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如椽之笔,大瀑飞泻的气势,描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浴血奋战,由失败直至胜利的整个历程;揭示了中美英日等国围绕滇缅战役展开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外交斗争,成功地刻画了史迪威,蒋介石,宋美龄,孙立人,杜聿明等众多人物,披露了美国曾计划暗杀蒋介石等诸多历史内幕;对日本军妓的描写,更令人触目惊心。作品史料丰富,气势宏大,笔力遒劲,情节引人。
处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就是这样一只英勇善战的远征军,慢慢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这也是当时一代军人的悲哀,回国无门,台湾当局的遗弃。而那些逝去的先者,生前不能回到祖国,死后唯一的要求就是坟墓要面向祖国方向。作者通过本书向所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活着或死去的,有名或无名的,士兵或将军,献上一方小小的墓志。
向所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献上一方小小的墓碑。
**章 缅甸风云
公元一九四一年,世界战局进入一个决定性阶段。
六月,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此后三个月,德军长驱直入。具有战略意义的莫斯科保卫战拉开帷幕。
十月,日本近卫内阁集体总辞职。东条军人内阁上台。
十一月,日本天皇在东京两次发布战争命令。日本战争机器全部开动。
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同一天,日本飞机全面袭击西方盟国在南太平洋上的所有军事基地。仅仅一周,盟军损失一千架作战飞机和一百二十艘舰船,丧失战争主动权。
伦敦。首相官邸。
“爵士,这难道能算作坏消息吗?”大胖子丘吉尔从扶手椅上弹起来,激动地朝外交大臣艾登爵士嚷道,“嗨!日本人干了件什么蠢事——你想想看,往美国牛仔屁股上捅一刀,这会有什么结果?!不管怎么说,我们不会单独作战了。”
八日,英国对日宣战。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当苏军作战部长华西列夫斯基中将匆匆把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向*高统帅报告时,早已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的斯大林正在掩蔽部地下室昏昏欲睡。由于德军“闪电战”进展神速,苏联政府已经发布命令,随时准备放弃首都撤退到外高加索或者更遥远的西伯利亚去。
“什么?!你再给我念一遍!”斯大林忽然两眼放光,好像睡醒的狮子一样亢奋起来,“好极了,真是好极了!听听,这群黄脸猴子干得真不赖。”
他满意地搓着手,急速地走来走去,然后命令:“发电报给远东军区司令员,要他马上到莫斯科来见我。”
半个月后,苏联*高统帅部秘密从远东军区抽调三分之二的兵力,包括三十个步兵师,九百辆坦克和全部作战飞机投入莫斯科前线。远东方面只留下部分边防军与日本关东军对峙。
十二月十七日,英国首相特使、外交大臣艾登飞抵莫斯科,敦促苏联立即对日宣战。这一要求遭到斯大林愤怒拒绝。
此后,英美首脑多次敦促苏联对日宣战,均遭拒绝。
《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一直被保持到一九四五年四月六日,日本即将战败时,才被苏联政府宣布单方面废除。苏联是第二次大战期间唯一一个对日本采取中立立场和保持外交关系的同盟国国家。
对英美盟国来说,太平洋战争初期无疑意味着一段充满灾难、耻辱和不堪回首的日子。盟军到处惨遭败绩,狼狈不堪;日本人频频得手,取得一连串震惊西方世界的奇迹般的胜利。
战争头一周,日军占领泰国全境,迫使銮披汶政府签订城下之盟。
十二月十日,日军同时在菲律宾和哥打巴鲁登陆。
十二日,日军强渡柔佛海峡,进攻马来半岛和新加坡。
二十五日,香港沦陷,港督马克·扬爵士宣布投降。
此后一个月,马尼拉、吉隆坡和新加坡相继失陷。七万美菲守军放下武器,八万新加坡英军向三万日本人侵者挂出白旗。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仓皇出逃澳大利亚。日军乘胜南下,攻占爪哇、南苏门答腊和巴厘巴板。
纵观一九四一年及其后的亚洲战场,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将这场战争区分为两个互相关联的局部:一个是亚洲东部幅员宽广的中国大陆(中国战场),另一个是南太平洋沿岸疆域辽阔的东南亚诸国(太平洋战场)。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动用总兵力不到二十个师团,约五十余万人;而在中国大陆,日军常年保持的兵力高达五十至七十个师团,总数超过百万人。由于中国战场旷日持久地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半数以上兵力,并且无休无止地消耗日本国内的战争资源,因此历届日本内阁都把中国抗日政府的存在视为心腹大患,千方百计试图予以摧垮。
仅“珍珠港事件”爆发的一九四一年,侵华日军就先后发动豫南战役、赣鄂会战、中条山大战和第二次长沙会战,累计出动兵力达七十万人。国民党各战区进行顽强抵抗,英勇反击,虽有较大伤亡和失地,但是基本上挡住了敌人的正面攻势。
与此同时,敌人还出动近十万日伪军对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根据地军民团结奋战,是年底粉碎敌人扫荡。
十二月,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在东京电台多次发表对华谈话,敦促重庆政府“停火”,“媾和”。均遭严词拒绝。
月底,日军为了配合太平洋作战,发动更大规模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战历时一月,以日军败退告终。
就国内形势而论,日军虽然侵占大半个中国,但是中国抗日军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加上美英苏等西方盟国源源不断的经济和物资援助,日军虽然在军事上占有较大优势,却始终无法达到速战速决和一举摧垮重庆政府的战略目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形势急转直下,英美盟军在东南亚的节节败退不仅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而且把中国政府的大后方统统暴露给日本人。
一九四一年六月,日军占领法属印度支那(越南),滇越铁路被切断。
同月,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象征性的援华运输遂告中止。
十二月,香港陷落。香港通往内地的物资补给线被切断。
是月,侵泰日军前出泰缅边境,对缅甸虎视眈眈……
由于日军连续切断滇越铁路和香港补给线,西方援华物资便只能抵达仰光,然后经过唯一一条滇缅公路辗转运到昆明。由于路途漫长诸多困难,因此到次年一月,援华物资运输总量便从上月的三万五千吨剧减到不足六千吨。
一月中旬,日军攻入长沙,第九战区炮兵**旅占据岳麓山阵地,压制敌人炮火。战斗*激烈的时候,炮弹告罄。第九战区长官部电告重庆,军令部回答:炮弹尚在仰光待运。
同月,从汉阳迁至重庆的兵工厂因缺少钢材和原料,被迫停工。国民党政府仅有的十余架运输机亦因油料缺乏而停飞。
作战物资匮乏的危机同样影响到敌后战场。延安总部曾电告重庆,沂蒙山根据地遭到敌人“铁壁合围”,急需军火、粮食及被服支援。重庆方面答:因外援受阻,正面战场亦无法保障供给,今后各抗日根据地须设法就地筹措物资。
文史资料载:“七七”事变以来,中国抗战后方所需各种战略和民用物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的百分之百,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的百分之九十,都须依赖从西方进口。香港沦陷的当月,各地市场物价指数分别上涨了数倍乃至数十倍。黑市猖獗,人心惶惶。重庆物资*紧张的时候,一两黄金只能换到一公斤白糖。如果日军进一步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中国国内的各种战略物资储存*多只够维持三个月。难怪当时重庆的外交部长宋子文也不得不惊呼:
……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断我赖以生存之滇缅路,我后方军民则无异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中国国民党大事记》
美国白宫。
罗斯福读完一份来自重庆的官方备忘录,对儿子埃利奥特·罗斯福说:“你替我记下来,孩子。我早就说过,要打败日本人,唯一的办法是抓住中国人不放。”总统滔滔不绝地发挥自己的思路:“……如果中国因孤立而屈服,你知道这将意味着发生什么?这意味着日本人不仅可以从中国腾出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军队,而且还会再武装起五百万到八百万中国人来。这些黄种人的大军会像蝗虫,不,像狮子一样扑向白种人的澳洲,扑向印度和俄国,占领埃及,然后和德国人在中东会师。那时候美国人还能指望干些什么呢?噢,上帝才知道。”
这段著名的谈话被载入美国权威性历史著作《二次大战白宫实录》一书中。
两天后,美国总统的亲笔信件被送到英国首相手中。丘吉尔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在亚洲一片黑暗的那段日子里,他(指罗斯福)却要我为中国人看守缅甸,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建议比美国人的胡思乱想更令人沮丧……对英国人来说,放弃一百个缅甸也不会比丢掉一个印度更重要……
十二月,侵泰日军第十五军先头部队入侵缅甸南部维多利亚角,直接威胁仰光和滇缅公路,而英国人在缅甸的全部兵力总共只有两个英缅师。鉴于缅甸局势岌岌可危,鉴于英国殖民者顽固坚持退守印度的利己主义立场,同月下旬,中国蒋委员长在重庆主持召开中、英、美军事联席会议。会后,委员长接见中外记者并发表谈话。
有记者提问:“委员长能否谈谈战争前景?”
委员长答:“日寇乃一区区岛国,只要英美诸国认清大局,将战略中心转移到亚洲战场,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多只需一年时间便可打败日本。”
记者:“据我所知,目前形势对中国不利。万一缅甸不守,请问中国政府有能力应付四面受敌的困难局面吗?”
委员长:“各位先生,我愿意借此机会向大家透露一个消息。鉴于亚洲局势日趋严重,我国民政府已经作出决定:不日将出兵缅甸,与日寇决战。”
记者:“请问委员长先生,中国出兵有必胜的把握吗?”
委员长:“日寇虽然气焰嚣张,然终究只能逞凶一时。我国军乃堂堂正义之师,与日寇不共戴天,此次人缅作战系国家存亡之举,必然奋勇杀敌,置之死地而后生。”
记者:“请问中国出兵还有其他背景吗?”
委员长答:“日军若吞并缅国,必然大举入侵印度,进军中东。缅甸不保,印度亦危在旦夕,因此我国军入缅,其目的不仅保障滇缅交通线,更为保障盟军统一战线之大事业。”
第二天,委员长谈话被突出地刊登在《中央日报》及国内各大报的头版位置上。
缅甸之战立刻成为影响中国和亚洲局势发展的新热点。
2
我承认我在缅甸曾经有过一段短暂而非法的生活经历。
那年我因家庭问题和入团受挫,心灰意冷,怀着一种深刻的孤独,于是在一个雾气蒙蒙的早晨毅然跨过界河,到异国土地上去寻找幻想中的人生真谛。
我在缅北的崇山峻岭中到处流浪。我到过八莫、密支那,也随同做生意的马帮翻越过险恶无比的野人山。我学会克钦话,学会嚼槟榔,打“笼裾”和喝烈酒。我在克钦山寨替人打短工,收割罂粟;也在炎热的伊洛瓦底江畔拉过纤,让亚热带的烈日在皮肤和心灵上烙下一道道深刻的印记。我开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压迫和剥削,什么是阶级和阶级斗争。我一度试图寻找传说中的共产党游击队,把满腔热血贡献给世界革命,但是我始终未能找到游击队的影子。当我沿着崎岖漫长的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踽踽独行,无意中竞拾取到许多属于中国和中国历史的残存足迹,后来我又惊异于缅甸居民的激情和健忘,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如同风化的岩石一样支离破碎。
再后来,当我终于对这种浮萍般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涯感到厌倦和失望时,一队凶神恶煞的缅甸警察和海关人员突然闯进密支那西郊的大车店,把我和许多同我一样没有“崩码丁”的边民抓起来关了一星期,然后押解出境。
这便是我头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不光彩的出国旅行。
罂粟,当地话叫“必壳”,意思是会唱歌的花。克钦山家家户户种罂粟,他们把收获的大烟卖给山外来的客商,然后换回粮食、布匹、盐巴、火药和其他日用品。秋天一到,克钦山如同落下一片片五彩云霓,红色、白色和紫色的罂粟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引来无数蜜蜂嘤嘤嗡嗡地歌唱。花期一过,人们就准备好刀具和烟盆,在山坡上搭起草棚,等待收获季节的到来。
收割罂粟果实是件相当细致的活路,需要灵巧、耐心和一丝不苟。烟花凋谢后,每棵花蕊上就结出一个胀鼓鼓的果实,翠绿,皮薄,这就是烟果包。当烟果包长到野鸽蛋大小,就用刀片将它划破,里面便会渗出许多乳白的浆汁来。这些浆汁一两天颜色即转黄,后来又变成深褐色,这时候用竹片将烟浆小心地刮在盆子里,置于阴凉处晾干,捆扎,。分成小包。于是一个困扰人类百年的噩梦——鸦片烟就这样被源源不断制造出来了。
我的**个缅甸雇主是巴朗寨的头人阿机。阿机是个大烟鬼,睁着一双半睡半醒的小眼睛;把我打量许久,然后才叽叽咕咕地说:“你可以留在寨子里,但是你得把烟地的活儿干完才能走。不然我就把你交给官府。”
我替阿机白白干了一个月,得到的报酬是头人许诺如果我将来走投无路还可以来替他干活儿。这就是缅甸生活给我上的**课。
我认识的头一个缅甸朋友是赶马帮的老寸。老寸祖籍云南腾冲,能说流利的汉话。他有十多匹驮马,常年奔波在克钦山寨和密支那以北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中。我由于一次偶然机会认识了老寸,从此便成为这支马帮队伍里一名*年轻的赶马人。
老寸有四十多岁年纪,见多识广,且重义气,乐于助人。他虽然是马帮老板,同时也是伙计,因此对别的伙计从不刁难和克扣工钱。一次往拖角运货,途遇坏人,十多驮货物被抢劫一空。我以为老寸定会顿足捶胸,谁知他闷了许久,才怏怏不乐地说:没伤人真是万幸,不然我怎么向家属交代呢?
还有一次往孟拱运砂糖和猪油,我不幸患了疟疾,老寸二话不说,腾出一匹马来让我骑,自己跟伙计一道赶马走路。事后我得知他就地处理了一驮货时,深受感动,他却豪爽地说:谁害病还不一样?在家有父母,出门靠朋友嘛。如果你不嫌弃,以后就叫我大哥好了。
我诚心诚意地叫了一声“寸大哥”。
我至今保存着一张暗绿色的缅甸钞票。
这是一张半刊纸币,它是我头次获得的劳动报酬。当我从老寸手中
接过几张陌生的纸币时,颇感新鲜,拿在手里久久把玩。缅币与人民币很大不同之处在于票面中央印着一个陌生的军人头像。军人目光炯炯,不戴军帽,光脑袋,让人越看越觉得像个不穿袈裟的缅甸和尚。
老寸正在吹大烟。他头也不抬地告诉我,那个军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德钦昂山将军。
我说我知道缅甸有个吴奈温将军,这个昂山是谁?现在当什么官?老寸不理睬,等过足烟瘾,才连珠炮般教训我:你连昂山都不知道,将来怎么能混过移民局的检查?昂山是缅甸开天辟地的大英雄,他打败日本人,又领导缅甸独立,后来才被英国人杀害了。
我不服,反问说我们学历史课学过甘地,怎么就没有学过昂山?
老寸生气了,觉得我不可救药。
“你懂个狗屁!甘地算什么东西!——昂山身经百战,连日本人英国人都怕得要命,甘地怎么能同他相提并论?!”
后来我终于明白过来,昂山将军不仅在寸大哥而且在所有缅甸人心目中都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早已成为一个偶像,一尊神。对缅甸人来说,德钦昂山是民族的象征,是一面飘扬在缅甸上空的精神旗帜。
……
邓贤,1953年生于四川,1971年到云南边疆当知青7年。1982开始文学创作,现已出版作品五百余万字,多次获国家及地方政府文学奖,并有作品被翻译成日文、英文在国外出版。现在四川某学院任教。
草堂-2018 第11期 总第27卷 本书特色 “传承大唐风骨,繁荣当代诗歌”,本书由著名诗人梁平主编,系面向全国实力诗人的诗歌文本。共分为八大板块:“封面诗人...
周大新,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奖、冯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中国好书”...
泰戈尔集 本书特色 世纪之交,人文学术的发展历程需要回顾和检审,这是前进中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需要,而国内学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当代西方所获得的相当程度积累...
《微信小程序开发从入门到项目实践》内容简介:本书采取“基础知识→核心应用→高级应用→项目实践”的结构和“由浅入深,由深到精
雷锋日记 目录 一、雷锋生平简介二、雷锋日记1.一九五八年2.一九五九年3.一九六0年4.一九六一年5.一九六二年三、雷锋书信1.给小凌的信2.致姑嫂城公社领导...
罗曼·罗兰(1866-1944)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巨匠,一位毕生追求和平与光明的人文主义者,中国读者最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他十分关注东方文明,尤其中国的历史、文...
《C语言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讲解C语言的基础知识、C程序的组成、C语言的基本构成元素、变量、数制、数据类型
《唐宋词格律》内容简介:词兴起于唐代,经过五代的发展,极盛于宋代,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词主要来源于乐府和民间文学
《弗罗斯特诗选》是外研社新出版的“英诗经典名家名译”系列中的一本,双语对照,对弗罗斯特各时期的代表性诗作都有摘选,晚年的
词解秦观 本书特色 宋词里的秦观多情又风流,一首首词万古流芳,清婉雅致,人人称颂。然而除去这些唯美的浪漫相思,他郁积成疾的还是那些贬谪途中的凄苦,肠断无处寻。至...
意林精华本-第25卷-原创版 本书特色 《意林·原创版》精华本系列,从4200多篇文章中,精挑细选,甄别打磨而成,本本精彩,篇篇耐读,经典合集,不容错过。生活中...
品味 本书特色 著名音乐人姚谦的一部随笔集。内容有关于时尚、品位、生活态度等,探讨有品位的人生和生活方式。姚谦近年在大陆和台湾两地“双栖”。他在台湾《皇冠》杂志...
世界最美散文 本书特色 本书集合了世界上知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美的散文数十篇,囊括了各国优秀作品,其中很多作家都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选录的作品则兼顾思想性、艺...
六角丛书 钦差大臣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19世纪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两部重要戏剧作品。代表作《钦差大臣》叙述了以俄国某市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到钦差大臣前来视察的消息,...
明代青楼文化与文学 本书特色 本书从古代女妓的历史与文化入手,结合元明两季的独特乐籍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探赜明代青楼文化的历史渊源、存在状态与兴亡替嬗等事实。通...
《朗读者(青少版)》内容简介:本书为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同名图书,以节目为基础,增加文学含量,提升阅读品质,是本书的编
《中国文学批评》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通史著作,分为三卷四十五篇,论及历代文学批评家凡六十余家,以时代为序勾勒批评原理的历
四时之美:丰子恺节令书 本书特色 感时应物是中国传承千年的生活智慧,本书以春、夏、秋、冬四季及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体现丰子恺先生在不同时节的生活情趣,表达人与自然...
人文清园 本书特色 王元化生于乱世。1922年秋季,年幼的他随母亲入清华园与教授英文的父亲王芳荃相聚,住在清华南园。这个孩子小时玩耍的地方,正是王国维、赵元任、...
在星空之间-费特诗选 本书特色 本书是俄罗斯纯艺术派诗人费特的诗选。费特被俄罗斯象征派和阿克梅派诗人推崇为先驱。他倡导艺术创作之目的在于追求美,高度重视诗歌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