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廷芳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诸多“**”;**家中文报纸《中外新报》的创办;**位在英国获得法律博士学信的中国人;**位取得外国律师资格的华人;香港首名华人大律师和首名华人立法局非官守议员。以他的博学和才干,步入外交界,签订了中国**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他是中华民国军政府的外交总长,主持南北议和,达成清室退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出任司法总长……总之,伍廷芳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实力外交的时代,维护着弱国的权利。
**章风雨沧桑路
生在南洋
1842年7月20日(清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十三日),新加坡合都亚南的一家杂货铺内传出了一阵“哇哇”的婴儿啼哭声。接生婆擦着双手,向守在门口的一个中年男人连连道喜:“恭喜你,伍阿彰,你又添了个儿子!”伍阿彰闪身走进铺内,妻子余娜正用充满母爱的柔和目光注视着刚出生的小男孩。
给儿子起名取号,自然是父亲的权利和义务。伍阿彰经过好一番斟酌,*后总算敲定。从此世界上便多了一个“姓伍,名叙,字文爵,号秩庸”的人。
伍叙即本书的传主伍廷芳。据目前所见史料证实,伍廷芳三字*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1877年6月22日(清光绪三年五月十二日),清朝首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副使刘锡鸿在英国联名上书朝廷保荐伍廷芳,这是目前所知的*早提及伍廷芳的史料。从此,在官方文献中,伍廷芳遂即取代了伍叙而广为人知。
伍廷芳,广东新会县(今新会市)官来桥(黄家楼)人。父亲伍社常又名伍阿彰,早年只身一人跨海闯南洋谋生路。粤人赴南洋正如北方人闯关东,具有悠久的历史。对于重土安迁的中国人来说,飘荡海外,自是迫不得已的举动,大凡在故乡能够勉强维持生计的人是不愿出此下策的。只有那些家境一贫如洗,难以为生的人,或遭受封建官衙、劣绅迫害的人,才会顶着种种压力,带着吉凶未卜的念头,冒险出洋。新加坡自1842年筷荷条约》签订以来,即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大片荒芜的土地亟待耕垦,迅速发展的工商业贸易提供了众多的佣工机会。伍社常便加入了粤人在19世纪前浩浩荡荡的南洋谋生大军,开赴新加坡。
伍社常是精明能干的。初至新加坡,他为人帮工,靠着吃苦耐劳,渐渐积累下一笔资金,然后由此转作小本生意,开起了一家杂货铺。因经营有方,家境日渐好转。娶妻生子自然是水到渠成。妻子余娜,是一个中国客家妇女、基督教信徒,经常到当地的教堂去守礼拜,在圣歌、圣诗中忘却尘世问的烦恼、劳顿,寻求精神上的乐园,祈求圣主保佑家人的平安。
幼年时代的伍廷芳是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的。当他把稚气的眼光投向世界时,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绿树参天的景象。造物主的情有独钟,酿造了新加坡这个终年花草盛开、绿树成荫的绿色王国。信奉基督教的母亲以其举止言行,向孩子们灌输着真诚、善良、友爱的做人之道。父亲的终日劳作,则向孩子们展示着:欲求收获,必先勤苦的成功秘诀。环境、家庭,常常能够影响人的一生。从后来伍廷芳取得的辉煌业绩及其崇尚自然的性格特征看,早年的环境教育、家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孩提时代的伍廷芳绝没有想到,在他刚刚降生时,他的祖国正经受着一场起自英伦三岛的狂风暴雨的袭击。凭借着坚船利炮的淫威,维多利亚女王的子民们正沿吴淞口溯江西上,直插中国腹地。在他刚出满月之时,英国侵略军的头目璞鼎查已率军逼近南京城下,强迫道光皇帝的全权代表耆英、伊里布签订城下之盟。“天朝上国”的神圣灵光,在枪炮的轰鸣声中,如同肥皂泡般飘没在硝烟弥漫之中。几千年来中国人苦心构筑的“夷夏大防”的万里长城,也在英国人的汽笛声中轰然倒塌。中国正处于千古未有的奇变中。伍廷芳更没有想到,他的命运会同祖国的走向如此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但命运之神早已给人分配了历史的重荷,尽管他(她)*初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
智脱匪巢
1845年,一艘发自新加坡的轮船,在汽笛的长鸣声中,缓缓驶进广州湾,靠岸抛锚。码头上顿时繁忙起来。招呼声、拉客声、叫卖声,汇成了一曲杂乱无章的众人大合唱。在嘈杂声中,伍社常挈妇将雏,走下轮船。面对着四周熟悉的一切,伍社常真想放声高喊:故乡啊,我终于又见到你了!儿子伍廷芳却远没有父亲那般激动,一双机灵的眼睛怯生生地关注着陌生的周围,充满了好奇心,嘴里不停地向母亲询问着什么,似乎要把他将长期居住的地方搞个明白。
时年,伍廷芳刚好3岁。
定居广州市郊芳村,圆了伍社常的思乡梦,但动荡的时势,却没有让他找到一方净土,去过朴实宁静的生活。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社会呈现出一派惊人的混乱状。封建专制统治下长期淤积的社会矛盾以巨大的能量向四周喷射着,*终以惯有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方式展现出来。从遥远的大西北、大西南,到波涛汹涌的东海之滨,从黑水白山的东北三省,到清澈见底的珠江流域,全中国皆陷入动荡之中,其中尤其以经受**次鸦片战争洗礼的华南地区*为显著。破落的穷秀才洪秀全以其罕有的洞察力,将从传教士手中接过的《圣经》故事,经过一番巧妙的包装、拼凑,创立了一个名为“拜上帝会”的反清组织,汇集了一大帮贫穷无望的穷哥们、姐们,打出了创建“太平天国”的旗帜。义旗一举,应者云集。这支叫化子式的军队从僻远的广西金田村出发,竟然连获胜仗,清朝的正规军——八旗兵、绿营兵无不丢盔卸甲,望风而逃。1853年,太平军在横扫华南数省如卷席的声威中,一路浩浩荡荡开进了江南重镇——南京,建立了一座人间“小天堂”。
受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冲击,清王朝在南中国地区的统治几近崩溃,社会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盗匪横行,流寇遍野,打家劫舍,司空见惯。家境宽裕的伍家自然成为土匪洗劫的目标。灾难就这样悄悄地降临到了伍家。
1855年,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一伙强人闯进了伍家,不由分说,拉走了刚从熟睡中醒来的伍廷芳,临走时扔下一句硬邦邦的话:“拿钱来赎人!”
家人的哭喊声,夹杂着狗的惊叫声,融入了寂静的长夜,显得是那般凄惨,那般绝望。
歹徒们用黑布紧紧蒙住了伍廷芳的双眼,推搡着行走。不知摔了多少跟头,也不知走了多少路程,伍廷芳只记得先走的是陆路,后又坐上小船,划过一条河流,*后又在岸上行走了好一段路程。当他实在走不动时,匪徒们停住了脚步,取下了他眼上的黑布。此刻,已是黎明时分。伍廷芳揉搓了一会眼睛,方看清周围的环境。他们住脚的地方,是一个巨大的山洞。山洞的四周环绕着崇山峻岭,山上皆是绿郁葱葱的树木,如果不加注意,外面很难发现这个洞穴,真是一个藏身的好地方。洞内则别有一番天地,容积极大,大约能容纳下数百人。四壁全是天然巨石,坚固无双,洞口却只有5尺宽。借着射进来的阳光,伍廷芳看到30多个土匪,或坐或卧,放肆地谈笑着,个个都是头缠黑布,手里拿着一根短竹筒,随着腮部的鼓瘪,嘴里喷出阵阵白烟,顿时洞里充满了呛人的烟雾和土匪们的咳嗽声。
伍廷芳坐在石头上,不声不响,只有机灵的双眼在闪烁。
“开饭啦!”
一声猛喊,打断了伍廷芳的思绪。奔袭了一夜的匪徒们,起身涌向饭桶,洞内传出一阵阵“呼啦,呼啦”的吃饭声。
“小家伙,这是你的!”
伍廷芳抬眼望去,只见一个伙夫模样的人,递过一碗米饭。此人一副老实胆小的模样,在这群强悍蛮横的土匪中显得格外扎眼。伍廷芳不由得一阵心动,到口的话又咽下肚里。
饭吃完了,土匪们打着饱嗝,叫骂着,横七竖八地找地方睡觉去了。洞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伍廷芳靠在石壁上,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这一觉好长啊,等伍廷芳醒来时,天已经漆黑了,洞内燃起了火把。这时,一个虎背熊腰的土匪,走到伍廷芳身边,盘问他家里的情况。伍廷芳答道:
“我的父亲、哥哥是种田的,我替人家放牛!”
土匪头目盯着伍廷芳狠狠地看了一会儿,转身离开。
不知又过了几天,伍廷芳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惊喜。一次开饭时,老伙夫同人说话的口音竞同自己完全一样,伍廷芳不由得一阵狂喜。等到众土匪离去时,伍廷芳悄悄地问道:“老伯,您不是某乡的么?”
伙夫惊讶地说道:“你怎么晓得的?”
“我听您说话,就知道了。我也是某乡的。和您是同乡。您到此地有几年了?”
伙夫屈指算了一下,幽幽说道:
“6年了。我也是被掳来的。因家里没有钱,我也没得气力,他们就要我烧火做饭。我看你不像庄稼人,怎挨得这里的苦?”
听了伙夫的话,伍廷芳心中好一阵悲伤,哽咽着说:
“我吃些苦倒不要紧,只是家中父母一定急得不行了,还请老伯设法救我。再说您藏身贼巢,毕竟不是长久之法。如果您肯救我回家,我保准您吃一辈子的安乐饭。”
伙夫的脸上露出几分喜色。洞口传来脚步声,伙夫匆忙嘱咐:“不要再说了,等有机会,我会再和你商量的。”边说边抽身离去。
从此以后,伍廷芳装得跟没事一般,再也不理会那伙夫,以免引起匪徒们的怀疑。就这样,30多天慢慢地过去了。
一天,匪徒们又出动了。洞里只留下两个土匪监守。见伍廷芳乖乖地坐在石上,守班的土匪便放松了警惕,懒洋洋地走开了。伙夫悄悄地走近伍廷芳,低声说道:
“机会到了,可不知如何下手。”
伍廷芳想了一会,耳语道:
“用酒灌醉他!”
那天,伙夫显得格外勤快,宰了两只鸡,烧了一盆猪肉,开了一坛酒,笑嘻嘻地对土匪说:“几十个人堆在一起,没一天痛快地饱醉过,难得有今天这个好机会,我们何不来他个一醉方休!”
……
张礼恒,山东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1963年6月生于山东省安丘市。1985年获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学士学位。1998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学位。著有《从西方到东方—伍廷芳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演进》(2002年,商务印书馆)、《何启、胡礼垣评传》(2005年,南京大学出版社)等书,主编、参编教材6部。近年来在《近代史研究》《民国档案》《东方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目前正在进行“清代驻外公使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近代中国外交体制转型”等课题的研究。
一位文化曲人独特的世纪回忆,穿越抗战与内战的烽火,浸润她六十年来海外移居的生涯,记录众多曲人以曲会友的盛事,荟萃他们丹青
毛泽东三兄弟 本书特色 前言回韶山我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是一个有灵气的地方。每年我都会回韶山。小时候父母带我去,如今我和妻子刘滨一起,领着东东、甜甜去韶...
他们的国度--名人的图书馆情节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名人与图书馆关系的角度,集中整理了中外数十位名人对图书馆的热爱之情,以及在图书馆中学习工作的奋斗历程。...
西蒙娜.薇依评传 本书特色 帕拉·尤格拉在本书中以精准的笔触,为法国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西蒙娜·薇依刻画了一幅令人过目难忘的思想画像。与维特根斯坦一样...
《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国际知名的孙中山研究学者黄宇和院士,继其《孙逸仙伦敦蒙难真相》英文原著在
當你打開這本靈程實錄時,會看到:捨棄榮華,決不後退的非凡心志;四出佈道,不辭辛勞的瘦弱身影;痛斥罪惡,使人悔改的生動講章
《高效能人士的笔记整理术》内容简介:每一个学习、工作过的人,都少不了跟笔记本打交道。写了这么多年的笔记,你确定自己真的理解
书绝非迟暮的自辩,亦不作自首陈词。我并不打算以此为一生忏悔。确切地说,它是一番和解的尝试,并非与我身外的世界,而是与我自
安徒生画传 内容简介 安徒生画传:他在1840-1875年间,曾到欧洲,小亚细亚与非州旅行,他把他的感受记在游记作品中。他很少毁谟自己写的东西,他的日记和数以千...
萧红自述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与“大象人物聚焦书系”颇为不同的丛书。在“聚焦书系”中,被描述的人物是一个客观的对象,任由作者采取各自的立场和眼光来凝视,来扫描,然...
安迪·格鲁夫在这本自传中对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早年生活进行了回顾,苦难的早年生活给他带来了椎心之痛,同时也赋予了他本人成功的
《园林风景钢笔画技法》内容简介:本书完整地讲述了园林风景钢笔画的基础理论、表现技法,图示了园林风景钢笔画一般的作画步骤,并
一代文宗-韩愈传 本书特色 本书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作者通过传主韩愈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时序推进,着力描绘其重要的人生片...
富贵的良心 本书特色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在实践一个伟大的梦想;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梦想。他...
程长庚传 内容简介 程长庚是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后人,中国国剧京剧的创始人,集“京剧鼻祖”、“开山祖师”、“刮弹巨擘”、“徽班领袖”、“老生泰斗”、“至圣先师”...
安格尔画传 内容简介 安格尔是法国19世纪前期*著名的画家,拿破仑时代著名绘画大师达维特的杰出弟子。其绘画集西方写实主义绘画之大成,尤其善画人体,细腻真实,艳丽...
这本书是切·格瓦拉的秘密一生的呈现:切·格瓦拉家人独家提供的数幅图片;首次解密的切·格瓦拉拍摄的照片与手迹;古巴权威机构
高鲁冲突-鲁迅与高长虹论争始末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且说高长虹与狂飙社”、“‘高鲁冲突’”始末“、”所谓‘徐广平之争’、“两个作家群之间”、“‘冲突’之外”、“...
《话说清明》内容简介: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传 本书特色 我们每天用眼睛看东西,用耳朵听声音,用嘴巴与人交谈——这一切好像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所以并不觉得可贵。可是,如果一个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