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除导言之外,共分六章。
**章: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基础观念。首先,从刑法规范的立场,分析了不作为的行为性。作为违反了刑法的禁止性规范,不作为违反了刑法的命令性规范,所以,不作为与作为一样,都属于违反刑法规范的行为。其次,从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区分作为与不作为的新标准,即:作为是违反禁止性规范,升高法益危险或使法益恶化的行为;不作为是违反命令性规范,既未升高也未降低法益危险,或者说,既未使法益恶化也未使法益好转的行为。*后,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笔者认为,不真正不作为犯,是指依照刑法规定,负有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义务的人,能够履行义务而不履行,从而与作为方式构成同一种犯罪的不作为犯罪。
第二章: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及学说发展史。首先,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关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史作了简要介绍,包括古代国家的立法、大陆法系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以及当代中国的立法概况。其次,介绍了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理论简史,包括旧法义务说、因果关系说、违法性说、保证人说以及当前的理论动态。
第三章: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首先,介绍国内外关于不作为因果关系的各种学说;其次,对之进行了评析和论证;*后,提倡以条件说为标准,判断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即如果义务人履行了作为义务,就可能防止结果发生,不作为与结果之间就具有因果关系;反之,则没有。
第四章: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首先,对作为义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笔者认为,作为义务是指根据刑法的规定,行为人所负有的实施特定积极行为以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其次,详细地介绍并评析了国内外关于作为义务来源的各种形式的理论与实质的理论。*后,提出了本书的见解,认为对作为义务的来源应分别从形式的侧面与实质的侧面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从形式的侧面而言,作为义务的产生必须具备刑法的规范依据和事实依据两个条件;从实质的侧面而言,作为义务则根源于对法益的社会功能关系,即作为义务产生的实质根据在于:在特定的社会中,为人们所普遍认可的,为保护法益而存在的社会关系(或地位),就其关系或地位自身的目的、性质而言,含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内容。
第五章: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等价性。首先,论述了等价性问题的缘起。不作为与作为在存在结构、规范结构方面各不相同,但是,为什么却可以在同一犯罪构成下得到同等评价?由此提出了不真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的等价性问题。其次,从规范的立场论证了不作为与作为等价的可能性。*后,对等价性的判断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判断不真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等价性的标准包括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客观标准是:(1)犯罪构成要件的特别行为要素;(2)法益面临现实的威胁;(3)义务人对法益侵害处于排他的支配地位;(4)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主观标准是:故意,或者过失。
第六章:罪刑法定原则与不真正不作为犯。首先,论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与内容,指出罪刑法定原则经历了从绝对的、严格的罪刑法定原则到相对的、灵活的罪刑法定原则的演变过程。其次,探讨了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是否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认为从我国目前的刑法规定来看,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性要求。*后,提出了立法论证与建议,建议在总则中对不真正不作为犯作出如下规定:
第X条根据本人的社会地位负有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义务的人,不履行该义务,且其不作为与作为实现的犯罪构成等价的,依照本法处罚。
不作为与作为实现的犯罪构成是否等价,取决于下列因素:(1)犯罪构成要件的特别行为要素;(2)法益面临现实的威胁;(3)义务人对法益侵害处于排他的支配地位;(4)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5)故意或者过失。对不作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关键词:不真正不作为犯因果关系作为义务等价性罪刑法定原则
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主要是围绕作为犯来建构刑法学体系的,对不作为犯则论述较少,尤其是对不作为犯中的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研究更少,成为我国目前刑法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另外,我国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审理了大量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案件,但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标准掌握不一,因此,深入研究不真正不作为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章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基础观念
**节不作为的行为性
从逻辑上讲,要明确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概念,必须先明确不作为犯的概念,而要明确不作为犯的概念,则以明确不作为的概念及其行为性为前提。
犯罪是人的行为,“无行为则无犯罪”已成为中外刑法牢不可破的基本理念。所以,要确定不作为可否构成犯罪,必须首先确定不作为是否具备行为的属性,不具有行为性的事物当然不可能构成犯罪。在刑法理论上,作为的行为性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作为的行为性则一直存在争议。虽然人们普遍肯定不作为的行为性,但是,为什么不作为也与作为一样,都是刑法上的行为,并可构成犯罪?这一问题并未取得一致的看法。从现有的主张来看,其论证方式不能令人信服,所以,不作为的行为性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很显然,如何理解不作为的行为性与如何理解刑法中的行为的概念密切相关。能否正确解释不作为的行为性,也就成为检验各种行为理论是否科学的试金石。有的行为学说为了能够合理地说明不作为的行为属性,而不得不对其学说本身不断地进行修正。在“无行为即无犯罪”的理念下,只有能合理说明不作为的行为属性的行为学说才是正确的理论主张。所以,反思各种行为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不作为的行为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的行为理论与不作为的行为性
……
李金明,男,汉族,河南省灵宝市人,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
曾在检察机关工作,三次荣立三等功。被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授予省级优秀检察官荣誉称号。现在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任教,从事刑法学教学、科研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个人著作2部,参与课题研究3项(其中部级项目1项)。
我們為何還要讀彌爾?他的自由是什麼?捍衛自由和限制政府?或是建構政府且保衛權利?約翰‧斯圖爾特‧彌爾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經濟學家、政治理論家,西方近代自...
新编人体解剖学图谱-(第2版)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铜版纸全彩★ 本书绝大多数图片由尸体标本数码照相获得,其中人体解剖学实物标本图321幅,断层解剖学图3...
特种经济动物疾病防治技术(适用中等畜牧兽医养殖专业)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鹿、水貂、狐、貉、家兔、鸽的常见多发病的病因(原)临床症状诊断技术和防治技术。特种经济...
小鱼叔,公众号“小鱼叔”创办者,文章常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官媒平台转载,擅长从日常小事入手,书写生活百态。
风雨兼程-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法治新闻观察 内容简介 读史其实像吃辣椒:一读,鼻腔被辣味扩张完满,舌底味蕾全部打开,额头渐有涔涔汗意;再读,被辣味一呛到底,鼻、舌...
《 佛 家 名 相 通 释 》 是 一 部 解 释 法 相 唯 识 类 佛 教 术 语 ( “ 名 相 ” ) 的 著 作 。 书 首 有 作 者 的 “ 序 ...
本书将一些最著名的建筑理论家针锋相对的著说集于一册,其争论的主题为现代主义,这是20世纪最引人关注的问题。本书的出版对这个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的论点及时地作了全面...
亦舒“独家畅销 旧欢如梦辑”收录了亦舒ZUI经典、ZUI知名的5部作品,包括《喜宝》《我的前半生》《玫瑰的故事》《圆舞》《人淡如菊》。该套书经独家授权,进行了全...
大开眼界的跨学科前沿探索之旅-重新理解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奇迹-弥合生物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巨大鸿沟-运用全新视角破解生命谜题-信息引擎、生物电路、量子计算机、癌症基因...
爱我所爱, 且用我的方式去爱。想象一下,化妆品、高跟鞋、塑身衣、公主裙、蕾丝胸罩、珠宝首饰、名牌包包……这个丰盈的物质世界和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期许和塑造;当你生儿...
构成要件理论 本书特色 贝林一生著述甚丰,涉猎广泛,刑法学造诣极高,主要著作有:《刑法纲要》、《犯罪理论》、《构成要件理论》、《往返于实证主义与自然法之间》、《...
作者:鴨志田一1978年4月11日生。神奈川縣出身的左撇子。筆名的由來是小時候就讀的小學校名。主要作品有《神無き世界の英雄伝》、《Kaguya~月のウサギの銀の...
少年棒,中國強。青春勵志成長校園劇《我們的少年時代》由TFBOYS、薛之謙、李小璐等領餃主演,該劇講述了由一群熱愛棒球的少年,在薛之謙與李小璐飾演的老師的幫助下...
★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最著名的剧作;★2022年《捕鼠器》上演七十周年,迄今为止全球连续上演时间最长的剧目;★一场精密的谋杀,一群各怀鬼胎的旅客,一段时...
莱特(Stanley F.Wright),中文名魏尔特,英国人,曾在中国担任海关税务司官员,著有《赫德与中国海关(上下)》、《中国关税沿革史》。姚曾廙,笔名天马...
刑法学各论研究述评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择的24个专题,均为刑法学各论研究中成果显著且内容重要的问题,基本上可以涵盖我国刑法学各论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广度与深度。对...
[内容简介] 著名未来学家、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畅销8年的《全新思维》再度登陆中国,全新译本、经典升级。平克是21世纪商业思潮的拓荒者,他敏锐地察觉到,人类社...
中医儿科学习习题集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中医学专业习题集。中医儿科学习习题集 目录 总论**章...
《汉代的谣言》全新修订版谣言如何参与并塑造汉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政治语境与思想文化从“无赖”到“赤帝子”,草民刘邦如何成为“开国神君”?从“祥瑞”到“流言惑众”,...
杨天宇,曾任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他长期从事经学(侧重于其中的《三礼》学)、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国内著名的“三礼”学专家。著有《周礼译注》、《仪礼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