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原本是千千万万中国普通家庭中的一个。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变成如今的‘两制三地之家’,那是随着时代而变,随着中国的进步而变,是我的小小的家庭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而变。套用一句时髦的话,那就是‘与时俱进’。我的家庭的演变史,是中国改革开放之路的缩影。”本书写作者家的巨大变化,也写作者在“三度空间”的种种见闻。作者是纪实文学作家,他的“特长”是用一双敏锐的目光观察五光十色的社会,以丰富的细节、形象的现场感和真实的笔调“铸”成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本书便是小处见大,以小家看国家、看社会、看世界。
“我的家,原本是千千万万中国普通家庭中的一个。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变成如今的‘两制三地之家’,那是随着时代而变,随着中国的进步而变,是我的小小的家庭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而变。套用一句时髦的话,那就是‘与时俱进’。我的家庭的演变史,是中国改革开放之路的缩影。”本书写作者家的巨大变化,也写作者在“三度空间”的种种见闻。作者是纪实文学作家,他的“特长”是用一双敏锐的目光观察五光十色的社会,以丰富的细节、形象的现场感和真实的笔调“铸”成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本书便是小处见大,以小家看国家、看社会、看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纪实笔触,记述了他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配有多幅首次公开发表的私人家庭照片。作者有一个特殊的“一家两制三地”的家庭:他的长子一家定居于台北,长媳是台湾人,孙女出生于台北也成了“小台胞”;他的次子一家,则定居于美国旧金山“高科技王国”——硅谷。此书富有可读性。年轻的读者可以从作者的婚恋、艰难的生活道路中得到许多启示,年长的读者可以从作者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中得到有益启迪,准备出国的读者当然可以从中汲取经验,而一般读者则可以从中美见闻,对这“三度空间”有所比较,有所了解。
书摘《十万个为什么》成了定情物如今,一进我的书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电脑之侧的墙上,挂着一帧少女的放大彩照。那少女,乌亮的一对大眼睛,一对粗黑的辫子,扎着两只红色的蝴蝶结。陌生的客人常以为那是我的女儿的照片。其实,我只有两个儿子,并无女儿。何况那照片看得出是黑白照片着色而成,显然是好多年前拍的。那是妻花季时的倩影。这帧照片,就是在第一次见面时,她送给我的。为了纪念我们的第一次相见,我把这帧照片翻拍,放大,一直挂在书房里。她送我照片,我送她什么呢?我想了一下,送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最合适。这样,在第二天晚上,我又一次来到她家时,就带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这一回,不必劳驾沈老师陪同,因为我们已经相识。这一回,我们有了单独长谈的机会,彼此有了深入的了解。妻记述了我们第二次见面酌情形:我们见面后的第二天傍晚,我刚吃好饭,还未来得及收拾盆碗,阿烈就拎着他写的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来了。这是他与我相识后的第一次见面礼。我手捧着这套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十万个为什么》,心里万分激动。我真很难想象他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还能写出这样的巨著。外表看上去学生气十足的他,肚子里却有那么多的学问,光是这一点就很让我佩服。接过书我连连地祝贺他成功,为他高兴;我感谢他对我的信赖,毕竟我们才刚刚认识,他就把自己心爱的作品送给我;我也明白,这是他的期盼,他是用自己的成绩向心爱的人表示爱,也盼望着心爱的人能永远支持他的事业。喜悦之情真是难以言表。在家里略坐片刻,他提议我们是否可以出去走走,我答应了。妈妈也说,大热天的到公园去走走要比家里舒服多了。于是我们高高兴兴地离开家。我们俩第一次去的公园就是松台山公园,因为它就设在我家附近,走过去只有七八分钟的路。公园在山上,我们拾级而上,山虽然不高,但夜风吹来令人身心愉悦。月夜树影下,我们边走边聊,跟他走在一起心里总是涌动着一股无名的热流,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他很健谈,谈学习,谈写作,谈爱好,似乎无话不谈,开始我只是静静听着。当我问他怎么会写《十万个为什么》时,他显得很兴奋。他说他非常喜欢赤联作家伊林,是伊林写的《十万个为什么》给他很多启示。他又谈到他的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主要新著为“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四人帮”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以及《陈伯达传》,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此外,还有长篇自传《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以及《陈云之路》《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行走美国》《行走中国》《行走俄罗斯》《我的台湾之旅》《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和记述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等。
永远的关外 本书特色 不要一气呵成,*好慢慢地、细细地读,像品尝美酒一样,一次尝一点,每次啜饮都会给你一点亮光,每篇散文都以不同的方式滋补你的心灵。本书值得你放...
行走在城市的上空 本书特色 我们总是感叹年华似水,其实岁月就像一个俏皮的小姑娘,无论你是否感叹,她总是悄悄吐着舌头,以不变的节奏蹑手蹑脚溜过你的身边。有时候,时...
唐宋人寓湘诗文集-(全二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岳麓书社出版★ 全书1843页,仅目录页就达201页,收集了唐宋两代寓湘诗人所写的与湖南有关的诗作,包括...
尼采卷-尼采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中外名家随笔精华:开启触动灵魂的精神之旅,品悟穿越时空的性灵文字。浓缩尼采思想精髓,道破世界人生秘密。跟随超人...
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 本书特色 本书从事业、爱情及其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探讨如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爱的人、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以及如何与焦虑、抑郁、...
明代青楼文化与文学 本书特色 本书从古代女妓的历史与文化入手,结合元明两季的独特乐籍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探赜明代青楼文化的历史渊源、存在状态与兴亡替嬗等事实。通...
《中国文学研究典藉丛刊:历代诗话(套装共2册)》内容丰富,是一部诗话丛书,共辑录诗话二十七种,内容涉及作家作品评论、诗歌理论
文学馆·小经典--说真话(精) 本书特色 《说真话》:季羡林先生主编的*后一套丛书中国文字的美丽经典巴金: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小经典 大文字文学馆·小经典--说真...
中国游记散文大系:河南卷 内容简介 游记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在文化领域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一直熠熠生辉,流传千百年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中国游...
《唐诗综论》是林先生数十年唐诗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有关唐诗研究文章的结集。文章分三组:唐诗高潮、唐诗远音和谈诗稿。后两组文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本书特色 这本“词典”有近千个词条,包括哲学、科学、文学、医学、宗教、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赋予现代词汇全新的诠释与内涵。这是一个医生放下手...
一本书读懂赵玫——赵玫自选集 本书特色 赵玫的作品真切感人,深邃幽远,独具特色的心灵剖白方式和贯穿写作始终的浓郁抒情性,以及其挚爱生活的人文情怀,赋予了作品独特...
世界百篇经典杂文 本书特色 本书荟萃了三十几个国家的百篇经典杂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手法各异,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启迪智慧、开拓视野、提高...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二百余种。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
《彼得·潘》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一个会飞的淘气小男孩彼得·潘和他在永无岛(也译为梦幻岛)的冒险故事,同他相伴的还有温蒂·达令
草堂(第31卷) 本书特色《草堂》诗刊以“传承大唐风骨,繁荣当代诗歌”为宗旨,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化符号,是华语诗坛...
漂泊心绪-刘再复散文精编-卷五 本书特色 《漂泊心绪》本卷收录作者在国外漂泊期间记述心事与心绪的随感作品近八十篇,内分“亲情”、“离情”、“旧情”和“新情”四辑...
《全唐诗(套装共25册)》共收录整个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是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多、影响最大的
风雅漫谈诗经 本书特色 提及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历史,大部分人的认知是混乱而模糊的,因此欣赏《诗经》往往只停留在它优美的语言上。作者通过各种史料和熟稔的文史知识,以...
约翰:列侬书信集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国内出版的首部约翰·列侬书信集,此前出版的多数为列侬的传记或回忆录,其个人书信、明信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