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金枝玉叶》讲美丽的女子郭婉宝(戴西),是老上海著名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的四小姐,曾经锦衣玉食,应有尽有。时代变迁,所有的荣华富贵随风而逝,她经历了丧偶、劳改、受羞辱打骂、一贫如洗……但三十多年的磨难并没有使她心怀怨恨,她依照美丽、优雅、乐观、始终保持着自尊和骄傲。她一生的经历令人惊奇,令人不禁重新思考;一个人身上的美好品质究竟是怎样生成的?
多情应观旧上海。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面纱掩映下,一个美丽的女子穿越年华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种种的磨难和大起大落,昔日的荣华富贵早已烟消云散,她却令人惊奇的保存着水般纯净的美好品质,用自尊,优雅和乐观,烘托出了一个真正高贵的旧上海宝贝。上海的金枝玉叶,也是上海的骄傲。她是谁?她就是老上海著名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的四小姐郭婉莹(戴西)。这本传记的主人公就是这位美丽女子。
1910一岁悉尼那双白色的软底鞋
院子里有两个花园,一个我们叫它玫瑰园,花园的尽头,有一个爬满了攀枝玫瑰的格子架。格子架的另一边是另外一个花园,那里中央有一块草地,花圃围绕着它。
这是1910年4月2日,这一天是不是澳大利亚那些高高的树,在阳光和大风里落了许多叶子?那里的雏菊是不是早已经在秋天里凋零,就像一支古老的英国民歌唱玫瑰那样?这是大洋洲无数秋天中的一个。可是我不能知道。
就是这个照片里的小女孩也不能回忆起来了。1998年9月24日,她又看了看这张照片,她伸手摸了摸照片上过周岁生日的自己,说:“这是我女儿吧?我真的不能相信这是我的周岁照片。”经历了那么长的生活,经历了那么多的风花雪月和风霜雨雪,她布满细小皱纹的手指轻轻摸了摸照片上小女孩像瓷一样光滑的额头。
那时的照相店是木头地板吗?那条白色的蕾丝裙子是不是窸窸窣窣地发出响声呢?那时候应该还是用玻璃感光的吧?是不是需要许多时间呢?在等待玻璃片感光的那些时间里,小女孩一直保持着这安详和尊严的样子,是不是不容易啊?这些事,谁都不知道了。开着车带她和妈妈一起去照相店的爹爹,1932年死于上海,那一年她已是一个美丽的少女,还没有从燕京大学毕业。她的妈妈,1947年也死于上海,那时她已是一个美丽的少妇,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这些在悉尼卡贝尔街老宅的事,也就永远被父母带走了。
在悉尼市的这家照相店里,她穿着白色的蕾丝裙子,在照相。她富有的爹爹妈妈要给这家里第七个孩子留一张周岁照片,为了她将来的回忆,而且也是纪念她这一生光明的开始。那个照相的大人当知道是为了庆祝小女孩的周岁,有没有祝她长命百岁?她很胖,很安详,她穿着白色的软底鞋,那对着照相机的鞋底,没有一点点灰尘,那是因为她还不那么会走路,没有什么可以将她的鞋子弄脏。当时有没有人对她说:“笑一笑,戴西宝贝。”要是有的话,这个人是不是她的爹爹?这个从广东中山县出洋,靠水果生意发家,成为华人富商的人,*喜欢的就是第七个女儿,他把小女儿的婴儿房放在自己卧室的边上,晚上亲自照顾她。这些发生在1910年左右的悉尼老家的事,我不可能再知道了。关于悉尼的老房子,倒是在戴西的回忆录草稿里得到了详细的描写。
大门有一个通道,通向我们家房子的前门。不过,我总是从右边转到花园里,然后去后门。院子里有两个花园,一个我们叫它玫瑰园,爹爹喜欢花,特别喜欢玫瑰,所以我们家的玫瑰园里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玫瑰花。花园的尽头,有一个爬满了攀枝玫瑰的格子架。格子架的另一边是另外一个花园,那里中央有一块草地,花圃围绕着它。
进门以后,要穿过一个长长的过道,然后就到了客厅,那是一间巨大的房间,我记得它大得足以放下两套客厅家具。客厅的另一边有两间房间,**间我们叫它研究室。可实际上在屋子里有一个大桌子,爹爹用来放他的相册,里面都是他好朋友的照片。当他们来我家做客,他们就一起看照片,然后回忆起他们。早年在一起度过的日子。
在那里,我们的早餐和午餐都是在厨房里吃的,可晚餐要到餐室里吃正餐。我们家的规矩,正餐是西式的,因为我们的女佣是澳大利亚。
不过,这些描写被戴西放在了对1966年12月她和她的儿子中正被赶到亭子间里住,他们发现那间小屋子的屋顶漏了的记述以后。关于“文化大革命”初他们遭受的暴力,冬天时被净身出门的境遇,戴西在回忆录里点点滴滴地写着,即使是在纸上,我还是能感到她回忆时的痛苦,她几乎不能完整地表达,说得那么片断和勉强。然后,换了一行以后,马上从1966年逃向1910年代,回忆起童年时代的老房子来。也许对戴西来说,那栋老房子是她一生中*安全、*好的地方了吧。
那时,谁也看不出,这世界到底会有什么能威胁到她。
那一年,她周围的人,对她抱着对一个孩子祝福的心情。这出身富家、健康漂亮的小孩,会有可以想象到的美好将来。也许当时谁也无法想到,在1972年她退休以后,会独自住在一间非常小的北向亭子间里,她的家产早已被悉数充公,她靠自己每月三十六元人民币的退休金生活,即使是在1972年,它们也只够她买*简单的食物。冬天,亭子间里连她呼出的空气都会很快结冰,夏天,她不得不整夜坐在房门口,希望邻居家朝南的窗子吹过来的南风在路过他们的房间以后,能吹到她这里来。
1998年9月25日黄昏,她在上海的自己家里安然去世,是上海红十字会和上海医科大学来拿走了她的遗体。因为在1985年她立志愿书将自己的遗体无偿捐献给红十字会,所有的角膜,骨头,脏器,包括有病的心脏和肺,并且不留骨灰。那一年,她儿子一家已去了美国,她的第二任丈夫戴维·汪去世已经两年,她七十七岁。
1998年秋的傍晚,红十字会的车子带着她已经生活了九十年的身体*后一次路过上海的一些街区。1918年时她跟着全家来到这里,那时她什么也不知道,跟小朋友解释的时候,她说:“爹爹要带我们全家到一家叫‘上海’的餐馆里去吃饭。”这不是她出生的城市,也不是她的故乡,1949年以后,绝大多数家庭成员都离开这地方,她留了下来,1969年她被送到崇明岛劳动改造,被别人叫作“外国老太婆”。而1990年时,她回到澳大利亚自己的出生地,又回到上海,去到美国,又回到上海,她把自己的身体作为*后的礼物送给了这里。澳大利亚驻上海的总领事,作为她故乡的代表来向她告别。
她的葬礼就在医学院的解剖实验室里举行。
她就睡在大圆盘子的无影灯下。明亮柔和的灯光照着她的脸,被剪短的头发下露出了宽的额头,就像一岁时候那样。当九十年的岁月之水流过以后,她的容颜在一岁照片上就已经出现的那种安详和尊严,还像水底的小石头一样湿漉漉地留在那里。无影灯边上的天花板是一些大玻璃,上课的医科学生们就将站在大玻璃前看老师如何解剖她的身体,他们会在意她脸上的那种神情吗?
在她的葬礼上,代替哀乐的,是莫扎特的《安魂曲》。她穿着生前*喜爱的中式黑色立领小袄。她已经有六十年没有再穿西式衣服了,她觉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应该穿自己的衣服,就是在二三十年代她*富有、*年轻、*美的时候,她也是穿着中式的衣裙。葬礼上来了侨务办公室的官员,他们抱歉地说直到她去世,他们才知道她是幼年从海外回来的华侨,因为她从来没有说过。
绿色的方格子瓷砖墙被三十六个用鲜花做的花圈盖住了。小小的冰凉的房间里充满了鲜花的气息,并不是香气,而是那种已经被剪下来的生命的临近死去的喘息。许多白色的百合花,那是因为它的洁白和优雅很配戴西;许多的雏菊,小小的,安静的,张开着没有设防,那是因为她生前非常喜爱雏菊,她的名字戴西,在英文里也就是雏菊的意思,她和这种花同名。鲜花围绕着她和她的照片。
在24日下午,我去看她,带去一束白色的玫瑰,她用清水把花供在绿色小柜子上,那是很少的几件在1966年被扫地出门的时候从家里带出来的家具,一直跟着她。她整理着花,他说:“你知道,我总是喜欢花的,它们多么漂亮。”那天她也很漂亮,她新烫的头发,雪白的短发。这是她的*后一个黄昏,白色的玫瑰在暮色里像一小团云,那天她会想到在澳大利亚的老家院子里,她爹爹种过的那些1910年的玫瑰花吗?她也是一个爱鲜花的人,像她的爹爹一样。
在*后的日子里,她有时说她能看到一些灰色的人形在房间的天花板上漂浮着,她并不害怕它们,可她知道这是一些灵魂。也许是她的亲人们的灵魂吧,他们来接她了,就像她一岁的时候,他们开着车,领她到一家照相店里去照相一样,现在他们要接她去团圆的地方了。
1915六岁爹爹带我们去一家叫“上海”的中餐馆
1989年9月,戴西离开上海,去美国看她的儿子中正一家,同时她也去看了分离了三十多年的兄弟姐妹。
1958年,她的丈夫被捕入狱,被判必须向政府退还六万四千美金。她被迫向所有国外亲人写信,请他们寄钱回来,帮她家还账。她把信写好,交给政府过目。寄出去那么多信,只有她的哥哥沃利一个人寄回了八千美金,那是从前她借给沃利的钱。1962年,戴西去学校教英文,沃利还从美国寄来了许多英文教学方面的资料和*新出版的词典。而“文化大革命”以后,他就再也没有了消息。
而在从前,沃利总是戴西的领袖,他总是为戴西出各种各样的主意,在全家从悉尼迁到上海的日本邮船上,他们玩了六个星期的“跟着领袖走”的游戏,沃利的领袖地位在那时候就确立了。小时候礼拜天去教堂,爹爹分给每个孩子一个便士,让他们自己投到奉献箱里去,沃利教她用半个便士去买一个冰激凌筒吃,把找下来的半个便士给奉献箱。
在全家离开澳大利亚时,爹爹妈妈又带他们一起去照相,那时戴西已经长得高过沃利,所以他一定要戴西坐下来,不让她看上去竟然比自己要高。在兄弟姐妹里,他们是*要好的。甚至戴西十多岁的时候学钢琴,后来学开汽车,也都是沃利的主意,因为这是上海淑女个个都要学的时髦。
乔治1957年从上海经广州偷渡出境,临行前清理永安公司总裁办公室,匆忙之中,突然不知触动了哪里的秘密机关,一只秘密抽屉弹了出来,里面是从前二哥留下来防身的一把枪。1947年在永安公司的一次危机中,宋子文出面帮忙,所以二哥沃利做了总裁;1948年蒋经国要杀他,所以他也是在匆忙中逃往国外,由乔治接了他的班。乔治当晚就要走,他就把那把枪带到戴西家,让她处理。她的丈夫把枪埋在了自家花园的树下。后来,就是这把他们从来没用过的枪,成为她的丈夫吴毓骧判决书上的一条罪行:私藏武器,乔治并不知道后来在上海发生了什么事,戴西再见到他的时候,他陪着太大在夏威夷开美发厅,穿了当地人爱穿的大花衬衣,他老了以后,鼻子越长越宽大,像一个犹太老人了。要是没人告诉,你不会把他与照片上那个坐着的胖胖的小男孩联系在一起。戴西从没有真正具体地告诉过他关于那把枪的事,她说,说什么都已经没有意义了。
……
陈丹燕,作家,自幼热爱写作,成年后实现了童年时代的梦想,成为职业作家。作品在德国,法国,越南和印度等国家出版发行,写作重点,青少年文学的写作和翻译,比如《女中学生之死》《我的妈妈是精灵》和《小老鼠斯图亚特》、欧洲和美国的旅行故事,比如《漫卷西风》《咖啡苦不苦》以及《上海城市的传奇》比如《上海的风花雪月》《外滩影像与传奇》和《公家花园》并为自己的作品拍照和插图。
追风筝的人(中英双语版) 本书特色本书为中英双语版,除中文版外,附有英文版,方便读者对照学习。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
乌龙葬魂师1 内容简介 以玄龙门之名,完成亡灵*后的愿望。郡魅,史上*乌龙的葬魂师闪亮报道!不管是会变脸的镜魂,还是会骗人的琴谱,不管是可怕的假面男,还是阴森的...
胜字旗 内容简介 《胜字旗》是“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系列丛书其中一本。本书是一部武侠小说。由“现代武侠小说之王”望素楼主创作。全书共四十五回,作品文笔华美,极...
青春咖啡馆 本书特色 《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令人心碎的作品之一。怍品中一如既往地充满了调查与跟踪,回忆与求证,找不到答案的疑问。 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
喻世明言 目录 **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第二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第三卷 新桥市韩五卖春情第四卷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第五卷 穷马周遭际卖媪第六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儿第...
神女峰 本书特色 苏童的小说叙事优雅从容,纯净如水,平实写来却意韵横生;着笔清雅而富有江南情调;叙事与抒情结合得恰到好处。文风别具特色。苏童小说是一道美丽的陷阱...
狼行成双-(全三册) 本书特色 头一次打架被偷袭,头一次看上的女生被抢走,万人迷邱奕的存在貌似就是让自己不爽!体校风云人物边南决定:再看到邱奕不揍死他不算完。可...
《寸土寸金》内容简介:这部作品所表现的故事,是我们生活里的真实存在。生活像张宽厚的大网,覆盖着每一个社会人,而几乎所有的个
西游记 内容简介 《西游记》是明代出现的一部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在唐僧取经这一传统宗教题材中注入了自己的现实感受,利用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
军歌嘹亮 本书特色 本篇小说以1948年“辽沈战役”、“东北剿匪”、“朝鲜战争”、“军事大比武”、85年百万大裁军和九十年代军事演习为背景,用独特的视角叙述了主...
《新儿女英雄传》 本书特色 抗日战争初期,冀中白洋淀地区中共党员黑老蔡发动农民组织抗日自卫队,青年农民牛大水积极参加。杨小梅不堪丈夫张金龙的虐待投身革命,与牛大...
开了个脑洞-极限故事簿-II 本书特色 小说《鱼龙镇》写的是主角被一股神秘力量拖进了一个名叫鱼龙镇的虚拟小镇,参加一个死亡游戏,*后逃出生天回归现实的故事。谁知...
我们的千阙歌-(全二册) 本书特色 青衫落拓编著的《我们的千阙歌(上下)》讲述了:她以为不再可能拥有爱情,只能向现实妥协,终于,一份始自年少的感情渐渐...
美国来鹰 目录 一、“柴内斯”遇上了大鼻子二、莱因克中尉三、天使就是女人,但女人不一定就是天使四、初战大捷五、飞虎队,飞虎队六、雪山抬头七、哥像月亮天上走八、飞...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中短篇小说选 本书特色 《化身博士》是斯蒂文森的得意之作,书中人物杰吉尔和海德善恶截然不同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后来“Jekyll and Hy...
床畔 本书特色 1976年成昆铁路建设中一位连长为救战士负伤,成为植物人。护士万红以优异成绩被选为英雄的专职护士,一当几十年。在教堂改成的医院里,领导和医护都把...
春明外史-(全二册) 本书特色 男主人公杨杏园旅居北平,以卖文编报为生,与青楼雏妓梨云一见倾心。不幸,梨云因病而亡。其后,杨杏园又结识落魄才女李冬青,以诗文相赠...
近代侠义英雄传-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平江不肖生卷-(全三册) 本书特色 平江不肖生著的《近代侠义英雄传(上中下)》内容所涉及时间大略以晚清“戊戌六君子”殉难之...
八戒日记 本书特色 整篇文章充满了另类的思想风格,是一部轻松又体贴的西行蛊惑仔的思想出轨日记。经典爆笑的叛逆文学,幽默而搞笑,不可不读,包你忍俊不禁一笑到底!!...
《艺术家的命运》内容简介:1946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大文豪黑塞,作品中所充满的抒情诗意美,早已是举世所称誉。在本书中,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