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历史语境主义的方式,从新闻思想、新闻事业、新闻文化的综合角度,考察美国宪法**修正案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重在指出,在新闻自由从思想确立为制度的过程中,既有古典共和主义和英国传统的影响,也是美利坚的文化特色与现实选择的结果。天赋人权传统的“绝对自由”与普通法框架下的“相对自由”一直是困扰着新闻自由的重大问题。由此,**修正案具有两个相反相成的维度:从人权的角度衡量,是一个权利概念,以个人为出发点,有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的倾向;而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是一个秩序概念,以社会为出发点,渗透着共和主义(republicanism)的精神。在“伟大的宪政时刻”,共和主义占据上风,通过大规模政治辩论达到了协商民主的效果,这是留给后世的珍贵的政治遗产。而在目前通行的美国新闻史编撰中,共和主义被遗忘,自由至上主义一帜独张,其实,这种对自由的过度强调伤害的恰是自由自身。
**章共和与自由:文艺复举的遗产与英国的传统
第三节古典共和主义
意识形态的能量不能产生于自身,它只能把那些业已具有粗糙和不完整的形式而存在的言词、想法和企图加以整理、组合和引导。波科克(J.G.A.Pocock)论证了“政治语言”和“政治语言的社会作用”,指出人们的观念总是被一种承继而来的思想传统和价值传统而限定,也只有在这种特定传统和价值体系里,思想才能解释某些行为。从历史的角度看,政治语言是特定时代人们用以表达对政治生活看法的语言体系。而了解了这套语言,就等于把握了在该时代人们理解特定政治言论的方式方法。同时,个体思维应用了同时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结构,所以思想者个人的思维行为成了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事件,语言具有传播社会知识信息和分配社会权威的双重功能。
在14-16世纪,欧洲流行的政治语言逐渐转向了“共和”。“共和”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柏拉图的“理想国”(respoblica)其实就是“共和国”。在他设计的理想国家里,没有公民大会,没有法庭,没有法律的统治,公共决策由哲学家进行,创造一个公正的社会意味着控制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的整个过程。这一天真加独裁的混合物恰是当代西方“政治正确”的反面,但是起码他有一句话说得正确:“极端的自由,人们可能会走向极端的征服,其结果不可能变为别的什么,只能变成极端的奴役。”在晚年*后一部著作《法律篇》中,柏拉图退而求其次,精心设计了“第二等好的理想国”,之所以叫“法律篇”,是因为他将法律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提出良好政体的根本原则是城邦受法律的支配,而不应受个别统治者和特殊阶级抑或利益集团的支配。正因为如此,在后世自由主义的谱系中,柏拉图也堂而皇之地有一席之地。
比柏拉图更为现实的是亚里士多德,他的“政治学之父”的美誉部分来自他对政治科学的推崇——*高的应用科学、属于*高主宰的科学。更关键的是,他将伦理学与政治学综合考虑,使伦理学成为政治学的一部分,从而“特别有见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无论我们是单个的,还是在社会里与群体一起——怎样才能过一种真正的人的生活”。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关键应属“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里的“人”同样是指“公民”,因为城邦之外非神即兽,人只有在城邦的公共活动(即政治活动)中才能实现“幸福”。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点和混合政体观点皆被视为“共和”的内容之一。关于前者,他提出人类具有语言能力和理性,可以相互交流,以讨论来达成共识,不过,并不是总可以达成共识,如果意见不一致就会引起社会动荡。而如何使人们基本达成共识呢?唯有教育。教育是政治正义的当务之急,城邦应该通过教育统一起来并转变为一个共同体。关于后者,在亚里士多德心目中有一张复杂的政治体制“排行榜”。**种标准是以德行的高下分配权力,于是将政体分为三种:君主政体、贤人政体、共和政体。第二种标准以财富的多寡分配权力,也分为三种:僭主制、寡头制、平民制。亚里士多德主和的是“混合制”,原因是,“凡能包含较多要素的总是较完善的政体,所以那些混合多种政体的应该是比较切合于事理。”
马凌,女,1969年出生,湖北武汉人。在南开大学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史学博士学位,后在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国家研究基地研究人员。主要学术领域:新闻传播思想史、政治传播、文化研究。写有专著《后现代主义中的学院派小说家》,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外国文学评论》、《读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React前端技术与工程实践》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React前端框架基本原理及其相关工程实践的技术参考书。本书分为14章,主
邓恩(George H.Dunne)(1905~1998),男,生于1905年,美国现代耶稣会士。于1998年6月30日在加州的洛斯加托斯去世,享年92岁。生前...
栏目剧在南方的实践 本书特色 黄天文编著的《栏目剧在南方的实践》以南方电 视台品牌栏目《真实故事》 为个案分析对象,系统论述栏目剧的美学形 态、发展流变,...
明清时期江南社会史研究 内容简介 长江以南,太湖之滨,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这便是江南地区的核心,众人瞩目的苏南地区。近代以一,中国的近代化在这里迈出了**步:工...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 内容简介 三、背景我们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解释学,如神学的、哲学的、法律的、革新的或浪温的。作为阐释的方法之一,解释学在神学和法学领域...
文书学(第二版)(21世纪档案学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特色 《文书学(第2版)》:21世纪档案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新学伪经考 本书特色 民国大师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术革新;因时应势而现出版高峰,...
社会分层十讲-清华社会学讲义-(第二版) 本书特色 《社会分层十讲(第2版清华社会学讲义)》作者李强系国内著名的分层研究学者,此书不进对国外分层理论进行了详细介...
《短视频运营:从0到1玩转抖音和快手》内容简介:本书作者经过自己长期的实践和近百次课程的讲解,将数千名普通“素人”培养成为“
彝族源流:汉译散文版 内容简介 《彝族源流》一书,以父子连名谱为线索,记录哎哺、尼能、什勺、慕靡、举偶、六祖等六个时期的彝族历史,认为彝族起源于哎哺,由哎哺分支...
别无选择-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职工精简 本书特色 《别无选择: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职工精简》由中央党校专家采用大量档案资料和翔实的数据,解析了20世纪60年代初,中...
作品目录绪言序章 古代印度概况第一节 印度名及其汉译第二节 古代印度的疆域地形第三节 古代印度的种族一 奧族人二 荼卢毗族人三
启功全集-第十八卷 本书特色 《启功全集》包括文论与书画两大部分,较全面地收录了启功先生撰写的专著、论文、诗词、题跋、书信、日记、讲学及口述历史,并选辑启功先生...
草根报道与视频见证-公民视频新闻研究 本书特色 《草根报道与视频见证--公民视频新闻研究》由王建磊所著,本书从多个维度对中国互联网空间上的UGC(用户原创内容)...
移位东西 本书特色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刚刚走过的这六年,即置身于上述人文“学科”建设的探索中。放眼全球,引入参照和资源,建立方法和规范,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她所推...
《不可以》内容简介:第一章:自杀圣地弓投悬崖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引发了连环复仇杀人。但是,最后是谁死了? 第二章:小学生因自
龚浩群,中央民族大学海外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毕业。我国近年来涌现的海外民族志研究者之一,在民族志方法、泰国研究等方面有较深的积累...
黄庭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教育政策博士,任职于中国台湾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
贪婪的七宗罪 本书特色 近年来,贪欲业已成为公共领域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金融业在追求更大利润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终导致了一场...
舍曼,原创文学作家,擅长内心描摹,文字集细腻的古典美与浪漫主义一体。本书写于作者游历欧洲的途中。她始终认为,最好的爱情,一定是势均力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