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对我国周代编钟的音列进行了归类梳理,发现了音程系列所体现的弦长等差关系。进而观察
到,不同的编钟系列的底部音程有不同的样式。从底部音程的分类着手.作者探寻到对弦长作6.5、4
等分这样三种不同的等分制。在对这种等分制的取音方式予以综合的基础上.作者揭示了散声上
方大二度有小全音与大全音的分歧.在阶名关系上呈现为”徵一羽“大二度有小全音与大全音的分
歧.这也体现了“三分损益法”与三度生律法(与弦长6.5等分制相关)两者造成的分歧。
——赵宋光
文中提出的编钟以一弦弦长的六分、五分、四分取音的规律,以及这一时期编钟出现的“羽宫角”
音列背后的乐律学规律.由此推及文献中“钟尚羽”的提法.都是解释古代文物和文献的新视角。
这些新颖的学术见解.都对以往的传统看法具有矫正意义。这些是该文*闪光的部分。作者以乐律
学规律作为贯穿全文的基本原则对两周编钟音列诸一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充分阐述并揭示了现象
背后隐含的深远乐律学背景。能够指出这一系列现象背后韵乐律学史的发展原因.实属可贵。
——张振涛
论文以弦立论.将前此战国初期曾侯乙编钟的研究中“钟律就是琴律”的论点引向了更早编钟音列
的分析.一是对弦律在古代音乐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新的角度,将弦律的实践推向了更卓的年
代:二是在两周编钟的相同论域与相关论题中.论文从材料出发.通过材料表面的分析与归纳.以
炭现音咧发展的基本规律为目的。因此,该文提出的以弦的等分节点解释音列发展的论点.不仅是
对两周编钟音列的认识有突破意义.而且对两周以至先秦的音乐实践与音乐理论的认识.也揭示了
新的视角.从而对更深入地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起点。 .
——崔宪
本文对两周编钟音列作了系统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可闻不可见的内容.即编钟自身的
音乐性能进行探讨显然是有学术意义的。其选题把握于学术动向.顺应了学术发展。论文的分析正
确,可靠、合理.基础扎实。搜集资料全面,写作规范,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行文流畅。
’——刘绪
作者基于对目节所能涉及的绝大部分两周编钟测音数据的分析.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两周编
钟音列特点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看法论据充分,论点合理.逻辑清晰。
——韩宝强
《弦动乐悬》分析了西周编钟音列;梳理了西周甬钟的数理渊源;讲述了钮钟的出现与鼓音列的转制;定式的突破与音列的接合;侧鼓音及相关问题等,对编钟的历史及既往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编钟的研究可上溯到北宋时期。宋人的金石学已经涉及一些出土的古乐器,其中主要是钟磐之属,其研究主要局限于乐器的形制、铭文和年代等方面。北末后的青铜器著录和研究仍以铭文和文字训诂为重点。首先打破这一局面的是近代的王国维,其金文研究不再停留于单字训诂,而是注意把青铜铭文和历史结合起来,对商周历史作综合研究。之后郭沫若更是从历史学和古文字学的角度对编钟做了深入研究,其著作《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是先秦历史研究的重大成果,他的研究对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些研究的目的均不在音乐艺术本身。真正以音乐艺术为目的的编钟研究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而且自一开始就与音列的分析联系在一起。
一、编钟间列研究的历时性描述
1.20世纪30年代的测量工作
“五四”以来,在文史界的启发和带动下,中国音乐史学家开始注意到音乐考古研究的重要性,这项研究工作的领路人就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刘复(半农)。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刘复介绍西洋科学技术并用之于国学研究,尤其是在中国古代乐律方面,与王光祈一道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于1930-1931年间,发起并主持了对故宫和天坛所藏清官古乐器的测音研究,可称得上是对钟乐音列的律制、音阶等属性作针对性的、有方法的测试与分析。他在故宫的测音研究历时一年有余,所测乐器单是编钟、编磐就达500多件。之后,他又赴河南、南京、上海等地进行音乐考古研究,其对象涉及钟磐乐、乐舞造像等多个方面,尤以钟磐乐研究最为突出。在测音方法上,他以音叉为定律标准器,以3张“审音小准”为测音工具,测音时先取其各音音高的弦长,换算成频率;再算出三准数据的平均数,进而换算成音分数,并将这些数据列表与国际通行的十二平均律、中国传统的三份损益律作比较,得出音列的音程关系相对准确,为清官钟磐乐音律混乱的事实提供了证据。可见,在刘复的编钟音律研究中已摆脱了种种陋习,他引进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以及诸如英国比较音乐学家埃利斯所创的音分法,从律制角度来解释钟磐乐的音列现象,实属音乐形态学研究的先驱。
孔义龙,1968年10月出生干湖南省平江县。1992年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于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音乐学系获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多年来,关注中国音乐史学、中国音乐教育学、传统音乐学的研究,先后于音乐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2005年曾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06年曾获第四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学术论文评选博士组“杰出论文奖”, 2006年入选广东省高校2006-2010年度“千百十工程”培养人才。2008年荣获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度“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
2006年12月完成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项目《钟上之乐一弦之律》 2006年9月成功申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岭南古代音乐研究》,现正在研究中。2006年11月作为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的成员,与广东省文化厅台作,共同主持《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广东卷》的普查与编纂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最易演奏流行古筝曲128首-初学者专用简易版 内容简介 编者专为初学古筝1-12个月的学员,编写了能够使其快速上手演奏的这本流行古筝曲集。真正做...
《缘缘堂·随笔二十篇》内容简介:1931年,丰子恺先生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在开明书店出版,深受读者喜爱。此后,“缘缘堂”
PLANO:钢琴四手联弹简易古典作品 目录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回旋曲》F大调约瑟夫·海顿:《小步舞曲速度》选自《老师与学生》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
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双语译林-(全2册)-065 本书特色 莎士比亚*具争议性的作品之一 四大悲剧之一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著名莎剧翻译家朱生豪 典雅传神的...
新编京剧小戏考 内容简介 京剧,有中国国剧之称。1790年起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又融信昆曲,秦腔中部分表演艺术,吸...
本书是一本关于家庭录音室设计的指导书。无论你是有很多设备、只有基本设备,还是从零开始,它都能告诉你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
古典之外-欧美流行音乐大观 本书特色 微弱的亮光灵动起舞,心底,老歌,悠然唱起……记得每次节目开始的时候,我就会关上所有的照明灯。黑暗的播音间里,唯一的亮光就是...
本书的关注点可以说是视觉文化的中心议题——图像与观看,作者将观看的理论与历史纳入客观世界图像形式的变迁之中,在涉及面极广
顾圣婴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之家(父亲顾高地是爱国将领、曾任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的秘书,母亲秦慎仪是原上海大同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经典音乐剧鉴赏解读与演唱训练 内容简介 《经典音乐剧鉴赏解读与演唱训练》以音乐剧为立足点,集合中外优秀音乐剧作品,拟从音乐剧概述、音乐剧鉴赏、经典音乐剧唱段解读...
薛永年,北京市人,美术史论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攻中国书画史论与书画鉴定,偶作书画、篆刻。曾任吉林博物馆馆
俄罗斯新老歌精选:1:俄汉对照 内容简介 本歌集在收集了大量的俄罗斯新歌曲的同时,还收进30多首俄罗斯老歌。每首歌曲均为俄汉对照。俄罗斯新老歌精选:1:俄汉对照...
典藏房龙音乐之神,ISBN:9787200082968,作者:(美)房龙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5) 本书特色 本册教程主要以丰富的复习材料,为学生巩固他们学到的知识点。对于技术练习来说尤其如此,例如拇指从手下穿过以及手掌跨越拇...
《关牧村演唱歌曲精选》内容简介:关牧村,我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20世纪70年代起因演唱《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作品为大家所熟悉。她
《漫画达人!漫画人物的绘画技法与描红》内容简介:各位漫画达人们,你们还在为不知道怎样绘制个性鲜明的漫画人物而烦恼吗?《漫画
人类的音乐 本书特色 《人类的音乐》是耶胡迪·梅纽因、柯蒂斯·W·戴维斯撰写的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探索了音乐的历史和现实。人类的音乐 内容简介 在这本十分优美的...
《音乐欣赏15讲(第2版)》以音乐家串连起音乐史,史的背景中有了立体感而显影凸立,史在人物的衬托下有了生动的细节与血脉的流淌:
格林卡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歌剧序曲 本书特色 格林卡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是格林卡于1837年着手创作的,完成于1842年,并于...
艺术和宗教在人类的表达中是不同的范畴,各自以独立的方式存在并发展——但是它们也互相影响。宗教需求在哪一点上、怎样开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