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三十部分,内容包括:祖父爱上了文艺;父亲进入演艺圈;诞生在“水房子”;唱评剧爱京剧;坎坷的考戏校之路;京剧启蒙老师王兰香等。
丛芳艺苑族欣荣,赵系秋声别有情。应是传薪传续火,张灯会意谢高明。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奚派传人、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
目前戏曲界女演员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女性的美。古代女性有妩媚之美、娇柔之美、典雅之美和皮之美,演不出这些美可能是缺乏文化修荐的问题。……火丁演出了古典美,这很了不起。我喜欢火丁是因为她人老实,不狡猾。她外表是沉默的,内心却有一团火.追求艺术的火。
——粤剧大师红线女
她是有理想,有奋斗目标的。火丁很有发展前途,前面的路还很长,还要多下功夫。程派艺术,艺如其人。……学程派不仅要研究艺术,也要研究人。希望火丁能深入研究程派艺术的精髓,不断进步。
——京剧大师程砚秋之子程永江
一是我喜欢她的演唱,沉郁、深婉、洗丽、细腻,一个字,雅!二是我喜欢她、本人的仪表风度,朴素、大方、不饰于外而中秀自溢,一个字,雅!她的人雅,艺雅。
——北京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钱世明
喜欢张火丁的人很特别,很多人并不是戏迷,也并不了解程派,他们或是被、她特殊的名字,或是被她含蓄内敛的气喷,抑或是被她低回幽怨的嗓音所吸引,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不少人虽然不懂程派,不了解程砚秋,但愿意从自己喜欢的火丁身上找到认同。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燕升
程派艺术之所以受人们喜爱,主要是由它的艺术个性所决定的。程派艺术不是晴空万里,而是淡云遮日;它不是不遗余力,而是游刃有余;它不是震耳欲聋,而是韵味无穷。它如南极的一座巨大的冰山浮于海上,露出水面者少,藏于水下者多。它含蓄、深沉,具有忧郁品格。它庄重、典雅,兼有哲学辩证法色衫。程派艺术在许多方面或就艺术本质而言,它与文学中的诗极为相近,可以说是“京剧中的诗”。
——张火丁
一、祖父爱上了文艺
张火丁的祖父张成林是张家**个走向革命道路的。这位革命者自小喜爱艺术,不仅喜欢观看艺术,而且还身体力行,登台演出,成为张家**位喜爱艺术者,他的喜好,也影响了后代。
曾祖父是“奇人”
张火丁祖籍济南章丘,这里曾诞生了中国*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在清代咸丰末期,张火丁的先祖张正在当地生活困顿,无法维持,便带领一家十几口人闯关东,当时并没有目的,一家人漫无边际地走着,一边走一边行乞。当时先祖张正认为关东土地多,只要舍得出力流汗,总能养家糊口。当他们一家人走到辽宁省昌图县城西大波林子村时,看到这里还有生存空间,便落户在大波林子村,靠给有钱人打短工维持生计。太祖张庭英因家庭困顿,无钱娶妻,三十多岁了还是孑然一身。此时,村里一大户人家有一位姑娘,由于找对象过于挑剔,都二十五六了,还未嫁出去。现在二十五六的姑娘未出嫁者比比皆是,但在当时,却是一个“老姑娘”了,是一个不容易找到婆家的“老大难”了。正因为这样,上天把缘分赐给了光棍张庭英。这位曲姓姑娘“下嫁”给张家,后来生下了张火丁的曾祖父张显。张显在长成小伙儿后,身高在一米八以上,身材魁梧健壮,力大无穷,被当地人视为“奇人”。有一次,张显肩挑二百多斤重的东西,要过一座独木桥,当时跟随的五弟胆量极小,看到滔滔的河水,头脑发晕,心慌肉跳,不敢行走。于是,张显背上背着弟弟,肩挑200余斤的重担,从容地走过了独木桥。当时瓜园买瓜论挑不论斤,只要你有力气把瓜从瓜地里挑出去,瓜就归你。张显不用扁担,而是找来一个大粗杠子,用秫秸编了两个大篓子,将数百斤的瓜挑出瓜地,结果五个人才将这一担瓜运走。张显力大无穷,饭量也十分惊人。他一餐能吃二十多个大馒头。由于他饭量太大,一般雇主都不愿雇他,因此生活依旧拮据。后来张显到吉林省通榆县西艾力做长工,在那里找到了出路,于是把昌图县的亲戚全接了过去。后来,张火丁的祖父张成林就降生在西艾力。
祖父痴迷艺术
西艾力是盐碱地,庄稼收成不好。张显给人家做长工,人家又不给房子住,生活很难维持。于是一家人继续向北行进,*终落脚在吉林省洮南县。张火丁的父亲张一便诞生在这里。那时张成林在洮南县城以打短工谋生计,他学了成衣匠(裁缝)。这时,张成林有机会接触小市民,成为他热爱艺术的起源。在学成衣匠的同时,张成林还给东家买菜做饭。无论什么社会,无论人有多穷,但他们对娱乐的喜好是不会泯灭的。张成林年轻时爱听戏和唱戏,他经常参与一些文娱活动,如听评书、扭秧歌等,这恐怕就是张家的艺术起源。张家涉入娱乐圈是自张火丁的祖父张成林开始的。张成林痴迷艺术,但张火丁的曾祖父张显却对此十分不屑,以为儿子是不务正业,张成林为此时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但张成林无法割舍对文艺的喜爱,而且在他的影响下,二弟张成春、小弟张成富均喜欢上了文艺。一个儿子喜欢艺术就够烦的了,如今三个儿子都爱上了艺术,张火丁的曾祖父也十分无奈,只好听之任之了。
日军侵略东北时,疯狂地抓劳工。张成林与二弟张成春均当过劳工,那种日子真是暗无天日,苦不堪言。那时流行一种传染病,张成林被感染,生命危在旦夕。丧心病狂、灭绝人性的日本侵略者一看病人不行了,就将人装在木箱内,然后就抬到后山,浇上汽油进行焚烧。这天,命悬一线的张成林也被装在了木箱内,也许张成林命不该绝,在准备将他抬到后山进行焚烧时,突然间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此时主管焚烧者说,先把箱子放在这里,等下完雨再烧吧!当时钉的箱子很简陋,有很大的缝隙。在箱子里面的张成林被冰凉的雨水一浇,居然清醒了过来,但他干着急,无法从箱子里出来。待到雨过天晴之后,焚烧者准备抬箱子焚烧张成林时,突然发现他还活着,便打开箱子将他抬了出来。张成林踏了一下地狱门槛,居然又死而复生,那真是个奇迹。真应该感谢上天那场及时雨,否则,张成林一命归西,便不会有张一,更不会有张火丁了。
在解放战争时期,张成林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某担架队任队长,参加过著名的锦州战役,后来转业到了地方后,在区上担任公安助理,参加过土改和剿匪。张成林成为张家**位走向革命道路的人。由于在革命队伍的锻炼,他学到了文化知识,告别了文盲。张成林爱好文艺的初衷依旧,只要有机会,他就要参与文艺活动。1950年过大年,张成林决定办一支秧歌队。这时张火丁的父亲张一已经九岁了,也成为秧歌队的成员。这样,张家两代四口人成为秧歌队的成员,张成春担任秧歌队的头,他男扮女装,扮成《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其余人便扮成《打渔杀家》中的人物。张成林扮演萧恩,张成富扮演萧桂英,张火丁的父亲张一扮演教师爷。大家踩着高跷,扭起了秧歌,吸引着大批观众齐声喊好。这是张家首次出现在表演行列里,这时的张一已经上学读书了。
张一受父亲张成林的影响,自小喜爱艺术,痴迷艺术,并显示了不俗的艺术潜质。他考进了戏校,进入了演艺圈,成为张家首位与艺术结缘的人。先后从事评剧、吉剧、京剧的他,显示了较高的艺术素养,这为张火丁从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场戏改变人生轨迹
有一次,张一扭完秧歌回到家中,家里来了客人,说吃完饭去看戏。那时张一还不懂什么是戏,但十分好奇,他也想跟着大人去看戏。张一对奶奶说:“奶奶,我想跟着爹去看戏!”奶奶说:“孩子,去吧!”这天上午说去看戏,戏是晚上开演。张一一天坐立不安,不敢离开家,也不敢到外面去玩耍,怕大人不叫他自己走了。晚上,张一终于随着父亲和叔叔去看戏了。当时演的是评戏《杨二舍化缘》,这出戏很长,演完后回家快半夜了,张一兴奋得睡不着觉,戏中的情节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浮现在他的面前。太精彩了!太过瘾了!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事!都说长大了干这个那个,我长大了啥也不干,就干这个!
一出《杨二舍化缘》激起了张一对戏剧莫大的兴趣,剧中的各个行当、各种表演形式,令张一如痴如醉,使他深深地迷上了戏剧艺术。这时,张一要自已演戏了。小家伙找来一块破布,缠在手腕上当水袖,组织一帮小伙伴唱着玩。张一看了一次戏,就成了小戏迷,每当听说演戏的信息,他便变着法去看戏。一向诚实的张一为了达到看戏的目的,不得不开始撒谎。每当有戏时,张一便对奶奶说:“奶奶,我出去玩了!”奶奶说道:“去吧,别贪玩,早点回家!”这时的张一如同脱缰的野马,飞也似的向剧院奔去,五六里地用不了半小时就跑到了。别看洮南县这个戏院不起眼,但像京剧大家李万春等不少名角都去演出过。由于张一当时手中无票,自然被拒在戏院门外,这时张一便贴着门缝听,等到晚上九点半,看门的离去了,张一便站在戏台旁边驻足观看,一边看一边心里乐,太精彩了!小家伙在心里暗暗说道,啥时自己能上台演出,那该多好啊!张一有演戏的天赋,好多戏他听常了,就会唱了。这时的张一,为了达到偷偷去看戏的目的,在家里变得勤快起来,主动地帮家里干活。父母有时大惑不解,这孩子怎么突然变得勤快起来了呢?岂不知儿子是为了看戏。时常看戏又迷戏,自然会影响学习成绩,但张一不管这些。只要有戏看,自己就幸福、就快乐!
1952年末,黑龙江戏校去洮南县戏院招生,在城里还张贴了招生布告,招的是京剧演员。张一得到消息后,前去应试。唱戏是他心中的梦想,他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主考老师问他:“小家伙你干啥来了?”“我来考试。”“你父母让你来吗?”“让!”“小家伙你会唱京剧吗?”“不会,我只会唱评剧。”“那你就唱一段让我们听听!”张一长得虎头虎脑,显得挺可爱,招考老师对他很有好感。有过艺术经历的张一并不怯场,他唱得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挺有味儿!令主考老师颇感惊奇,于是当场拍板,说道:“小家伙,你被录取了,回家准备一下,10天后还到这里来,别忘了拿行李。”这时,张一的心里真是乐开了花,梦想即将变为现实,自己是世界上*幸福的人了。
……
华罗庚传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的科学家传记丛书,用科学家感人至深的成长故事,点燃孩子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引ling他们走进科学之门。华罗庚...
林徽因传-你是人间四月天 本书特色 林徽因是上个世纪的传奇,*令人怀念的民国女子,她的名字如她的人一样,传至今天,仍为众人所称道。我们把她看成清风,看成我们理想...
陈昌浩革命生涯 本书特色 陈昌浩同志是湖北省汉阳县(今武汉市蔡甸区)人,早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革命工作。1931年鄂豫皖苏区时期,曾经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并...
科学巨匠—梁思成 本书特色 林洙所著的《梁思成(科学巨匠)》以生动清新的文字、适当的篇幅表现了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科学成就、人生经历和拼搏进取的精神。让青少...
肯尼迪 本书特色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17.5.29—1963.11.12)是美国第35任总统,生于马萨诸塞州。父亲约瑟夫·肯尼迪是金融巨子,也是民主...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本书特色 2005年,安格拉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随后三次连任。她不仅拥有德国选民的广泛支持,还是欧洲政坛*有影响力的领导人。2005...
大宋天子宋仁宗 本书特色 宋仁宗百事不会,但会做皇帝,小事放权,大事独断,玩百官于股掌。他是一个守成的皇帝,却守出一大堆政绩。他治理下的大宋,疆域不及唐玄宗的三...
袁世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本书特色 在岌岌可危、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他**个按照西方的章程、服装组织练兵,独立研究了科学理论并编著了《练兵要则》,无愧...
戈尔巴乔夫之谜 内容简介 “没有历史,只有传记。”1987年12月,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接见戈尔巴乔夫时,曾引用了拉尔夫·爱默生的这句话。这位美国哲学家究竟所指为...
皇室烟云 内容简介 一、金沙铺道二、太后坐火车旅行三、火车员工四、铁路官员五、朝廷官员六、銮舆七、接驾八、太后的衣橱九、宫廷烹调术十、光绪皇帝十一、女侍官和宫女...
精装帝王传垂帘听政慈禧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主要讲述慈禧以色取胜,由兰贵人摇身变为圣母皇太后;她玩弄朝权,将皇帝、权臣操纵于股掌之问。对内她不顾国库空...
斯大林的女儿 目录 父亲之死斯维特兰娜的母亲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母亲之死权力中心的孩子不幸的初恋阿列克谢·卡普勒斯维特兰娜的俄国丈夫斯维特兰娜与谢兰盖·贝利亚的...
江泽民在一汽的岁月 本书特色 江泽民同志在一气工作的往事已经过去40多年了。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永存的记忆。40多年前曾和江泽民同志共事的老同志,如今年龄大的已...
法朗士 本书特色 诺贝尔所发明的甘油炸药因带来了大规模杀伤性的战争,而常遭到诅咒,只有当人们需要开山劈岭时才想到它的益处。然而,诺贝尔终于以诺贝尔奖的设立而更著...
勇气与卓识:马寅初的一生 内容简介 《勇气与卓识:马寅初的一生》由邓加荣所著。《勇气与卓识:马寅初的一生》描述了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先...
本书作者讲述了老沃森和小沃森父子如何改变美国商业活动的面貌,使IBM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作者回顾了自己与父亲一生
刘基事迹考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从翔实的文献资料、严谨的逻辑推理,对明代以来民间及学术界对刘基的评价进行了质疑,判定前人评价刘基的主要依据《故伯刘公行状》不仅内容多...
吴祖光新凤霞传 本书特色 本书记叙了吴祖光、新凤霞的一生。吴祖光新凤霞传 内容简介 全书在近百年的历史跨度中真实客观地勾勒了吴祖光、新凤霞从“神童作家”到“患难...
通往柏林之路 本书特色 约翰·埃里克森掌握了大量资料,采访了诸多亲历者,完成了这部关于苏德战争的杰出的著作。——A. J. P. 泰勒,《观察家报》一部不朽之作...
《两忆集》是洪子诚、么书仪合著的回忆文集。上编为五十多年来的“北大记忆”:学生时代的校园生活、政治运动中的“革命”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