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辽朝境内的主要民族构成情况,本书一方面研究辽朝契丹、奚、渤海、汉人等民族的主要世家大族有哪些,他们的发展道路都有些什么特点,他们与其本民族在辽朝的地位有何关系等等问题。另一方面,辽朝政治的一大特色,是以不同的政治制度对“番、汉”民族进行统治。同时,由于各民族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其经济制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本书又将侧重研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各民族世家大族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如何发展,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等等问题。
关于本书使用的“世家大族”一词,有必要在此略作说明。在中国历史上,对于世代仕宦的家族,不同时期的称呼往往有别。即使是同一时期的称呼,也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辽代社会中累世官宦的家族,文献中的称谓同样是丰富多彩的。
**章以皇族和后族为代表的契丹世家大族
契丹族是辽王朝的统治民族,在政治上具有其他民族不可企及的优势地位。职此之故,契丹族在耶律氏一朝中拥有众多的世家大族。这些世家大族,以皇族和后族为其代表,既有建国前已发展起家族势力的传统世家大族,又有建国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世家大族。契丹族世家大族,在辽王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异常重要。
一、契丹家族势力的兴起
众所周知,家族形成于氏族社会末期。但家族与氏族,二者之间却非纯粹的替代关系。即是说,并非家族一出现氏族就消失了。二者的更替,有一个长期的渐变过程。从契丹族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看,这个民族从其“自号日契丹”①之日起,就已处于氏族社会的末期,家族已经产生,并且具有了一定的势力。《辽史》卷三二《营卫志》称“契丹之先,日奇首可汗,生八子”,而《耶律羽之墓志》云:“其先宗分估首,派出石槐,历汉魏隋唐已来;世为君长。”①估首即奇首,石槐即2世纪中叶做鲜卑大联盟首领的檀石槐。耶律羽之家族能追述先世至奇首、石槐,说明后人对当时已具有的一定家族势力怀有朦胧记忆。然而,契丹家族势力的真正崛起,必定在私有财产有了一定发展,阶级关系急剧分化之时。事实上,这样的时刻在奇首可汗之后不久也就到来了。
在部落联盟时期,首领的产生方式通常经历一个军事民主制时期。关于契丹军事民主制方式选举首领的情况,辽朝进士、宋朝归正人赵志忠所撰《虏廷杂记》曾有详细记载:
凡立王,则众部酋长皆集会,议其有德行功业者立之。或灾害不生,群牧孳盛,人民安堵,则王更不替代。苟不然,其诸酋长会众部,别选一名为王,故主以番法,亦甘心退焉,不为众所害。②
这段记载,实际上是辽朝时人对往昔政治生活的追忆,而且理想化的色彩十分浓重。对于具有被选为王资格的人,其范围究竟多大,是故王家族成员,还是诸酋长,抑或是所有部众?赵志忠并没有说明白。从现有资料记载看,契丹选举首领的制度似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过多次具体变化。早在2世纪末至3世纪初,契丹的前
身宇文部就曾“有葛乌菟者,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③。前述耶律羽之的先祖也是“历汉魏隋唐以来,世为君长”的。这里的“世为大人”、“世为君长”,到底是世选还是世袭,因史载有阙,不得而知。①如果是世袭制,则说明在此之前已有过一个阶段的军事民主制,但此时已受到世袭制的冲击。另外,按照赵志忠的说法,契丹王似乎并无任职期限,只是根据政绩好坏来决定是否替代。然考诸史实,恐不尽然。有关契丹部落联盟长的选举情况,大贺氏联盟以前已难以确知。然至大贺氏联盟时期,军事民主制的选举方式仍在执行,史称:“其部族之大者日大贺氏,后分为八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至其岁久,或其国有灾疾而畜牧衰,则八部聚议,以旗鼓立其次而代之。被代者以为约本如此,不敢争。”②大贺氏联盟的君长可考见者有9位,即:摩会、窟哥、阿卜哥、尽忠、失活、娑固、郁于、吐于、邵固。这9位君长,除摩会、阿b哥二位关系不明外,其他7位关系如下:尽忠为窟哥之孙,失活为尽忠从父弟,娑固为失活弟,郁于为娑固从父弟,吐于为郁于弟,邵固为吐于弟③。从这些首领产生的方式看,已明显表现出世选制度的特征。如郁于被“推以为主”沼B固,“国人共立之”④。不过,这种世选制度,不但“被显赫家族控制”,而且“显现了兄终弟及的传承关系”①。这充分说明在契丹社会组织内部,家族势力已在迅速崛起。
至遥辇氏联盟时期,军事民主制的选举形式仍然存在,*明显的例子是耶律阿保机取代痕德堇可汗。不过,这个时期的联盟首领选举,蜕变日趋明显。军事民主制的成分已是越来越少,而决定性的因素乃是家族或个人的势力。同时,世选的范围则在急剧扩大,见于《辽史》记载的,有“世为国相”、“世为虞人”、“世为决狱官”、“世为小吏”等等。这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联盟和部落公职,均为一些固定的家族所分割霸占。
从契丹建国前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看,纯粹的军事民主制成分已越来越少,家族势力的形成和崛起在契丹人的政治生活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曾指出:
掠夺战争加强了*高军事首长以及下级军事首长的权力:习惯地由同一家庭选出他们的后继者的办法,特别是从父权制确立以来,就逐渐转变为世袭制,人们*初是容忍,后来是要求,*后便僭取这种世袭制了;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的基础奠定下来了。于是,氏族制度的机关就逐渐脱离了自己在人民、氏族、胞族和部落中的根子,而整个氏族制度就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它从一个自由处理自己事务的部落组织转变为掠夺和压迫邻人的组织,而它的各机关也相应地从人民意志的工具转变为旨在反对自己人民的一个独立的统治和压迫机关了。④
契丹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将“习惯地由同一家庭选出他们的后继者的办法”逐渐确定为世选制度。“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均已产生,只是这种世袭的范围较广,是家族而不是个人而已。
从有限的资料中也不难看出,契丹建国前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就是与纯粹的军事民主制度越来越远,但却与家族势力的形成和崛起越来越密切地绾连在一起了。以部落联盟首领的候选人而言,史称大贺氏联盟时期的联盟首领由八部大人中选出,三年一代②。然而,在大贺氏联盟的约百年时间内,如前所述,除两位首领关系不明外,其他7位为祖孙、兄弟、从兄弟关系,显然是出自于同一个家族的。这也就是说,诸部酋长以次相代的时代已经过去,大贺氏家族已有足够的力量控制局面,使联盟首领的职位不再他移,而是限定在自己的家族之中。然而,随着阶级分化的加剧,家族势力也必非一成不变,新的家族势力崛起已成为历史必然。在大贺氏统治的后期,许多家族的势力正在勃兴。因此,家族之间因权位之争夺而展开搏杀便在所难免了。一方面是大贺氏家族为稳定自己家族的权位而抑制新兴家族势力的过度膨胀,另一方面是已具备一定势力的家族对联盟首长、联盟军事首长等重要权位的争夺。唐开元七年(719年),大贺氏娑固联盟长担心其衙官可突于势力过于强大,准备加以铲除。但由于泄密,可突于首先发难。娑固受攻逃奔营州,并联合了营州都督许钦澹及奚君李大酺,反攻可突于,结果仍然不能取胜,娑固、李大酺均被杀。可见,这时的可突于家族已具有很强的势力。不过,可突于并没有立即取代大贺氏家族而登上联盟长的宝座,而是推举大贺氏家族的郁于为可汗。这可能是可突于担心自己如立即取代大贺氏家族,其他新兴家族不服反倒引起更大的混乱,也可能担心与唐朝的关系问题,因大贺氏家族可汗连续几位均为唐朝所封。时过不久,可突于又与大贺氏家族的吐于可汗处于“猜阻”①状态。至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大贺氏家族的*后一位可汗邵固终于又为可突于所杀。这一次,可突于不再立大贺氏家族成员了,而是立另一家族的屈列为联盟长。而在大贺氏时代曾与可突于“分典兵马”②的另一衙官过折,显然也代表着另一颇具实力的新兴家族。这一家族同样也在觊觎联盟长的权位。过折乘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攻契丹之机,斩杀屈列、可突于等,并在张守珪的支持下坐上了联盟长的宝座。然而,宝座尚未坐热,就被可突于余党泥礼所杀,泥礼并“屠其家”。泥礼,又称涅里、雅里,是世里家族的代表人物。过折家族虽有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支持,但终为泥礼所杀,无疑说明这个家族的势力还不够强大。泥礼杀过折后,也感到自己家族的势力尚不够强大,
因而推举原为八部大帅的怀秀做可汗(即阻午可汗),从此联盟长的职位为遥辇氏家族所占。而世里家族则控制了军事首长的权位,并由此而势力急剧膨胀起来。至耶律阿保机为迭烈府夷离堇时,遥辇氏家族已相对“单弱”了。
……
王善军,辽宁省重点学科专门史带头人,大连大学特聘教授。曾师从漆侠先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师从胡昭曦先生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著有《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等著作,在中国大陆《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台湾《新史学》、韩国《历史文化研究》、日本《东亚文史论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元史·诸王表笺证 内容简介 《元史》卷一百零八为元代蒙古诸王及其封地表,极具史料价值。遗憾的是,该表存在一些错讹和较多遗漏,且过于简略。法国著名汉学家韩百诗教授...
内战记 本书特色 《内战记》,出自大名鼎鼎的古罗马帝国奠基人凯撒的亲笔,既是古罗马历史名著、拉丁语黄金时期的散文代表作,也是富有战略战术的兵书,对西方史学界...
(精)希腊史纲(全五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 时间跨度近千年,全景式展现古代希腊史的面貌:希腊史纲是狄奥多罗斯终身成就的一部著作,是...
东亚纸质文物保护-第一届东亚纸张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内容简介 中国、韩国和日本有着共同的造纸传统和类似的纸质遗物,都面临着迫切的保护修复等问题。**届东亚纸张...
拜占庭帝国史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列夫是国际历史学界公认的、20世纪中期以来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研究者之一。他所著的《拜占庭帝国史》(1...
《后帖木儿时代:全球帝国的兴与衰(1400-2000)》的核心是各种关系的戏剧性的转移和不可预知的变化的故事,这些关系存在于西方、各
托克维尔回忆录 本书特色 托克维尔有三部传世之作:《论美国的民主》使他跻身法兰西学院院士之列,《旧制度与大革命》成为西方政治学经典,《托克维尔回忆录》则反映了这...
四库总纂纪晓岚-漫说中国历史-48 本书特色 我衷心乐见的《漫说中国历史》终于问世了。《漫说中国历史》除了以漫画形式呈现传说中的盘古、女娲、共工、祝融等大神的传...
中国通史 本书特色 ★这是迄今所知民国时期畅销的中国通史之一,上下册累计重印190多次。★吕思勉先生是公认研读文献极多的学者,数遍通读“二十四史”。吕先生是真正...
《欧洲之变——震撼西方并塑造现代世界的四十年:1490-1530》内容简介:◪现代世界诞生之际的9张面孔,巨变来临之际的时代剖面 历史
《我是主播》内容简介:世界已经步入了“后真相(post-truth)”时代:情绪化的表达方式,浮于表面的语言,肆意泛滥的虚假信息……
师出之名-中外著名宣战书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详细介绍了近现代著名的宣战书及其历史背景、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停战协议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目前市场上未见...
邹谠1918年12月生于广州,广东大埔人。父亲邹鲁(海滨)是国民党元老、政治家及中山大学的筹创人和校长,母亲乃许素贞(剑魂)女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内容简介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精)》是蒋礼鸿在学术上*重要的代表作,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专著。此书于1959年初版后,36年间,蒋礼鸿锲...
癸巳存稿 内容简介 《淮南子》云:聋者学歌,无以自乐,则心不开。言心不开则学不精。《素问·八正神明论》云:“目明心开而志先。”《汉书·酷吏传》云:“王温舒居廷,...
《活着回家:巴丹死亡行军亲历记》是列斯特·坦尼博士花费50年时间查阅大量档案,向亲友和战友征集材料,结合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在战
本书将孙中山视作以科学为自己思想和行为基础的“科学人”,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在中国的传入、翻译、普及、应用等用
走向圣坛的乞丐-洪武皇帝十一讲 目录 **讲生逢元末的苦命少年像那个时代一样,元末朱家的苦难生活口有异香、红光烛天走向圣坛的乞丐-洪武皇帝十一讲 节选 《走向圣...
史记探源 内容简介 对史书典籍《史记》进行研究,作为近代经学家的作者从《史记》属“今文经学”为立足点,对著作进行仔细的校阅与辨正。史记探源 目录 卷一 序证要略...
战争曾经摧毁了我们的一切,只留下惨痛的记忆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这些更是难以算记,它摧毁了人类的文明和梦想,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