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是北京大学资历*老的大教授之一,又是著名作家、学者,可其一生经历坎坷,被劳改、批斗,见证了许多荒谬之极的历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纪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读来让人感慨万端。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我原来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守则:写的时候不要带刺儿,也不要带气儿,只是实事求是地完全客观地加以叙述。但是,我是一个有感情的活人,写着写着,不禁怒从心上起,泪自眼中流,刺儿也来了,气儿也来了。我没有办法,就这样吧。否则,我只能说谎了。
——《牛棚杂忆》
我是怎样研究起梵文来的?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过去没有考虑过。我考虑得*多的反而是另一个问题:如果我现在能倒转回去五十年的话,我是否还会走上今天这样一条道路?
——《书斋杂录》
我知道,人世间大概还有一些关心我的朋友,他们有的会想到:“季羡林哪里去了?”现在这一本小册子就可以告诉他们:季羡林还活着,不过是经过了一段颇长的疾病的炼狱。现在正从炼狱里走出来,想重振雄风了。
——《病榻杂记》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季羡林是北京大学资历*老的大教授之一,又是著名作家、学者,可其一生经历坎坷,被劳改、批斗,见证了许多荒谬之极的历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纪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读来让人感慨万端。
一缘起
“牛棚”这个词儿,大家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它是否就是法定名称,却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现在一切讲“法治”。讲“法治”,必先正名。但是“牛棚”的名怎么正呢?牛棚的创建本身就是同法“对着干的”。现在想用法来正名,岂不是南辕而北辙吗?
在北大,牛棚这个词儿并不流行。我们这里的“官方”叫做“劳改大院”,有时通俗化称之为“黑帮大院”,含义完全是一样的。但是后者更生动,更具体,因而在老百姓嘴里就
流行了起来。顾名思义,“黑帮”不是“白帮”。他们是专在暗中干“坏事”的,是同“革命司令部”唱反调的。这一帮家伙被关押的地方就叫做“黑帮大院”。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我三生有幸,也住进了大院,—从语言学上来讲,这里的“住”字应该作被动式—而且一住就是八九个月。要说里面很舒服,那不是事实。但是,像十年浩劫这样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绝对是空前的—我但愿它也绝后—,“人生不满百”,我居然躬与其盛,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不得不感谢苍天,特别对我垂青、加祐,以至于感激涕零了。不然的话,想找这样的机会,真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我不但赶上这个时机,而且能住进大院。试想,现在还会有人为我建院,派人日夜守护,使我得到绝对的安全吗?
我也算是一个研究佛教的人。我既研究佛教的历史,也搞点佛教的义理。但是最使我感兴趣的却不是这些堂而皇之的佛教理论,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些迷信玩意儿,特别是对地狱的描绘。这在正经的佛典中可以找到,在老百姓的口头传说中更是说得活灵活现。这是中印两国老百姓集中了他们从官儿们那里受到的折磨与酷刑,经过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形成的,是人类幻想不可多得的杰作。谁听了地狱的故事不感到毛骨悚然、毛发直竖呢?
我曾有志于研究比较地狱学久矣。积几十载寒暑探讨的经验,深知西方地狱实在有点太简单、太幼稚、太单调、太没有水平。不信你去读一读但丁的《神曲》。那里有对地狱的描绘。但丁的诗句如黄钟大吕;但是诗句所描绘的地狱,却实在不敢恭维,一点想像力都没有,过于简单,过于表面。读了只能让人觉得好笑。回观印度的地狱则真正是博大精深。再加上中国人的扩大与渲染,地狱简直如七宝楼台,令人目眩神驰。读过中国《玉历至宝钞》一类描写地狱的书籍的人,看到里面的刀山火海,油锅大锯,再配上一个牛头,一个马面,角色齐全,道具无缺,谁能不五体投地地钦佩呢?东方文明超过西方文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期间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 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叶甫盖尼·奥涅金》内容简介:本书为诗体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贵族青年奥涅金在上流社会所发生的故事。作品中的主人公奥涅金是俄
三味丛书--冰核儿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精品的集锦,作者没有也不想为没有多大意思的散文随笔辩解,作者的散文虽然不是篇篇是精品,但是每一篇都是作者的生活感...
等待一双脚为我停留 本书特色 《等待一双脚为我停留》:如果我们拥有一双慧眼,就会发现眼前的世界遍地是鲜花和阳光;如果我们拥有一颗仁心,就能随意捕捉到日常生活中太...
纪伯伦全集3 目录 行列歌 原序(安东旺·盖瓦勒) 行列之歌 行列之歌 诗和民歌 我们看到忧愁 亲人之死 我放下水桶 我 在我的画下 苏菲派人士 让愿望 亲爱的...
历代四季风景诗300首 内容简介 《历代四季风景诗300首》收入的风景诗,均按不同季节分别编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由于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往...
2006年散文随笔新选-专家年选 内容简介 为检阅文学领域每一年度的盛景实绩,积累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的丰硕成果,推荐应予关注与值得阅读的文学新作,我们自2005...
世纪文学60家--宗璞精选集 本书特色 早在五十年代,当宗噗的**篇小说《红豆》与读者见面的时候,就以她独有的知识女性的才情和儒雅的气质而赢得人们的倾心。后来,...
容斋随笔 本书特色 ☆品种全:本丛书将经史子集及其他学科中读者*热衷的品种全部收齐,让读者以*少的时间读*多的好书。☆设计新:本丛书的特点是编写结构新,排版形式...
猫债 内容简介 《猫债》外冷内热,文笔老辣,新意层出。使我们既不忍卒读,读起来无法放下,又唯恐读完,仿佛就要与作者异别似的。这是二十多只平凡猫的列传。它们存活在...
卡列尔·恰佩克(Karel Čapek,1890.1.9~1938.12.25)是捷克著名的剧作家和科幻文学家、童话寓言家。他的作品以构思独特、体裁新颖、情节离...
诗经(国学基本丛书) 内容简介 《诗经》作为著名的《十三经》之一,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具有“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
许地山作品新编 本书特色 滥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只有三十年的短暂历程,但在东西方文化浪潮的交汇与激荡之中,却风生水起、云蒸霞蔚,涌现出一代灿若...
剪影集 本书特色 作者在中国文坛上,已有了好多年的历史,文字技巧的成熟,作品意识的健全,都是他的长处。《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剪影集》包含七个短篇,描写绅...
老火车的时光慢游-35段经典绿皮火车之旅 本书特色 【老火车上的有趣经历】4415次,手里*廉价的一张磁卡票,4块5;7581次,**次体验先上车后补票;418...
热土-我们是知青 我们那代人的故事 本书特色 《热土:我们那代人的故事》用的是白描的手法,按着时间的顺序,不做作,不夸张,作者把他的经历娓娓道来,把那个时代的历...
唐五代诗人简要评传汇集。撰者元代辛文房﹐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有《披沙诗集》﹐已佚。此书对
早晨从中午开始 本书特色 路遥生命中*后的心血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历阅读《平凡的世界》的必读书早晨从中午开始 内容简介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
草堂-[总第19卷] 本书特色 《草堂》诗刊以“传承大唐风骨,繁荣当代诗歌”为宗旨,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化符号,是华...
徒步墨脱生死路 本书特色 西藏墨脱县背崩乡的希望小学,在近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成长着,那里的孩子们,过着我们想象不到的艰苦生活。《徒步墨脱生死路》作者王颖...
林清玄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林清玄作品*新结集,部分篇目为大陆首发。收录作品经典而全面,林清玄亲自作序推荐。林清玄散文精选 内容简介 在林清玄的创作生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