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周易》、《论语》、《老子》、三《礼》、《淮南子》、《史记》、《说文解字》、《黄庭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坛经》等十种经典著作作了深入的解读。全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部书原来是我在大学里讲通识课程的讲义,在理想中,大学应当是理解文化传统和提倡精神自由的岛屿,阅读经典也许正是实践这一理想的重要途径,布鲁姆(Allan Bloom)在《美国精神的封闭》(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中曾说,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以便人们在共同问题和丰富知识基础上,建立“今人和古人在思想上的友好联系”。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圣贤原则是必须遵循的教条,也不意味着古代经典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对经典的看法很简单,**,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不大可能纯之又纯、原汁原味,以为我们今天可以重新扪摸圣贤之心,可以隔千载而不走样,那是“原教旨”的想象;第四,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很早很早的古时候,看着筮草占卜,有人楞是从中琢磨出了“理儿”来。这“理儿”很大,阴上阳下,变化万端,管天、管地、管人,居然让一本占筮之书成了“群经之首”,笼罩了古代中国思维世界好几千年。
——《周易》:占筮与哲理
佛说如是,如是我闻。原来,菩提树下妙雨缤纷,谛听下只是“修心”:二字。三藏佛书万卷千箧,广被众生的竟是这二百余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据说,其中有智慧,能普度众生到幸福彼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袖珍宝典
一个不识字的岭南樵夫,口灿莲花说了一些经验,经验记录成一番道理,这番道理,成就了一部叫做《坛经》的中国佛教宝典。细细地读,静静地听,仿佛一个声音在说,你的心灵和佛陀一样澈切,它不是明镜,也没有灰尘,只要放下心来享受自然,刹那间宇宙就在你的心中。
——《坛经》:中国禅的宣言
《周易》:占筮与哲理
提到《周易》,很多人会想到“算卦”,就像现在风行世间的“紫微斗数”、“文王先天八卦”一样。这个联想并没有错,因为本来《周易》就是一本“决嫌疑,定犹豫”的书。可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本“算卦”的书不仅可以“占验祸福,预测未来”,而且还可以“改变世界”、“精研哲理”,大概你一定不相信。
不过,世界上就是有这种奇怪的事情。比如《孙子兵法》的作者本来绝对想不到他的书能成为企业家办公司的“指南”,也绝对想不到他的书能成为海湾战争中现代化美国军人的“读物”。《三国演义》的作者也绝对不会想到他的小说几百年后会成为洪秀全布阵用兵的参考书。同样,孔子当年随口说话教诲弟子,也绝对想不到他的话会被编成《论语》,成为指导中国人几千年的经典。说起来,西方的《圣经》本来也就是些宣传家的演说、宗教徒的书信、无名史家的史著、无名诗人的诗歌,谁又会想到它会成为西方文化的一大源头呢?
中国有个故事叫“郢书燕说”,说的是郢地有一个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信,天黑看不清,便令仆人“举烛”,一不小心把“举烛”二字写了进去,燕国相国接到信后反复琢磨,不知“举烛”二字说的是什么,后来,他把“举烛”理解为郢人希望他洞察烛照,举用贤人,于是照此办理,把燕国治理得很好。
…
葛兆光,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西潮又东风——晚清民初思想宗教与学术十论》、《古代中国的历史、思想与宗教》等。
是辞:钟爱清辉明月与造梦为真,人生追求自在随喜,自在过生活,随喜写故事。已出版作品:《误我嘉时》《南风入萝帷》《莫斯卡托》等。微博:@依然是辞
《百万英镑》内容简介:《百万英镑》为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中短篇小说菁华集。马克·吐温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剖析了当时社会“
熱衷一切奇思怪想的軼聞,相信世界的玄妙大過眼睛,熱愛旅行,尤喜探險,身體跨越不了的險境,就是筆下故事開始的地方。
门神传说 内容简介 辞旧迎新之际,家家户户贴门神祛灾祈福,这是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门神信仰习俗形成的年代久远,流传的地域广阔,至今被人们所传承。门神人...
禅的哲理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不再停留于不可停留的地方、不要为了那滴水拼掉所有的力气、心大力小是悲剧所在、踏上万人之路等章节。禅的哲理 目录 1. 不再停留于不可...
信仰 体裁 社会-从爱沙尼亚民俗学的角度分析 本书特色爱沙尼亚民俗档案化工作始于19世纪末,但民俗学者的研究仍倾向于芬兰学派,同时也关注民俗的社会文化研究,语言...
中国古代赋税 本书特色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赋税的历史,本书力求做刭如下几点:**,把中国国家赋税的历史,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给大家。赋税是政府行政的经济...
鲁迅的都市漫游:东亚视域的鲁迅言说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以遍历东亚都市的经历及视角重新追溯鲁迅一生的评传。本书致力描绘作为一个喜爱好莱坞电影的近代都市生活者的鲁迅...
淡妆浓妆总相宜-中国历代美女榜 本书特色 美女=靓女+才女+名女酣然步入历史画卷,醉闻女人香,悉心品味美女神韵,魂牵佳人情。这套书大体上可以算作中国美女文化研究...
中华歇后语 内容简介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
妙峰山 本书特色 《妙峰山》一书是顾颉刚等人民俗研究论文的结集。1925年4月30日北京大学教授顾颉刚、孙伏园等五人,来到京西妙峰山对妙峰山庙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
外语与第二语言学习 本书特色 外研社和人教社联合推出这套“剑桥英语教师丛书”,以配合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工程。本套丛书的使用者注意两点:**, 这套书不仅仅...
超语言学:叙事学的学理及理解的原理 本书特色 “元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基本理论的学科,还在语占学研究的范围之内。而“超语言学...
新华字典(第10版)双色本 内容简介 本词典是在荣获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国家辞书奖特别奖的第9版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主要增补了部分新词、新义、新例和少量字头,...
老北京趣闻传说 内容简介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六大古都之一。在浩瀚的历史长卷中,在北京这座城里发生了太多的趣闻,流传着太多的传说。城门牌楼、...
中国译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我国“译学”的专题著作,根据我国译学历史发展的轨迹,分“中国古代的译事及论说”、“晚清时期的译论”、“民国时期的译论”和“新...
汉民族首部神话史诗:黑暗传 内容简介 《黑暗传》主要为神农架地区打“丧鼓”时所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盘古开在辟地结束混沌黑暗、人类起源及社会发展的历程,融汇了混沌...
字解日本-十二岁时 内容简介 了解日本,从“字”开始梦枕貘大师*信赖的中又代言人述说日本岁时节庆背后的文字物语日本迷和日剧狂不可错过的文化密码簿字解日本-十二岁...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基础理论方面系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拓荒之作,同时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所做的基础性的研究工...
英国风情 内容简介 英国,是亨利·詹姆斯的第二故乡。这里的十几篇游记是作者在1888到1897年间写不的,他以这部作品被一些英国人称为当时伟大的游记作家之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