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薇拉•凯瑟中短篇小说集(全译本)》选入的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凯瑟*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作品,反映了凯瑟早期小说创作的特色。这些短篇小说的主题在她后来创作的长篇小说中反复出现。在薇拉·凯瑟的心中有两种驱动力:一是对土地的热爱,二是对艺术人生的思考。大草原与文化都市就像是两极,反复出现在她的小说中。在这些小说中,凯瑟的价值观念是一贯的:她喜爱善良的人、敬仰有崇高理想的艺术家、推崇能够从历史的沉淀中寻找到价值的人、赞美那些与土地有着特殊感情的个人。而*让她痛苦的则是看到物质主义侵袭到城市和乡镇、草原和沙漠,甚至渗透进了艺术王国。在与物质主义的对抗中,凯瑟护卫着精神美、人性美。在对人性之光的追寻中,她的小说超越了地域的局限,具有了普世的意义。
大地、艺术、女性,它们环绕交织,构成了凯瑟艺术的主体,也架构了一座现实与理想间的桥梁。凯瑟固然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但也是一位浪漫主义者;她笔下的美国生活同福克纳的南部、安德森的小镇、弗罗斯特的新英格兰一样,都不仅仅是一个地域和时代的镜像;她着眼于现实,目光却穿透现实落在一种更美好、更完善、更蓬勃的存在上。这种生活,过去或未必有,将来必将到来。凯瑟在平凡中寄寓着人类远大的理想,而又不因为这种理想而漠视丑陋的现实,这正是凯瑟的魅力,大匠的风范。
一天上午,我收到一封用淡色墨水写成的信。信纸很光滑,印有蓝格,信封上盖着内布拉斯加州一个小村庄的邮戳。这封信是我的叔叔霍华德寄来的,已经磨损,皱皱巴巴的,好像在一个不太干净的衣服口袋里待了有些时日。信上说,他妻子的某位单身亲戚*近去世,留给了她一小笔财产,因此她必须到波士顿来料理这笔财产。叔叔请我去车站接婶婶,并尽可能地帮助她。我细看了一下预定的到达日期,发现就在第二天。他习惯性地拖到*后一刻才写信,要是我早离家一天的话,肯定就接不到婶婶了。
乔治亚娜婶婶的名字不仅让我立刻回想起她那佝偻而令人心生怜悯的身影,更把我带入回忆的幽谷。这幽谷是那样宽阔、那样幽深,以致当信纸从我手中滑落时,我突然觉得眼前的世界是如此陌生,在熟悉的书房中竟感到惴惴不安、无所适从。总之,我又变回婶婶所熟悉的那个瘦高的乡下孩子,生着冻疮、局促而害羞,双手因剥玉米皮而裂了口子、疼痛难忍。我试着活动了一下手指的关节,好像它们又裂了口子一样。我仿佛再次坐在了婶婶家客厅里的那架管风琴前,用僵硬、通红的双手笨拙地摩挲着琴键,而她则坐在我的身边,为剥玉米的人缝制帆布手套。
第二天早晨,我向房东太太交待了一番便出发去车站。火车进站后,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婶婶。她是*后一个下车的乘客,而且似乎直到我把她安置进马车时,她才真正认出我来。来的路上因为她坐的都是硬席车厢,亚麻大衣被煤烟熏得发黑,而黑色的帽子却因路上的尘土变成了灰色。到达我的住处后,房东太太立刻安排她上床歇息,直到第二天早晨,我才又见到她。
不管斯普林格太太看到我婶婶的模样时有多么震惊,她都善解人意地掩饰了过去。至于我自己,望着婶婶那佝偻的身影,内心充满敬畏之情,就像望着那些在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以北地区冻掉耳朵和手指、或在刚果河上游失去了健康的探险家们一样。大约在60年代后期,乔治亚娜婶婶曾是波士顿音乐学校的一位老师。一年夏天,她来到了格林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那是她的祖先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她的出现使得村子里*懒散的小伙子内心燃起幼稚的迷恋,而她对这个叫做霍华德•卡彭特的青年也怀有某种炽热的情感,就像二十一岁的英俊的乡下青年有时会点燃骨瘦如柴、戴着眼镜且年满三十的女人的激情那样。当乔治亚娜回到波士顿时,霍华德也跟着她到了那里。这种无法解释的痴情的举动导致他们*终私奔。为了躲避家人的责备和朋友的批评,她随他去了内部拉斯加的边远地区。当然,卡彭特没什么钱,便在红柳县离铁路五十英里的地方领了一块地。他们驾着马车横穿大草原,在车轮上系了条红手帕,记下车轮旋转的圈数,就这样自己动手丈量出了土地。他们在红土坡上挖了个窑洞,那儿的居民住的都是这种地方,生活条件常常退回到原始状态。他们的生活用水取自野牛饮水的小湖,微薄的储粮常常落入一群群流浪的印第安人手中。三十年来,婶婶离家从未超过五十英里。
但斯普林格太太并不知道这些,而且在看到我婶婶现在的模样时肯定是大吃了一惊。婶婶来时穿的那件布满尘土的亚麻风衣是她*体面的一件衣服,里面那件黑色便服上的装饰品表明她已经完全听从乡村裁缝的安排。不过婶婶的身材对任何一位裁缝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原本就有些驼背,现在她的双肩更是弯到下垂的胸前。她不穿胸衣,长袍的后摆拖在地上,腹部像山峰一样突显出来。她戴的假牙不是很合适,皮肤变得和蒙古人一样黄,这是因为常年在无情的风沙中劳作,还使用含碱量高的水,这种水能将透明细嫩的皮肤打磨成坚韧的皮革。
我童年时代大部分美好的事物都得益于这个女人,我对她是又敬又爱。在我为叔叔放牧的岁月里,婶婶每天准备好三餐——**顿在早晨六点钟做好——并在把六个孩子安顿上床之后,还常常在熨衣板前站到半夜,听我在旁边的餐桌前背诵拉丁文词尾变化。每当我昏昏欲睡、脑袋耷拉在不规则动词表上时,她就会轻轻地把我摇醒。正是在她熨烫衣服,缝缝补补的时候,我向她朗读了莎士比亚的剧本,我接触到的**本书就是她用过的神话课本。她还教会了我弹音阶和练习曲谱——就在那架管风琴上,那是她丈夫在十五年之后才给她买的。在那之前的十五年中,除了一位挪威籍农场工人的手风琴外,她没见过任何乐器。当我费力地弹奏《快乐的农夫》时,她就坐在我的旁边,缝补衣物或是算账,很少和我谈论音乐,我也知道其中的缘由。她是个虔诚的女人,从信仰中得到慰藉,而且至少对她自己而言,她所受的苦难并非那么悲惨。曾经有一次我在她的乐谱集中发现了一份旧的《欧丽安特》乐谱,当我执著地弹奏其中一些简单的乐章时,她走到我的身边,用手蒙住我的眼睛,轻柔地把我的头靠在她的肩上,颤抖地说:“别这么入迷,克拉克,否则你可能会失去它的。哦,亲爱的孩子,祈祷吧,无论你将要牺牲什么,但愿那不是音乐。”
婶婶在抵达后的第二天早晨又露面了,不过仍处于一种半梦游的状态。她好像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处于年轻时曾居住过的城市,这座让她半生都梦魂萦绕的城市。她一路上晕车晕得十分厉害,以至于此时除了不适,什么都想不起来。话说回来,从红柳县的农场到我在纽伯利街的书房,中间也只不过隔着几小时噩梦般的火车路程。我打算那天下午带她出去消遣一下,来报答她曾给予我的那些美好时光。那时我们常常一起在用茅草铺顶的牛棚里挤奶,有时因为我比平时更累,有时因为她丈夫对我说话很凶,她便会向我讲述她年轻时在巴黎看过的《胡格诺教徒》的精彩演出。下午两点钟,交响乐团将演奏瓦格纳的作品,我打算带婶婶去听;尽管在与她交谈的时候我开始怀疑她是否会欣赏这场音乐会。其实为她着想,我倒真希望她对音乐的热情已经消失殆尽,那种漫长的挣扎*终能幸运地消除。我建议午餐前去看看音乐学校和波士顿公园,但她看起来很胆怯,没有勇气出去。她心不在焉地问我城市的种种变化,却一直在担心忘了吩咐家里用半脱脂的牛奶喂一头体弱的小牛。“你知道的,克拉克,是老玛吉下的小牛。”她解释说,显然忘了我已经离家好久。更让她忧心忡忡的是,她忘记告诉女儿地窖里有一桶刚开封的鲭鱼,要是不赶紧吃掉的话鱼就会坏掉。
太宰治(だざいおさむ、明治42年(1909年)6月19日-昭和23年(1948年)6月13日)日本小说家、作家。本名津岛修治,出生于青森县五所川
意大利遗事:司汤达小说选 内容简介 司汤达(1783—1842),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和文艺评论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是一部中...
《猎人笔记》内容简介:《猎人笔记》使屠格涅夫蜚声文坛。作品以俄罗斯山川风物为背景,通过游猎期间的见闻,广泛描绘了农奴和地主
绿阴山强盗: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生活的另一面着力描摹了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白领社会动态,撩开生活温馨、繁荣、温文尔雅的面纱,直指正人君子...
古兰经据称是安拉在穆圣二十三年(公元610—632)的传教活动中适时地零星地用阿拉伯文降示的一部综合性大法典。一千三百年来,它
凯旋门 本书特色 雷马克是德国著名小说家。本书一九四六年出版时声名大噪,立刻被译成十五种文字,当年在世界各地就被销售了近千万册,并由好莱坞于一九四八年改编成电影...
红与黑 本书特色 深得傅雷堂奥的著名翻译家罗新璋为译此书殚精竭虑,字斟句酌,译文更为精致准确,是目前翻译界的一项重要收获。书后所附有关译文的评论文字,对读者理解...
哈姆莱特(插图本) 内容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创作除早期写的诗歌外,主要...
海燕(高尔基中短篇作品精编) 本书特色 风吼着……雷响着……一堆堆的阴云,好像深蓝的火焰,在这无底的海的头上浮动。海在抓住闪电的光芒,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像日...
《应邀之作:拉金随笔》内容简介:菲利普·拉金是蜚声国际的英国诗人,其作品影响大、流传广,为一众知名作家如德里克·沃尔科特、
本书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芥川奖得主绵矢莉莎,继前三部讲述高中生活的作品之后,首部描摹职场女性的情感世界。江藤良香,26岁
天才 本书特色 ·《天才》,这个故事的序幕展开于1884年到1889年间, 地点在伊里诺斯州的亚历山大镇。这是一个既有点城市风光又有些乡村生活气息...
玫瑰园中的影子: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 内容简介 简介英国作家劳伦斯是西方现代心理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对当时的病态社会...
主人公彼乔林是一名到高加索服役的贵族青年军官。他精力充沛,才智过人,但到处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因而养成了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
有些事你必须得去做,哪怕无比危险。1952冬天,新英格兰遭受多年来最残酷的东北风,冰冷的大西洋变得狂暴而危险,两艘满载的邮轮
《卧底经济学4》内容简介:全球金融动荡,经济学不再受人冷落。从政治家到对冲基金经理,再到中产阶级个人退休账户持有人,每个人都
作者簡介山田詠美一九五九年生於日本東京,明治大學文學部日本文學系肄業後,曾在銀座、六本木等地從事公關公主的工作,偶爾也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全译本) 本书特色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后时刻,写下一封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一生的爱慕之情...
红与黑 本书特色 ◆头号青年读物,被誉为“青年人的灵魂哲学诗”。◆首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成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诞生的标志!◆海明威开列的一生不可不读书目;毛姆认为...
《驯悍记》内容简介:《驯悍记》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作品,情节滑稽有趣。它讲述一个聪明的男子,运用巧妙的计策,成功改造了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