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子夜》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代表作,以1930年的春末夏初为时代背景,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刚强有为的民族工业巨子吴荪甫如何在帝国主义和军阀政治的双重挤压下,在工农革命的夹击中,一路奔突,却仍一败涂地的悲剧故事。全书结构宏伟严密,脉络清晰。刻画人物形象丰满细腻。
《子夜》其思想和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不仅奠定了茅盾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而且还充分显示了20世纪30年代左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实绩,标志着现代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成熟。《子夜》不但揭露了国民党统治初期旧中国的黑暗,丑恶的一面,表现了工农群众以致民族资产阶级所受的压迫,而且还赞颂了人民的革命的力量和气魄,使人确信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生活是必须改造而且可以改造的。
**章
太阳刚刚下了地平线。软风一阵一阵地吹上人面,怪痒痒的。苏州河的浊水幻成了金绿色,轻轻地,悄悄地,向西流去。黄浦的夕潮不知怎的已经涨上了,现在沿着苏州河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的,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风吹来外滩公园里的音乐,却只有那炒豆似的铜鼓声*分明,也*叫人兴奋。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燐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
这时候——这天堂般五月的傍晚,有三辆1930年式的雪铁笼汽车像闪电一般驶过了外白渡桥,向西转弯,一直沿北苏州路去了。
过了北河南路口的上海总商会以西的一段,俗名唤作“铁马路”,是行驶内河的小火轮的汇集处。那三辆汽车到这里就减低了速率。**辆车的汽车夫轻声地对坐在他旁边的穿一身黑拷绸衣裤的彪形大汉说:
“老关!是戴生昌罢?”
“可不是!怎么你倒忘了?您准是给那只烂污货迷昏了啦!”
老关也是轻声说,露出一口好像连铁梗都咬得断似的大牙齿。他是保镖的。此时汽车戛然而止,老关忙即跳下车去,摸摸腰问的勃郎宁,又向四下里瞥了一眼,就过去开了车门,威风凛凛地站在旁边。车厢里先探出一个头来,紫酱色的一张方脸,浓眉毛,圆眼睛,脸上有许多小疱。看见迎面那所小洋房的大门上正有“戴生昌轮船局”六个大字,这人也就跳下车来,一直走进去。老关紧跟在后面。
“云飞轮船快到了么?”
紫酱脸的人傲然问,声音洪亮而清晰。他大概有四十岁了,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一望而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他的话还没完,坐在那里的轮船局办事员霍地一齐站了起来,内中有一个瘦长子堆起满脸的笑容抢上一步,恭恭敬敬回答:
“快了,快了!三老爷,请坐一会儿罢。——倒茶来。”
瘦长子一面说,一面就拉过一把椅子来放在三老爷的背后。三老爷脸上的肌肉一动,似乎是微笑,对那个瘦长子瞥了一眼,就望着门外。这时三老爷的车子已经开过去了,第二辆汽车补了缺,从车厢里下来一男一女,也进来了。男的是五短身材,微胖,满面和气的一张白脸。女的却高得多,也是方脸,和三老爷有几分相像,但颇白嫩光泽。两个都是四十开外的年纪了,但女的因为装饰人时,看来至多不过三十左右。男的先开口:
“荪甫,就在这里等候么?”
紫酱色脸的荪甫还没回答,轮船局的那个瘦长子早又赔笑说:
“不错,不错,姑老爷。已经听得拉过回声。我派了人在那里看着,专等船靠了码头,就进来报告。顶多再等五分钟,五分钟!”
“呀,福生,你还在这里么?好!做生意要有长性。老太爷向来就说你肯学好。你有几年不见老太爷罢?”
“上月回乡去,还到老太爷那里请安。——姑太太请坐吧。”
叫做福生的那个瘦长男子听得姑太太称赞他,快活得什么似的,一面急口回答,一面转身又拖了两把椅子来放在姑老爷和姑太太的背后,又是献茶,又是敬烟。他是荪甫三老爷家里一个老仆的儿子,从小就伶俐,所以荪甫的父亲——吴老太爷特嘱荪甫安插他到这戴生昌轮船局。但是荪甫他们三位且不先坐下,眼睛都看着门外。门口马路上也有一个彪形大汉站着,背向着门,不住地左顾右盼;这是姑老爷杜竹斋随身带的保镖。
杜姑太太轻声松一口气,先坐了,拿一块印花小丝巾,在嘴唇上抹了几下,回头对荪甫说:
“三弟,去年我和竹斋回乡去扫墓,也坐这云飞船。是一条快船。单趟直放,不过半天多,就到了;就是颠得厉害。骨头痛。这次爸爸一定很辛苦的。他那半肢疯,半个身子简直不能动。竹斋,去年我们看见爸爸坐久了就说头晕——”
姑太太说到这里一顿,轻轻吁了一口气,眼圈儿也像有点红了。她正想接下去说,猛地一声汽笛从外面飞来。接着一个人跑进来喊道:
“云飞靠了码头了!”
姑太太也立刻站了起来,手扶着杜竹斋的肩膀。那时福生已经飞步抢出去,一面走,一面扭转脖子,朝后面说:
“三老爷,姑老爷,姑太太,不忙,等我先去招呼好了,再出来!”
轮船局里其他的办事人也开始忙乱;一片声唤脚夫。就有一架预先准备好的大藤椅由两个精壮的脚夫抬了出去。荪甫眼睛望着外边,嘴里说:
“二姊,回头你和老太爷同坐一八八九号,让四妹和我同车,竹斋带阿萱。”
姑太太点头,眼睛也望着外边,嘴唇翕翕地动:在那里念佛!竹斋含着雪茄,微微地笑着,看了荪甫一眼,似乎说“我们走吧”。恰好福生也进来了,十分为难似的皱着眉头:
“真不巧。有一只苏州班的拖船停在里挡——”
“不要紧。我们到码头上去看罢!”
荪甫截断了福生的话,就走出去了。保镖的老关赶快也跟上去。后面是杜竹斋和他的夫人,还有福生。本来站在门口的杜竹斋的保镖就作了*后的“殿军”。
云飞轮船果然泊在一条大拖船——所谓“公司船”的外边。那只大藤椅已经放在云飞船头,两个精壮的脚夫站在旁边。码头上冷清清地,没有什么闲杂人:轮船局里的两三个职员正在那里高声吆喝,轰走那些围近来的黄包车夫和小贩。荪甫他们三位走上了那“公司船”的甲板时,吴老太爷已经由云飞的茶房扶出来坐上藤椅子了。福生赶快跳过去,做手势,命令那两个脚夫抬起吴老太爷,慢慢地走到“公司船”上。于是儿子,女儿,女婿,都上前相见。虽然路上辛苦,老太爷的脸色并不难看,两圈红晕停在他的额角。可是他不作声,看看儿子、女儿、女婿,只点了一下头,便把眼睛闭上了。
这时候,和老太爷同来的四小姐蕙芳和七少爷阿萱也挤上那“公司船”。
“爸爸在路上好么?”
杜姑太太——吴二小姐,拉住了四小姐,轻声问。
“没有什么。只是老说头眩。”
“赶快上汽车罢!福生,你去招呼一八八九号的新车子先开来。”
荪甫不耐烦地说。让两位小姐围坐在老太爷旁边,荪甫和竹斋、阿萱就先走到码头上。一八八九号的车子开到了,藤椅子也上了岸,吴老太爷也被扶进汽车里坐定了,二小姐——杜姑太太跟着便坐在老太爷旁边。
本来还是闭着眼睛的吴老太爷被二小姐身上的香气一激,便睁开眼来看一下,颤着声音慢慢地说:
“芙芳,是你么?要蕙芳来!蕙芳!还有阿萱!”
荪甫在后面的车子里听得了,略皱一下眉头,但也不说什么。老太爷的脾气古怪而且执拗,荪甫和竹斋都知道。于是四小姐蕙芳和七少爷阿萱都进了老太爷的车子。二小姐芙芳舍不得离开父亲,便也挤在那里。两位小姐把老太爷夹在中间。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
“《太上感应篇》!”
这是裂帛似的一声怪叫。在这一声叫喊中,吴老太爷的残余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额角上的淡红色转为深朱,虽然他的嘴唇簌簌地抖着。
一八八九号的汽车夫立刻把车煞住,惊惶地回过脸来。荪甫和竹斋的车子也跟着停止。大家都怔住了。四小姐却明白老太爷要的是什么。她看见福生站在近旁,就唤他道:
“福生,赶快到云飞的大餐间里拿那部《太上感应篇》来!是黄绫子的书套!”
吴老太爷自从骑马跌伤了腿,终至成为半肢疯以来,就虔奉《太上感应篇》,二十余年如一日;除了每年印赠而外,又曾工楷手抄一部,是他坐卧不离的。
一会儿,福生捧着黄绫子书套的《感应篇》来了。吴老太爷接过来恭恭敬敬摆在膝头,就闭了眼睛,干瘪的嘴唇上浮出一丝放心了的微笑。
“开车!”
二小姐轻声喝,松了一口气,一仰脸把后颈靠在弹簧背垫上,也忍不住微笑。这时候,汽车愈走愈快,沿着北苏州路向东走,到了外白渡桥转弯朝南,那三辆车便像_阵狂风,每分钟半英里,1930年式的新纪录。
坐在这样近代交通的利器上,驱驰于三百万人口的东方大都市上海的大街,而却捧了《太上感应篇》,心里专念着文昌帝君的“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告诫,这矛盾是很显然的了。而尤其使这矛盾尖锐化的,是吴老太爷的真正虔奉《太上感应篇》,完全不同于上海的借善骗钱的“善棍”。可是三十年前,吴老太爷却还是顶呱呱的“维新党”。祖父两代侍郎,皇家的恩泽不可谓不厚,然而吴老太爷那时却是满腔子的“革命”思想。普遍于那时候的父与子的冲突,少年的吴老太爷也是一个主角。如果不是二十五年前习武骑马跌伤了腿,又不幸而渐渐成为半身不遂的毛病,更不幸而接着又赋悼亡,那么现在吴老太爷也许不至于整天捧着《太上感应篇》罢?然而自从伤腿以后,吴老太爷的英年浩气就好像是整个儿跌丢了;二十五年来,他就不曾跨出他的书斋半步!二十五年来,除了《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书报!二十五年来,他不曾经验过书斋以外的人生!第二代的“父与子的冲突”又在他自己和荪甫中间不可挽救地发生。而且如果说上一代的侍郎可算得又怪僻、又执拗,那么,吴老太爷正亦不弱于乃翁;书斋便是他的堡寨,《太上感应篇》便是他的护身法宝,他坚决地拒绝了和儿子妥协,亦即有十年之久了!
……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怀念狼》、《高老庄》,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第3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作家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小绿-爱心树世界经典童书精选 本书特色 温馨解读青春期孩子的生活烦恼:陌生的父母、懵懂的感情、矛盾的自我、成长的痛苦。法国教育部推荐图书。入选法国儿童文学中心评...
换妈妈的魔法 本书特色 “小鸟公主系列”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全新力作。作品将温暖可触的现实和缤纷斑斓的幻想完美结合,刻画了小鸟公主、大鸟公主、乌鸦王子、朱...
林中小屋-我们的小时候 本书特色 “我们小时候……”长辈对孩子如是说。接下去,他们会说他们小时候没有什么,他们小时候不敢怎样,他们小时候还能看见什么,他们小时候...
20世纪30年代,牛津大学附近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里,常有两位老教授聚会聊天,分享对方的种种古怪想法,并相约各写一部奇幻史诗。
莉莉的月光狐狸 本书特色 “那只狐狸又叫了,怪异的声音在夜空中回响,在午夜的花园里萦绕,进入了莉莉的梦乡……” 莉莉跟爸爸妈妈一起搬进了一...
《玻璃窗上的碎脸》内容简介:精心设计的连环犯罪,诡异至极的案情内幕,步步惊心的追踪过程,匪夷所思的定案惊堂。一部让读者能身
天空下起了蜗牛雨-大自然幻想微童话集-微童话 注音美绘版 本书特色 更多更美的套装:大自然幻想微童话系列(套装共十册)点击进入大自然温馨微童话系列(套装共十册)...
叶圣陶童书:第三册 本书特色 正值辛亥百年,“民国热”再次升温。民国,是我们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殊时期。民族救亡与文化...
鲁西西传 本书特色 1981年的2月10日,郑渊洁决定创造一个中国式的童话人物:这个人物聪明淘气,学习成绩一般,不是“乖”孩子,但他心地善良、正义又勇敢。他就是...
超鼠诞生记-老鼠记者-46-新译本 本书特色 《老鼠记者(新译本)》以老鼠为主人公讲述了一系列惊险刺激、扣人心弦而又妙趣横生的旅行历险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杰罗尼摩...
《广西多民族文学经典(1958—2018)·戏剧卷》内容简介:“广西多民族文学经典书系”是全面展示60年来广西文学创作领域的优秀成果
宝物童话卷-中国最美的200个经典老童话 本书特色 《中国*美的200个经典老童话:宝物童话卷》是中国首套*具文本意义的本土童话故事书,共收有200篇。分为四卷...
这是一个关于大盗的故事。小孩子一般都喜欢听什么盗呀、侠呀的故事,相信这个故事会令所有的孩子包括大孩子和小孩子都爱不释手。
考第一名的中等生 本书特色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小读者“*贴心的好朋友”赵静全新出击,让孩子们在嘻哈欢笑中轻松化解成长烦恼。*励志的儿童文学,*文学*搞笑的励志故...
5月的故事-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下 本书特色 汉声杂志社编著的《*美*美的中国童话》其中包含了362个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为孩子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843幅...
淘米.世界设定集-I 本书特色 淘米创作的游戏的核心内容总结起来是:独特的玩法+美妙的故事+高品质的基础体验=经典的儿童游戏!创作中国首个儿童网络虚拟社区平台。...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ISBN:9787531323518,作者:杨鹏著目录 一爸爸为什么会变小二变小之后的爸爸是怎么生活的三大海航行靠舵手四
草房子 本书特色 《草房子》作者曹文轩靠的是对孩子、对生活、对文学的真诚,靠的是弥漫着全书字里行间的童心和爱,方才营造出弥漫全书这样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文学氛围,...
光阴之盒 本书特色 一部颇具思想深度的现代寓言想象力丰富,故事设定新颖巧妙,儿童视角。故事套故事,巧妙的双线结构。可读性强,揉和童话形式,细节丰富,想象充沛,诙...
我爱背唐诗-我的第一本唐诗书 本书特色 小朋友们,欢迎你们走进经典书屋,这里有有趣的故事,有好玩的游戏,还能尝到许多知识……快来吧,让我们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