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步履蹒跚地行走在改革之路上时,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大革命”的原因何在,它要达到什么目的?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西方发达国家里也是一片狂热的造反之声。这只是偶然的巧合吗?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改革因重重阻力而停滞不前以至纷纷换旗易帜时,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却由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中国推向高潮,渐入佳境。应如何解释这种巨大的历史反差。
中国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正确在评价党和国家的历史,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政治、思想遗产是如何作用于中国改革进程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步履蹒跚地行走在改革之路上时,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大革命”的原因何在,它要达到什么目的?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西方发达国家里也是一片狂热的造反之声。这只是偶然的巧合吗?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改革因重重阻力而停滞不前以至纷纷换旗易帜时,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却由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中国推向高潮,渐入佳境。应如何解释这种巨大的历史之差?中国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正确地评价党和国家的历史,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政治、思想遗产是如何作用于中国改革进程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步履蹒跚地行走在改革之路上时,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大革命”的原因何在,它要达到什么目的?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西方发达国家里也是一片狂热的造反之声。这只是偶然的巧合吗?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改革因重重阻力而停滞不前以至纷纷换旗易帜时,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却由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中国推向高潮,渐入佳境。应如何解释这种巨大的历史之差?中国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正确地评价党和国家的历史,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政治、思想遗产是如何作用于中国改革进程的?
当西方发达国家在1950年代后期至1960年代先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并酝酿或开始第二次现代化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正处在第一次现代化的不同阶段。在历史学家把二战后20年称作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时,他们也都会承认,在战后第一个15年间,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远较西方为快。而当西方发达国家在战后进行以类似“新政”为主要内容的调整时,1950年代中期,一股改革的大潮也席卷了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多数国家。1960年代,当西方因“国家干预”已走到尽头,政治经济一片动荡并酝酿新的重大调整时,社会主义诸国的改革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有的则明显倒退。
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标志着一种有别于资本主义道路的现代化选择。而社会主义改革时代的到来,则使社会主义适应了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要求。但这种改革之艰难曲折,则是当时所有人始料不及的。
斯大林逝世后不久苏联进行的初步改革,在解放思想,消除个人崇拜、发展民主、加强法制、扩大地方权限、发展集约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1958年前以“放权”、推行小组包工奖励制度、鼓励个人副业和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等为基本内容的农业改革,在不长的时间里使长期落后的农业得到明显改观。经过初步改革,50年代中期后苏联经济一度出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苏联经济地位明显上升。
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最初的改革带有明显的局限性。改革刚取得一些成绩,反复便接踵而至。1958年末,赫鲁晓夫又重新追求“一大二公”的农业模式,如强行合并集体农庄,提高农庄的公有化水平,重新规定庄员宅旁园地、自留地数量,限制个人副业等。1958年12月19日(与我国人民公社大体同时),苏共中央全会在《最近五年来农业发展和进一步增加农产品的任务》的决议中提出:“随着集体农庄公有制的发展,庄员的个人副业经济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①这些决策使个人副业急剧减少,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在超越阶段、急于过渡方面,赫鲁晓夫也重复了斯大林的错误。1959年的苏共二十一大和1961年的苏共二十二大上,他甚至提出到1980年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大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各国党也滋长、发展了超越阶段、急于过渡的思想。
改革的反复和盲目,造成经济下滑。从1958年至1963年,除少数部门外,几乎所有工业部门的生产增长率都呈下降局面。农业在1958年取得史无前例的丰收
邵维正自选集 内容简介 这本自选集选入的40篇文章,是我近30年来在中共党史、党建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每本学习理论文库的自选集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一个重点,这样诸...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海校学生口述历史》收录了李连墀、林鸿炳、何树铎、刘定邦、李长浩、王业钧、李恒彰、段佑泰、
世界军机涂装历史大百科-限量收藏本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一战、二战、朝鲜战争、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近现代各次战争中参战国各方的军机涂装情况,系统地...
明代陕西三边总制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明代陕西“三边总制”制度作为明代总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朝西北边疆御边活动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书以明代陕西“三边总制”制度...
坦克装甲车-超级军迷必读武器百科 本书特色 本丛书从军事专家的视角,深入介绍了上述武器装备的总体结构、功能特点、著名武器装备详解、战例和趣话等。语言通俗流畅、数...
形势与政策 本书特色 本书为“高等教育基础课通识课系列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外交等领域。同时根据形势与政策的变化,针对国内...
《滇缅公路》一书,正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方曾被遗忘的丛林战场。矢志于为湮灭的历史拂去尘土,让更多的人记住曾发生于这
本书中每一个条目的介绍都有完整的性能数据、主要识别特征、车型发展简介、变型车种类、现状、使用者名单及制造商。绝大多数条目
蒙古与美国关系研究 本书特色 冷战结束之后,蒙美两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而在已有的蒙美关系研究中还未见系统性的研究。蒙美关系对蒙古的邻...
大谋略-三国外交智慧书 本书特色 张程编著的《大谋略:三国外交智慧书》分十章。**章介绍了三国外交展开的背景,既有当时的直接背景,也有中国古代外交的总体背景。第...
《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内容简介:本书从描述文官与武官政治权力自唐末至北宋中期的消长过程入手,分析导致双方在文化认同上由模糊
《为什么是以色列》内容简介: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家园,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们在谈论以色列时常常会有这样
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民族国家向何处去 本书特色 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如何成为一种进步力量,而不是乌合之众的旗帜!1、 作者的学术权威性。作者是国际上中国问题领域的...
论美国民主(全五册)英汉对照全译本 内容简介 本书的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衰落的必然性和平等与民主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它既是**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
铁与犁:百年中日关系觉思录 本书特色 现实呼应着历史,历史启示着未来。未来,在中国与日本的相互关系中,只能有三个选择:友好、对抗、并立。友好,不是我们一厢情愿就...
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全7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红旗出版社出版,全书243万字,总达2161页★ 毛泽东酷爱读书读史,他评说历史的观点和方法也是一门学问...
田余庆,1924年,湖南湘阴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史纲要》(合著,翦伯赞主编),国家教委第一届大学教材特等奖);《东晋门阀政治》(第一届国家图...
这是一个最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最辉煌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不乏失败的英雄,不乏韧性的反抗,不乏敢单身鏖战的武人,不乏敢
人权之门 本书特色 《人权之门》是由西部唯一的国家级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西南政法大学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主要面向普通大学生和大众的通识性读...
《海战事典001》选取了四个完全不同的角度解读海洋军事文化:《跨海围攻:公元前333年至公元前332年泰尔围攻战》一文讲述了亚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