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生人的真实的人生故事。
主人公生在中原地区一个富裕的大家族,然而出生不久即遭遇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连绵不断的兵祸、匪祸,使他们的家族家业中落,他也相继失去父母成为孤儿。
148年家乡解放,虽然父亲生前是亲共的乡绅,而且土改前全家已经沦落到靠讨饭过春荒,但家庭成分依然被定为地主,这使他背负了几十年的精神重压。然而也正是因为解放,他才有机会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读了大学,读了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的他一心要做个事业有成的人,以报答社会。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却让他将一生中*美好的岁月都奉献给了各种“运动”……
但他有着不认命、不服输的精神,认定知识会改变命运,他把少年时代的困苦与艰难当作一生的精神财富,在时代的浪潮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理想,坚守着自己的节操,奋力笔耕,写下了大量著作。
此书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缩影,作者以朴素流畅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揭示出许多骇人听闻的事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他始终关怀帮助弟弟,把亲情看得高于爱情,又让人在宇里行间读到一种动人的情感力量。
一个古老的传说
公兀前二百多年的时候,荆轲受燕太子丹的派遣,在易水饯别之后,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西人强秦,去刺杀秦始皇。也许是秦始皇命不该死,荆轲失手,反死在秦始皇的刀下。秦始皇为了发泄他的心头仇恨,用他的宝剑把荆轲大卸八块,让手下人分别埋在八个不同的地方。这时有一位方士向秦始皇进谏说:“大王容禀,我观天象,看到在丰邑的上空,有一股云气,像是王气。”
秦始皇*忌讳哪个地方有王气,听到此话,便急着问方士:“爱卿有何办法,可以破除丰邑的王气?”
方士回答说:“荆轲这小子的尸体已被大王砍成八块,如能在丰邑埋上一块,可以破除那里的王气。”
秦始皇用右手拍了一下面前的几案,斩钉截铁地说:“如此甚合孤意,传朕的口令,从速办理。”
当天,两辆马车便离开咸阳东去,前辆车上载着几个方士,后辆车上载着几个武士,车上还带着一个麻袋,麻袋内装着荆轲的头颅,不日便到达了丰邑。
方士们看到古丰的西北有一团白色的云气盘桓,便用手向西北指了指,带着马车向西北方向驶去。到了丰邑西北三十五里地方,便让马车停了下来,说道:“就埋在这里吧!”
几个武士到附近的百姓那里拿了几把铁锨,挖了一个三尺深的坑,一个方士一脚把荆轲的头颅连着麻袋踢下坑去,口中念念有词地说:“我把你踢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这两辆马车回到丰邑,又向县令传达了秦始皇的一道手谕,命令县令建一个“魇气台”,目的还是破除丰邑的王气。
荆轲的坟墓原来并不大,同情他的老百姓不断地为他添坟,坟头便越来越大,人们称这个坟头为“荆冢”,坟地附近有个村庄,这个村庄便命名为“荆冢村”。
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他在丰邑埋下的是一颗复仇的种子。公元前256年,丰邑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便是秦家王朝的掘墓人刘邦。荆轲死的时候,刘邦已经二三十岁了,只是还没有崭露头角。
“荆冢村”的故事,不见于正史记载,只不过是一个古老的传说罢了。
刘氏家族
往事越千年,明代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大量向外移民。有一位姓刘的青年农民,带着他的妻子和两岁的儿子,从洪洞县的老鸹窝迁徙到了荆冢村,挑着一副担子,一路上历尽了千辛万苦,步行了七八百里路,才到达目的地。一副担子上挑的,便是他们的全部家当。搬迁始祖的名字,没有留下来。六七代谱系无考,到了清代中叶,刘氏才有了《家谱》。生活在明代万历年间的刘沼,被尊为“冠谱一世祖”。到了清代末年,刘家人丁兴旺,发展成拥有一千多人口的大家族。在刘沼的众多子孙中,有穷的,也有富的,世代都有读书人,也出了几十个秀才。还出了一个做官的,曾经做过直隶州的判官。除了这家做判官的刘汝舟拥有四五千亩土地外,还有十几户中小地主。当然也有一此贫苦的农民。
荆冢村的南头有一个魏庄,在明代末年出了一个太监,人称魏小官。他与大太监魏忠贤攀上了关系,从此大富大贵起来。据说他家的屋梁都是乌木的。为了他家买东西的方便,他在荆冢村设了一个集市,并把荆冢村改名为便易集,简称便集。
明末发生过一次黄河泛滥,决口的地方在山东与河南的交界处,开了口子的黄河咆哮着,怒吼着,滚滚向东北流去。魏庄被黄水冲垮了,并陷落下去,便集的南头冲出了一条河。魏庄被毁灭了,便集却幸存下来。
便集村有人想挖掘当年陷落下去的乌木梁头,白天一天的发掘,仅能使梁头露出一点,到了第二天,梁头又不见踪影了。多次的尝试都是如此,以后,人们便也死了这条心。1953年挖河的时候,有一位农民在河底挖出了一个陶瓷罐子,打开一看。是腌好的韭菜花。有个不怕中毒的民工尝了尝,还居然有韭菜花味儿。
这是魏家的遗物,魏太监家的瓷器,至少是明代官窑的产品。挖河的民工只带干粮不带菜,他们见**个品尝的人吃下去没事,一个个便就着干粮吃起来,不一会儿吃得精光。但这个瓷罐在民工回家的路上不小心被摔碎了。如果留到现在,这个明代官窑出产的陶瓷罐子,可能要卖个大价钱。
刘家的人居住在便集村的比较集中,村子的北半部大半都是刘家的人,以房分和居住的院落而论,又分为东西两院。到了清代中期,东院的和西院的都出了几户地主,土地有十顷八顷的,也有三顷两顷的。东院的老刘家,在清光绪年间,三四代人在一起过日子不分家,竟出现一百多人在一起吃饭的大家庭,做饭的大锅直径足有四尺左右,在我国历史上清代是人口*多的时代,从老刘家的人口生息繁衍的历史,也可以看到一斑。
东院刘家的刘锡祉与刘锡祐是亲兄弟,两人各生了四个儿子,叔伯兄弟八个。八兄弟中的老五叫刘汝芗,他自幼读书,光绪年间考取了秀才,他一面经营土地,一面学习中医,买了大批的医书,天天在细心研读。皇天不负有心人,不几年,便成了方圆几十里出名的小儿科医生。他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对于村中的穷苦百姓,在他们挨饿的时候,总要周济一点粮食,让人家能够度过春荒。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起义军的散兵游勇到处受到清兵的搜捕追杀,有两个小长毛逃到了便集村,一个姓仇,一个姓袁,两个人还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姓袁的这孩子才十五六岁,身上还受了伤。刘汝芗与这两个小太平军战士的年纪也差不多,他看他们怪可怜的,便收容了他们。按照当时的法律,私藏小长毛是犯法的,刘汝芗对收容小长毛也有点担心,想着把袁小毛的伤养好后,避一避清政府查办太平军的风头,再把他们送回家去。过了一段时间,袁小毛的伤也养好了,刘汝芗用他出门乘坐的辕车,派人把这两个小太平军战士送回了老家。姓仇的被他的父母留下了,但姓袁的父母说什么也不愿让儿子留在家里,他们怕清政府追究。袁小毛又跟车回到了便集。刘汝芗还是冒着风险把他留在了自己家里。幸亏村中无人告发,倒也没惹出什么麻烦。
就这样袁小毛便留在便集村安家落户了。先给刘家的一家老小剃头,后来又在刘家的帮助下在便集村的街面集市上搭了一间小房,开了个剃头铺。再后来小毛也娶上了老婆,虽然过得不富裕,几代之后也成了便集村子孙满堂的一户人家。
刘汝芗当医生并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积德行善、治病救人。他一生没收过病人的一分钱,一辈子没开过药店卖过药。把脉看舌之后,便把小儿的症状向家长一一叙说。家长连连点头便表示医生诊断的准确。开方之后,又嘱咐病儿家长说:“西门里郝家的药又全又便宜,到那里去抓药吧!”其实当时便集村的药店有三四家之多,多是他本家侄子、侄孙开的,药价稍微比郝家贵一点。郝家是外来人,为了生意能在便集村站住脚,故意比别的药店便宜一点。刘汝芗知道,贫苦的农民抓几服药不容易,当时的中草药虽然很便宜,但一服药也要几斤粮食的价钱,为此,他不怕断了本家侄子、侄孙们的财路。
找刘汝芗老先生看病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有抱着孩子来的,有背着孩子来的,也有推着一个木头轮子的小土车来的。他们都知道先生不要钱,是义诊,有的人也不止一次带孩子来看病。逢到生瓜梨枣成熟的季节,便用家织的土布手巾,或包着斤把二斤鲜红的小枣,或包着两个小甜瓜,让刘老先生尝尝鲜。老先生总是婉言谢绝。有时实在推不掉了,便收下一个瓜几个枣。
刘家遭遇的一次匪祸
1921年,一场灾难降落在刘家大院。那年头正是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的时代。山东鲁西南一带,土匪特别猖獗,常常集结两三千人马,围攻村镇,打家劫舍,绑票勒索。
便集是一个集镇,纵横交叉的两条三里长的十字街把村镇分成四块,东西南北有四个寨门,连接四座寨门的是寨墙,寨墙的四角还设置了炮楼,安装了清代铸造的大炮。寨墙子外边还挖了一道一丈宽的寨沟,当地人称为“寨海子”。寨门晚上关闭,打更、放哨的事都有人管,俨然像一个中世纪的寨堡。这是村寨的**道防线。
这种中世纪的寨堡到了近代是落伍了。清末民初,洋枪洋炮逐渐多了起来。连土匪也有了洋枪,已经不是昔日的刀客。村寨的地主和大户人家,为了对付土匪,也买了一些洋枪。长枪多数是汉阳兵工厂造,当地人称为“湖北条子”。便集村看家护院的长枪大约有三十多条,多集中在刘家,南头的马家也有几户地主,不过七八条枪。
刘汝芗家的枪没有他三哥刘汝荠家的多,但他有一把德国造的胶把手枪,可以连发十一颗子弹。这是丰县城西北方圆几十里之内唯一的一支德国造的胶把盒子枪,号称“城西北**枪”。
便集的北边五里有个村庄叫毛庄,这是刘氏家族的一个外庄子。那时的地主有了钱就知道买地,本村周围的土地没有多少可买的了,就到远一点的地方去买。买了远处的地以后,就得有人去耕种,去管理,去建宅院,这种新建的村庄就叫外庄子。刘氏家族这样的外庄子除毛庄外还有两三个,*远的离便集有三十里之遥。
……
刘文忠,1936年生,江苏丰县人。1962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65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汉魏六朝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师从陆侃如先生。长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曾任古典文学编辑室副主任,编审,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数十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奋力笔耕,有《鲍照与庾信》、《中古文学与文论研究》、《汉魏六朝诗文选》、《正变·通变·新变》、《左思与刘琨》、《虚实话三国》等三十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鉴赏文章三百多篇。
学生会的土产-碧阳学园学生会默示录-7 本书特色 葵关南编著的《学生会的土产》内容介绍:欢迎光临私立碧阳学园学生会办公室!四名美少女干部和一个拖油瓶,今天也为了...
娜嘉Nadja 本书特色 娜嘉:一个游荡的灵魂《娜嘉》是二十世纪法国现代文学中*杰出、*重要的名篇之一,是超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在西方,“超现实主义的”一词已深...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本书特色 ·来自以色列、以希伯来文创作,只写短篇小说的作家,为何能风靡全球四十国或地区,近五十个故事被改编成电影?他为何能登上外语文学*难...
北京大院的熊孩子 本书特色 《北京大院的熊孩子》是一位生在大院长大大院的大院人,采访数位儿时的小伙伴,历时数年完成的一部泣心之作。北京大院是建国初期各单位兴建的...
《大师的灵感笔记》内容简介:★美国文学巨匠亨利·詹姆斯留下了一本写满故事构想的“灵感笔记”,可惜其中大多没有被写成小说。研
没有男人的夏天 本书特色 他说过暂停那个词之后,一度,我气疯了,*后住进了医院。他并没有说我再不想见你了或者结束了,可是过了三十年的婚姻生活,暂停足以把我变成思...
马嘶岭血案 内容简介 小说细致刻画了存在于踏勘队和两个挑夫间的紧张关系:城里的科技踏勘队来到马嘶岭勘查金矿,是为了给地方造福。然而踏勘队勘测到的金矿极可能被少数...
高参 本书特色 ★ 著名畅销书作家黄晓阳历时三年亲笔之作!★ 参的是人心,谋的是大事。世事如局,谍战如棋,你必须知道人家下一步棋会落在哪里。只有这样,战斗不落败...
石钟山自选集(1)男人的天堂 本书特色 女人是什么,男人又是什么?这是文学的基本命题,也是人性的基本命题,生命也因了两性间的激烈碰撞才变得华美而绚烂。《男人的天...
《死亡的样板》内容简介:★文坛大师博尔赫斯与卡萨雷斯的四手联弹,看两位文坛大师如何打联袂造侦探故事 ★首度译成中文 “我们的
中国古典文学精华 第六卷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文学精华(6)小说》介绍了我国古代关于小说的概念,一直在不断演交,跟今天通行的小说概念很不相同。小说概念的演变与小...
女郎她死了 本书特色 约翰·狄克森·卡尔的《女郎她死了》讲述了:卢克医生是镇上的老医生,他的老朋友阿莱克和妻子丽塔彼此相爱,住在悬崖顶端的建筑中长达八年。然而*...
《后来的事》内容简介:长井代助是一个没有固定职业的“多余人”,靠着向父母或兄弟伸手要钱度日。大学毕业后,三十岁了还没安家,
《天帝之狐》内容简介:我叫夜木,一个全身缠着绷带,散发坟墓气味的少年。这一切都要从那个冬天,那个深山里的村庄里讲起。那年我
周德东绝版文集-我遇见了我 本书特色 《我遇见了我》:以写恐怖小说为生的作家“周德东”遇到了一个四处冒充他的人。 这个人冒充他给文学爱好者讲课.冒充他做好人好事...
后宫之绝色倾城 本书特色 她,月上弦,无比尊贵的月尚女皇,只因为一句[盛世明君],从此便要忘情舍爱,可是她的心却早已遗落。.他,萧默然,身为竟国国君,月尚太子太...
我爱男闺蜜 上下 本书特色 《我爱男闺蜜》讲述了婚介所资深情感专家方骏,在帮助叶珊寻找对象的路上,像“闺蜜”一样陪伴其左右,同时黄磊的细心和体贴感染着身边的一群...
《雪中悍刀行12》内容简介:道门真人飞天入地,千里取人首级;佛家菩萨低眉怒目,抬手可撼昆仑;谁又言书生无意气,一怒敢叫天子露
安娜的小矮人 本书特色 亲子系列读本保加利亚的《小王子》被誉为适合9-99岁女性阅读的现代城市童话,已授权出版23个国家,同名电影正在制作中。安娜的小矮人 内容...
《不可能犯罪诊断书4》内容简介:恐怕萨姆·霍桑医生自己都没想到,这两年世界动荡不安,而他的人生也来到了十字路口。先是卷入了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