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金枝玉叶》讲美丽的女子郭婉宝(戴西),是老上海著名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的四小姐,曾经锦衣玉食,应有尽有。时代变迁,所有的荣华富贵随风而逝,她经历了丧偶、劳改、受羞辱打骂、一贫如洗……但三十多年的磨难并没有使她心怀怨恨,她依照美丽、优雅、乐观、始终保持着自尊和骄傲。她一生的经历令人惊奇,令人不禁重新思考;一个人身上的美好品质究竟是怎样生成的?
多情应观旧上海。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面纱掩映下,一个美丽的女子穿越年华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种种的磨难和大起大落,昔日的荣华富贵早已烟消云散,她却令人惊奇的保存着水般纯净的美好品质,用自尊,优雅和乐观,烘托出了一个真正高贵的旧上海宝贝。上海的金枝玉叶,也是上海的骄傲。她是谁?她就是老上海著名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的四小姐郭婉莹(戴西)。这本传记的主人公就是这位美丽女子。
1910一岁悉尼那双白色的软底鞋
院子里有两个花园,一个我们叫它玫瑰园,花园的尽头,有一个爬满了攀枝玫瑰的格子架。格子架的另一边是另外一个花园,那里中央有一块草地,花圃围绕着它。
这是1910年4月2日,这一天是不是澳大利亚那些高高的树,在阳光和大风里落了许多叶子?那里的雏菊是不是早已经在秋天里凋零,就像一支古老的英国民歌唱玫瑰那样?这是大洋洲无数秋天中的一个。可是我不能知道。
就是这个照片里的小女孩也不能回忆起来了。1998年9月24日,她又看了看这张照片,她伸手摸了摸照片上过周岁生日的自己,说:“这是我女儿吧?我真的不能相信这是我的周岁照片。”经历了那么长的生活,经历了那么多的风花雪月和风霜雨雪,她布满细小皱纹的手指轻轻摸了摸照片上小女孩像瓷一样光滑的额头。
那时的照相店是木头地板吗?那条白色的蕾丝裙子是不是窸窸窣窣地发出响声呢?那时候应该还是用玻璃感光的吧?是不是需要许多时间呢?在等待玻璃片感光的那些时间里,小女孩一直保持着这安详和尊严的样子,是不是不容易啊?这些事,谁都不知道了。开着车带她和妈妈一起去照相店的爹爹,1932年死于上海,那一年她已是一个美丽的少女,还没有从燕京大学毕业。她的妈妈,1947年也死于上海,那时她已是一个美丽的少妇,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这些在悉尼卡贝尔街老宅的事,也就永远被父母带走了。
在悉尼市的这家照相店里,她穿着白色的蕾丝裙子,在照相。她富有的爹爹妈妈要给这家里第七个孩子留一张周岁照片,为了她将来的回忆,而且也是纪念她这一生光明的开始。那个照相的大人当知道是为了庆祝小女孩的周岁,有没有祝她长命百岁?她很胖,很安详,她穿着白色的软底鞋,那对着照相机的鞋底,没有一点点灰尘,那是因为她还不那么会走路,没有什么可以将她的鞋子弄脏。当时有没有人对她说:“笑一笑,戴西宝贝。”要是有的话,这个人是不是她的爹爹?这个从广东中山县出洋,靠水果生意发家,成为华人富商的人,*喜欢的就是第七个女儿,他把小女儿的婴儿房放在自己卧室的边上,晚上亲自照顾她。这些发生在1910年左右的悉尼老家的事,我不可能再知道了。关于悉尼的老房子,倒是在戴西的回忆录草稿里得到了详细的描写。
大门有一个通道,通向我们家房子的前门。不过,我总是从右边转到花园里,然后去后门。院子里有两个花园,一个我们叫它玫瑰园,爹爹喜欢花,特别喜欢玫瑰,所以我们家的玫瑰园里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玫瑰花。花园的尽头,有一个爬满了攀枝玫瑰的格子架。格子架的另一边是另外一个花园,那里中央有一块草地,花圃围绕着它。
进门以后,要穿过一个长长的过道,然后就到了客厅,那是一间巨大的房间,我记得它大得足以放下两套客厅家具。客厅的另一边有两间房间,**间我们叫它研究室。可实际上在屋子里有一个大桌子,爹爹用来放他的相册,里面都是他好朋友的照片。当他们来我家做客,他们就一起看照片,然后回忆起他们。早年在一起度过的日子。
在那里,我们的早餐和午餐都是在厨房里吃的,可晚餐要到餐室里吃正餐。我们家的规矩,正餐是西式的,因为我们的女佣是澳大利亚。
不过,这些描写被戴西放在了对1966年12月她和她的儿子中正被赶到亭子间里住,他们发现那间小屋子的屋顶漏了的记述以后。关于“文化大革命”初他们遭受的暴力,冬天时被净身出门的境遇,戴西在回忆录里点点滴滴地写着,即使是在纸上,我还是能感到她回忆时的痛苦,她几乎不能完整地表达,说得那么片断和勉强。然后,换了一行以后,马上从1966年逃向1910年代,回忆起童年时代的老房子来。也许对戴西来说,那栋老房子是她一生中*安全、*好的地方了吧。
那时,谁也看不出,这世界到底会有什么能威胁到她。
那一年,她周围的人,对她抱着对一个孩子祝福的心情。这出身富家、健康漂亮的小孩,会有可以想象到的美好将来。也许当时谁也无法想到,在1972年她退休以后,会独自住在一间非常小的北向亭子间里,她的家产早已被悉数充公,她靠自己每月三十六元人民币的退休金生活,即使是在1972年,它们也只够她买*简单的食物。冬天,亭子间里连她呼出的空气都会很快结冰,夏天,她不得不整夜坐在房门口,希望邻居家朝南的窗子吹过来的南风在路过他们的房间以后,能吹到她这里来。
1998年9月25日黄昏,她在上海的自己家里安然去世,是上海红十字会和上海医科大学来拿走了她的遗体。因为在1985年她立志愿书将自己的遗体无偿捐献给红十字会,所有的角膜,骨头,脏器,包括有病的心脏和肺,并且不留骨灰。那一年,她儿子一家已去了美国,她的第二任丈夫戴维·汪去世已经两年,她七十七岁。
1998年秋的傍晚,红十字会的车子带着她已经生活了九十年的身体*后一次路过上海的一些街区。1918年时她跟着全家来到这里,那时她什么也不知道,跟小朋友解释的时候,她说:“爹爹要带我们全家到一家叫‘上海’的餐馆里去吃饭。”这不是她出生的城市,也不是她的故乡,1949年以后,绝大多数家庭成员都离开这地方,她留了下来,1969年她被送到崇明岛劳动改造,被别人叫作“外国老太婆”。而1990年时,她回到澳大利亚自己的出生地,又回到上海,去到美国,又回到上海,她把自己的身体作为*后的礼物送给了这里。澳大利亚驻上海的总领事,作为她故乡的代表来向她告别。
她的葬礼就在医学院的解剖实验室里举行。
她就睡在大圆盘子的无影灯下。明亮柔和的灯光照着她的脸,被剪短的头发下露出了宽的额头,就像一岁时候那样。当九十年的岁月之水流过以后,她的容颜在一岁照片上就已经出现的那种安详和尊严,还像水底的小石头一样湿漉漉地留在那里。无影灯边上的天花板是一些大玻璃,上课的医科学生们就将站在大玻璃前看老师如何解剖她的身体,他们会在意她脸上的那种神情吗?
在她的葬礼上,代替哀乐的,是莫扎特的《安魂曲》。她穿着生前*喜爱的中式黑色立领小袄。她已经有六十年没有再穿西式衣服了,她觉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应该穿自己的衣服,就是在二三十年代她*富有、*年轻、*美的时候,她也是穿着中式的衣裙。葬礼上来了侨务办公室的官员,他们抱歉地说直到她去世,他们才知道她是幼年从海外回来的华侨,因为她从来没有说过。
绿色的方格子瓷砖墙被三十六个用鲜花做的花圈盖住了。小小的冰凉的房间里充满了鲜花的气息,并不是香气,而是那种已经被剪下来的生命的临近死去的喘息。许多白色的百合花,那是因为它的洁白和优雅很配戴西;许多的雏菊,小小的,安静的,张开着没有设防,那是因为她生前非常喜爱雏菊,她的名字戴西,在英文里也就是雏菊的意思,她和这种花同名。鲜花围绕着她和她的照片。
在24日下午,我去看她,带去一束白色的玫瑰,她用清水把花供在绿色小柜子上,那是很少的几件在1966年被扫地出门的时候从家里带出来的家具,一直跟着她。她整理着花,他说:“你知道,我总是喜欢花的,它们多么漂亮。”那天她也很漂亮,她新烫的头发,雪白的短发。这是她的*后一个黄昏,白色的玫瑰在暮色里像一小团云,那天她会想到在澳大利亚的老家院子里,她爹爹种过的那些1910年的玫瑰花吗?她也是一个爱鲜花的人,像她的爹爹一样。
在*后的日子里,她有时说她能看到一些灰色的人形在房间的天花板上漂浮着,她并不害怕它们,可她知道这是一些灵魂。也许是她的亲人们的灵魂吧,他们来接她了,就像她一岁的时候,他们开着车,领她到一家照相店里去照相一样,现在他们要接她去团圆的地方了。
1915六岁爹爹带我们去一家叫“上海”的中餐馆
1989年9月,戴西离开上海,去美国看她的儿子中正一家,同时她也去看了分离了三十多年的兄弟姐妹。
1958年,她的丈夫被捕入狱,被判必须向政府退还六万四千美金。她被迫向所有国外亲人写信,请他们寄钱回来,帮她家还账。她把信写好,交给政府过目。寄出去那么多信,只有她的哥哥沃利一个人寄回了八千美金,那是从前她借给沃利的钱。1962年,戴西去学校教英文,沃利还从美国寄来了许多英文教学方面的资料和*新出版的词典。而“文化大革命”以后,他就再也没有了消息。
而在从前,沃利总是戴西的领袖,他总是为戴西出各种各样的主意,在全家从悉尼迁到上海的日本邮船上,他们玩了六个星期的“跟着领袖走”的游戏,沃利的领袖地位在那时候就确立了。小时候礼拜天去教堂,爹爹分给每个孩子一个便士,让他们自己投到奉献箱里去,沃利教她用半个便士去买一个冰激凌筒吃,把找下来的半个便士给奉献箱。
在全家离开澳大利亚时,爹爹妈妈又带他们一起去照相,那时戴西已经长得高过沃利,所以他一定要戴西坐下来,不让她看上去竟然比自己要高。在兄弟姐妹里,他们是*要好的。甚至戴西十多岁的时候学钢琴,后来学开汽车,也都是沃利的主意,因为这是上海淑女个个都要学的时髦。
乔治1957年从上海经广州偷渡出境,临行前清理永安公司总裁办公室,匆忙之中,突然不知触动了哪里的秘密机关,一只秘密抽屉弹了出来,里面是从前二哥留下来防身的一把枪。1947年在永安公司的一次危机中,宋子文出面帮忙,所以二哥沃利做了总裁;1948年蒋经国要杀他,所以他也是在匆忙中逃往国外,由乔治接了他的班。乔治当晚就要走,他就把那把枪带到戴西家,让她处理。她的丈夫把枪埋在了自家花园的树下。后来,就是这把他们从来没用过的枪,成为她的丈夫吴毓骧判决书上的一条罪行:私藏武器,乔治并不知道后来在上海发生了什么事,戴西再见到他的时候,他陪着太大在夏威夷开美发厅,穿了当地人爱穿的大花衬衣,他老了以后,鼻子越长越宽大,像一个犹太老人了。要是没人告诉,你不会把他与照片上那个坐着的胖胖的小男孩联系在一起。戴西从没有真正具体地告诉过他关于那把枪的事,她说,说什么都已经没有意义了。
……
陈丹燕,作家,自幼热爱写作,成年后实现了童年时代的梦想,成为职业作家。作品在德国,法国,越南和印度等国家出版发行,写作重点,青少年文学的写作和翻译,比如《女中学生之死》《我的妈妈是精灵》和《小老鼠斯图亚特》、欧洲和美国的旅行故事,比如《漫卷西风》《咖啡苦不苦》以及《上海城市的传奇》比如《上海的风花雪月》《外滩影像与传奇》和《公家花园》并为自己的作品拍照和插图。
《奇迹》内容简介:长大成人的你,还相信奇迹吗? 爸爸妈妈离婚后分别两地,哥哥航一与妈妈生活,弟弟龙之介和爸爸住在一起。航一在
中年底线 内容简介 如今的故事认人感到惊奇的少了,即便自己的故事也没什么可以炫耀的。谁都讲自己的故事,刘晓庆讲了一个“如女人更难”的故事,你信吗?陈国军又讲了一...
诡梦镜中人 本书特色 美国归来的心理师陈安妮,总是重复做一个噩梦。在梦里,她回到一个陌生的老房子,坐在梳妆台前对镜梳妆。镜子里的影像,却不是自己,而是一个满脸疤...
我醒来之前 内容简介 小说以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在买东西的路上被车撞成重伤为开端,医生告知父母孩子没有死去,但是很长时间里不能苏醒。于是周围很多人的生活随着她的...
殿下不是那种人:Ⅱ 本书特色 “你还记得吗?朕曾经夸过你纯真,哼,那哪是什么纯真,你就是笨,你这样的笨女人,也许只有将你送上权力的巅峰,才没人伤得了你,所以,朕...
▷ “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和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作品集,涵盖其身前身后出版的所有中短篇小说,共300多篇,了解莫泊桑创作生涯的不二选择。∽ ∽ ∽1.装帧精...
《我的奋斗3:童年岛屿》内容简介:本书是自传小说《我的奋斗》系列的第三部,讲述了主角卡尔·奥韦在已然失落的童年生活中所经历的
《白银时代》内容简介:本书是现当代小说中的佼佼之作,描写了生于20世纪的人们,在跨世纪的生存过程中回忆、描述他们的上辈和自身
《怪兽的九个国度》内容简介:本书由九个以不同形式的家庭为背景的童话故事组成,旨在帮助孩子消除由家庭生活带来的缺失感、自卑感
大四那年寒假,我和学弟一起去一家甜品店,那是我们第一次一起吃东西。芒果布丁上来的时候,他拿起小勺,然后喂了我一口。是第一
探险家公会:移动的香格里拉 本书特色 ★ 16开,760页,未读出品★ 图文并茂,全彩印刷;双封烫金,装帧复古;厚而不重,可平摊阅读★ 一个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待...
《匿名》内容简介:故事开始于一起阴差阳错的绑架。当绑匪把他抛在荒芜的深山,当失忆使他忘记了一切,万物恍如回到原初,当他在山
杨家将 本书特色 《杨家将(插图)》由明人熊大木编写。一直流传至今的有关杨家将的故事的小说主要有两部,一部名《北宋志传》,是《南北两宋志传》的后半部。《北宋志传...
醒世姻缘传 本书特色 《醒世姻缘传》是清代言情小说, 又名《恶姻缘》,共一百回,题为“西周生辑著”, “燃藜子校定”,卷首有环碧主人序、凡例八则及东 岭学道人题...
《越走越荒凉》内容简介:下乡知青洛阳插队落户在藏族小寨子。在这里,他遇上了把他当亲儿子看待的藏族老阿妈阿意白玛、父亲一样严
唐山大地震 本书特色 比之地球、比之宇宙,人心才是*神秘莫测的所在。这部令人震撼的灾难小说和心理小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写唐山大地震这场巨大的灾难,主人公小灯只...
布老虎丛书--大浴女 本书特色铁凝:以女性关注女性 作者: 舒晋瑜 铁凝的新作《大浴女》刚一出炉,被评论界看好是“逼近”“金布老虎”征稿标准的力作,布...
补红楼梦 内容简介 《补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写宝玉为僧功成后登太虚,作了芙蓉城主,他翻悔从前被痴情所缚,自罹于咎,追求着一种“太上忘情”的精神境界。黛...
三国演义 本书特色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优秀历史小说。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为读者留下了深厚多而的认识价值。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
《下町火箭2:高迪计划》内容简介:想在乡下造火箭? 还想进军医疗产业的“白色巨塔”? 做梦做疯了的佃航平带着他的乡镇中小企业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