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实施主体所开展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些工作反映出的保护理念、技术规程、实施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等,在洞见微观关系的同时洞见了一些宏观关系,并提出了一些改进贵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
全书共有5章和2个附件。**章引论,主要阐述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第二章,主要介绍开展本研究的条件和分析框架,旨在说明以什么为依据进行研究;第j章,以实施主体所开展的工作为叙述线索,介绍贵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集中说明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第四章,主要是介绍贵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不足,说明研究发现了什么问题;第五章,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回答如何解决问题和改善工作;附件一,主要是介绍文化遗产保护的学理与法规依据,并对一些容易产生理解偏差的概念的“节点”进行必要的阐释;附件二,主要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一些纯理论的分析,通过数学视角建立模型,直观呈现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本书对贵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两条从未有人提出过的原则:一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步保护的原则,二是慎对文化遗产“族别化”的原则。其所谓“同步保护原则”,主要含义是,要尽早改变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上处于“条块化”的管理状态,在诸如“历史文化名城(镇)保护”、“民族村镇保护与建设”中,实现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步保护。其所谓“慎对文化遗产族别化的原则”,是一个针对贵州的特殊性而提出的。由于受一些不当观念的作用,本不强调“族别”意义的文化遗产,在发现、识别、发掘、抢救等保护过程中,有些内容受到了“族别化”操作的影响。具体反映是对一些没有“族别”内涵的文化遗产赋予了“族别”的意义,或是把一些本来存在“族别”含义的民族文化遗产,给出了错误的解释。推动文化遗产资源“族别化”的动机和力量,源于文化遗产的“族属”赋予,同民族的历史辉煌、现时存在的合理性、政治权利的分享等,具有某种逻辑关系。在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贵州,文化遗产的“族别”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本书认为,不宜强调其“族别”的文化遗产,一定要防止“族别化”;原生l生存在“族别”概念
的,绝不能错释和误读。任何有意操纵文化遗产“族别化”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对文化遗产科学的“恶搞”,必须坚决反对。
文化遗产保护,既是繁荣文化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极为重要的基础。由于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不断被人们重视。文化遗产作为遗产地文化品位的象征,作为极其富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以及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正在成为各个地方特别是欠开发、欠发达地区提高地方知名度和推动文化经济发展的杠杆,再加上,这几年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的文化持续创新能力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断被学术界升华,这个领域的研究,在当今世界具有空前的热度。也正因为如此,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文化的国家行为和国际行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当代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章 引论: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文化遗产保护,既是繁荣文化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极为重要的基础。
由于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不断被人们重视,文化遗产作为遗产地文化品位的象征,作为极其富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以及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正在成为各个地方特别是欠开发、欠发达地区提高地方知名度和推动文化经济发展的杠杆;再加上,这几年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的文化持续创新能力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断被学术界升华,这个领域的研究,在当今世界具有空前的热度。也正因为如此,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文化的国家行为和国际行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当代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当下,围绕如何保护、谁来保护、为什么保护等等命题,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遗产产业的企业家,都在积极思考和发表见解。大家都比较喜欢关注大问题、大现象,因而得到的结论往往都是用来回答大问题和解决大矛盾的,实际操作难以拿来运用,换句话说就是,那些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体制机制的研究所获得的精彩论断,实际上很难拿来有效地解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过程中实际存在的诸多微观矛盾。这是本研究得以成立的一个重要理由,也是本研究能够有别于其他研究的重要机遇。
……
麻勇斌,苗族,中共党员,副研究员,1963年8月5日(农历)出生于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鸡爪沟村:现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工作:2002年至今,兼任贵州省苗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是苗族原生宗教文化。已出版学术专著4部:《苗族巫辞》(25万字),北京台海出版社l999年12月版,该著作于2001年10月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山花奖·优秀奖”2001年11月荣获“第二届贵州省政府文艺奖·三等奖”:《苗族巫事·祀雷》(40万字),远方出版社2002年7月版,该著作于2004年12月荣获“第二届贵州省政府文艺奖·三等奖”:《苗族建筑文化活体解析》(26万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该著作于2007年9月荣获“第七次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兰等奖”:《阐释迷途——黔湘交界地苗族神性妇女研究》(23万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何炳松世界简史 本书特色 一、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术革新;因...
阿拉伯简史 本书特色 本书出版于1943年,是《阿拉伯通史》的简写本。书中从早期阿拉伯人讲起,对伊斯兰教的兴起,对阿拉伯人的建立国家和扩张,对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及...
《季风吹拂的土地》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关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及其面临问题的反思和剖析。作者迈克尔·瓦提裘提斯既是东南亚社会与
《打造美国》主要内容: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作者,美国首任国务卿、第三任总统。约翰•马歇尔,“国父”华盛顿最欣赏的才
日本史记-四 本书特色 通用名《大日本史》。是1719世纪日本诸侯水户藩编纂的汉文纪传体日本史。从上古神话记述到南北朝终结,内含本纪七十三卷,列传一百七十卷。共...
翻书党-打捞历史的细节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金城出版社出版★ 裴毅然20余年潜心于现当代知识分子研究,每每发现独特史料,都能在学界掀起波澜★ 本书涉及文化...
《Python从入门到精通:微课精编版》内容简介:《Python从入门到精通(微课精编版)》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案例,详细介绍了
1958年,迈克尔·奥克肖特在哈佛大学就现代欧洲的道德与政治关系问题一共作了八次演讲,本书汇集了这八讲的内容。奥克肖特与众不
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 本书特色 2012年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名 获奖理由:《倒转红轮》以俄国20世纪几个知识分子代表和19世纪几个知识分子类型...
《鱼塘式营销》内容简介:《鱼塘式营销:小成本撬动大流量》内容简介::具有传奇色彩的营销大师杰·亚伯拉罕(JayAbraham)曾经说过
魏晋风流 本书特色 《魏晋风流》以十讲之篇章——美容之风、服药之风、饮酒之风、任诞之风、隐逸之风、品鉴之风、清议之风、清淡之风、奢侈之风、艺术之风——通过上百个...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
古道西风:一口气走完丝绸之路(青少年读物) 本书特色 本书从文化史视角,丝绸之路为主体,描述丝绸之路上的故事。主要以具体人物及城市为对象,讲述丝绸之路&ldqu...
世界简史-(英文版) 本书特色 1. 威尔斯的《世界史纲》、《世界简史》等书自上个世纪40年代由著名学者林徽因等译介过来,在中国一直拥有*广泛的读者,不光一般人...
鼎盛春秋-一本书读懂春秋战国文明 本书特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厚重精美的青铜器、古朴的陶器、色彩亮丽的漆器、五彩缤纷...
《明亡清兴六十年》(上)是我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CCTV-10)《百家讲坛》主讲系列历史讲座前半部分24讲的讲稿。讲稿
遣唐使和学问僧 本书特色 《遣唐使和学问僧:世界的中国》:中宣部“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
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宝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的社与会》《中国流氓史》《明代社会生活史》等多...
燃烧的世界-图说世界-20世纪两次大战的爆发-8-全彩图文本 本书特色 一套轰动世界的人类历史书十卷本脉络清晰地梳理了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编排精美,图片丰富!清晰...
中文经典100句史记 本书特色 经典是古代圣贤才智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多认识经典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长得更快、更高。 多认识经典可以让我们的思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