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父亲早年即热心于君主立宪,后又转而参加辛亥革命。在一九二四年辞去北大教职之后,不久即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工作,前后凡八九年。一九三七年日寇入侵,又为抗战奔走,从事促进国内团结、一致对敌运动,因而有访问延安,参与创建民盟及巡历敌后等活动。至抗战胜利,又曾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建国而尽力。又因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的人”,是以“动不盲动,想不空想”;行动之中自有其主见。凡此种种,此书所收录的文字多有所反映,故《忆往谈旧录》一书,可视为作者的父亲从事社会活动、参与现实政治的实录,其中辑录有其自述数十年间的亲身经历,与若干历史人物的交往,以及个人见闻等。这些内容多有一定史料性质,因此对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约半个世纪间的中国社会与历史,将不无帮助。
我认为凡事不作则已,要作便须责任分明,章法清楚。
我只是一个自己有思想又且本着自己的思想而行动的人,其他都说不上,
如我所见,我们所缺短的东西不外团体组织和科学技术这两样,亟须把它补充到中国文化里来,此外更无其他。
一般国家的教育重在教育青少年。而社会改造时期应重在教育成人大众,而对成人则应在社会之中进行教育,
我从来都是抓住我认为*要紧的事来作,抓住从大局上看在此时此地*要紧的事来作,抓住别人没有作而只有我能作的事来作。假如作的人很多,不一定需要我,我就不来作。
大家要知道,越是不容易成功的事情,越是一个伟大的事情;如果是一个伟大的事情,则一定是不容易成功的事情。中国历史的转变,没有法子不是一个大的转弯;中国的社会改造没有法了,不是一个大的工作,没有法子小就。
我大不同于那些以超政治自居的学者,而相反地我为了中国问题忙碌一生,从不自认是个学者;我自以为革命,却又实在未能站在被压迫被剥削的人们一起;说是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立场吧,又一直在策划着走向社会主义而反对旧民主。
——梁漱溟
《忆往谈旧录》讲述了:作者的父亲早年即热心于君主立宪,后又转而参加辛亥革命。在一九二四年辞去北大教职之后,不久即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工作,前后凡八九年。一九三七年日寇入侵,又为抗战奔走,从事促进国内团结、一致对敌运动,因而有访问延安,参与创建民盟及巡历敌后等活动。至抗战胜利,又曾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建国而尽力。又因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的人”,是以“动不盲动,想不空想”;行动之中自有其主见。凡此种种,此书所收录的文字多有所反映,故《忆往谈旧录》一书,可视为作者的父亲从事社会活动、参与现实政治的实录,其中辑录有其自述数十年间的亲身经历,与若干历史人物的交往,以及个人见闻等。这些内容多有一定史料性质,因此对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约半个世纪间的中国社会与历史,将不无帮助。
辛亥革命前后我的活动与见闻
我想谈的就是这个题目:“辛亥革命前后我的活动与见闻”。分三段叙述:一、辛亥革命前夕;二、反清又反袁;三、清廷退位之后。
一 辛亥革命前夕
辛亥革命前,我在北京顺天中学读书,后来顺天中学升为顺天高等学堂。辛亥革命那一年,我正好在这个学校毕业。我在顺天中学读书时,有位同班同学,他的名字叫甄元熙,广东人,他是后来插班到我们班上来的。他从广东来北京前,就有中国同盟会的组织关系。在学校里,我们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秘密地讨论是革命,还是立宪的问题。当时,他是革命派,我还算是站在君主立宪派那一边的。不过,由于清廷的顽固,我自己思想上受到革命的影响,也起了变化,后来也就成了革命派。
当时有一本在日本出版,秘密流传到北京的书,名叫《立宪派与革命派之论战》。这是革命派的胡汉民、汪精卫与立宪派梁启超等人,分别发表在《民报》《新民丛报》《国风报》上的,两派之间的论战文章,由旁人汇集起来出版。那时候我们都秘密地看这本书。
辛亥革命前一年,在上海有一张《民立报》,是由于右任主持出版的,这是革命派的机关报,我们在北京也能看到。当时,我们虽然还只是中学生,但已在秘密地搞革命工作了。那时候在华北一带奔走革命的,有一位叫胡鄂公的湖北人。他不是我们学校的同学,在哪里工作说不上来,他的任务是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做革命联络工作。那时在北方的秘密革命组织叫“京津同盟会”,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北方的一个分支机构。“京津同盟会”的首脑是汪精卫、李石曾、魏宸组他们三位,汪精卫是在清朝末年的宣统年间,同黄复生从广东秘密地来到北京的,他们的任务是刺杀摄政王。因为那时宣统皇帝还只是个四五岁的孩子,实际当家的是宣统的父亲——摄政王。革命派想刺杀摄政王,他们在夜里去埋炸弹,炸弹埋在摄政王每天早晨从他自己的府第入朝,进皇宫时必经的路上。结果,汪精卫等人虽在夜里去埋炸弹,还是被人发现而遭逮捕,投入监狱。当时清廷居然没有杀他,一直关在监狱里。到了辛亥革命那一年,袁世凯才下令把他给放出来。当时,袁世凯是清廷的内阁总理大臣,他有他的阴谋和打算。他一方面站在清廷这一边,来对付南方的革命势力;另一方面,他又借革命派的势力,来威胁清廷。清廷这时是隆裕太后,小皇上就是那个宣统,刚刚几岁。袁世凯就利用南方革命派的声势,来威胁清廷,吓唬孤儿寡母,同时又借着清廷方面,向南方革命派讨价还价。这时候,我和甄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漱溟,后以其字行世,祖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要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在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研究上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在别处-《小小说选刊》: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剪影 本书特色 由《小小说选刊》选编的十年选系列,是从全国各地十年间发表的小小说中精选出来的,旨在检阅一个时期内小小...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内容简介:《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作者,一位风光无限的顶级企业家,曾堕入消极情绪的黑暗世界,数年间无
明代青楼文化与文学 本书特色 本书从古代女妓的历史与文化入手,结合元明两季的独特乐籍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探赜明代青楼文化的历史渊源、存在状态与兴亡替嬗等事实。通...
1966-1976-中国当代新读编年史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记述1966年1月至1976年12月在中国大陆发生的有关新诗创作、评论、出版、活动等史事。本书按有关史...
汶川大地震:从震撼到崛起 本书特色 《汶川大地震:从震撼到崛起》让你感受行进式追踪采访震中人物命运一周年发展轨迹,深度全景展现汶川大地震,凸显在巨大灾难面前人性...
《铁如意馆碎录 铁如意馆读书札记(外四种)》内容简介:此册收录《铁如意馆碎录》《铁如意馆札记》《骑狗录》《巴山夜雨录》《芥子
神曲 本书特色 《神曲》采用了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全诗三卷,分别为《地狱》、《炼狱》和《天堂》,每卷三十三篇,...
徐志摩散文全编(全三册) 内容简介 徐志摩是一位诗人。你知道,全都知道。突然一天,有人说,他是一位散文家,你的吃惊不亚于听说张飞用的不是丈八长矛,而是青龙偃月刀...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纸醉金迷(全两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张恨水后期*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一代文学宗师为您剖析国民性格的深层黑暗。在一个充斥着一夜暴富梦想的年代,人们...
我的人生笔记:六十年的原声带/叶文玲著 本书特色 人生笔记虽然不等同于个人自传,毕竟是事事亲历件件是实的“写真”,完成这么一部“写真笔记”,用心更可能用血泪,写...
西南联大文学作品选 本书特色 西南联大是抗战岁月中的一个苦斗青年。时代与生活的磨难锻炼了西南联大师生的意志,不懈的努力使他们取得了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业绩。可...
青岛蓝调Ⅱ 本书特色 看海。临海的街,走着走着,一抬头或一转弯,都可能与海撞个满怀。玩海,用身体膜拜自然,沙滩上总有一重恋爱的味道。吃海,清水海鲜,舌尖上的故乡...
有意思的戏曲故事-听老师讲古典文学 本书特色《听老师讲古典文学》此套书为双色印刷,共七本,包含: 《听老师讲古典文学:有意思的中国文豪故事》、 《听...
丛林之下 本书特色 本书是“荒野丛林”三部曲的第二部。*部《荒野丛林》中,小女孩普鲁的弟弟被一群乌鸦掳走。为了解救弟弟,她和同学柯蒂斯一起进入了位于波特兰城市边...
病榻杂记 本书特色 季羡林先生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家、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等,素有“国宝”之称,然后在病榻上,却写下《辞“国学大师”》《辞“学界泰斗”》《辞“...
阎连科文论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涉及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方面面的内容,有作家的个人简介,有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作家作品的阐释和解读,有对文学潮流,文学现象的分析和展望。...
毛泽东的秘书们 本书特色 本书写了毛泽东的六位秘书,即秘书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江青,机要秘书高智和罗光禄,通过对几位革命前辈的采访,采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
芥川龙之介集 本书特色 鲁迅先后译出了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鼻子》和《罗生门》,登载在北京出版的《晨报》上。芥川龙之介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作品包括: 《鼻子》...
文心雕龙-全本·详注·精译 本书特色 《文心雕龙译注》: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
梦境以北:失败主义者手记 本书特色 《梦境以北:失败主义者手记》是敬文东教授的一部学术随笔,集结了他近年来对社会问题的一系列思辨,角度新颖、旁征博引。敬文东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