……
到区委会的第四天,林震去通华麻袋厂了解**季度发展党员工作的情况,去以前,他看了有关的文件和名叫《怎样进行调查研究》的小册子,再三地请教了韩常新,他密密麻麻地写了一篇提纲,然后飞快地骑着新领到的自行车,向麻袋厂驶去。
工厂门口的警卫同志听说他是区委会的干部,没要他签名,信任地请他进去了。穿过一个大空场,走过一片放麻的露天货场与机器隆隆响的厂房,他心神不安地去敲厂长兼支部书记王清泉办公室的门。得到了里面“进来”的回答后,他慢慢地走进去,怕走快了显得没有经验。他看见一个阔脸、粗脖子、身材矮小的男人正与一个头发上抹了许多油的驼背的男人下棋。小个子的同志抬起头,右手玩着棋子,问清了林震找谁以后,不耐烦地挥一挥手:“你去西跨院党支部办公室找魏鹤鸣,他是组织委员。”然后低下头继续下棋。林震找着了红脸的魏鹤鸣,开始按提纲发问了:“1956年**季度,你们发展了几个人?”
“一个半。”魏鹤鸣粗声粗气地说。
“什么叫‘半’?”
“有一个通过了,区委拖了两个多月还没有批下来。”
林震掏出笔记本记了下来。又问:
“发展工作是怎么样进行的,有什么经验?”
“进行过程和向来一样——和党章的规定一样。”
林震看了看对方,为什么他说出的话像搁了一个星期的窝窝头一样干巴?魏鹤鸣托着腮,眼睛看着别处,心里也像在想别的事。
林震又问:“发展工作的成绩怎么样?”
魏鹤鸣答:“刚才说过了,就是那些。”他好像应付似的希望快点谈完。
林震不知道应该再问什么了,预备了一下午的提纲,和人家只谈上五分钟就用完了。他很窘。
这时门被一只有力的手推开了。那个小个子的同志进来,匆匆忙忙地问魏鹤鸣:“来信的事你知道吗?”
魏鹤鸣无精打采地点了点头。
小个子的同志来回踱着步子,然后撇开腿站在房中央:“你们要想办法!质量问题去年就提出来了,为什么还等着合同单位给纺织工业部写信?在社会主义高潮当中我们的生产迟迟不能提高,这是耻辱!”
魏鹤鸣冷冷地看着小个子的脸,用颤抖的声音问:“您说谁?”
“我说你们大家!”小个子手一挥,把林震也包括在里面了。
魏鹤鸣因为抑制着的愤怒的爆发而显得可怕,他的红脸更红了,他站起来问:“那么您呢?您不负责任?”“我当然负责。”小个子的同志却平静了,“对于上级,我负责,他们怎么处分我!我也接受。对于我,你得负责,谁让你作生产科长呢?你得小心……”说完,他威胁地看了魏鹤鸣一眼,走了。
魏鹤鸣坐下,把棉袄的扣子全解开了,喘着气。林震问:“他是谁?”魏鹤鸣讽刺地说:“你不认识?他就是厂长王清泉。”
于是魏鹤鸣向林震详细地谈起了王清泉的情况。王清泉原来在中央某部工作,因为在男女关系上犯错误受了处分,1951年调到这个厂子作副厂长,11953年厂长他调,他就被提拔作厂长。他一向是吃饱了转一转,躲在办公室批批文件下下棋,然后每月在工会大会、党支部大会、团总支大会上讲话,批评工人群众竞赛没搞好,对质量不关心,有经济主义思想……魏鹤鸣没说完,王清泉又推门进来了。他看着左腕上的表,下令说:“今天中午12点10分,你通知党、团、工会和行政各科室的负责人到厂长室开会。”然后把门砰的一带,走了。
魏鹤鸣嘟哝着:“你看他怎么样?”
林震说:“你别光发牢骚,你批评他,也可以向上级反映,上级绝不允许有这样的厂长。”
魏鹤鸣笑了,问林震:“老林同志,你是新来的吧?”
“老林”同志脸红了。
魏鹤鸣说:“批评不动!他根本不参加党的会议,你上哪儿批评去?偶尔参加一次,你提意见,他说:‘提意见是好的,不过应该掌握分寸,也应该看时间、场合。现在,我们不应该因为个人意见侵占党支部讨论国家任务的宝贵时间。’好,不占用宝贵时间,我找他个别提,于是我们俩吵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向上级反映呢?”
“1954年我给纺织工业部和区委写了信,部里一位张同志与你们那儿的老韩同志下来检查了一回。检查结果是:‘官僚主义较严重,但主要是作风问题,任务基本上完成了,只是完成任务的方法有缺点。’然后找王清泉‘批评’了一下,又找我鼓励了一下开展自下而上的批评的精神,就完事了。此后,王厂长有一个来月对工作比较认真,不久他得了肾病,病好以后他说自己是‘因劳致疾’,就又成了这个样子。”
“你再反映呀!”
“哼,后来与韩常新也不知说过多少次,老韩也不答理,反倒向我进行教育说,应该尊重领导,加强团结。也许我不该这样想,但我觉得也许要等到王厂长贪污了人民币或者强奸了妇女,上级才会重视起来!”
林震出了厂子再骑上自行车的时候,车轮旋转的速度就慢多了。他深深地把眉头皱了起来。他发现他的工作的**步就有重重的困难,但他也受到一种刺激,甚至是激励——这正是发挥战斗精神的时候啊!他想着想着,直到因为车子溜进了急行线而受到交通民警的申斥。
四
吃完午饭,林震迫不及待地找韩常新汇报情况。韩常新有些疲倦地靠着沙发背,高大的身体显得笨重,从身上掏出火柴盒,拿起一根火柴剔牙。
林震杂乱地叙述他去麻袋厂的见闻,韩常新脚尖打着地不住地说:“是的,我知道。”然后他拍一拍林震的肩膀,愉快地说:“情况没了解上来不要紧,**次下去嘛,下次就好了。”
林震说:“可是我了解了关于王清泉的情况。”他把笔记本打开。
韩常新把他的笔记本合上,告诉他:“对,这个情况我早知道。前年区委让我处理过这个事情,我严厉地批评过他,指出他的缺点和危险性,我们谈了至少有三四个钟头……”
“可是并没有效果呀,魏鹤鸣说他只好了一个月……”林震插嘴说。
“一个月也是效果,而且绝不止一个月。魏鹤鸣那个人思想上有问题,见人就告厂长的状……”
“他告的状是不是真的?”
“很难说不真,也很难说全真。当然这个问题是应该解决的,我和区委副书记李宗秦同志谈过。”
“副书记的意见是什么?”
“副书记同意我的意见,王清泉的问题是应该解决也是可能解决的……不过,你不要一下子就陷到这里边去。”
“我?”
“是的。你**次去一个工厂,全面情况也不了解,你的任务又不是去解决王清泉的问题,而且,直爽地说,解决他的问题也需要更有经验的干部;何况我们并不是没有管过这件事……你要是一下子陷到这个里头,三个月也出不来,**季度的建党总结还了解不了解?上级正催我们交汇报呢!”
……
王蒙(1934-),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因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 (《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等,中篇小说《布
礼》、《蝴蝶》、《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近千万字。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4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品被译成英、俄、日、法、德、意、西、韩等二十余种文字。
《我那美丽的家园》内容简介:故事讲述了三个方面重要内容:一是以父亲为代表的农民经历的“大集体”后期的贫困生活;二是以母亲为
共和国作家文库 旧址-李锐 本书特色 这是李锐的长篇处女作,是一部构思精巧、内容浓缩、有独特风格的力作。作者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大家族的独特历史,显赫的功勋...
古篇-全怪谈 本书特色 49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怪谈,追本溯源,妖娆离奇!田中贡太郎经典传世之作本篇选取49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怪谈追本溯源,妖娆离奇23年匠心创作整合...
平家物语:青龙之卷+白虎之卷+朱雀之卷+玄武之卷(套装全4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2005年,由泷泽秀明等日本青春偶像主演的NHK大...
《神探弗洛伊德2(新版)》内容简介:夜半,他接到一个神秘电话,对方声称自己在梦中杀死了6个人,而那6个人在现实中真的死了,而且
《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内容简介:每一件仿品背后,都是机关算尽的机巧和匪夷所思的圈套。孤立无援的许愿,要如何一步一步
亚洲卷-外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一 本书特色 《外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系列收入了世界文坛巨匠的的精品力作,所选作品语言凝练、立意新颖、结构紧密、情节一波三折,既有...
不速之客的自助餐 本书特色 你会发现布兰德的对手,都是那些**伟大的名字。——著名推理小说评论家、作家安东尼·布彻 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是英国*后一位古典推理大...
散佚的族谱 本书特色 中短篇小说集。《散佚的族谱》精选了80后代表作家甫跃辉《收获日》《庸常岁月》《八月》《暖雪》《我的莲花盛开的村庄》等代表小说,文风质朴,语...
飞往巴黎的末班机 本书特色 《飞往巴黎的末班机》长篇小说,有足够的篇幅使作者能对人生与社会作详细的描述,而短篇却只能撷取其一个断面,所谓要在螺蛳壳里做出道场来。...
《醒醒吧,女孩》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关于女性自我成长的励志书,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探讨在她在成功路上遇到所有阻碍和谎言,以及
新书--看见鲸鱼座的人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既有暗黑故事,又有温情小说的幻想类短篇作品集,里面收录了包括同名小说《看见鲸鱼座的人》、《黄色故事》、《博物馆之心》、...
奥兹作品-地下室里的黑豹 本书特色 《地下室里的黑豹》是一部记忆小说,据奥兹本人称,它“囊括了自己所有的作品主题”。该书以作家的童年经历为基础,融进了丰富的文学...
绯闻女孩系列-我值得拥有 本书特色 时值二月,很多城市仍淹没在寒冷灰暗的冷寂中,而这时的纽约却依旧火热鲜亮,活色生香。 上东区的男孩女孩们的大学申请书已递交完毕...
小镇人物-(共四册) 本书特色 《孙方友小说全集·孙方友新笔记小说:小镇人物(套装共4册)》是《陈州笔记》的延续,以写人为主,对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
《我的青春谁做主》是一个家庭里三个表姐妹的成长历程,她们在同一时间完成成人礼,成为社会人,从梦想走进现实,触摸生活实质甚
米字幅 本书特色 《米字幅》是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些作品好看、耐看、往往一两笔勾勒便使人物栩栩如生,三两个细节使故事生动,无论思考历史人物还是关注现实人生...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归来记 本书特色 《归来记》为短篇小说集,是系列第六部。《空屋猎“猛兽”》是福尔摩斯历劫归来后办理的**则案子——自从福尔摩斯与伦敦罪犯首领莫...
《奥斯曼帝国:1299—1923》内容简介:在16世纪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它曾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它的一举一动,对欧亚大陆
《鲁迅自编文集:彷徨》内容简介:本书收入鲁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小说11篇,正是“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