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序
我投入文学写作已三十年。回顾身后这些零散足迹,不免常
有惶愧之感。以我当年浓厚的理科兴趣和自学成果,当一个工程
师或医生大概是顺理成章的人生前景。如果不是“文革”造成的命
运抛掷,我是不大可能滑入写作这条路的。我自以为缺乏为文的
禀赋,也不大相信文学的神力,拿起笔来不过是别无选择,应运而
为,不过是心存某种积郁和隐痛,难舍某种长念和深愿,便口无遮
拦地不平则鸣。我把自己的观察、经验、想像、感觉与思考录之以
笔,以求叩问和接通他人的灵魂,却常常觉得力不从心,有时候甚
至不知道这种纸上饶舌有何意义。人过中年的我不时羡慕工程师
或医生的职业——如果以漫长三十年的光阴来架桥修路或救死扶
伤,是否比当一个作家更有坚实的惠人之效?
我从事写作、编辑、翻译的这三十年,正是文学十分艰难和困
惑的时期。一是数千年之未有的社会大变局,带来了经济、政治、
伦理、习俗、思潮的广泛震荡和深度裂变,失序甚至无名的现实状
况常常让人无所适从。二是以电子技术和媒体市场为要点的文化
大变局,粉碎了近千年来大体恒稳的传统和常规,文学的内容、形
式、功能、受众、批评标准、传播方式等各个环节,都卷入了可逆与
不可逆的交织性多重变化,使一个写作者常在革新和投机、坚守和
迂愚之间,不易做出是非的明察,更不易实现富有活力的选择和反
应。身逢其乱,我无法回避这些变局,或者说应该庆幸自己遭遇了
这样的变局,就像一个水手总算碰上了值得一搏的狂风巨浪。
积累在这个文集里的作品不过是记录了自己在风浪中的一再
挣扎,虽无甚可观,却也许可为后人审思,从中取得一些教训。
精神的彼岸还很遥远,在地平线之下的某个地方。我之所以
还在写下去,是因为不愿放弃和背叛,还因为自己已无法回到三十
年前,如此而已。
这套文集收入了我的主要作品,占发表总量的七八成左右。
借此次结集出版机会,我对其中部分作品做了修订。
所涉及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是恢复性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内地的出
版审查尺度有一个逐步放宽的过程,作者自主权一开始并不是很
充分。有些时候,特别是在文学解冻初期,有些报刊编辑出于某种
顾忌,经常强求作者大删大改,甚至越俎代庖地直接动手——还不
包括版面不够时的偶然剪裁。这些作品发表时的七折八扣并非作
者所愿,在今天看来更属历史遗憾,理应得到可能的原貌恢复。
二是解释性的。中国现实生活的快速变化,带来公共语境的
频繁更易。有些时隔十年或二十年前的常用语,如“四类分子”“生
产队”“公社”“工分”“家庭成分”等,现在已让很多人费解。“大哥
大”“的确良”一类特定时期的俗称,如继续保留也会造成后人的阅
读障碍。为了方便代际沟通,我对某些过时用语给予了适当的变
更,或者在保留原文的前提下略加解释性文字。
三是修补性的。翻看自己旧作,我少有满意的时候,常有重写
一遍的冲动。但真要这样做,精力与时间不允许,篡改历史轨迹是
否正当和必要,也是一个疑问。因此在此次修订过程中,笔者大体
保持旧作原貌,只是针对某些刺眼的缺失做一些适当修补。有时
写得顺手,写得兴起,使个别旧作出现局部的较大变化,也不是不
可能的。据说俄国作家老托尔斯泰把《复活》重写了好几遍,变化
出短、中、长篇的不同版本。中国作家不常下这种工夫,但如遇到
去芜存菁和补旧如新的良机,白白放过也许并不是一种对读者负
责的态度。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热情支持这一套文集的出版,感谢文友
东超、单正平等多次对拙作给予文字勘误,还应感谢三十年来启
发、感动、支持过我的各位亲人、师友以及广大人民。
韩少功
2007年7月
马 疤 子(以及“一九四八年”)
光复在县里当体育老师,是马桥少有的知识分子之一,也是马
桥惟一一个在城里定居吃上国家粮的人。
他的父亲是马桥历史上惟一的大人物。但很长一段时间,马
桥人不愿意提起这个大人物,对有关他的往事吞吞吐吐。我后来
才知道,大人物叫马文杰,一九八二年才获得政府的甄别平反,去
掉了“大土匪”“反动官僚”的帽子,获得了起义功臣的身份。光复
当上县政协常委,后来又当上政协副主席,同他爹的平反当然不无
关系。我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才访问光复,多少了解了一些马文杰
一九四八年出任国民党县长的内情。
我已经说过,这是在一九八二年。这是一个阴沉多雨的傍晚,
在一个河街上的小豆腐店里——光复连体育老师的饭碗都不牢靠
的时候,开下了这个小店。我在小本子上记下他的话,满鼻子酸酸
的豆渣味。我突然有一种感觉:对于我来说,对于我所知道的马文
杰来说,一九四八年并不是一九四八年。它向后延迟了,甚至发酵
成酸味了。也就是说,它实际上延迟到一九八二年这个多雨的傍
晚才出现。就像炸死马桥雄狮的那颗炸弹,那颗中日战争的炸弹,
在泥土中悄悄把时间凝固了三十多年,推迟到一个明媚的春天才
在孩子的胸前发出一声古老的爆炸。
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不能说它是存在的,至少我们没有充足的
理由断定它存在。因此在一九八二年以前,马文杰的一九四八年
对于我是空无。
同样的道理,马文杰的一九四八年,马桥人的一九四八年,也
并不是很多历史教科书上的一九四八年。构成这一年的事件,使
这一年得以被人们感受、确认、追忆的诸多人世运演和变化,包括
国共北平和谈、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毛泽东愤怒拒绝苏共关于中
国两党划江而治的建议、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与李宗仁桂系集团
的激烈角逐等等,马文杰与手下人当时都一无所知。由于九连山
脉的重重阻隔,加上战乱、大旱以及其他一些原因,马桥弓与外界
的联系越来越少。马桥人当时对外界的了解,完全停留于一些回
乡老兵零零星星的传说。
这些老兵,原来大多数跟着团长马文杰在四十二军吃粮,到过
山东和安徽,后来又参加滨湖战役,接四十四军的防。他们看不起
四十四军,那是川军,纪律*差,差不多人人抽大烟,日军化装成便
衣打进去,一下就把他们的军部端了。马团长当然也吃过苦头,在
沅江县有一次打伏击,埋的一百多颗地雷全不管用。那些从邵阳
赶运来的土地雷,一炸成了两个瓢,爆得很响就是不死人,硝烟中
的日本兵一个不少,照样哇哇哇地往上冲,很快把四十二军分割成
几块。马团长见势不妙,只得命令手下人赶快把山炮什么的全丢
到河里,分散打游击。日本人是来运粮食的,只要把他们拖到冬
天,洞庭湖区的水干了,日本人的船就出不去,他们的牵制任务也
就完成了。
他们回忆马文杰带着他们捉俘虏的情形。捉一个日本兵奖一
万块钱。每个连每个月要捉四个俘虏,没完成任务连长就要记大
过,而且下个月的任务就要加倍。再完不成,连长就撤职,打屁股,
军法从事。三扁担下去,屁股肯定见血。有一个倒霉的连长,屁股
上总是烂一个洞,没当过几天“好人”。
他们找地方维持会要便衣,要良民证,然后化装去敌占区偷
袭。胆子大一点的人,还咬住日本人的队伍抓“尾巴”。有一个连
全是湘西的苗人,都会泅水,也*勇敢,捉的俘虏*多,但不幸在华
容县的一次遭遇战中竟然全连殉职。马团长手下的几个同乡运气
似乎还好,脑袋都留下来了,只是每次捉俘虏,捉回来的不是蒙古
人就是朝鲜人,不是真正的日本货,虽然可以勉强交差,但没有赏
金。这几个马桥人后来回到家里之后还经常为此愤愤不平。他们
说,马疤子不讲道理,蒙古鞑子的块头*大,塞在麻袋里三四个人
使了吃奶的劲还抬不动。吃了这么大的亏,凭什么人家拿赏金我
们就喝凉水?
马疤子是马文杰的外号。
他们的听众震惊之余也表示同情,是的,是的,马疤子就是个
小气,当了那么大的官,也没见给他婆娘打个金镯子。有一次回老
家请乡亲吃一顿饭,总共只砍了五斤肉,碗里净是萝卜!
他们的一九四八年就是充满着这样的一些话题。也就是说,
他们此时心目中的外界,只有抽大烟的川军,炸不死人的邵阳地
雷,还有日本军队中的蒙古鞑子等等——充其量,他们还模模糊糊
听说过第三次长沙会战的传闻。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作
“一九四八”,也从来不用公元纪年。直到我与他们交往的时候,
“一九四八”还是一个生疏的词。他们表示那个年头的用词有以下
一些:
1.长沙大会战那年。
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命名。他们的长沙会战是一段迟到了将
近六年的新闻,被他们误以为是一九四八年的事。如果一个外来
人并不了解第三次长沙会战,只是靠马桥人的嘴来把握时间,肯定
要把历史的秩序打乱得一塌糊涂。
2.茂公当维持会长那年。
这个命名可以说没错,也可以说错了。茂公是马桥上村人,那
一年确实接了张家坊某人的差,轮到他来当了维持会会长,管辖远
近十八个弓。拿这一件事来标志一九四八年,没有什么不可以。
问题在于,马桥人不知道日本人早已投降了,日本人强制成立的维
持会在绝大多数地方已经不存在了,良民证也不用了,只是他们消
息闭塞,还是按老规矩办事,还用着“维持会”的名称,可能让后人
听了以后还是一头雾水。
爱过,失去过,那么还留下些什么?世界这么大,我们相遇一场的意义是什么?所有的失恋都有意义,但那其间的智慧需要自己去认领。
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选 本书特色 芥川代表了从大正到昭和初年,日本知识分子*优秀的一面。——荒正人《现代日本文学史概论》如芥川一般既有高度的教养,又有优雅的趣味,...
花腔-中国当代长篇小说 本书特色 《朝内166人文文库·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花腔》以寻找主人公葛任为基本线索,以破解葛任的生死之谜为结构中心,描写了葛任短短一生的...
追随他的记忆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谋杀以及逃亡的故事,总有一个人,会让记忆成为永恒;总有一座城,使漂泊成为宿命。在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包括他自己,均是想...
诡刺-V-大结局 本书特色 军文不是纪实文学,好的军文应该把军队中的枯燥彻底遗忘,留下的只是阅读的快感。军事小说有两种,一种是军事小说,一种是纷舞妖姬的军事小说...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内容简介:★当“一九八四”遇见“丧钟为谁而鸣”★乔治·奥威尔九死一生的西班牙内战历险记 ★列选美国《国家
余步伟遇到马兰 本书特色《余步伟遇到马兰》是叶兆言中篇小说集中的第 二本,其中收录了《陈小民的目光》《余步伟遇到马 兰》《玫瑰的岁月》《一号命令》四篇,创作时间...
《刀锋:读客三个圈经典文库》内容简介:越过刀锋实属不易,因而智者常言救赎之道艰辛。——《迦托·奥义书》 青年飞行员拉里在一次
花火-但使晨光过沧海 本书特色 [[豪门孤女] 重生报复 [情深继兄] 苦苦接招她如蝶般轻轻振翅,他的世界便天翻地覆 2012年度,*让人感动的暖爱纪念读物他...
李逵日记之聚义厅 本书特色 1.一部极尽戏谑搞笑的官场小说,听李逵讲述自己从屌丝到厅级干部的别样官场人生。2.一本梁山式关系的官场教科书,一副入木三分的官场原生...
大海是我的兄弟 本书特色 1943年春天,在一艘商船上,21岁的水手杰克·凯鲁亚克决定写自己的**部小说。他白天努力工作,晚上手写作品,他为作品起的标题是《大海...
团购:张恨水抗战经典3册 内容简介 大江东去:1937南京热血之花·保卫天津抗战经典:虎贲万岁-常德保卫战团购:张恨水抗战经典3册 节选 团购:张恨水抗战经典...
黑金镇 本书特色 武骏是个出生在杭州的中美混血儿,他在加州跟着祖父母上完高中后,升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大学毕业后,武骏意外地成为美国怀俄明州岩泉镇的油田...
滚床-午夜惊魂-3 本书特色 好看、惊险、恐怖、离奇的故事短篇集。聊聊、夜先生、大袖遮天……国内*优秀的悬疑作家作品。那些放在枕边让你睡不着的故事,那些让你毛骨...
《奇鸟行状录》内容简介:“憎恶这东西一旦在心里生根,要想铲除比登天还难。” 《奇鸟行状录》是村上春树篇幅最大的长篇小说,原
悬浮在空中的吻 内容简介 因为爱你,我对痛苦和欢乐都有了深刻的感受,因为爱你,我才知识人生有许多无法满足的事。今夜,在沉痛哀泣的歌声里,我们何妨*后的相拥?也许...
《外出偷马》内容简介:我们去偷马。他是这么说的,人就站在小屋门口,在我跟父亲来这里过夏天的时候。那是1948年7月初的一天。我1
这完美的一天 本书特色 艾拉·莱文的《这完美的一天》创作于1970年,小说通过白描的手法不加渲染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高科技占主导地位、精神世界却是一片荒芜的社会画...
《小镇奇谈》内容简介:哪怕掀翻整个宇宙,哪怕抹去九十年代,我们也要带你回来。退去的历史大潮中淹埋着宇宙的秘密 失落的山中小镇
【谁没有过艰难的黑暗时刻,咬牙挺过,是对梦想最好的交代!冯仑、柴静、张德芬、毕淑敏倡导的青春态度,青春励志畅销书作者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