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梦境,由诗意所勾连
被触摸过的灵魂,便会浸润出那难以遗忘的往昔……
本书内容包括两部分:2005如梦的初夏,2006沉静的欢乐。
清晨,在鸟鸣声中醒来,才记起,这已是我们在高原之上的家 中。这个家坐落于埃斯特斯帕克,而埃斯特斯帕克则是落基山国家 公园旁一个美丽小城。海拔4348米的朗斯峰就在我们能感觉得到的 那个不远的地方。在绵延的山脉之上。*高的清冷和氧气的稀薄,让 我们的思维也不由自主地缓慢了下来。
这一天阳光伴随着清晨一同到来。在清新的空气中,是远远近 近绵延起伏的山峰。这些山峰或者积雪皑皑,或者被青绿覆盖,总 之清澈中那一份遥远的切近。这里的山谷寂静,鸟语花香,一份能 够用心灵享受的人间美景,又恍若仙境。
John和南希在埃斯特斯帕克的家是一处典雅的木房子。据说能 在国家公园有一处夏天的房子,在美国也算是非常奢侈了。事实上 这座房子是John继承的一份遗产,于是他们才得以经常从波士顿飞 到这里,度过生命中许多重要时刻:譬如他们的生日。后来女儿也 成了埃斯特斯帕克的常客,在美国的六七年中,她几乎每年都会来 这里度假。而我们这次来到美国,埃斯特斯帕克便也被安排为行程 中重要的一站。南希希望我们看到他们生活的全部,因此倘若不来 埃斯特斯帕克,就等于是我们只了解了他们的一半。
来到埃斯特斯帕克之后才知道这里为什么被称作避暑胜地。在 东海岸被烈日灼烤的时刻,中西部的落基山脉就成为了人们趋之若 鹜的度假之地。高原的清冷不单单是海拔所致,还有风吹过雪山之 后降落的那阵阵荒寒。是的,埃斯特斯帕克完全可以被称作是寒冷 的。因为一进入这片苍茫高原,便立刻觉出有一股气流飕飕刺进我 们的肌肤。然后便是高山上不见人踪的寂寥,甚至不远处的高尔夫 球场上,也只是空留着那起伏不定的浩瀚青草。
于是从拉斯维加斯上山的我们顿觉不适,沙漠的炎热和高原的 寒冷在骤然之间的转换中让人错乱了方寸。据说这里房屋的历史已 经足够久远,John的姨妈曾经拥有一处很大的房子,但因为孩子们 先后离开了家,她才换了这处精美的小房子安度晚年。仙逝后她将 这座房子留给了孩子们。房子的木板是灰褐色的,那种纯粹的木头 颜色,显示了这座房子的历尽沧桑。房舍内却是一片温暖的棕红,那 是南希来来去去精心设计的。房间里的装饰物被南希设定为清一色 的印第安风格。尽管在科罗拉多居住的大多是白人,但因为比邻的 新墨西哥州居住着大量印第安人,印第安文化便自然而然地沿着落 基山脉浸润了过来,让艾斯特斯帕克这样的地方看上去也像是印第 安人的领地了。于是街上商店出售的,大多是印第安人风格的物品。 首饰或者装饰品,都明显地张扬着那个民族的精神。只是在街上很 少看到印第安人,即或是那些专门出售印第安人物品的商店,通常 也是由白人经营的。
清晨坐在洒满阳光的客厅里看远处白色的峰顶。咖啡,还有面 包,于是想起昨天黄昏,John驱车带着我们上山,看薄暮间的草场, 夕阳下的森林。在John认定的美景中我们瑟缩下车。我们当然信任 John,毕竟他已经到过这里无数次了,就像他自己说的,他将是艾 斯特斯帕克*好的导游。所 以他当然知道这里什么地方 *美,什么地方*值得驻留, 甚至什么地方*应该拍照。 尽管很冷,却还是不能 不为眼前大自然的壮丽所震 撼。然后在一片浩大的草场 驻足,看远处麋鹿悠闲地踱 步。它们或缓步行走,或卧进 草丛。那美丽的鹿角,还有那 无需雕琢便无限优雅的姿态。 它们似乎并不在意我们的到来,仿佛在天地之间,只有它们,和身边 的静静流水。或者它们就是自然,那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后来,悠远 中那女神一般静卧的麋鹿就成了科罗拉多,成了落基山脉*美的象 征。再后来J0hn送给我们的笔记本上,也烫金着科罗拉多美丽的麋 鹿。那灌木一般的鹿角伸展着,在苍茫的雪山中舞动起勇敢的生命。
如此静默的眼前景象。那种真正的“相看两不厌”。只是草场上 除了我们,竟看不见任何人的踪迹。于是便也放任起来,大声地喊 叫,听那山谷回音。我们相互追逐着,一派被彻底净化了的欢乐。于 是对着镜头做出很多狂放的姿势,还原到人的本真,还原到自己。高 声地唱啊,那雪山之水在看不见的那个地方悄悄融化,然后流淌下 来,不再结冰,却透彻肌肤。
这黄昏时分让我难忘的,也许并不是那几许残阳,还有残阳下 娇美的杨树。那唯有科罗拉多唯有落基山脉唯有埃斯特斯帕克才有 的杨树。那时杨树的树叶还只是一片新绿,而杨树的树干却仿佛已 经几度沧桑。不说那些年轮已久的杨,就是新生的细挑树干上,也 在白色的树皮上留下了点点黑色的疤痕。据说这就是落基山脉所特 , 有的杨树的个性,无论四季中的哪个时刻,它都会毫无顾忌地向天 空挺拔而去。而不管四季中树叶的颜色怎样变化,树干上那黑白相 间的痕迹也永远不会退去。黑色的疤痕恍若黑色的眼睛,在高高的 山脉上寂寞张望。无论在阳光下还是在阴影中。那黑色的张望不舍 昼夜。那眼睛一般的悠远深邃无际。不禁心中一阵寒战,就为了那 透彻心肺的残酷的美。
但到底是美。哪怕美得凄凉。在落基山国家公园的那本画册中, 竟然也特别展示了杨树的那些令人难忘的黑色疤痕。在白色的树干 上,皲裂着,那黑色的伤痕。仿佛在诉说什么?某种伤痛?但抬起 头来,你所看到的便是一片色彩的斑斓了。在蓝色的空气中。在金 色的阳光下。无论身下是一种怎样斑驳的支撑,枝权上的树叶却总 是无忧无虑地烂漫恣肆。叶片的色彩随山上的季候而委婉流转,在 不经意间呈现出一片片崭新的辉煌景象。或者是早春漫山遍野的新 绿,或者是秋季慑人魂魄的金黄。无论怎样的色彩都那么透彻,那 么的完全彻底,尽心竭力,让人不能不对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顶礼膜 拜。后来在落基山国家公园的礼品店里,John买了一片金色的树叶 送给我们。
赵玫满族,1 954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南 开大学中文系,现任天津市文联创作室主 任。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大代表,中国 作协全委会委员.天津市文学创作高级职称 评审委员会评委.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 殊津贴。1 986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出版 《(我们家族的女人)》、《(朗园》、《(武则天)》、《(高 阳公主)》、《(上官婉儿)》、《(秋天死于冬季)》等 长篇小说1 6部《(太阳峡谷)》、《(岁月如歌)》、 《(我的灵魂不起舞)》等中短篇小说集6部,《(一 本打开的书)》、《(从这里到永恒)》、《(欲望旅 程)》、《(左岸左岸》、《(戴着镣铐的舞蹈)》等 散文随笔集1 8部,《(赵玫文集)》、《(赵玫作品 集)》8部,《(阮玲玉)》等电视剧本80余集,计 600余万字。曾获第四、第五届全国少数民 族文学创作奖。1 993年获中国作家协会”庄 重文文学奖”。
简单爱-《小小说选刊》: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剪影 本书特色 由《小小说选刊》选编的十年选系列,是从全国各地十年间发表的小小说中精选出来的,旨在检阅一个时期内小小...
从大地走向大地-邓一光文集.艺术随笔 本书特色 非常明净的文字,非常明净的思想,这是作者艺术才华的真实体现。作为作家的邓一光写作《从大地走向大地》,摒弃...
译自法国经典的兰波诗歌全集,囊括《地狱里的一季》、《通灵集》等全部经典,法国艺术大师莱热精美配图,完美阐释兰波诗歌意象,
四十自述 本书特色 《四十自述》是胡适生前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在书中,胡适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回顾了前四十年的心...
《晚明小品选注》内容简介:《晚明小品选注》,民国金石学家朱剑心选注。本书选文159篇,凡54家,分论说、序跋、传记、书简、日记五
《移动社交电商》内容简介:移动社交电商,是继淘宝、京东之后的第三种电商形态,是共享经济时代电商发展的必然产物。移动社交电商
马鸣谦,1970年生于苏州,祖籍浙江绍兴,作家、诗人、译者。著有小说《隐僧》《无门诀》《降魔变》等。小说创作外,也从事文学译介,已出版奥登文集译作三种,分别是《...
缘缘堂再笔-丰子恺散文精品集 本书特色 此书以1937年上海开明书店初版之丰子恺散文集《缘缘堂再笔》为底本,原汁原味地再现丰子恺的随笔性文章,题材不是什么实用或...
《穿越丝路》内容简介:一部中国版的地理大发现。关于丝路上的文明、城市、器物、文化与宗教……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祖先跨越
延安采访录 本书特色 “国际人士看中国”丛书收录了多个国家的著名国际人士的著作。这些作者分别在20世纪中前期亲历、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或亲自参加了新中国社会...
才女书-百年百位女性散文经典 本书特色 《才女书:百年百人百篇女性散文经典》是创美人文书系。才女书-百年百位女性散文经典 内容简介 《才女书:百年百人百篇女性散...
二十世纪中华词选(全三册) 本书特色 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至为精美的艺术体式,是中华民族文学殿堂上的奇珍。二十世纪词人上承唐宋词千年以来的优秀传统,弘扬高贵酌人文...
猫步旅人 本书特色 女性作家张帆,旅欧留学的时光,成为她信笔挥洒的诗意岁月。内容包括在伦敦的留学经历,关于老街、酒馆、老剧院、西斯罗机场等地的丰富见闻。关于英格...
《人格权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依据《民法典》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并充分吸收、借鉴比较法上的优秀经验,对
与诗相约 本书特色 《与诗相约》是一部诗歌理论文集。本书所收入的是作者关于现当代代表诗人诗作的文本剖析与细读,并在阐述新诗生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加以梳理整合,囊括...
你我皆凡人-从金庸武侠里读出来的现实江湖 本书特色 如果我们作为一介凡人,来到金庸的江湖世界,会是什么模样?也许不会是“杀尽仇寇、败尽英雄”那么快意,或是“从今...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本书特色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配有精美插图,契合行文气质,是值得收藏的好书。史上唯一可以与张爱玲并驾齐驱的一代才女,虽然两人在文学上的造...
《了无痕:报人读史礼记五集》内容简介:《了无痕:报人读史札记五集》为田东江“报人读史札记系列”第五本,延续了前几集的风格。
黑暗的声音 本书特色 **人称书写从矿工到北漂再到《南方周末》记者的个人成长史记录矿难以外的矿工生命悲歌在地心的黑暗中用书写和阅读温暖自己守望浩瀚的人心,叩问无...
清朝是词的一个复兴时代,因为它重新找回了词的美学标准。“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可是,人的一生,就是要在风雨忧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