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馀年来,黄裳先生著述联翩,每每为读书界称赏,尤为不少青年读者爱重。本书从作者的十馀种著述中萃选精华,辑为一册,展页览读,当怡然畅心,庶几可免搜检之劳。
书中收录文字,一类乃“书的故事”,如《古书的作伪》、《谈“善本”》、《谈“题跋”》、《谈禁书》、《书痴》、《上海的旧书铺》、《访书记》等,娓娓而谈,风雅有致;一类乃怀人之作,追忆与巴金、俞平伯、沈从文、郑振铎、朱自清、冰心、废名等现代名家之交往,前辈风流,跃然纸上。又有数篇辩驳文字,以存历史真貌。
《书之归去来》书中篇目大多选自黄先生历年出版的各种文集之中的谈人与说书类文章。黄先生是一位超级爱书人,对爱书人的心事与情感既感同身受,对书的感受与品藻亦尤觉得趣。读黄先生的书话,不仅能够收获淘书见闻、版本知识、书肆流变、书林掌故等等,更为难得的,是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非凡经历和见识,虽然他的言外之意大都藏而不显著,但若细细检索,却仍然极为可观。比如,黄先生在《谈禁书》一文中,历数明清两代的禁书种种之后,突然笔锋一转,说出禁书的标准“也未必全出自‘圣心独断’,大小臣工的努力也是万万不可忽略的。”但凡经过文革磨难、且深受“小人物”迫害的读者,看到这里,自不免会心一笑。再如《关于周作人》一文,黄先生不仅在其中详细分析了“贰臣文学”的历史渊源,同时更对周作人附逆的文化心理进行了深刻剖析,揭示了周作人自认为自己“游戏人间”的姿态,与他本人的“胜业”并不冲突,“实在是一种奇怪而可耻的逻辑,也正是一种文化史上的特殊的扭曲现象。”并进而指出:“我们今天研究周作人,重印他的著作,不是为了将他从耻辱柱上解放下来,而是为了为新文化新文学史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料,以便从这个非常复杂的人物身上找出中国知识分子的致命弱点,使后来者不去蹈他的覆辙。”
黄先生品藻旧籍、月旦人物的文字尤其能够显示出他的当行本色。他对老上海的旧书店娓娓谈说、如数家珍;对古籍版本的真假更洞若观火,明言自己这身“门槛精”的功夫完全得自于“交学费”的结果;他不断感叹旧书价格的飞涨;他历数自己淘书过程中的“蠢事”与“豪举”,那种对书的珍惜之心、热爱之情,常常于不自觉间溢于言表——事实上,这样的细节和感受,原是爱书人都曾有过的,但只有通过黄先生的生花妙笔一一道出,才尤其觉得亲切可感起来。
所谓“书之归去来”,本来是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讲述的是黄先生本人的藏书,在文革后失而复得的一段曲折经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藏书未必不是一种物累,书的命运,人的命运,竟然如此相似。一失一得之间,黄先生已然心似止水,但书若有知,又会向自己的主人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古书的作伪
对于版本目录之学,过去有一种流行的片面理解。不少人是干脆把它看作版本鉴定学的,这自然很可笑。不过这种看法的产生,也自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古旧书籍本身一旦成为商品,价值规律就必然发挥作用,一切在市场上出现的通常现象也必然随之而来。买书的人和书店构成了既同一又斗争的矛盾统一体,“斗争”的焦点就集中在商品的质地和价值上面。时间久了,买书的经验积累渐多,逐渐形成体系,这就是所谓版本鉴定之学。
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上面所说的那个“矛盾统一体”几乎已经邻于解体。旧书店的招牌,在一些大城市里虽然偶然尚能看到,但旧书,特别是旧刻、旧抄本书却基本上消失了,因此所谓版本鉴定学似乎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依据。然而不然。既然这已经成为带有科学性的东西,就已有了存在下去、并进而丰富提高的理由。目前,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确实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属于古文献的图书部门,就迫切需要大量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关心、整理、保存、利用。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万万离不开这一环的。
今天,依然健在的版本学老专家真的已经是屈指可数了。中青年接班人的培养,已成为极为迫切的课题。我们现在有极为优越、为旧社会所不可想象的学习条件,在国家图书馆里藏有大量珍贵的古刻本、抄本书,用来比勘、研究的条件是前人所不可想象的,按理人才的培养是并不困难的了。不过事情往往又并不如此单纯。记得我曾听到一位老专家向我诉苦,他曾手把着手教过一些青年,把宋元明刻的实物放在面前,细细地讲解那区别、特征……说得舌敝唇焦,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过两天试试看,依旧还是分不清什么是清刻,什么是明刻……自然更不必提更细致的问题了。他*后喟然说道:“当年我出了××元,买进了一部染纸充宋的假宋版,回来经人说穿,有好几夜睡不好觉。从此就懂了这一手,再也不会上当了。”这故事很可笑,所以今天也还记得清楚。不过我想,这应该不是笑笑就完的事。
要取得学习的成绩,付出学费是必要的。学费的付出也有种种方式的。那位老专家的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对事物取得了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归根结蒂是由于他付出了“创痛巨深”的学费的原故。这还不只从经济意义上说是如此,像他所犯的那种错误,对一个“收藏家”的声誉,损失也是巨大的。
今天我们当然不会再用这种方式来培养专家,但它依旧不失为一种能够引起人们思考的思想材料。同时,我也并不想作为一个庸俗的笑话介绍给读者。
像这一类的“经验”,每一个买过旧本书的人都会遇到好多起,应该说是并不奇怪的。同时有一点也应该指出,过去有许多著名的收藏家,尽管他们藏有大量好书,有的还在版本目录研究上作出过很好的贡献,他们的著录,也不是完全可以凭信的。他们也会犯错误,也会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来。
……
式书话可不朽 顾农
近得黄裳先生的新书毛边本《书之归去来》,虽然内容大抵是有所了解的——除了书末的那篇写于2007年的《忆旧不难》以外,先前的几乎全部文章都曾经陆续读过,不过新书入手以后还是很高兴地边裁边读,又一
次得到许多愉悦。书品高雅,内容也高雅,实在令人爱不释手。黄先生的书话,一向是我最为佩服而且爱读的。
记得前几年曾有人撰写长篇宏论,系统总结一个世纪以来书话发展衍变的全过程,材料丰富,气吞全牛,读了大受教益,但也读出了几个疑点,其一是该文认为书话的正宗乃是以关于现代文学诸书之话;其二是唐弢先生提出的“四个一点”(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被视为写书话的不二法门。当时我想,唐式书话当然极好,我很爱读,它的影响大约也最大;但书话里谈谈古书又有何不可,未必便是邪宗,唐先生本人也谈过古书;“四个一点”固然很好,多一点少一点又有什么关系。书话内容应无禁区,写法尤其可以非常自由,不必画地为牢;如果变成一篇八股或四股,则不作可也。当时斗胆写过一则小文,与宏论的作者抬杠,卒其章显其志的一句话是:“书话恐怕是无所谓‘正宗’或邪宗的。”
黄裳先生的书话往往大谈古书,他本是著名的古书收藏家。据他自己说,“我开始买书时,本来是以搜求五四以来新文学书为目标的,不过后来不知怎样一来,兴趣转向线装旧书方面去了。旧有的一些新文学书的‘善本’也陆续送给了与我有同好的朋友。”(《书的故事》,本书第4页)所以他的书话也就以大谈线装书为特色,考证和议论均大有味道。这样的书话家并不多,显得特别可贵。现在不是有一股“国学热”吗,不读线装书还谈什么国学?
当然,黄老不是那种只知古而不知今的冬烘,他与诸多新文学家关系很深,本书中就谈起巴金、萧珊、叶圣陶、俞平伯、沈从文、钱锺书、郑振铎、师陀、风子(唐弢)、郭沫若、朱自清、茅盾、冰心、阿英、冯至、废名、李广田、周作人等等,尽管所谈的未必全是他们的新文学创作。一个大家总是涉猎甚广,不限于一隅的。
黄老不仅怀人谈书的文章写得好,论辩也是好手,本书中有他同柯灵、张中行、葛剑雄诸先生反复较量的几篇短文,虽然因为不曾拜读过对面的文章,其中的往返曲直不大弄得清楚,但这里文章写得高妙,意见也大有道理,则是清清楚楚的。
不过黄老最好的文章还是那些谈线装书的名篇,能够这样来谈的,现在恐怕没有几个人,自能传世而不朽。其实就是“黄裳”这个笔名也大有古典气息,曾经有人说著名学者型作家容鼎昌先生早年因仰慕淑女黄宗英小姐的风采,遂以“黄裳”为笔名,大有陶渊明“愿在裳而为带”(《闲情赋》)之意云云;这恐怕是事出有因而未必有实据的。按“黄裳”典出《周易》,坤卦之“六五”云:“黄裳,元吉。”黄色在古代算最高级的、吉祥的颜色,所以这里以“黄裳”为大吉大利的象征。正因为黄裳是吉祥之兆,而坤乃臣道,所以后来往往以“黄裳”指位极人臣者,也可以指太子——总之是一人之下,其余一切人之上的大人物。
唯其如此,当容鼎昌先生建议老同学黄宗江以“黄裳”为下海之艺名时,黄宗江以其过于辉煌而不敢用。他本人姓黄,他有顾忌。那个时代知识精英对于古代的东西大都比较了解。容鼎昌先生本不姓黄,他以“黄裳”为笔名不怎么辉煌触目,或者还有些别的什么考虑,遂将本为别人所取之名自己拿来使用。用之既久,名气极大,他的原名反而不甚为人所知了。
黄裳,原名容鼎昌,一九一九年生,山东益都(今青州)人。曾做过记者、编辑、编剧。醉心于坊间旧刻,熟于版本目录之学。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创作,撰有大量随笔、游记、题跋文字。自一九四六年在上海中华书局出版《锦帆集》以来,相继有《关于美国兵》、《旧戏新谈》、《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珠还记幸》、《笔祸史谈丛》、《前尘梦影新录》、《清代版刻一隅》、《插图的故事》等专书三十馀种行世,辑有《黄裳文集》六卷。另有《猎人日记》等译作,并校注《玉簪记》、《彩楼记》等。
弗朗索瓦丝·萨冈Françoise Sagan(1935—2004)法国天才女作家,一代人的青春同义词。拥有漂亮的外表、敏感的心灵和避重就轻的天赋,喜欢写作、赛...
金瓶梅评点 本书特色 “徐州明清十人文萃”丛书收录的是徐州明清时期十位历史文化名人的作品集,这十位名人分别是:明万历朝进士张贞观,明代散曲大家、“乐王”陈铎,明...
《燕子姐姐讲故事——名曲配乐彩绘本1》内容简介:听燕子姐姐讲故事是年轻父母童年时代难忘的记忆,如今经典童话配以经典名曲和经典
石屏随笔 内容简介 《石屏随笔》是旧版书系丛书之一。尽管过去的一切,随流逝的时光流远了与今日的差距,但它毕竟还是今日的历史与文化之根。于是,编者从现代、近代,云...
《日本的童话》内容简介:《日本的童话》是一本日本经典童话故事精选集。以“美好、奇幻”的名家名篇为选篇标准,收录小川未明、新
我们一起读过的劳伦斯 本书特色 收在本书里的六十余篇随笔是写在翻译家黑马翻译的多卷劳伦斯作品边上的心情和思索记录,多是应网友要求回答问题受到启发后再形成文章,还...
本书收沃尔科特、塞弗尔特、布罗斯基、埃利蒂斯、阿莱桑德雷、帕斯捷尔纳克、布罗茨基、米沃什、阿莱桑德雷、马丁松、蒙塔莱、聂
包法利夫人(企鹅经典丛书第七辑:上海文艺精装版) 本书特色 《包法利夫人》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向往小说和杂志上描写的法国传奇浪漫的爱...
《凡俗心愿》内容简介: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是我们祖先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凡俗心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126:胡万春卷 本书特色 建国初期,上海涌现出一批产业工人出生的“工人作家”,胡万春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胡万春的小说创作,大多以其熟识的钢铁...
子恺故事 本书特色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本书综合了丰子恺的少年音乐故事和美术故事,故...
马瑞芳说红楼-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红楼梦》这么令人愿意琢磨,因为它是一部盖世奇书。《红楼梦》这么令人乐意琢磨,因为它写出了绝世之恋。世界上哪位小说...
戴夫·艾格斯生于1970年,美国新生代重要作家、出版人。艾格斯经历丰富。他还在念大学时,由于父母相继患病去世,他中止学业,照顾八岁的弟弟。2000年,艾格斯出版...
铁凝自选集 本书特色 写作对铁凝而言是一种使命,我别无选择,只有写作才能使我获得满足感、成功感和乐趣。写作是希望带给读者快乐,如留下一份礼物。她能够像农民对土地...
因梦集-季羡林经典作品集.典藏版 本书特色 《因梦集》收录了《因梦集》和《新纪元文存》两个集子。20世纪30年代,作者曾应约准备编一本散文集,命题《因梦集》,因...
北京法源寺 本书特色 《北京法源寺》是李敖大师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一个重要依据,《北京法源寺(新版)》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
红楼梦眉本研究 本书特色 眉本即《红楼梦》“眉盦藏本”的简称,或称“卞藏本”,是2006年新发现的《红楼梦》脂本。(“脂本”是指*接近曹雪芹原稿面貌的早期抄本。...
雨果政论集 目录 小拿破仑**部分 其人第二部分 政府第三部分 罪行第四部分 还有其他罪行第五部分 议会体制第六部分 宽恕第七部分 宽恕第八部分 政变之中包含着...
杨文宇作品集--明月松间照 本书特色 在状写波诡云谲的历史烟云时,以一种清新雅致的美学追求和冷隽深邃的历史眼光,渗透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在美的观照与史的穿透中,寻...
此生遇你已很美 本书特色 有一种深情,叫唐朝诗人间的友情。他们才情似海,顶天立地。他们之间的情愫很微妙——友情以上,恋爱未满。他们之间割舍不断,不是爱情,却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