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虚构了数十名己故的中外文化名人和当代人物言行,完成了对中国思维、哲学、文化等九领域问题的解读与批判。
文明造机巧,蒙昧亲自然
胡适乘“先驱”号超光速火箭,来到云梦山,欲拜见暂时在此隐居写作的蒙人庄周。入得深山大泽,见鸟兽相哺,鱼虾相濡,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人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不禁喟然叹道:“羲皇上人,‘逍遥于天地之间’,可敬可羡!”又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遂物我两忘,不知所之。直到黄昏,经童子指引,才来到一草庐之前。
胡适见一中年人仙风道骨,童颜羽衣,正在织草席,料想是庄子,趋前便拜道:“大师,后生千里来访,请受一拜!”庄子先是一愣,然后淡然说道:“吾终身不仕,你怎么又来了?”胡适猜想是先生看错人了,因此解释道:“后生乃民国时的胡适,专程来向您求教的。”庄子一听是“胡适”不是“吴斯”,遂礼请来客席地就坐。
庄妻素娥本在里屋对镜梳妆,听得院子里的对话,忙端来泉水,说道:“胡先生请多包涵,先喝一口水。刚才来了一位楚威王的使者,名叫吴斯,以重金为礼,想聘夫子去当丞相,夫子竟然不去,还说‘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他如此迂腐、清高,还叫人家滚开!你倒地便拜,他还以为那使者又来了呢。”胡适“哦”了一声,与庄子相视一笑,似有前缘。
寒暄过后,胡适道:“大师,您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绝不亚于孔夫子。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的,特别是您奠定了国人心理的基础。从正面说,淡泊名利、天人合一、尊重人性、法天贵真、宽容豁达、人格独立等等;从反面说,逃避竞争、厌恶科技、混淆是非、阿Q精神等等,都以您的思想为源头。您还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有深刻的揭示。在此,我特想请您再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庄子道:“好吧。任何思想和思维方式都是在特定的环境空间中产生的,中华民族也有她的背景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生存、发展、斗争、思考,逐渐凝聚、升华成自己的传统、性格和思维模式。先讲讲中国的背景舞台吧,地理上有三个特点。
中国人是世界民族中*庞大、*复杂的一群,他们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幽玄莫测的计谋令世人叹为观止。
曾有西方画家想用漫画表现出中国人的特点,却难以成功。因为中国人的形象有时是方的,有时是圆的,有时看似简单,有时露出复杂。他们像水,既有形又无形,既可量又不可量。利刃割水水不断,彩笔描空空不染。
中国人聪明,他们经天纬地,以平定天下为己任;他们朝乾夕惕,为治国安邦而苦思。 中国人狡猾,善于钩心斗角,运用策略。他们的表面和内心*大限度地背道而驰。 中国人憨厚,讲究礼尚往来、王道人情。他们默默承受着已经或将要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种种不合理,从不申诉。他们不过问自己的权利,容忍专制暴政、贪官污吏对他们肆意进行压迫剥削、敲骨吸髓。 中国人复杂,有时奴性十足,有时凶恶万分;每个人都具有鹰犬双重人格,对下属百姓是鹰,对上司官家是犬。他们要么下跪磕头,要么颐指气使,要么溜须拍马,要么作威作福。
中国人是现实主义者,沉迷于世俗,重视家庭伦理,热衷于功名富贵、权力官位、福禄寿喜,轻视玄想技巧,不擅神灵宗教,而中国禅宗和道教只是以宗教之名行世俗之实。 中国人是浪漫主义者,落拓不羁,放浪形骸,追求精神上的安慰、胜利和自由。 中国人平和内向,谦虚知足,讲究面子,感情上不轻易显山露水而暗藏心计;他们磨灭个性,融入群体,尔虞我诈,随波逐流。
中国人中庸谨慎,柔弱简单,不偏不倚,无为而无不为;他们以柔克刚,以退为进,深藏不露,不战而胜。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孔子型中国人的主张。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这是老子型中国人的策略。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是庄子型中国人的追求。 “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这是韩非型中国人的韬术。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这是唐伯虎型中国人的理想。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这是郑板桥型中国人的生活艺术。 20世纪以来,许多名人哲士孜孜以求,探索中国人的思想特征,总结东西方观念的不同。 严复说:“中国人是亲情的,孝治的,节流的,淳朴的,谦屈的;而西方人是尚贤的,法治的,开源的,享乐的,发泄的。” 李大钊说:“中国人是直觉的,艺术的,精神的,向天的;而西方人是理智的,科学的,物质的,立地的。” 陈独秀说:“中国人以和谐、家庭、感情和意识形态为本位;而西方人以战争、个人、法律和实利为本位。” 孟德斯鸠说:“开疆拓土是罗马的目标……宗教是犹太的目标……太平是中国法律的目标。” 这就是中国人的可笑之处:把虚假的太平、表面的稳定当作目的,而不顾平静的水面下汹涌的暗流;他们不懂得人权、民主为何物,不知道以言论自由、政治民主、法律保护来疏导民意而一味地加以堵塞! 黑格尔说:“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的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 中国人既是集体主义者,又是私有主义者,他们把儿女看作是自家所有、皇家(国家)所有,而绝不是社会所有的。 佩雷菲特说:“中国人没有妥协、谈判的意识,当两股政治势力相遇时,不是这一方粉碎那一方,就是那一方把这一方浸于血泊之中!” 中国一直是个政治权力本位的社会,几千年来一些人只是为了抢那把交椅,而把国家折腾得血流成河、疮痍满目;谁夺取了权力便成为人上之人,这当然容不得谈判;而且,中国的商品经济每每萌芽便被扼杀,这样自然形成不了商品社会、市场社会的谈判文化。 恩格斯说:“在一切实际事务中……中国人远胜于一切东方民族。” 更概括地说,在人生世俗方面,中国人不仅远胜于其他东方民族,而且超越了西方民族。
胡星斗,笔名胡鱼,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问题学创始人,民生经济学家。从事政府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诸子百家与企业管理的教学与指导研究生工作。近年来活跃在各大时事论坛及专栏,先后提出了“中国问题学”、“现代农村制度” 、“现代反腐败制度”等一系列新论点,其中对二元户籍制度的批评、对劳动教养制度进行违宪审查等一系列言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沙千里回忆救国会-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救国会是1936年在上海建立的一个爱国救亡组织,全称是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写的《沙...
《新发展格局与中国县域经济》内容简介:本书稿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县域经济问题的体会的总结,也是作者结合“十四五”规划对县域经济
中国博物馆志-9 本书特色 《中国博物馆志(9陕西卷)(精)》是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全国各省市区文物局编著的多卷本《中国博物馆志》的第九卷,忠实地记...
滹沱河风云-回忆安平五.一反扫荡斗争 本书特色 《滹沱河风云:回忆安平"五·一"反扫荡斗争》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滹沱河风云-回忆安平五.一反扫荡斗争 目录 前...
蓬莱阁典藏系列宋元戏曲史 本书特色 《宋元戏曲史》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征引历代有关资料﹐说明戏曲从先秦两汉时期一直到宋元时期的源流演变。王国维作为一代国学大师,...
文史 2001年第一辑 目录 《禹贡》上的二大问题 “三闾大夫”考——兼论楚国公族的兴衰 “天棐忱”辨析 《春秋左传注》辨正十二则 读《左传》的择日历忌 神话传...
清代官场透视-以乾隆朝陋规案为中心 本书特色 《清代官场透视——以乾隆朝陋规案为中心》由晏爱红著,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乾隆朝陋规案纪实;关于乾隆朝查处陋规案实...
男儿事-历史上的那些男人和那些事 本书特色 男儿事,男儿意,男儿的才气横溢,男儿的铮铮铁骨…让他们的传说感动我们的人生。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三国两晋南北朝-人民.联盟文库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这又是一个灾荒横行的时期,战乱和灾荒并不影响这个时代成为一个多产帝...
画说湘军 内容简介 历来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这一则说明湘籍军人在战争史上的地位,二则说的是湖南人天生有种优秀军人的气质:果敢坚毅,从不服输,或者说是一种血性。应...
《新五代史》研究 本书特色 原名《五代史记》,为与薛居正撰《五代史》(见《旧五代史》)相区别,故称《新五代史》。在二十四史中,它是唐代以后唯一的私修史书。薛居正...
中国考古学史 本书特色 卫氏的学术观点以“新颖而大胆”著称,他曾提出种种的新说,如“龙即鳄鱼”说、“织布昆仑之昆仑即《左传》陆浑之戎说”、“古代台湾原住民有文字...
鲜卑帝国传奇-(彩图版) 本书特色 他们从山上来,终却不知飘向何方?他们带来了另类的文化,带给了中国历史一片崭新气象……在绵延至今的人类文明长河中,中国唐朝曾以...
缪云台回忆录 本书特色 我今年整整90岁了。从1919年我从美国毕业回国算起,到1949年出国之前,达30年中总算为云南地方建设事业出了力量,自问对得起云南父老...
《别让孩子独自玩耍》内容简介:社交心理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童年饱受孤独折磨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无人能够走近。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新版小字本) 本书特色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编写组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共7章,揭示...
宋高宗传 本书特色 宋高宗所处的时代是各个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十分剧烈的时代,历史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活剧。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是中国古老的历史哲...
大唐宰相趣闻轶事-(插图本) 本书特色 天欲理天下,而不务于得人心,则天下固小可理矣。务得人心,而不勤于接下,则人心固不可得矣大唐宰相趣闻轶事-(插图本) 内容...
极简世界史-全彩版 本书特色 《极简世界史》,英国科幻小说家、历史学家乔治·维尔斯*著名作品,也是知名度仅次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的通史类著作。全书共10...
历代上皇帝书(文白对照)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1996年1月1版1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所选历代名臣文士上皇帝书凡200余篇,多为思想性、艺犬性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