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单纯讲述乔冠华与章含之盼情感的书。拨开历史烟云,作者只将笔尖专注于二人真诚的情感。从相识的误会风波,到相守的温馨琐事,全书将这对半路夫妻的忘年恋情描绘得细腻曲折、感人至深。
大红门内,十年春梦一觉醒;梦魇年月,并蒂难挽梨花落。
乔冠华,江苏盐城人;曾用笔名乔木、于怀。中国外交家,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1939年经廖承志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等职。
本书围绕乔冠华的*后十年,也就是——乔冠华与章含之携手相伴走过的风雨十年,讲述了他们夫妻俩的忘年恋情。
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乔木,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它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我们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白杨、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各类乔木的生长状态不尽相同。以十年期为例,白杨可以将天宫误闯,松树却只能用作房屋椽木;白桦可以伟岸傲立,玉兰却只能纤指缤纷。
爱花之人并非将所有之花都列成至爱,同样,恋木之士也必会对喜欢之树情有独钟。
乔冠华,笔名乔木、于怀、于潮,1913年3月8日(农历二月廿一日)生于江苏建湖庆丰镇东乔村乔家庄。其父乔守恒是当地一开明绅士,喜爱琴棋书画,精通诗词歌赋。其生母刘氏育有三男六女,乔冠华*幼。3岁时,乔冠华丧母。其父续弦,再生两女一男。
乔冠华自幼聪颖过人,5岁即人私塾,老师为叔父乔守清。10岁入盐城高等小学。1925年考入由美国教会主办的淮美中学,后因为闹学潮问题,先后辗转亭湖中学、淮安中学、钟南中学。其间,曾因参加进步学生活动,三次被学校开除。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师从杨振声、朱自清等。一年后转入哲学系,受业于冯友兰、金岳霖教授。1933年春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秋天,自费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读研究生,1935年春因参加日共外围组织被日本警方逮捕,三个月后被驱逐出境。同年以公费名额去德国图宾根大学攻读哲学,两年后即193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8年初回国,在香港《时事晚报》工作,任社论主笔,并以“乔木”为笔名将文章通过中国新闻社发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南洋各地华侨报纸。
1939年,为《世界知识》、《大公报》、《申报》等报刊撰写国际述评。同年年底,由廖承志、连贯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将文章辑成《争民主的浪潮——1939年的国际》一书出版。
我已无法欺骗自己,我知道我对你早已不仅仅是友情。我也相信我们之间来之不易的爱情是极其真挚的。但是此时此刻我们彼此更需要的是清醒和理智。我没有勇气面对舆论的哗然,也害怕面对社会上各种人怀疑的眼光。……我何尝不珍惜你给我的真情。但世上最伟大的爱情往往意味着自我的牺牲。 ——章含之 如是说我根本不会听你那套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什么自我牺牲,那都是一派胡言。如果我们真诚相爱,为什么要怕别人说三道四?你那些托词根本上说是不敢去冲破世俗的锁链,去得到自己的爱。我从来没有看重我自己的官位有多高,名声有多大。这些本来就是身外之物,过眼云烟。如果为了爱情要合弃一切,我也完全无所谓。那才是真正无私的爱。我需要的是你的爱,不是什么折磨我也折磨你的自我牺牲。——乔冠华 如是说
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乔木,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它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我们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白杨、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各类乔木的生长状态不尽相同。以十年期为例,白杨可以将天宫误闯,松树却只能用作房屋椽木;白桦可以伟岸傲立,玉兰却只能纤指缤纷。
爱花之人并非将所有之花都列成至爱,同样,恋木之士也必会对喜欢之树情有独钟。
乔冠华,笔名乔木、于怀、于潮,1913年3月8日(农历二月廿一日)生于江苏建湖庆丰镇东乔村乔家庄。其父乔守恒是当地一开明绅士,喜爱琴棋书画,精通诗词歌赋。其生母刘氏育有三男六女,乔冠华*幼。3岁时,乔冠华丧母。其父续弦,再生两女一男。
乔冠华自幼聪颖过人,5岁即人私塾,老师为叔父乔守清。10岁入盐城高等小学。1925年考入由美国教会主办的淮美中学,后因为闹学潮问题,先后辗转亭湖中学、淮安中学、钟南中学。其间,曾因参加进步学生活动,三次被学校开除。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师从杨振声、朱自清等。一年后转入哲学系,受业于冯友兰、金岳霖教授。1933年春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秋天,自费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读研究生,1935年春因参加日共外围组织被日本警方逮捕,三个月后被驱逐出境。同年以公费名额去德国图宾根大学攻读哲学,两年后即193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8年初回国,在香港《时事晚报》工作,任社论主笔,并以“乔木”为笔名将文章通过中国新闻社发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南洋各地华侨报纸。
1939年,为《世界知识》、《大公报》、《申报》等报刊撰写国际述评。同年年底,由廖承志、连贯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将文章辑成《争民主的浪潮——1939年的国际》一书出版。
我已无法欺骗自己,我知道我对你早已不仅仅是友情。我也相信我们之间来之不易的爱情是极其真挚的。但是此时此刻我们彼此更需要的是清醒和理智。我没有勇气面对舆论的哗然,也害怕面对社会上各种人怀疑的眼光。……我何尝不珍惜你给我的真情。但世上最伟大的爱情往往意味着自我的牺牲。 ——章含之 如是说我根本不会听你那套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什么自我牺牲,那都是一派胡言。如果我们真诚相爱,为什么要怕别人说三道四?你那些托词根本上说是不敢去冲破世俗的锁链,去得到自己的爱。我从来没有看重我自己的官位有多高,名声有多大。这些本来就是身外之物,过眼云烟。如果为了爱情要合弃一切,我也完全无所谓。那才是真正无私的爱。我需要的是你的爱,不是什么折磨我也折磨你的自我牺牲。——乔冠华 如是说
传奇赌王何鸿燊 本书特色 何鸿燊先生是澳门赌王,具有非常高的名望,被人称誉为“无冕澳督”和“米饭班主”,但他不会赌博更不曾赌博。他的成长与生活经历、创业与成功的...
丁文江的传记 本书特色 丁文江是胡适先生的好友,胡适当年有二十年不谈政治之说,丁断然不允许胡这样将自己超然世外,拉着胡和其他好友办《努力周刊》和《独立评论》。丁...
曲折的转型-蒋介石在台湾-第三部 本书特色 《蒋介石在台湾》前两部出版后,持续高居亚马逊销售排行榜,深受读者好评。在此基础上,我们隆重推出《蒋介石在台湾》第三部...
《爱因斯坦传(套装上下册)》以翔实的史实勾勒出爱因斯坦伟大的一生,而且也从人类文化的源头上探寻着爱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
奔跑人生 内容简介 埃里克·利迪尔是当时世界一流的运动员,有着世界级的声誉,而他在成名之后舍弃一切名誉,前往中国服务,更是使他成为备受尊敬的杰出人物,现在,苏格...
百将图记 内容简介 《百将图记》是一部名将传记作品,记述了从春秋到清末一百个杰出将帅的故事,以浓墨重彩叙写他们战斗生涯中一两件战例故事,来突出传主的超人智勇和光...
回忆恩格斯 本书特色 《回忆马克思》共收文章36篇,《回忆恩格斯》共收文章35篇。这两本书中的大部分回忆文章曾在198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回忆马克思恩格斯》文...
老头儿们-书画大师们的性灵人生 本书特色 本书结合历史时代背景,从人生际遇、艺术追求、经典作品、风格与造诣等几个方面,对15位名满天下、风格迥异的中国老一辈书画...
李师师传(跨度传记文库) 本书特色本书撰写了北宋名妓李师师的故事。李师师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奇特的一个女子,不是仅仅因为她的美貌,也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身份,中国历史...
博尔赫斯七席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索伦蒂诺于70年代初7次采访博尔赫斯的谈话实录。没有丝毫加工修饰。索伦蒂诺说,他所要记录的,正是这么一个本色的博尔赫斯。谈话在他...
海子评传-(最新修订版) 本书特色 海子是当代重要的一位诗人,具有普遍的影响力,其作品也必将流传后世。海子的生平,其生活、情感、思想有着什么样的运行轨迹,其作品...
仍然在成长:柯克·卡梅隆自传 本书特色 很多人还记得美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growingpains)中那个充满乐趣和故事的西佛家庭,更记得西佛家的大儿子迈...
优美与疯癫:弗吉尼亚·伍尔夫传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这位杰出的女作家的创作与生活,尽情展示了她的美丽,雅致的艺术人生,她非凡的才情与气质,展现...
金庸的书剑恩仇 本书特色 金庸在创作中*可宝贵的精神,是反对叙事的“模式化”情节的“类型化”、人物的“概念化”与语言的“老套化”……从**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到...
永远的林青霞 本书特色 《永远的林青霞》:华文影坛清丽的传奇,一本林青霞谈林青霞的书。 香港、旧金山、台湾3地7年深度访谈。 徐克、杜可风、赖声川、许鞍华、王晶...
武则天正传-最新修订精装典藏版 本书特色 ★国学大师林语堂剖写一代女皇*叛逆、*辉煌、*孤绝的人生★再现盛唐*精彩、*惊心动魄的权力游戏★若是命运不肯创造一个伟...
欧麦尔传 本书特色 欧麦尔是继艾布·伯克尔之后的第二任正统哈里发。在伊斯兰历史上,除穆罕默德外,欧麦尔的名字被提到的*多。欧麦尔在其执政的短短10...
补园出岫 本书特色 《补园出岫:张紫东孙女自述》:金色童年,补园后裔,暂居彭宅,掌上名珠,活泼女孩,灰色少年,留居上海,鬼门关前,住进补园,重返上海,银色青年,...
中国历代贪官传 内容简介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冠,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揭露批判中国贪官的劣迹,可以警醒世人。为此,编写了这本《...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新译·全本 本书特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于1933年,海伦?凯勒在美国的《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散文感情极为细...