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是简单生活大师译丛系列中的一本,是当代美国读者*多的散文经典,其回归本心,亲近自然的思想为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了清新之风。本书曾和《圣经》一道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哈丁曾说《瓦尔登湖》内容丰厚,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
内容丰厚,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本圣书。——哈丁
《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梭罗能够通过艺术来实现自己决意要做的事业。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形式,他使自己的决定获得了新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他重新获得了一种成熟的恬静。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谢尔曼·保曼
梭罗: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的先驱
十九世纪初叶,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刚摆脱战争创伤,元气得以恢复,国内经济有了迅速发展,俨然跻身一流经济大国。与此同时,日新月异的科学发明创造与大规模开发自然,一方面使美国人过上了空前富裕舒适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由于掠夺性开发自然,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原先纯朴恬淡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销声匿迹。这时候,有一位独具慧眼、颇有忧患意识的伟大思想先驱,切中时弊,大声疾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他就是新英格兰著名作家、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始祖,亨利·戴维·梭罗。
亨利·戴维-梭罗1817年7月12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一个商人家庭。康科德四乡风景如画,梭罗经常喜欢到野外去,独自徘徊在树木花草、鸟兽鱼虫之问,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1833年他进人哈佛,好学不倦,是班级里的优等生;1837年毕业后返回故乡任教两年(1838~1840),还当过乡村土地测量员。但他毕生酷爱漫步、观察与思考,写下了大量日记,里头积累了他日后进行创作的丰富素材。他与大作家爱默生相契,于1841~1843年住在爱默生家里,成为后者的门生兼助手。于是,他弃教从文,在爱默生的激励下,开始写诗与论说文,起初给超验主义杂志《日规》,随后也给其他报刊撰稿。
1845年,他在离康科德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畔(爱默生的地块上,事前征得门师同意)亲手搭建了一问小木屋,在那里度过的两年多的岁月中,完成了两部作品《康科德河与梅里麦克河上一周》和《瓦尔登湖》(均在他生前出版)。1847年梭罗返回康科德居住,其后就在故乡从事写作、讲学及观察、研究当地动植物,偶尔也出门作短程旅行,以广见闻,为日后创作打下坚实基础。有时,他还得到父亲的铅笔工厂去挣点钱维持生活。1862年5月6日,梭罗因患肺结核不幸去世,年仅44岁。他生前一直默默无闻,并不为同时代人所赏识。直到20世纪,人们才从他的不朽杰作中开始普遍地认识他。实际上,他真正的声名日隆,还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
1846年2月4日,梭罗在独居瓦尔登湖畔期间,曾经给康科德乡民们作过一次学术性的演讲,题为《托马斯.卡莱尔及其作品》。演讲结束后,乡友们如实相告,对于这个不可理喻的苏格兰诗人其人其事,他们压根儿不爱听。说真的,他们很想听听他谈谈个人湖畔林居的所见所闻。对于乡友们的这一要求,梭罗倒是非常心领神会。于是,在1847年2月10日,他以《我的个人经历》为题,在康科德再次登台演讲,结果是令他喜出望外地受到了听众们空前热烈的欢迎。听众们甚至要求他在一周后再重复讲演一遍,希望他的讲稿还可进一步增补内容。是故,此次演讲以及后来类似的演说,就成为《瓦尔登湖》一书的雏形,并于1847年9月完成初稿,1849年打算出书,可万万没想到会受到挫折。因此,他不得不历时五载,将此书反复修改、增补、润饰,前后计有八次之多,*后终于使它成为结构紧凑、文采斐然的一部文学作品。《瓦尔登湖》在19世纪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迄至今日已有200种以上不同的版本,同时在国外也有不计其数的各种不同语言的译本。
《瓦尔登湖》乃是梭罗本人人住瓦尔登湖畔林居的实录。此书一开头,作者就声明是为了“乡友们细致人微地探听我的生活方式”而写的。他选择湖畔为未来住所,就地取材,亲自搭建小木屋,恰巧于1845年美国独立纪念日入住,种庄稼、栽菜蔬,过着独立不羁,悠闲自在的生活。当时在美国,就有人拿这本书当作19世纪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来阅读欣赏。没承望《瓦尔登湖》书中充满的风光旖旎的田园般的魅力,足以诱惑数以百计的读者退隐山林,或者傍湖筑舍,竞相仿效这位贤哲俊彦的生活模式。梭罗仿佛料事如神似的,早就预见到如此众多之门徒,所以,他在书中语重心长地奉劝过读者诸君,说很不希望有任何人采取他的生活方式。因为人们很容易把《瓦尔登湖》看成逃避现实的隐士幽居胜地或者世外桃源,事实上,这恰恰有违梭罗的初衷。梭罗在书中开宗明义地说过,他之所以人住瓦尔登,是要探索生活的真谛,思考人与大自然这个重大问题,这种态度显然不是消极的、出世的,而是积极的、人世的。事实上,梭罗入住之后,并不是茕茕孑立,与人老死不相往来,恰好相反,他经常出门走访,回康科德作学术讲演,始终置身于这个社会大家庭中。再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鲁宾逊漂流记》毕竟是笛福的虚构小说,而《瓦尔登湖》乃是名副其实的非虚构作品,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在某种程度上说,《瓦尔登湖》就像是康科德地方志中的动植物篇。诚然,梭罗大半辈子在康科德与瓦尔登湖边度过,始终致力于观察与研究飞禽走兽、草木花果以及一年四季的变化进程。从他写到的草木、禽兽,如按生物纲、目、科分类粗略地估算一下,动辄数以百计,他还给它们分别标上拉丁文(或希腊文)学名,追述渊源,观察研究之如此精当、地道,即使与博物学家相比,也毫不逊色。更有甚者,梭罗还用他的生花妙笔,将他的心得体会点染在自己的描述中,从而被誉为《瓦尔登湖》一书的精华所在。难怪19世纪美国书评家奉劝过读者不妨跳过《瓦尔登湖》中颇有哲学意味的片段,直接去品味赏析描写大自然的那些篇章。诚然,梭罗是当之无愧的描写大自然的高手,他在促进生态文学创作发展方面确实功不可没。虽说在他之前,美国也有过好多专门描述大自然的作家,但仅仅报道科学界的一些发现,显得相当单调乏味,能以神来之笔描写大自然而形成独具一格文学结构的,那毫无疑问,梭罗堪称个中翘楚。美国有批评家曾拿《瓦尔登湖》中有关潜水鸟的描写与约翰·奥杜庞所著《美国鸟类》一书中潜水鸟章节作比较,指出后者纯属科技性的报道,前者则是艺术作品。同样,我在译书过程中也觉得,梭罗不论对红黑蚂蚁大战,还是对灰背隼、红松鼠、猎狐犬等的描写,总是如此绘声绘色、引人人胜,真可以说是旷世罕见的华章。
作为艺术品的《瓦尔登湖》,在美国已被公认为现代美国散文的*早范本。《瓦尔登湖》的风格,若与它同时代的作品,比方说,具有写作天才的霍桑、梅尔维尔、爱默生等人的作品相比,都是迥然不同的,主要是因为梭罗这种独特的体裁颇具20世纪散文风格。当然,《瓦尔登湖》的主题,显而易见,写的是19世纪的人和事,然而妙就妙在,作者对字句文体的选择有些超前,颇具20世纪的风格。句子写得率真、简洁,一扫维多利亚时期那种漫无边际的文风,而且用字极其精当,富有实体感,几乎不用模糊抽象的缀字。
梭罗从年轻时起即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古希腊罗马文学、东方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对他都有影响,但是,爱默生的《论自然》等著述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却给他影响比较深。超验主义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反对权威,崇尚直觉;其核心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无奈梭罗是一个富有诗人气质而又注重实践的哲学家。他和爱默生虽然是师生关系,在哲学思想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他们的思想观点却是和而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两人的个性与作风毕竟大异其趣,结果反而使他们日益疏远,越到后来,越难接近。爱默生偏重于哲理的思辨,而梭罗则力求将自己相信的哲理付诸实践,就是说要身体力行。梭罗主张人应该过一种有深刻内容的返璞归真的生活;人住湖畔林居,根据个人生活体验写成的不朽之作,就是他通过自己力行而结出的丰硕成果,誉称为超验主义的圣经。
众所周知,梭罗曾经从东方哲学思想中取得不少滋养与借鉴,从而丰富了自己独特的思想见解。值得注意的是梭罗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情有独钟。他在《瓦尔登湖》中旁征博引孔子、孟子等先秦贤哲儒家经典言论,总共有九处之多。博大精深、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民胞物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儒家经典,不仅成了梭罗在阐发自己的思想论点时有力的支柱,而且不经意间还扩大了现代美国文化的思想视野。
梭罗根据自己深信的超验主义观点,在书中就自然界四季更迭和精神复苏作出了极其精彩的描述。从章节上来看,《瓦尔登湖》一书是以春天开端,依次经历夏天、秋天和冬天,*后仍然以春天告终,好似生命轮回的写照,既是终点又是起点,生生不息,开始复苏。梭罗在书末讲到一个在新英格兰广泛流传的故事:从一个蛰伏60年之久的虫卵里孵化出一只健壮而又美丽的小虫子,再次强调世上任何力量都扼杀不了生命的复苏,同样也表达了他的无比乐观的人生态度。梭罗在结尾时所写下的隽语箴言,直至今日,依然令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遮住我们眼睛的亮光,对我们无异于黑暗。唯有我们清醒的时候,天光才大亮。天光大亮的日子多着呢。”
随着岁月流逝,梭罗的《瓦尔登湖》越来越受到世人们的无比崇敬,曾被誉称为“塑造读者的二十五本书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评语)、“美国文学中无可争议的六本或八本传世之作之一”(美国著名批评家约瑟夫·伍德·克鲁奇评语)。美国批评家伊拉·布鲁克甚至还说过:“在过去一百年里,《瓦尔登湖》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中纯洁天堂的同义词。”不消说,英国著名作家乔治·爱略特更是慧眼识珠,远在当年《西敏寺周报》上就撰文指出:《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人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这本书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
省俭有方
写下面这些篇章,或者说写这里头大部分篇章时,我正形单影只地住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①的瓦尔登湖畔树林子里我亲手搭建的一间小木屋里,离左邻右舍一英里,仅凭一双手养活自己。我在那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如今,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匆匆过客了。
要不是我的乡友们细致人微地探听我的生活方式,我本来不作兴向读者念叨私事,有渎清神,尽管有人会认为我的生活方式不可理喻,可在我看来并不尽然;而且,考虑到当时情况,我反而觉得非常合理。有人问我有些什么可吃的,我是不是感到孤独,我害怕不害怕,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另一些人则好奇地想知道我的收入中有多少捐给慈善事业了。还有一些拖家带口的人问我抚养了多少个贫困儿童。因此,我在本书中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要请那些对我并不特别感兴趣的人多多包涵。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学生时代与爱默生相识,在爱默生影响下,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著作,研究东方的哲学思想,并开始尝试写作。1849年完成了《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一书,并发表了极为著名的论文《消极反抗》,1854年出版文学名著《瓦尔登湖》。此书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活和思想记录,也是当代美国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其回归本心,亲近自然的思想为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了清新之风。
《未来是一只灰色海鸥》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普拉斯1956年后直至去世这一时期所创作的所有著名诗歌,由其丈夫、英国桂冠诗人特德·
唐诗三百首-中华大字经典 本书特色 《唐诗三百首》:不用放大镜就可以读的书!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大字排列,疏良有致,为老年读者提供阅读方便。唐诗三百首-中华大...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四色) 本书特色 POD产品说明: 1. 本产品为按需印刷(POD)图书,实行先付款,后印刷的流程。您在页面购买且完成支付后,订单转交出版社...
名家名作精选 萧红散文 本书特色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
这个版本恐怕今天很难找到了。我把它放在这里,是希望寻找和我一样珍爱这个单行本,把它当作感动一生的神圣之物的人。这本《吉檀
住进一粒粮食 本书特色 长征筑文,一砖一瓦皆来自乡野深处。他是一个职业理发师,一个大地的守望人,一个不倦的书写者。他以特别的口吻、声色讲述乡村,语言充满灵性,诗...
如果你是一位诗词爱好者,如果你致力于古代文学研究,如果你想真正在宋词中体味古人的境界,那么这本书是不可以略过的。词研究大
2017中国最佳诗歌 本书特色 诗歌的选本,偏爱于率真的、灵动的、大气的理性思辨。二十年的坚持与努力,都是为给当代文学历史寻找准确的精神坐标与刻度;为正在走向良...
黑色不过滤光芒:中国当代诗歌画史 本书特色 《黑色不过滤光芒》是著名女诗人、女画家马莉对当代中国诗人群的画赞与诗评,近百年的新诗写作,见证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大发展...
浪漫派 本书特色 《浪漫派》:作为一个男人,我有责任对这种出色的康康舞进行驳斥,因为她(冯·斯塔尔夫人)在她的关于德国的一系列报导里所讲的大量事情,在法国是前所...
古文精读举隅 内容简介 吴小如,本名吴同宝,原籍安徽泾县茂林,1922年9月8日出生于哈尔滨。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吴小如1932年随父迁居北平,1932...
《造物之美》内容简介:此书形成于周华诚等人于日本寻访匠人匠心之旅,记录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涉及者,大至著名企业松
歌迷-时尚休闲馆-14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一个70后音乐爱好者的视角,描述了作者本人与近50名流行音乐歌手以及他们的歌相遇的一个个小故事,故事看似平...
《合音演唱训练教程》内容简介:北京现代音乐学院从十多年前就开始了Acappella的教研工作至今,已培养了多只很好的Acappella团体,
周国平作品精选 本书特色 人生*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周国平作品精选 内容简介 周国...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开元十九年(731)状元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精通诗、书、画、音乐,以诗盛...
名家.名译 羊脂球 本书特色 《羊脂球(全译本 名家名译)》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占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的一...
白蘇齊類集 内容简介 袁宗道,字伯修,是公安“三袁”中之长兄。在公安派文学中,他率先提出反对“后七子”的模拟之风,主张独创,要求写真情实感。其诗歌风格雍容和雅,...
狂人日记 本书特色 《狂人日记(精)》这篇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直指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核心,同时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又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作者鲁迅通过对狂人...
历代名家小品文集:邵氏闻见录 内容简介 本书20卷。作得早年逢王安石变法,中年经过元祐党争,晚年遭遇靖康之祸,故其见闻极为丰富。本书对王安石变法所记颇多,还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