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父亲早年即热心于君主立宪,后又转而参加辛亥革命。在一九二四年辞去北大教职之后,不久即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工作,前后凡八九年。一九三七年日寇入侵,又为抗战奔走,从事促进国内团结、一致对敌运动,因而有访问延安,参与创建民盟及巡历敌后等活动。至抗战胜利,又曾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建国而尽力。又因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的人”,是以“动不盲动,想不空想”;行动之中自有其主见。凡此种种,此书所收录的文字多有所反映,故《忆往谈旧录》一书,可视为作者的父亲从事社会活动、参与现实政治的实录,其中辑录有其自述数十年间的亲身经历,与若干历史人物的交往,以及个人见闻等。这些内容多有一定史料性质,因此对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约半个世纪间的中国社会与历史,将不无帮助。
我认为凡事不作则已,要作便须责任分明,章法清楚。
我只是一个自己有思想又且本着自己的思想而行动的人,其他都说不上,
如我所见,我们所缺短的东西不外团体组织和科学技术这两样,亟须把它补充到中国文化里来,此外更无其他。
一般国家的教育重在教育青少年。而社会改造时期应重在教育成人大众,而对成人则应在社会之中进行教育,
我从来都是抓住我认为*要紧的事来作,抓住从大局上看在此时此地*要紧的事来作,抓住别人没有作而只有我能作的事来作。假如作的人很多,不一定需要我,我就不来作。
大家要知道,越是不容易成功的事情,越是一个伟大的事情;如果是一个伟大的事情,则一定是不容易成功的事情。中国历史的转变,没有法子不是一个大的转弯;中国的社会改造没有法了,不是一个大的工作,没有法子小就。
我大不同于那些以超政治自居的学者,而相反地我为了中国问题忙碌一生,从不自认是个学者;我自以为革命,却又实在未能站在被压迫被剥削的人们一起;说是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立场吧,又一直在策划着走向社会主义而反对旧民主。
——梁漱溟
《忆往谈旧录》讲述了:作者的父亲早年即热心于君主立宪,后又转而参加辛亥革命。在一九二四年辞去北大教职之后,不久即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工作,前后凡八九年。一九三七年日寇入侵,又为抗战奔走,从事促进国内团结、一致对敌运动,因而有访问延安,参与创建民盟及巡历敌后等活动。至抗战胜利,又曾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建国而尽力。又因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的人”,是以“动不盲动,想不空想”;行动之中自有其主见。凡此种种,此书所收录的文字多有所反映,故《忆往谈旧录》一书,可视为作者的父亲从事社会活动、参与现实政治的实录,其中辑录有其自述数十年间的亲身经历,与若干历史人物的交往,以及个人见闻等。这些内容多有一定史料性质,因此对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约半个世纪间的中国社会与历史,将不无帮助。
辛亥革命前后我的活动与见闻
我想谈的就是这个题目:“辛亥革命前后我的活动与见闻”。分三段叙述:一、辛亥革命前夕;二、反清又反袁;三、清廷退位之后。
一 辛亥革命前夕
辛亥革命前,我在北京顺天中学读书,后来顺天中学升为顺天高等学堂。辛亥革命那一年,我正好在这个学校毕业。我在顺天中学读书时,有位同班同学,他的名字叫甄元熙,广东人,他是后来插班到我们班上来的。他从广东来北京前,就有中国同盟会的组织关系。在学校里,我们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秘密地讨论是革命,还是立宪的问题。当时,他是革命派,我还算是站在君主立宪派那一边的。不过,由于清廷的顽固,我自己思想上受到革命的影响,也起了变化,后来也就成了革命派。
当时有一本在日本出版,秘密流传到北京的书,名叫《立宪派与革命派之论战》。这是革命派的胡汉民、汪精卫与立宪派梁启超等人,分别发表在《民报》《新民丛报》《国风报》上的,两派之间的论战文章,由旁人汇集起来出版。那时候我们都秘密地看这本书。
辛亥革命前一年,在上海有一张《民立报》,是由于右任主持出版的,这是革命派的机关报,我们在北京也能看到。当时,我们虽然还只是中学生,但已在秘密地搞革命工作了。那时候在华北一带奔走革命的,有一位叫胡鄂公的湖北人。他不是我们学校的同学,在哪里工作说不上来,他的任务是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做革命联络工作。那时在北方的秘密革命组织叫“京津同盟会”,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北方的一个分支机构。“京津同盟会”的首脑是汪精卫、李石曾、魏宸组他们三位,汪精卫是在清朝末年的宣统年间,同黄复生从广东秘密地来到北京的,他们的任务是刺杀摄政王。因为那时宣统皇帝还只是个四五岁的孩子,实际当家的是宣统的父亲——摄政王。革命派想刺杀摄政王,他们在夜里去埋炸弹,炸弹埋在摄政王每天早晨从他自己的府第入朝,进皇宫时必经的路上。结果,汪精卫等人虽在夜里去埋炸弹,还是被人发现而遭逮捕,投入监狱。当时清廷居然没有杀他,一直关在监狱里。到了辛亥革命那一年,袁世凯才下令把他给放出来。当时,袁世凯是清廷的内阁总理大臣,他有他的阴谋和打算。他一方面站在清廷这一边,来对付南方的革命势力;另一方面,他又借革命派的势力,来威胁清廷。清廷这时是隆裕太后,小皇上就是那个宣统,刚刚几岁。袁世凯就利用南方革命派的声势,来威胁清廷,吓唬孤儿寡母,同时又借着清廷方面,向南方革命派讨价还价。这时候,我和甄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漱溟,后以其字行世,祖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要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在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研究上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涧溪春晓》内容简介:三涧溪村属于山东章丘管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经脱贫致富,集体经济厚实。然而,到九十年代,该村却陷入
2017年选系列丛书:2017年中国随笔精选 本书特色 一年一辑的中国随笔精选,是由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是2017这个文学年度随笔作品的集萃,华文世界各大媒体*...
不止是吸引 本书特色 左手散文,右手小说,间或随笔,生于七十年代中期的女作家陈蔚文,有着独特心灵与文字质地。本书是她的新作《不止是吸引》。这本十五万字的随笔集犹...
黎衡的第一部诗集,收录2006到2012七年的七十首诗。是为个人精神编年史。作者简介 黎衡,1986年1月生于湖北十堰,毕业于武汉大学
傲霜花 本书特色 张恨水著的《傲霜花》讲得是抗战时大后方重庆那些教授知识分子的穷苦生活。那是抗战年代,乱世社会。乱世社会到处是投机倒把的商人大发国难财。那些个暴...
赵丽宏卷-心灵的芦笛-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1. 以瑰丽文采、珠玑妙语展现文学之美,带领你走入文学的世界;以万千哲思、敏锐心灵来探讨艺术之妙,于畅谈艺文间...
王韬诗集 本书特色 王韬诗在晚清诗坛能独树一帜,王韬诗在晚清一片宗宋声的同光诗坛,算是异类。因为他才高,而且经历丰富,所以诗歌涉及面也很广,但因其足迹遍及海内外...
2012-中国最佳诗歌 本书特色 在社会生活日趋商业化的今天,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开始越来越多的远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在的文学领域在商业经济的感染下,鱼龙混...
麦克白 本书特色 蒋方舟(作家)/张悦然(作家)/陈坤(演员)/袁泉(演员)/孟京辉(导演)/史航(编剧)/柏邦妮(编剧)特别联名推荐,引领读者重读莎士比亚,感...
刘长富1954年生,大连市人。在北国边防线珍宝岛战斗生活过四年。出版有长篇小说《神圣的守望》、《进退》,长篇随笔《做官与修德》、《权力的思辨》。
中国好文章-你不能错过的白话文 本书特色自五四白话文运动至今,中国的好文章层出不穷,以非文言的形式保留了汉语文学的和谐之美,同时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美。从这些好文章...
《哲学简史:读客三个圈经典文库》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导论性哲学著作。罗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论述了西方哲学思想之流变,主要叙述
女性的权利 本书特色 女权主义者是不快乐的人?憎恨男人的人?不喜欢涂唇彩和穿高跟鞋的人?美国呼声很高的黑人女作家阿迪契风靡世界的演讲同名TED演讲三百万人点击观...
呻吟语 内容简介 本书反映了作者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优秀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呻吟语 目录 呻吟语序呻吟语卷一 礼集 内篇卷一...
坟地里走出的孩子-玩者 本书特色 伴随共和国解放的炮声,一群在特殊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以特有的爱走上收藏之路,各自演绎了一段色彩斑斓的人生…… 每位收藏家,都是一...
名诗珍藏系列:爱默生诗歌精选 本书特色 爱默生编著的《爱默生诗歌精选》是世界名诗珍藏系列丛书之一,全书收录了爱默生的诗歌精选以供读者赏析。本书文字独具特色,字里...
真象之美-叶渭渠自选集 本书特色 叶渭渠的首本散文集《樱园拾叶》出版于2001年,但他写作散文的时间却早得多,并且很多都是写好后并不发表,而是“扔在...
中外名家经典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本书特色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收录了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海子的众多诗篇,分为短诗和长诗两辑。有人说海子是飞翔的诗人,...
凯旋门前的桐叶 本书特色 近年来,柳鸣九所写的关于20世纪文学的文字,大多数就是围绕三个方面,特别是“法国20世纪文学丛书”,在读书、选题、翻译、看稿中的心得与...
《文勇的新托福写作手稿(第三版)》内容简介:《文勇的新托福写作手稿(第三版)》全书分为六章和一个附录,第一章是对写作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