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的衰亡》(1936-1945)(套装全2册)里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侵略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战争给受害国人民和口本人民所带来的巨人灾难,以及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原著于1970年10月在美国出版后,即成了一本畅销书,并夺得了1971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仅在得奖当年就冉版三次,在西方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该著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夫战的历史,特别是对口本帝国丰义的侵略史,有一定价值,堪称《第二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
《日本帝国的衰亡》(1936-1945)(套装全2册)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所写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纪实著作。作者在书中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口本帝国主义于1936—1945年问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东部开辟侵略战场,横行亚洲,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直至*后被迫求和投降的历程。书中史料极为丰富,有许多材料系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也有不少史料是一些原为日本天皇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提供的。
《日本帝国的衰亡》(1936-1945)(套装全2册)里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侵略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战争给受害国人民和口本人民所带来的巨人灾难,以及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原著于1970年10月在美国出版后,即成了一本畅销书,并夺得了1971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仅在得奖当年就冉版三次,在西方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该著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夫战的历史,特别是对口本帝国丰义的侵略史,有一定价值,堪称《第二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
第一章“下克上”:11936年2月25日下午,东京上空彤云密布,预兆不祥,大雪已经厚厚地覆盖了全市,而且看样子还要下。前三个晚上已下了一英尺多,是五十四年不遇的大雪,交通受阻,陷于混乱,有的剧院不得不改为临时旅馆供回不了家的观众借宿。东京尽管披上了银装,可是看上去几乎仍然是既有西方色彩又有东方色彩。日本已经甩掉它过去的很多封建的东西,成了亚洲一个最先进最西方化的国家。离传统瓦顶的皇宫几百码的地方,一座四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新式建筑是处理宫廷事务和天皇办公的宫内省大厦。围绕皇宫的古老石墙和护城河外,同样是东西合璧:帝国剧场和第一生命大厦等一长排新式建筑犹如芝加哥的完全是西方式的高楼大厦,而仅仅相隔几个街区,就是狭窄的卵石小街,一排排艺妓馆、寿司铺以及和服店,鳞次栉比,还有房子摇摇欲坠的各种小商店,它们门上挂着随风扑动的暖帘和五颜六色的灯笼,即使在这样的阴天,也显出一派欢乐气氛。紧近皇宫一座小山上的是尚’未竣工的国会大厦,这座大楼主要是用冲绳运来的石块建造的,好像是仿埃及的式样。在这座威严的大厦的后面,是一幢幢政府首脑的宽敞官邸。其中最大的是首相官邸,这座官邸由两幢楼房组成,办公部分是早期弗兰克·劳埃德·赖特风格的西式建筑,起居部分是日本式的,墙薄如纸的滑动门,地板上铺榻榻米。但是,外表宁静的东京却酝酿着一场骚动,一场即将冲向大雪覆盖的街头的激烈骚动。皇宫外侧一端是第一(玉)师团的兵营。该兵营由于陆军省一名少佐告密说他们要发起武装叛乱而引起了当局对他们的注意。告密者说,他从某一青年军官那里获悉,一批激进分子计划于该日刺杀天皇的若干名顾问。嫌疑分子已受到监视,还给政界要员派了应付紧急情况的保镖。首相官邸的门窗都用钢筋和铁条加固,安上了直通警视厅的警报器。可是宪兵队和警方觉得他们满可以从容对付局势。一小撮叛乱分子不管有多么强烈的动机,毕竟翻不起大浪。此时他们对情报所说即将发生叛乱的可靠性如何正半信半疑。这一天眼看就要结束。 他们这种安然自得的态度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负责守卫皇宫的精锐部队中的造反情绪非常强烈。他们的傲慢不逊极为明显,因此已下令于数日内把他们调往满洲。他们露骨地蔑视当局,以致有一支部队竞以演习为名,集体跑到东京警视厅门前去撒尿。这些不服管束的官兵中另有一千四百人正在谋划揭竿而起,准备于次日拂晓前分头袭击东京六个目标,包括警视厅和若干政府官员的住宅。
约翰·托兰 1912年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传统的基督教家庭。青年时代的托兰没有想过会成为历史学家,他那时的梦想是成为百老汇的剧作家。大学里,托兰学的就是戏剧创作。大学毕业后,他背起行囊走遍了美国。四十二岁以前,他是个事业上不成功的剧作家、官场里得不到赏识的军官、家庭生活中的失败者。1954年,有人约托兰写一部有关大飞艇的书,他利用在空军服役时的关系,走访了众多飞艇时代的亲历者,掌握了大量独家的第一手材料。这本《天空中的船只》使他一举成名,也正是从这一年起,他开始了“在历史中的生活”。托兰的著作侧重史料的搜集和对当事人的采访。在书中,他会把所知的一切全部告诉读者。
他写的历史著作有:《从乞丐到元首》、《日本帝国的衰亡》、《战争之神》、《丑闻:珍珠港事件及其后果》、《占领日本》和《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等。其中这本《日本帝国的衰亡》使他夺得了1971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
《踏勘尼雅遗址》内容简介: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
本书是英国现代著名将领彼得·德拉比利艾尔爵士写的自传,讲述他怎样从一个顽皮少年成长为英军高级将领。本书主人公从东南亚秘密
透过地理看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以地理为视角的全彩珍藏版中国简史。全书配有90余幅精美的四色印刷历史地形图,山川险阻、地缘关系一目了然。 本书从地理的视角解...
《规矩和爱:升级版》内容简介:规矩和爱的融合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核心。如何爱孩子需要学习,如何给孩子立规矩更需要学习。美国哈佛
《国富国穷》内容简介:世界上邦国林立,为什么富的这么富,穷的这么穷?五六百年前,地球上只有欧洲和中国两个最发达的经济文化
《丹麦女孩》内容简介: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曾在自己的生命中努力挣扎,想要了解我们是谁,并且接受那个真实的自己。学会接纳
曹溪通志 本书特色 《曹溪通志》由(清)释真朴重修,为曲江南华寺的寺志。全书共八卷,卷一山川形势、古迹、建制规模(附香火供奉);卷二道脉源流、传灯人物、继席宗匠...
中国考古小史-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史学)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为四部分,包括前任对...
风俗通义全译 目录 目录 前言 凡例 《风俗通义》序 皇霸** 三皇 ...
《3分钟学速写!》内容简介:零绘画基础的你,是否也想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生活的美好呢?本书就教你用最常见的铅笔,以速写的形式来
中国土族-中华民族全书 本书特色 胡芳、杨军编著的《中国土族》是“中华民族全书”之一,本书共十一章,分别从土族的物质文化、民间文化、社会文化、旅游文化、族际交往...
俄国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娄壮行编著的《俄国史》初版于1933年,由中华书局印行,收入“中华百科丛书”。此次出版即以此版本为底本编辑整理,将繁...
全书以时间为线索用实证的手法,记述了明崇祯皇帝三十几年短暂的一生。行文注重情节、对话及人物形象,叙事风格活泼生动。目录
挑着刺儿读历史 内容简介 在文史知识运用中,经常发现被误会、被误解、被误读、被误用的现象。《挑着刺儿读历史》从人物短析、事件真相、皇家正说、名人名考、作品辨识、...
《素描综合基础教程》内容简介:素描与美术的关系,就像根基与大树的关系,繁茂的枝叶因为稳固的树根而显得更加有分量。素描是美术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 本书特色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高潮为中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
帝国尽头是民国 本书特色帝国尽头是民国,老旧帝国难以为继,初生的民国也并非一帆风顺,民国诞生曾给古老民族带来的欢欣与激动,却迅速消逝在称帝、复辟和一次次厮杀之中...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舆论话语权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从舆论话语权的视角,运用传播学、舆论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党报本体的叙事...
Overthelastthirtyyears,twosocialdevelopmentshaveoccurredthathaveledtoaneedforcha...
回族人物志 内容简介 回族是我国少数名族中人口较多、分布广泛的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建国50年来我国的回族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