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文世界首套《三国志》白话全译本。继超级畅销书《白话史记》之后,步印经典普及又一力作。文言文和白话文上下一一对照,方便阅读,精心选配各类插图300余张,加深理解。2. 台湾著名学人王静芝主持,辅仁大学等十一位知名教授历时三年始成。信、达、雅之译文,兼具学术性及普及性,畅销台湾数十年。3. 房玄龄称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三国志》描述三国时期的英雄情态、谋士方略、名士风雅、武将生猛,取材谨严,剪裁得当,文笔简洁,精彩记录风云时代的真实面貌。4. 梁启超推荐 “真正之*限度的国学书目之一”,“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普及中华文化,体认国学精义必读之书。
★16开平装,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中文世界首套《三国志》白话全译本!继超级畅销书《白话史记》之后的又一力作,文言文和白话文上下对照,方便阅读,同时精心选配各类插图300余张,加深理解。
★台湾著名学人王静芝主持,辅仁大学等十一位知名教授历时三年始成。信、达、雅之译文,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畅销台湾数十年。
★房玄龄称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三国志》描述三国时期的英雄情态、谋士方略、名士风雅、武将生猛,取材谨严,剪裁得当,文笔简洁,精彩记录风云时代的真实面貌。
★梁启超赞《三国志》: “真正之*限度的国学书目之一”,“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普及中华文化,体认国学精义之书。
友情提示:本书为特价库存书,品相略旧,内页完好,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晋人陈寿撰《三国志》,是史学名著之一。读史之人,于正史必先读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因这几部书于史料、创例、文笔,各有其超过之处。在陈寿之前,在魏国已有王沈《魏书》和鱼豢《魏略》,吴国有韦昭《吴书》,但《白话三国志》一出,其他三国诸史尽废。
《三国志》一书,更因罗贯中所作小说《三国演义》的普遍流行,为大众所关心。《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在许多方面为了情节和个人好恶皆与正史有不符之处。如对曹操的丑化,对刘备和诸葛亮的神化,故鲁迅先生曾言:“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因之许多人由《三国演义》而及《三国志》。但由于文字上的滞碍而减少了兴趣。乃致想读的人很多,而真正读下去又颇为费时费力。
正基于这一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台湾辅仁大学王静芝先生的主持下,台湾十一位知名学者,历时三年将《三国志》译成白话文,成为中文世界较早的一部全译本。译者皆为名家,国学功底深厚,译文深得严几道之“信、达、雅”之要旨。此次出版,为了方便读者,将文言文附上,利于读者对照阅读。
概而言之,这部书的特点有三:一者,能让广大读者不《三国志》原文,也可窥知三国正史的记载;二者,这部书也能帮助想读《三国志》原书的人,作为文白对照之用,以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三者,至于多数人读过《三国演义》,因而想参照一下正史的记载,流畅、精准之译文可以给予读者相当满意的答案。这里有每一个三国重要人物的传,译成白话以后,有如三国人物故事。读了之后,更可以了解罗贯中如何据此穿插演义而成为精彩的小说了。
陈寿(233~297),中国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时好学。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因不愿曲意阿附当朝权宦黄皓而屡遭谴黜。入晋后,司空张华爱其才,荐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善于叙事,有良史之才。陈寿一生仕途不顺,多次遭到排挤非议。陈寿以才学成名,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范頵评价其为:“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译者简介
王静芝,原名大安,以字行,号菊农,笔名王方曙,晚号龙壑,1916年生于沈阳,长于北平。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并从启功教授学书画。抗战内徙重庆,又从沈尹默先生学书法。胜利返北平,归沈阳,任公职,当选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来台湾,任职教育界,曾任台湾东海大学副教授、辅仁大学教授兼中国文学系系主任,暨台湾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余暇从事写作和书画。荣退后,获聘为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讲座教授,2002年归道山,享寿八十七岁。学术著作有《诗经通释》、《经学通论》、《韩非思想体系》、《国学导读》、《剑南诗稿族友考》、《国学概要》等。《韩非思想体系》一书获中山学术奖。
吴颐平,本名铁俊,字颐平,1912年生于北平,1932年毕业于北平平民大学国文系。同年获聘为北平辅仁大学附中教员,次年又兼任北平盛新中学国文及史地教员,皆因参加抗战而离职。1944年担任重庆天主教文化协进会秘书,1946年担任南京天主教总主教公署秘书,后随政府来台,任教于台南师范学校,教授国文与英文。1948年旋返大陆,来年赴香港,相继于香港天主教神哲学院、香港圣若瑟中学任教。1961年再次来台,先至高雄道明中学任教职,来年北上,受聘为台北辅仁大学文学院秘书,直至退休。其间先后担任中国文学系讲师、副教授,著有《范蠡述评》、《比喻选择》、《苏东坡尚友陶靖节》、《陶靖节与慧远》、《论语中之财富观》、《萧统与陶渊明》等。
汪惠敏,安徽省绩溪县人,1949年生。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历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副教授。著有《史记政治人物述评》、《南北朝经学初探》、《三国时代之经学研究》、《宋代经学之研究》、《何晏论语集解考辨》等。
傅试中,河南省固始县人,1920年生。北平辅仁大学国文学系毕业,曾任北平私立汇文中学国文教师及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国文教师,其后转任淡江文理学院中文系讲师,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副教授。专长为古典诗、词、曲等。著作有《周姜词异同之研究》、《两宋承先启后之二词人──清真、白石词之比较与分析》、《白石词启后之研究:南宋》等。1986年自辅仁大学退休,1996年逝世。
王初,1943年生,安徽舒城人,辅仁大学文学硕士,历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学系所主任,现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侧重于《春秋》学、中国文字学与《韩非子》,著有《中国文字结构析论》、《中国文字结构析论──六书释例》、《春秋左传杜氏义述要》、《读〈韩非子〉杂记》。
黄湘阳,湖北省大冶县人,1945年生。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曾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主任秘书、进修部部主任,现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辅仁大学推广部主任。著有《由郑庄公军事杰出原因论其成败得失》等。
王金凌,广东省丰顺县人,1949年生。辅仁大学文学硕士,东吴大学文学博士,曾任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系主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辅仁大学主任秘书,现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研究领域为先秦学术、魏晋玄学、文学理论、文心雕龙、佛学等。著有《刘勰年谱》、《〈文心雕龙〉文论术语析论》、《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古篇及六朝篇、《论易系辞中阴阳与乾坤的冲突及其转折》等。
齐晓枫,香港大学哲学博士,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著有《双渐与苏卿故事研究》、《抛绣球选婿故事的模式与意义》、《榜下脔婿的真与幻》、《明清之际选婿小说戏曲的模式与成年礼》、《相如文君故事义蕴析论》、《明清时期的潘金莲戏曲》、《明清戏曲中与屈原相关剧目考》、《〈插科〉考》、《元杂剧中科诨的类型》、《元杂剧〈汗衫记〉的嘲弄与谐趣》、《元代公案剧的基型结构》、《由窦娥故事的嬗变观金锁记》、《清宫大戏〈昭代箫韶〉初探──杨家将大破天门阵的舞台艺术》、《台湾近五年博硕士论文宋词研究概况》等。
林明德,1946年生,台湾省高雄县人,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毕业,现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著有《晏几道及其词》、《金元文学家小传》、《唐诗的境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草原文学》等书。
包根弟,1941年生,浙江省定海县人,私立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研究所毕业,曾任私立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2007年2月退休,现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兼任教授。著有《淮海居士长短句笺释》、《词选》、《姜白石词研究》、《元诗研究》、《陶渊明的儒家思想》等书。
李毓善,山东平度县人,1939年生,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现任私立辅仁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苏舜钦研究》、《汉高祖本纪》、《史汉异同考》。
王令樾,1948年生,山东诸城县人。私立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博士。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著有《历代连珠评释》、《纬学探原》、《文选诗部探析》等著作。
Inthispath-breakingbook,TongLamexaminestheemergenceofthe“cultureoffact”inmodernC...
北京研究外文文献题录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笔者所见的一百多种有关北京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民众生活、文学戏剧等的外文书籍,每种书包括内容介绍、作者生平及著述介绍...
《深度学习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内容简介:医学图像分析已是当前医学研究、诊断和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医学图像中含有重要的
《安史之乱:大唐盛衰记(公元755-763年)》主要内容:要读懂唐朝,先要读懂安史之乱。这场战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百年帝国从此走
隋唐五代史 本书特色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隋唐五代史》通过细讲某些有意义的人和事,介绍了隋唐兴衰过程,如对某些重大的出土文物的介绍评说,对悬而未解的疑问加以释感...
Inthesweepingtraditionof"TheEnglishPatient,"agrippingtaleofloveandbetrayalsetinw...
渐行渐远的民国故事:1:国民党十大黄埔名将的最后结局 本书特色 俞济时缘何涉入“孙立人案”黯然下野,郑洞国为何赢得被两岸同时追悼的身后哀荣,刘峙如何由堂堂上将...
跨界-历史与哲学之间 本书特色 《跨界:历史与哲学之间》分为哲学、历史学两篇,上篇讨论的是历史哲学问题,下篇讨论历史学,尤其是当代的比较历史学、德国史等实例中反...
超越利益集团 本书特色 宋朝,*为后世荣,*为后人痛。宋朝的先进是如何产生的?宋朝之后,中国为何反被欧洲超越?我们从宋朝的政治模式中学到了什么?汉书下酒,宋史引...
故宫国宝爱难记-1931后那些追随国宝的大师 本书特色 故宫文物南迁的重大历史事件绝不只是故宫人自己的事情,正像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全国抗战、全民抗战一样,...
《政治学核心概念》通俗易懂地介绍了政治分析中最主要的近百个概念。每一个概念都得到了清晰且充分的阐述,对于政治争论与实践的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唐代最常见的几种基层文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和讨论。全书共分七章。前五章分别探讨了校书郎、正字、县
民国学案 第一卷 新版(2011/10) 本书特色 《民国学案》立足民国这一中西学术汇流的重要历史转型期,力求全方位、立体式地追溯和归纳民国学术的背景、流变和成...
义乌地名故事 本书特色 本书是义乌丛书的一种。地名的来历与传说,是民间文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本书作者历时一年的时间,收集资料、进行采访,搜集整理而成100个故...
西汉礼制建筑遗址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1958至1960年在西安西北郊发掘的十四座西汉礼制建筑遗址的全部资料,及1956至1957年在同一地区发掘的大土门遗址的资...
川大史学(第二辑)?中国古代史卷 本书特色 刘复生主编的这本《川大史学(第2辑中国古代史卷)》主要选录2006年以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老师发表的有关中国古代史...
华学.第九.十辑(全六册) 内容简介 简介《华学》是由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中心、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共同...
走向辉煌-中华文明大讲堂-(插图本)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把党和军队的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来解读的著作;这是一幅用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画卷。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将军为...
王韬日记 本书特色 ★享誉学林:初版面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素为学界所重。★搜罗完备:收录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王韬全部日记文献,较初版扩充篇幅一倍有余。★重新校订:...
《盐宗史话(汉魏六朝卷)》内容简介:走进中华文明的千年画廊,盐业历史的馆藏璀璨夺目。齐鲁大地,夙沙煮海;天府巴蜀,井盐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