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幻》这本书,先后一共有三稿。
**稿是从1997年左右开始写的,由我和驰骋两人合作,基本上我写几章,他写儿章,所以连贯性不是很强,各章的笔法也颇有差异。文章*早在杂志上连载,从日本的神话时代一直写到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没能写完,就因为连载的中断,以及我们两人工作、生活的变更而停顿了。《宛如梦幻》**稿,并不是一篇完整的文字。
很多朋友都催促着我们尽快把这本书写完,然而一直拖延了四五年的时间,始终无法继续。原因在于初写此文的时候,我们两人对于日本古代史的认知还都很肤浅,手头的资料也很不全面,所以隔一段时间回头再看,错讹之处,以及没有写清楚的地方比比皆是。好像一幅没有完工的图画,初着墨的时候就有很多败笔,整天看着这些败笔,还想要将其顺着败笔的思路完成,那确实是一件非常艰难并且痛苦的事情。
当然,就主观意识来说,我一直想把这本书完成,从神话时代直到明治维新,将这数千年间的日本古代史用比较通俗的笔法介绍给对其感兴趣的读者们。
《宛如梦幻》第二稿其实只是一个节选本,是由我把狭义的战吲时代的内容(从“应仁·文明之乱”直到织田信长进京)加以修订和精编以后做的一篇通俗断代史。此书出版以后,很快就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嘲笑,曾记得有位网友是这样说的:“将近十年了,赤军还在写这种东西吗?丝毫也没有进步呀!”
其实,并不是我不求上进,实在是编辑要求的篇幅有限,在短短不到十万字的内容中,要生动有趣地讲述战国时代十多个大家族的兴衰史,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根本无法详细描述,所以看着好像流水账,也没有什么可咀嚼的价值。然而我听到这些批评意见,依旧感觉面上无光。它促使我想要重新修订并完成这新的一稿。
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促成《宛如梦幻》第三稿的完成,首先是读者对**稿的期待和对第二稿的批评:其次就是*近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有关日本历史的书籍。类似书籍分为两种:一是前人们的著作(比如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汪公纪的《日本史话》等),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这些书虽然文辞优雅、论说精辟,却存在着很多错讹之处,将其作为了解日本历史的通俗读物是很不适合的;二是一些新书,满眼错漏,甚至存在着很多明显的抄袭痕迹,实在令人不忍卒读。可以说,正是因为上述这些书籍的出版,才使我更有了完成一部比较严谨的日本古代史通俗读物的动力——当然,我要写的还是《宛如梦幻》。
第三稿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
我并不是专业的历史学者,更不是专业研究日本历史的高人,虽然自认为搜集了很多资料,行文也力求严谨,但仍然难免错讹,只能请读者朋友们原谅了。此外, 《宛如梦幻》的**稿中很多篇章是驰骋所写的,我在修订第三稿的时候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订正了其中明显的错误,统一了全篇的笔法,然而遗憾的是,也因此被迫删掉了很多非常具有文艺性的语句。比如在楠木正成战死凑川的情节中,驰骋写道:
正成离开了曾经寄予无限希望和梦想的京都。
京都有芳艳的花草,有壮丽的建筑,有爱子正行,还有他*喜欢的中国兵书。但他在远离这些美好的事物时,头脑中飘过的念头,却同所有所有高傲的英雄在这一刻想到的一样:“这些都是非常好、非常好的,是的,非常好。但是,我,不留恋!”
作为一本历史通俗读物来说,文艺性并不是必须排斥的因素,终究我想写的不是干巴巴的只有很少数人才能读懂的论文,而是想要将一段历史全面地介绍给更广泛的读者们。只是我看待历史的眼光一贯是比较冷的,我很少把个人丰富的感情色彩替代到历史人物身上,所以终究写不出驰骋这般动人的文字。我本人很想保留这些文字,然而却无法将这种动情的文字贯彻始终,而独留数段,未免会破坏整部书的统一风格和阅读感觉,所以只得忍痛割爱了。
驰骋贤弟,请原谅我吧…
前言的*后,除感谢《宛如梦幻》曾经的合作者驰骋以外,我还希望在这里向同样喜爱日本历史的很多好友——马乡、公艺等等——致敬。这些年来,我仍对这一段历史保持有浓厚的兴趣,能够提起精神来完成这本书,是和你们的帮助、鼓励分不开的。
谢谢!
赤军
2006年末
迄今**部全面介绍日本古代史的通俗读物《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勇拓平民读史新领域。 本书从神话时代讲起一直到明治维新截止,时间跨度达数千年。具体分传说与真实、大化革新、唐风奈良、优雅的平安朝、摄关政治和院政、源平之乱、镰仓幕府和北条氏、元军来袭和幕府落日、纷乱南北朝、室町幕府的兴衰、战国风云、江户两百年、维新之岚等若干主题。其中战国风云部分更是本书的重中之重,篇幅之大,信息之多,相信一定会让战国迷大呼过瘾。
赤军,历史小说作家、狂热的游戏人、理智的乐观主义者、国内知名历史论坛“新·战国联盟”主要策划人之一。其个人主页《宛如梦幻》在网络广为流传,并在国内发表过多部小说
《城市社会学(第三版)》内容简介:城市化是世界范围的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虽然是这条道路上的后来者,但也不可阻挡地要走
华贵天城:宋版杭州 本书特色 《华贵天城:宋版杭州》致力于对杭州这样一个宋代历史现场的复活与再现,力图达到有一种亲临感,这个历史现场在宋代具有典型意义,也是当下...
退后一步是家园-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本书特色 在大奈河支流的战斗中,我们俘获了一名重伤的中国兵。看起来他还完全是个未成年的孩子。素以豪毅自诩的岛田中尉走到他...
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71-1982) 内容简介 一、本编《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包括书目和报刊索引两部分,分别按大体一致的类项编次。所收文献的发表时间,为1...
《背叛》内容简介:时间,当代美国;地点,洛杉矶狄更斯城,脏乱差贫民区、底层人民聚居地、暴力频发的危险之都;人物,一个土生土
周末秦初那些事儿 本书特色 周末秦初,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期。西周覆亡,进入东周。东周又分为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英雄辈出。战国时期,战乱频仍,...
中国疆域沿革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1938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中国文化史丛书第二辑的一个分册。本书记叙了中国自传说中之黄帝始,就出现了疆域区划的痕迹;夏代的疆域就有...
帝国不语对枯棋 内容简介 每个王朝都有他的其悲情时刻,本书以讲述了秦、两汉、隋、唐、两宋、元、明、清十大历史末代王朝的衰败过程和*后时刻,以及无可避免的历史性败...
《古希腊罗马留下了什么?》内容简介:古希腊罗马文化奠定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础,可生活在东方世界的我们,还需要去了解几千年前西
英语民族史(全四册) 内容简介 地球上一个由讲英语的人口构成的庞大帝国——包括了不列颠、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强国——历经了漫长曲折的历程而渐渐形成;它...
明清帝王与皇陵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明清帝王们的几大著名皇陵。具体内容包括有皇陵文化、明朝皇陵、清朝关东陵墓、清东陵、清西陵和王墓选粹等。其中还有风水、地理...
刘咸炘论史学 本书特色 刘咸炘先生的学术渊源,借他自己的话说:“吾之学,《论语》所谓学文也。学文者,知之学也。其范围详于《一事论》中,而*重者为遗传、土风、时风...
风俗民情-中华千年文萃 内容简介 曹成王碑王姓李氏,讳皋,字子兰,谥日成。其先王明,以太宗子国曹;绝复封,传五王至成王。成王嗣封在玄宗世,盖于时年十七八。绍爵三...
人五人六 本书特色 《人五人六》是张发财以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文章结集。不同于他著名的微博历史小段子,张发财用一篇一篇两三千字的精炼文章,使众多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
唐代刺史若干问题论稿 本书特色《唐代刺史若干问题论稿》以唐代湖南观察使辖区为例,探讨了刺史对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刺史是唐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恺撒战记--内战记 本书特色 《恺撒战记·内战记》是古罗马著名的军事历史著作,为恺撒继《高卢战记》后的另一部作品。本书收录了《高卢战记》之后的四个...
术数活动与明清社会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的术数活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人际关系等影响很大。宫宝利编著的《术数活动与明清社会》从社会史、社会文化史...
史记七篇读法 本书特色 《史记七篇读法》(作者司马迁)二卷是王又朴在清代乾隆年间所编选的重要《史记》选本,其中有:项羽本纪、外戚世家、萧相国世家、曹相国...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内容简介:公元8世纪到10世纪,唐朝盛极转衰,西域局势动荡不安。在盛唐漫长的身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最
旧制度与大革命 本书特色 可以说《旧制度与大革命》阐述的正是既得利益者对社会变革的冷静观察……也就是说,这种视角,恰恰是改革者而非革命者的视角。中国改革,官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