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好读书闻名于海上文坛,曾以“米舒”笔名写的专栏吸引了无数读者。作者在编辑园地笔耕30余年,四方约稿,广交名家朋友,编稿之余的意外收获是:得签名本3500余册。作者今择其名家签名本200册,写成200篇短小精悍的文字,以此记录从事编辑工作之甘苦。
本书200篇文字,记录了作者与这200位名家的交往经过与组稿过程。并评述了这200位名家的成就,读者从中可了解这些作家、教授、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的经历与他们成名作诞生的经过。还可作为文学资料来欣赏。
本书文字简洁,评述客观,语言生动,资料性强。每篇文章附有签名本书影,名家手迹是当代不可多得的可贵资料。
本书阅读对象为广大文学爱好者与收藏者。
本书200篇文字,记录了作者与200册签名本名家的交往经过与组稿过程。并评述了这200位名家的成就,读者从中可了解这些作家、教授、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的经历与他们成名作诞生的经过。还可作为文学资料来欣赏。本书文字简洁,评述客观,语言生动,资料性强。每篇文章附有签名本书影,名家手迹是当代不可多得的可贵资料。
新闻记者的十八般武艺——记徐铸成
上海滩有许多著名的报人,徐铸成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上世纪80年代我进入《新民晚报》工作之后,就十分留意老报人的作品,想从中学习到一些编报的宝贵经验。徐铸成先生写的《报海旧闻》,我曾在报刊上陆陆续续读过。后来,又在报上读过徐老写的小说连载《哈同外传》、《杜月笙正传》。1986年我去徐老寓所,请他为我编的“读书乐”撰稿,同时请教一些问题,徐老当时已81岁,但精神饱满,对后辈十分谦和。他娓娓谈起自己编报的经历。
徐铸成先生生于1907年,江苏宜兴人。青年时代就读于清华大学,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他在20年代起从事新闻事业,先后任《大公报》桂林版、上海版总编辑,《文汇报》社长。晚年担任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他对我说:“一个好的记者或编辑,应该是一个写作上的多面手,也就是说,要掌握十八般武艺,会写新闻、特写,也要会写评论、散文,既会编新闻版,也要学会编副刊。”这一席话,对我启发很大。
徐铸成先生自己就是一个写作上的多面手。他年轻时为了锻炼自己,每天编报之余,一是认真读书;二是坚持写文章。他给我写了一篇短文《会心的微笑》,回顾自己年轻时编报时,晚上读大样,只能每天午饭后挤出一段时间“午读”。他认为一个新闻记者要记住每一天中外历史上发生的大事。解放初,徐铸成先生还时常逛书铺,无意中买到一本好书,如获至宝。徐铸成从《文汇报》离休之后,依旧把读书、写作视为一大乐趣,他写报界同仁的《张季鸾先生传》,尤为精彩。他送我出门时笑着对我说:“读书、写作,可以使人变得年轻!”
我后来又去过徐铸成先生家好几次,并经常与他通电话。他知道我有收藏签名本的嗜好,送了我两本书,一本是《报海旧闻》,另一本是《新闻艺术》。后一本书主要是他谈新闻写作的讲稿,从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谈起,一直谈到新闻记者的基本功与如何设计标题、编版,以及如何写新闻评论。此书对编辑记者十分实用。徐铸成先生的一生,经历许多动荡与风雨,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敢于说话。他在回忆文章中提供大量**手的材料,对我们了解旧中国的报刊史很有帮助。比如他谈到当年当记者时先后得到范长江、胡政之等同志的提携与赏识,后来徐铸成先生担任总编辑后,学会宽以待人,量才录用,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学习。徐铸成还特别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对一些认真读书的编辑,应该发挥他的长处。这也是他重视知识、善于用人的一个特点。徐老已于1991年作古,但我们这一代报人谈到50年代的《文汇报》,谈到徐铸成当年主持《文汇报》敢于说真话的办报风格,总是充满了敬意。
曹正文,笔名米舒,《新民晚报》高级编辑。江苏苏州人,20世纪50年代生于上海。先后当过工人、教师,经自学考试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1981年考入《新民晚报》社,先当记者,后任编辑,先后执编“夜光杯”、“博闻”、“悦读”、“花鸟虫鱼”副刊,执编“读书乐”1000期,达20年之久。20世纪80年代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常委,上海市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上海大学文学院、同济大学对外交流学院兼职教授。1993年荣获上海市首届韬奋新闻奖,1995年被评为“上海十大藏书家”。1997年11月应瑞典外交部邀请出席第91届诺贝尔奖颁奖仪式。2006年被文新报业集团聘为资深编辑。先后以学者兼记者的身份访问美国、俄罗斯、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南非、埃及、法国、英国、巴西、希腊、瑞士、土耳其、印度、西班牙等34个国家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并在马来亚大学、墨尔本大学、大田大学、多伦多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讲课。共出版作品集173部,其中个人专著55部,主编丛书118部,代表作为《珍藏的签名本》《米舒书话》《紫色的诱惑》《唐伯虎落第》《无边风月之旅》《女性文学与文学女性》《秋天的笔记》《中国侠文化史》《世界侦探小说史略》《我走过88个城市》。苏州“曹正文收藏签名本陈列室”为国内第一个签名本陈列室。
曹正文于1992年至2005年先后以学者兼记者的身份访问美国、俄罗斯,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南非、埃及、法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泊尔、英国、希腊、土耳其、西班牙、巴西、阿根廷等32个国家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足迹遍及五大洲。并在马来亚大学、墨尔本大学、大田大学、多伦多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讲演。共发表各类文字计1000万字,出版作品集169部,其中个人专著51部,主编丛书118部。苏州图书馆设立的“曹正文收藏签名本陈列室”为国内第一个签名本陈列室。
一点一滴的改造-胡适谈时代 本书特色 收录胡适谈社会的39篇文章,展示了胡适先生对重要社会问题的探讨,这些文章的内容横跨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本书特色 李海鹏的特稿,为光怪陆离纷纭复杂的今日中国留下了无双的写照。他是那种不可替代的人。有此不世出的记者,是中国新闻共同体的...
性之趣 内容简介 本书设性趣盎然、谈性说爱、性不性由你等小辑,内容涉及性的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和性善、性美、同性恋等一切有关性的哲学的、社会学方方面面的知识。...
《西中有东: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内容简介:1.美国著名汉学家、艺术史家,两届列文森奖得主——包华石,首部中文论著 包
无关枯荣 永不凋谢 本书特色 书稿收录了著名足球评论员、肆客体育创始人颜强近年来关于足球的随笔100余篇,按照“大人先生”“...
《U型思考:本质思考力决定科技与商业未来》内容简介:本书分析为什么要学习U型思考;进而描述了U型思考是什么;接下来重点阐述了如
欧阳修集-唐宋名家文集-国学经典 本书特色 《唐宋名家文集·欧阳修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集-唐宋名家文集-国...
上海与壁虎一起纳凉 本书特色 这是缠绕了个人生命和时代“共约”记忆的文字。在清丽隽永、精妙细致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20世纪70-80年代的生活状态。扑面而来,从...
我们仨 本书特色 《我们仨》中,杨绛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 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 依为命的情感体验。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
唐五代词选-汉英对照 本书特色 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顾毓琇,已故美国宾州大学荣誉退休教授许教授已因其对中国诗歌...
中国杂文 现代部分 卷七 胡风集 内容简介 《中国杂文(现代部分 卷七):胡风集》收录了作者的杂文代表作《作家与草莓》、《“西崽哲学”》、《战争与和平》、《辩证...
于忧郁的明天升上天空 本书特色 现年38岁的棉棉以“身体写作”扬名,她曾经与写《上海宝贝》的卫慧等女作家在中国掀起一阵“美女作家”旋风。棉棉的成名作《糖》被翻译...
浮生六记:外三部 本书特色 《浮生六记》是中国古代以女性为主人公的抒情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此类作品包括沈复《浮生六记(外三部)》、冒襄《影梅庵忆语》、陈裴之《香...
★ “只要有光源的存在,纵使强风也罢、寒气也罢,绝对无法令人类的斗志和影子消失。”★ “河流三部曲”终章,参透静默中失落的人生意义。★ 同名电影原作,深井欣二执...
《不容青史尽成灰:最后的荣耀》内容简介:本书展示了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另类奥秘,而骚扰整个明朝的倭寇是怎么形成的,是谁为明王朝
师陀作品新编 本书特色 师陀,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作家。河南杞县人。曾参加反帝大同盟。后任上海苏联广播电台编辑、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剧。建国后...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本书特色 触景生情,信手拈来,一场场,一幕幕,生命要开花,要歌唱,所以文字要跳舞。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诗魂不死,诗人不绝。我想,只要我们还在使用汉...
《保险严选指南》内容简介:保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融工具,是家庭理财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石。本书将与普通读者关系最密切的
韩寒-毒2(25.00) 内容简介 这本是很多年前的书,遭受过很大的非议,但一直是我喜欢的一本书。一个好的作者怎么能被非议改变主意呢?唱片可以精选,文字也可以。...
1979年出版的《雕虫纪历》是作者的最重要的自选集,影响最大。第一辑的1930-1932年的作品十七首,除了第一首《纪录》、第二首《傍晚》,接着着重选了《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